第308章 《雷场相思树》
几天后,报纸上开始出现一些所谓的读者来信,大多都是围绕着小说内容的真实性来讨论的,大部分都认为,刘一民是瞎写。
朱父和朱母在单位就总是遇到有人问:“你家女婿是不是瞎写的?美国是那个样子吗?”
像朱父和朱母工作的地方,知识分子的汇聚之地,出国潮的重灾区。
搞得两人也不知道怎么讲,不过每次跟人讨论的时候,都得维护两句刘一民。
“来,一民,尝尝这个鸽子汤!”朱母笑着将鸽子汤递到了刘一民的手里面。
旁边的朱父看到刘一民这个待遇羡慕的要死,以前是家里面老三,现在直接成了老四了。
女儿胳膊肘往外拐,自己媳妇儿也往外拐。
朱父到四合院参观的时候,无意中看到了自己那早已“死去”的文竹,还有那假山,当时气得就说不出来话了。
气极了的朱父也就气了一下,几分钟后就又开始说话了,对着四合院不断地点评着,还得是笑脸儿!
刘一民嘴唇微微一抿:“妈,做的很好喝!”
心里面那一句“不过以后做别做了”终究没有说出口。
“好喝就多喝点,明天过来,我再给你煮一锅!”朱母将其它的饭菜端上桌。
刚摆好,朱霖就回来了,看了一眼刘一民手中的鸽子汤,别有深意的冲着刘一民笑了笑。
“妈,今天做的什么好吃的?”
“一民最喜欢吃的茄子,我专门去跟你师娘学的,还有回锅肉,洗完手再吃,都结婚了,还毛手毛脚的!”
朱母站在旁边唠叨道。
朱霖一听,赶紧跑到厨房厨房洗了洗手,接着舀了一勺鸽子汤,尝了之后连声说好。
“那是让一民喝的,你这孩子!”
“刘老师不用!”
朱霖假装随口将真相说了出来,不知道是朱母听懂了装不懂还是没听懂,依然笑着邀请他们明天过来。
朱父一边吃饭,一边跟刘一民聊起了文学。
接着讲到了《绿皮书》上面,朱母一听就来气:“一帮人啥都不知道,净在那儿胡说八道。”
心里面暗道,自己得找个时间找个人吵一架,来个杀一儆百,杀鸡儆猴。
不过找谁是个学问,是找能吵的还是嘴笨的?
找嘴笨的会不会起不到效果?
朱母一边吃饭一边脑子里盘算着人选……
从朱家走出来,刘一民低声询问朱霖,有没有瞧瞧告诉朱母,让她别给补了,大小伙子本来就是嗷嗷叫的年纪,被补的狼哇的。
“下次吧,我今天说了,我妈肯定听懂了,装不懂呢!”
朱霖笑嘻嘻的抱着刘一民的肩膀,将脑袋靠在他的身上。刘一民那一点不满,也被消了。
天天买这些东西,刘一民真怕什么时候,朱家的邻居看自己的眼神都是带着“哦——又来补了?”。
到了家里面,刘一民到书房里先写了一会儿稿子,朱霖也没有看电视,而是坐在沙发上看书。
她看的大多是一些剧本,一边看,一边想自己要是导演,应该如何排这个剧本。
等到了十点左右的时候,朱霖将脑袋转向书房,看到刘一民还在专心写作,笑着起身到浴室洗了个澡。
穿着睡衣蹑手蹑脚地走到书桌旁边,轻声说道:“刘大教授,该休息喽!”
刘一民将钢笔放进塞罕坝林场的同志们送的笔架里面,伸了一个懒腰,朱霖走到身后,轻轻地揉了揉刘一民的肩膀,调皮的问道:“刘教授,这个力度怎么样?”
“可以再用力一点!”
“好!”
按摩了约莫五六分钟,起身冲了一个澡,抱着朱霖回到了房间。
“不知道这鸽子汤的药效比甲鱼汤如何?”刘一民嘿嘿一笑,轻轻地扯开睡衣的带子。
顿时,深秋的春光在屋里绽放.
事毕,刘一民靠在床头咂舌回味道:“鸽子汤的劲儿比甲鱼汤强一些呀!”
“我明天就去跟我妈讲,这不能再补了!”朱霖蜷缩在被窝里面,连睁开眼的力气都没有了。
刘一民低头笑道:“再来!”
翌日,报纸上又出现了多篇关于《绿皮书》的评论,刘一民没有正面反驳,而是在报纸上发表了一篇关于《绿皮书》在美国的销量以及美国一些报纸评论的摘选。
《花城》杂志的最新期,也趁机联系了在美国的朋友,拿到了几篇关于美国报纸评论,全篇刊登在了杂志上面。
其中有《华盛顿邮报》、《纽约时报》和《华尔街日报》的文章,上面介绍了《绿皮书》自从在美国发表以来,引发的关注。
以及单行本发行以来,是美国当前最畅销的书之一。
【一本历史上真实存在的《绿皮书》】
【《绿皮书》犹如一束光,从历史照向未来:种族裂痕如何弥合?】
【种族的未来是爱和救赎……】
这些评论无一不在说,刘一民写的种族歧视是真实存在的。不过这铁证如山的事实,根本难不倒一些心向美国的人。
拿着杂志怒斥这是假新闻,是国内编造的假新闻。
走在燕大的校园里面,也有不少学生冲着刘一民窃窃私语。
来到中文系,严家炎递给了刘一民一个信封说道:“这是山大递来的邀请函。”
“什么内容?”
“山大从78年开始不是设立了一个美国文学研究协会嘛,他们想让你到协会去看看,去讲一讲课。”严家炎给刘一民科普了一下这个学会的来历。
这个学会是国内最早研究美国文学的协会,当时成立的时候,文化部和一些知名高校都派人参加了,燕大也去了。
“美国文学?关于美国文学除了海明威,我了解的还真不是很多。也就没什么要讲的,再说了,现在也没时间呀!”刘一民说道。
严家炎说道:“这信函是山大的校长吴傅恒同志送来的,老同志了,拒绝是不是不太好?吴傅恒同志今年六月份获得了美国哈弗大学的法学荣誉博士学位,这可是咱们国内第一个获得这个称号的学者。”
刘一民看了看信封上的日期是11月底,于是再次拒绝道:“严教授,我真没时间,我得好好准备一下去美国的事宜,我要是没准备好,给燕大丢人,那可是丢人丢到了国际上!”
听到这里,严家炎才不做强求,而是笑眯眯的让刘一民准备出国,有什么需要的跟燕大讲。
“还真有!”
“什么?系里面能办的,我一定解决!”
“我需要学校帮我兑换点美元,要不然我出国怎么办呢?”刘一民掏了掏空空如也的口袋。
严家炎听到也觉的头大,不过还是说帮忙跟学校说一下,学校再给银行打个招呼,让他兑换点美元。
“一个给咱们国家挣外汇的作家,出国竟然还要换美元,这是什么事儿啊!”严家炎无奈地说道。
“等咱们国家不缺外汇的时候,兑换就不用那么麻烦了!”刘一民说道。
“那一天得赶紧到来!”
刘一民从严家炎的办公室走出去,回到集体办公室。吴组缃笑着指了指刘一民桌子上的草稿:“还没写完呐?”
“刚准备结尾!”刘一民说道。
吴组缃闻言来了兴趣,搬着凳子做到了刘一民桌子旁边问道:“我能看一看吗?”
“吴教授,我说不能的话,您能搬着凳子回去吗?”
吴组缃翘起二郎腿,拍了拍自己的老BJ棉布鞋:“来都来了,哪还有搬回去的道理?”
“您看吧!”
刘一民走过来,将稿子递给了吴组缃。吴组缃抿了一口茶,老神在的看了起来。
“这名字有那么点意思!”吴组缃说完就不再言语,开始认真的朝下面看去。
这屋子除了刘一民,其余的都是老教授,年纪大了就畏寒,煤球炉子早早的就开始点上了。
不过这时候还会时不时打开通风,所以屋里面味道不是那么浓,等到屋子里煤气冲天的时候,刘一民估计平时就不会坐在这里了。
煤球炉子的味道哪儿有暖气舒服啊!
吴组缃看稿子的时候,刘一民开始写《绿皮书》的话剧剧本。等到几个小时候,吴组缃才从座位上站起来,笑着说道:“好作品呐,和《凯旋在子夜》一样的好作品。”
其余的几个教授看到这个情况心里面痒痒,也都走了过来,询问是什么作品。
“也是写前线的,不过这人物主题跟咱们大学很符合啊!一民,你这思路,好像永远不会枯竭!”吴组缃感叹道。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嘛,在前线待了几个月,总的有点想法。别看咱们恢复高考才几年,前线已经有许多的大学生啦!”
刘一民起身给自己的茶杯倒了一杯热茶,站在办公室中间说道。
王瑶说道:“是啊,年轻人永远是一个国家最热血的群体!”
“老师,我听学生们讲,一民在课堂上讲了一句话,我觉得挺有意思的。在改革开放之时,年轻人是接受外部信息最快的一个群体,但同时也是最迷茫的一个群体。”教授孙玉石说道。
孙玉石教授是王瑶60年代教过的研究生,平常一直称呼王瑶为老师。
“有点意思,年轻人热血,也不妨碍他们迷茫。一个群体,是有多样性的。”
王瑶说完,开始拿着刘一民的手稿看了起来。
“《雷场相思树》,名字是既豪壮又婉约啊!”
几个教授相视一笑,有人说道:“这是辛弃疾和李清照的合体呀!”
吴组缃接话道:“李清照的婉约,可是婉约里面带着男子气概,柔情中有轻狂、婉约中见豪放。要是一位男儿,不能成为岳飞,也能成为一报国将领。”
老教授们讲话的时候,时不时的就要引申。吴组缃看完了,乐呵呵的拉着刘一民聊宋词,其余的几个人研究小说。
《雷场相思树》讲的是五位不同背景的地方大学生到前线参战的故事。他们跟着一群来自五湖四海的大学生一起,来到了战场上,经过临战训练后,一起走上了前线。
临战训练的教官跟其他不一样,对战士的生命极为重视,注重锤炼大家在战场上的生存能力。
临战训练之后,大学生邱原被留在了团指挥部,其余的四人——唱歌王子默涛、季刚、医学院的丛培民和农学院的刘国政四人都上了前沿阵地。
其中素质最强的季刚直接成为了侦查排长,这是一个死亡最高的岗位,前任排长不到三个月就牺牲了。
季刚觉得只要能拿到指挥权,哪怕是一个排,就算牺牲自己也认了。其余人都作为见习排长,被分配到了无名高地。
这个高地跟刘一民所在的高地一样,生活物资的运输都极为艰难,平日生活在潮湿闷热的坑道。
因为大雨,军工长时间上不来的时候,战士们只能吃老鼠来生存。
在高地的白眼狼偷袭战斗中,我军因为人数问题,伤亡较大。炮火支援之后,阵地才保住了。
刚成为排长的丛培民在通话中愤怒的向指挥部发泄着怒火,副连长牺牲,军工上不去,重伤员抬不下去。
年轻的丛培民成为高地上的最高指挥员,最后受伤截肢。
为了救援无名高地,指挥部派出成为参谋的邱原带队攻击359高地,并派出刘国政所在的部队同时进攻,进行围魏救赵。
农学院出身的刘国政带着士兵排雷,因为爆破索用完,刘国政情急之下,朝着雷区跑去,用自己的身体为战友们蹚出一条路,最后壮烈牺牲。
刘国政农村出身,好不容易读完了大学,想成为家庭的骄傲,最后牺牲在了战场上。
邱原和侦查排长季刚一起拿下了359高地,同时冲上来的还有默涛。
默涛在坑道里,看到了白眼狼留下的吉他,喜欢弹吉他的默涛见猎心喜,最终触发了绊发雷。
一个喜欢唱歌和弹吉他的年轻人,将生命献给了国家,死在了战场上,死在了吉他前。
吉他隐喻着年轻战士对于美好生活的追求,最终却因为战争拿起了枪。
团参谋邱原因为是大学生又立下了军功,师里面让他回到指挥部,接受新的命令。
季刚亲自送邱原走下高地,回去的路上。邱原想起牺牲在战场上的战友,拼命地跑回战场,被季刚给追了回来。
黑夜中,除夕正式来临,一边是国内百姓升起炮竹庆祝新年的到来,一边是从头顶飞跃过的火箭弹。
这极具反差的一幕,让两人痛哭流涕。他们身前是战场,身后是万家灯火。
从这个场景,也让大家明白,正是因为有他们,才有了万家灯火。
(本章完)
(https://www.02ssw.cc/5036_5036057/11110842.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sw.cc。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