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9章 访美代表团
几名老教授看完,一个个都拿出手巾,轻轻地擦拭着眼角的泪水。
一面为年轻的战士们哭泣,一面似乎是想起了自己的少年时代。那时候的自己奔走在救国抗争的最前线,虽不曾献出自己的生命,但那时也已做好了死亡的决心。
王瑶、吴组缃两人,都曾参加过各种各样的救亡活动。
王瑶感叹道:“国家有这样的年轻人,如何不兴旺啊!当时从燕京困于家乡之时,我就应该像他们一样,弃笔从戎。想到这里,惭愧啊惭愧!”
刘一民看几个伤感的教授,赶紧给每人倒了一杯茶,让大家缓解一下心情。
几个人讲着讲着讲到了自己年轻时候,王瑶讲起自己参加反对“华北自治学生运动”,吴组缃讲起跟老舍一起起草《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宣言》。
刘一民找了个空隙就溜了,骑着摩托来到了《人民文艺》,将这篇小说交给了崔道逸。
崔道逸一边看稿子一边说道:“《人民文艺》这一期的销量已经到了百万册,《绿皮书》争论大,看的人也多。支持的同志也不少,很多人认为,这样可以破除对美西方的迷信。”
83年的时候,国内还吹起一阵去除污染的风,只不过很快就结束了。
刘一民喝了一口茶,没有说话,许一给他取来了几封读者来信让他读。刘一民粗略的看了一下,寄到杂志社的读者来信,大部分还都是支持态度。
骂刘一民的,早都跑到报纸上去了,在杂志社骂,哪里有人看嘛!
崔道逸看完《雷场相思树》之后神色激动,心里面想这篇小说能不能复制《凯旋在子夜》的销量奇迹,至少让杂志销量达到两百万册。
“师兄,你别激动,你还要看看适不适合你们《人民文艺》嘛!”
“适合,哪能不适合,不可能不合适!”崔道逸大笑一声,拿着朝着张广年的办公室跑去。。
颇有一种,终于轮到我了的感觉。
张广年看完之后,觉得完全没有问题。毕竟《凯旋在子夜》都发表了,还赢得了上级领导的表扬。
这篇《雷场相思树》不可能不适合发表,谁不想受到上级的夸奖呢!
“这篇小说只能等到一月份再发表了,到时候首印直接印一百五十万册,库存搞得多多的,争取我们《人民文艺》的月销量在全国率先冲到两百万册。”张广年气魄十足,仿佛已经看到了《雷场相思树》热销的场景了。
刘一民在《人民文艺》又呆了一会儿,准备走的时候崔道逸叫住了他,准备把这阵子积攒的读者来信拉到刘一民的四合院。
“好,反正我今天没课!”
崔道逸羡慕地说道:“当大学老师就是舒服,你这个研究生也是舒坦,一节课不用上!”
“等过几年,师兄报一下我的研究生?绝对更舒坦!”刘一民调侃道。
“你别激我,我真干得出来。研究生的文凭啊,谁不想要?我能涨一二十块钱的工资呢!”崔道逸一边搬读者来信,一边说道。
许一开玩笑道:“一民,我提前叫你一声老师?”
“哈哈哈!”
读者来信装了一三轮车,但是仍然没有装下,刘一民只好让崔道逸下次再搬了。
“师兄,有时间再帮我找个院子!”
崔道逸听到后,半天没说话,过会儿才哼哧的说道:“怎么又要买?”
“师兄,这读者来信以后多了,不得找个地方放,以后装读者来信的地方还得分区。中国区、欧美区、日韩区、东南亚、非洲区,你说我说的对不对?”
崔道逸一想也是,现在一民国际读者越来越多了,万一他们也有写读者来信的习惯呢!
“不过,你这一个院子足够了!”崔道逸劝道。
“师兄啊,这就是另一方面了。这两年通货膨胀多严重,物价上涨,钱越来越不值钱,得把钱转换成其它东西才行!买了院子,以后卖出去肯定不是这个价,你说是不是?”
崔道逸和刘一民关系好,一般人刘一民才不讲这个。
崔道逸仔细一想,还真对,物价确实涨的厉害。78年到80年的时候,物价涨的快,国家还专门出台了政策严控物价,去年才控制住,今年好了点,但依然在涨。
“希望国家能控制住,这两年什么都在涨,就是工资不涨,我还是那几十块钱工资,再涨下去,真养活不了一家子了!”崔道逸摇了摇头,无奈地说道。
崔道逸想了想,自己家里面那点存款,是不是也要干点啥才行!
这两年是控制住了,可是到85年又开始了,85年刚控制住,87年又开始了。
90年控制住,94年又开始了
“行,我留意一下,我们编辑认识的人多,想卖四合院的也不少。不过你确定这四合院未来真的能挣钱?”崔道逸问道。
“这地儿位置好啊,我去巴黎,巴黎城中心的房价高的不得了。师兄你想想,离市区越近是不是越方便?越方便想住的人就多?但房子有限,那价格不就上涨了?”
崔道逸没学过经济学,但是也懂得物依稀为贵的道理:“照你这样说,现在住在这巴掌大的地方的人,以后都是有钱人!”
“也不能完全这样说,还得看卖出的时机。另外,巴掌大的地方,未来卖也不好卖,就是去故宫方便点!”
“行啊,看来我以后得到燕大听听经济课!”崔道逸笑眯眯的走了。
不过出去后就基本上忘了,心里面最高兴的还是拿到了《雷场相思树》。
另外,家里面的那点存款,想买点啥也买不起。
82年,四合院动辄就要一万以上了,再想几千块钱买到三进四合院,无异于痴人说梦了。
也就是说,刘一民手里的这俩四合院,已经赚了一倍了。
文化部,周杨和夏言坐在刘一民的面前,笑着递给了刘一民一份名单。
“我们准备以你获奖为契机,向美国派出代表团,这次主要是文学界和出版界的同志,向美国学习先进的出版经验,顺便参加一下你的获奖典礼!”周杨说道。
夏言说的就更通俗了:“我们呀害怕你一个人出国受了欺负,毕竟二十篇获奖作品里,就你一个中国面孔,我们娘家人得去给你撑撑场子对不对?”
刘一民看了一眼名单,心情舒畅,一个人去美国是有点无聊。跟着文化部团出去,各种事情也都方便许多。
“早知道我就不一个人去办签证了,让部里面帮忙办了!”刘一民说道。
“哈哈哈,我们也是临时决定。听说欧.亨利文学奖的评奖委员会会把所有的获奖作品放在一起出版,这对我们来说是一个思路。
每年鲁迅文学奖的获奖作品,是不是可以放在一起?茅盾文学奖四年一次,是不是也能放在一起?”夏言说道。
文化部给的名单里面,有人民文学出版社的社长韦君怡、商务印书馆的总经理陈元、还有刘一民的老熟人徐驰,徐驰精通英语,其余的人需要他来当翻译。
其余的随行人员还在选,12月初正式选出来。
“多谢领导的关爱,有了娘家人撑腰,我到时候就更有底气了!”刘一民客气地说道。
周杨笑道:“哈哈哈,也要注意一点,咱们现在毕竟跟美国的关系在上升嘛!”
“朋友来了有好酒,豺狼来了有猎枪!”刘一民暗道,这意思更像是找了几个人按住刘一民,不让他太过放飞自我了。
夏言说道:“老周啊,一民向来是有理有据,又有大局意识,放心吧,不会乱来的!”
“两位领导都说到这地步了,我尽量,我尽量!”
“当然,克制不是示弱,不找事也不怕事!”
周杨说完,刘一民和夏言起身离开了他的办公室。
夏言笑呵呵的对刘一民说道:“其实啊,这件事不仅是部里面决定的,徐驰同志也给部里面说了。
咱们中国的各级干部和学者出国,不免遇到各种各样的刁钻问题和突发情况,有几个老同志在,会好点。韦君怡同志和陈元同志都是文艺战线上的老人,有很多的熟人,能处理不少的问题。
就算是出了事情,你是个年轻人嘛!”
夏言的话戛然而止,其中的意味是让刘一民去猜!
“我明白!”
“明白就好。以后啊,这种事情还多着呢,你多练练。巴金同志经常出访,说不定未来就轮到你经常出访了,传播咱们中国文学的使命,还是要交到你们年轻人身上的!”
“您老突然这样一说,我感觉顿时有千钧重的担子压在了我身上!”
“年轻人,大胆往前走吧!”夏言说完,又想起《凯旋在子夜》电影的事情:“等你从美国回来,这电影估计要剪好了,到时候来部里,一起审一审!兑换外汇的事情,你找部里面解决。”
没过几天,徐驰就从鄂省赶到了燕京,没去姐夫家里面,直接就跑到了燕大。
刘一民正在上课,徐驰就坐在了下面听着!
(本章完)
(https://www.02ssw.cc/5036_5036057/11110841.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sw.cc。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