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7章 你去过美国吗?你就写?
《人民文艺》发售当天,有不少的记者专门蹲在书店门口采访购买《人民文艺》的读者。
采访开头的第一句就是:你最期待的是哪本书!
无一例外,回答的都是《绿皮书》。
文学奖项的获得对于作品销量的提升,刘一民早就领教过了。当年获得茅盾文学奖的时候,也是如此。
《人民文艺》内,张广年和崔道逸一天激动的啥事儿都没干,甚至崔道逸专门跑到一家新华书店门口蹲了一上午,看到大家买的都是《人民文艺》后,才高兴跑回了编辑部报喜。
“老崔啊,咱们也不能太激动了,其他的工作还得拾起来,我已经通知发行所了,隔一星期给咱们报一下发行数据!”张广年冲着崔道逸说道。
崔道逸点了点头,压下心中的激动,回到了自己的工位上。
《花城》杂志这几年没少发表外国的小说,但是《人民文艺》这种注重政治和内容的杂志,并没有发表多少,几乎都是国内的小说。
《绿皮书》是国内作家写的,但是确实外国文学,整个杂志社都对这篇小说给予了高度重视。
刘一民坐在书房里面,并没有对《绿皮书》的发表给于太多的关注。
手里面拿着余桦寄给自己的书信,里面是稿子,刘一民看完之后,写上了自己的建议【建议投当地县市级刊物】。
除此之外,还有尼琪的电报。她在电报里面表示《凯旋在子夜》已经翻译完毕,本来翻译完毕后就准备出版,但是考虑到12月份的颁奖典礼。
他们希望刘一民参加完颁奖典礼之后,参加新书发售会,来提高销量。
并把《凯旋在子夜》的英译名告诉了刘一民,翻译为《中国的越南战争》,刘一民看完之后,立马提笔,幸好他们没有印刷出版。
刘一民给尼琪写了一封信,准备一会儿就通过邮电局转成电文发往中国书刊社。
在电报里面,刘一民告诉尼琪。中国的这场战争跟美国的越战有着根本的区别,是对越自卫反击战。
刘一民自己将小说的名字进行了翻译,提供了几个备他们选择。分别是《Victory》(胜利),或者是《Triumph at midnight》(凯旋在子夜)。
除此之外,并亲自写了一篇自序。在序里面,刘一民详细的讲述了写这篇文章的背景、起因以及自己在前线的所见所闻。
这篇文章自己仔细的校对了一下,确保没有什么问题之后,骑上摩托来到有国际电报业务的邮电局,将电报给拍了过去。
“同志,这么多字?”邮电局的工作人员看到上面的字数吃了一大惊,这得好多钱啊!
“对,不需要精简!”
将电文拍出去后,刘一民把《序》通过信邮递到了美国,也不知道信多长时间能够到,希望不要耽误了中国书刊社的印刷工作。
刘一民在信封里面答应尼琪,到时候参加新书的发售会,具体的细节到了美国再沟通。
国际电报业务的邮电局离人艺不远,刘一民办完事情,顺便来到了人艺。
朱霖从前线回来后,并没有当副导演参与排戏的工作。目前的人艺几乎没有什么要排的新话剧,她现在在话剧《凯旋在子夜》里面饰演江曼的B角。
A角和B角轮着演,不过这倒是轻松了不少,经常到点就下班,不需要演到很晚再朝家里面跑。
到了排练场,演员在上面排练,导演在下面耷拉着脑袋,多少显得有点无精打采。
朱霖先发现了刘一民,看到后笑着问道:“刘老师今天怎么来了?”
听到这话,蓝天野的脑袋立马抬了起来,头还没转过来就已经咧开了嘴。
“哎呀,一民,好久不见,真是一日不见如隔三秋啊!”蓝天野站起来,伸开双手准备给刘一民一个拥抱。
“蓝老师,你这热情劲儿有点过分!”
“哈哈哈,我对你小子可是一直都很热情,想当年寒风凛冽,我骑着自行车到燕大找你”
得,开始攀感情了!
“蓝老师,我头疼,我跟朱霖同志说几句缓缓!”刘一民抚摸着脑袋,笑着说道。
门口又闪进来一个人,是欧阳山尊,欧阳山尊对着蓝天野说道:“你别把一民搞的以后都不敢来人艺喽!”
蓝天野和欧阳山尊两人相视一笑,刘一民坐在一旁跟几个人闲聊了几句。
下班的后,随着朱霖来到了四合院。
院里,银杏叶落了一地。
朱霖踩着叶子笑着说道:“刘老师,你这么长时间不来这四合院,院子都快没人气了!”
“你不是在吗?”刘一民笑着说道。
“我晚上又不在!”
朱霖去做饭,刘一民拿着扫把清扫了一下四合院。
时令已至深秋,马上就要立冬。菜园子的豆角之类的蔬菜,叶子早已经枯萎,只剩下了枯杆。
将院子收拾完毕,又将菜园给收拾了一下,将枯萎的豆角杆送进厨房,还能当柴烧。
剩下的还有萝卜和白菜、大葱等。华侨公寓那边需要的话,朱霖回家的时候会带上几颗,省了去买的功夫。
“刘老师,吃饭了。这块菜地,我到时候准备再种点芫荽,现在冬天芫荽可贵了,我爸和我妈喜欢吃,到时候给他们送点。另外,豆角拔了,再种点小白菜。”
朱霖拿出手巾给刘一民擦了擦汗,站在菜园旁边讲着接下来的规划。
芫荽就是香菜,北方很多地区都将香菜称之为芫荽。
“坐在这银杏树下吃面的感觉,可就是不一样啊!”刘一民笑着调侃道。
“当心树叶落进了碗里面。刘老师,这两天人艺很多同志都在看《绿皮书》,蓝老师和苏民老师想排这出戏,倒是欧阳山尊老师,没怎么说话!”朱霖慢悠悠地说道。
刘一民笑着说道:“山尊老师是排大场面戏的!”
下午,刘一民来到了《人民文艺》找到了张广年,通过作协开一份证明,办理一下到美国的签证。
编辑部的编辑看到刘一民,纷纷笑着说道:“外国文学奖的得主来了呀!”
“哈哈哈,各位编辑,你们就别打趣我了,拿再多的文学奖,这小说还得通过你们发表啊!”
“一民啊,你这话相信崔编一定会非常爱听!”许一在旁边插嘴道。
崔道逸果然听的是眉飞色舞,热情地拉着刘一民的手,询问他有什么事儿。
讲清楚事情后,崔道逸带着刘一民来到了张广年的办公室。
张广年二话不说,立马写了一份证明,并且带着刘一民到作协,盖了作协的公章。
作协的公章,张广年并没有随身携带。
等刘一民从作协出来,《诗刊》的人不知道怎么瞧到刘一民了,通知了邹获凡,在刘一民要走的时候拦住了他。
“老邹同志,你就让我悄悄的来,悄悄的走怎么了?”
邹获凡笑呵呵的说道:“我老邹是雁过拔毛的主,既然来了,不留下点东西,就别想走。”
旁边的张广年咳嗽一声:“老邹啊,我们到部里面还有事情呢!”
邹获凡眯着眼睛看向张广年:“领导啊,你们《人民文艺》倒是吃饱喝足了,但是我们《诗刊》还饿着呢,一民啊,你有时间没写诗歌了吧!”
刘一民向邹获凡保证,这一个月内写一首递给他,他才笑着跟两人摆了摆手。
刘一民到招待所门口,跟马爷打了一个招呼,就离开了作协。
骑着摩托车将张广年送到了《人民文艺》,就赶往位于秀水北街的美国大使馆。
这一片是燕京著名的使馆区,这里汇聚的国家主要是社会主义国家,关系比较密切。
美国的大使馆之所以在这里,是因为原先这里是美国的驻中国办事处,建交之后就升级为了大使馆。
在这里办公楼几十年后,迁到了朝阳区安家楼55号。
刘一民赶到的时候,大使馆外面排着长队,都是一些想要申请美国签证的人。拿到签证的欣喜若狂,被拒绝的出来的时候是垂头丧气。
正在排队的人来回聊着天打发着时间,也缓解着自己心中的紧张。
“这美国也不是那么好嘛,媳妇儿,你看看,上面说没美国种族歧视特别严重,咱们中国人到了那儿也只能干一些辛苦活,美国人看不起咱们!”
一名穿着朴素,但是漂洗的非常整洁,脖子上系着纱巾。旁边的男人略微肥胖,说话的时候喘着粗气,眼睛里透露着期望,希望妻子能够留下来。
“这写的是什么玩意?他去过美国吗?他就写?想当然!他这是虚假的宣传,我到了美国找到工作,挣到钱就给你寄回来,找个机会把你和儿子也带过去,咱们一家人在【额迈瑞肯】团圆!”
女人提了提自己身上的背包,刚才是声音很尖锐,到了后面,声音平和了下来,不知道是不是为了安慰男人。
为了出国,一家人已经准备了很久,钱全部花在了这上面。女人拿到签证,将带着全家的财产奔向她梦里的美国。
身后一个男人说道:“他写国内还行,写国外就是瞎写,他都没去过,他怎么知道美国种族歧视那么严重?还黑人不能和白人在一个餐厅吃饭!同志,你准备到美国哪个城市,我去纽约,到了咱们可以相互照应一下!”
女人的老公一听,顿时急了,这还没有出国呢,就有人想替自己照顾老婆,出了国还得了。
“同志,我去洛杉矶,我娘家弟妹在那里!”
“不远,到时候咱们抽空还能聊聊天!”
身后的刘一民差点笑喷,男人恶狠狠的瞪了一眼刘一民问道:“同志,你笑什么?你去哪里?”
“我先到旧金山,再到纽约!”
刘一民先到旧金山,不是因为目前的航线是先到旧金山,再到纽约。
而是因为中国书刊社的社址是在旧金山,先见一下中国书刊社编辑部的人,再到纽约领奖。
“搞得你好像一定能去一样!”男人嘟囔了一句。
“同志,咱们到了纽约,可要互相帮忙,俗话说在家靠家人,出门靠朋友!”女人笑着冲刘一民打了一个招呼。
接着跟前面的男人换了一个位置,站到了刘一民的面前。
“不用了!”
“嗯?为什么?”
“因为你不一定能去!”
“我这次肯定能申请成功?搞得好像你一定能去似的。”女人冷眼看了一眼刘一民,又换回了原来的位置。
“年轻人,太年轻!”前面男人冷哼了一声,接着跟大家继续聊天去了。
很多人在讨论《绿皮书》这本小说,都在骂刘一民写的不对,瞎写一通。
刘一民忍不住说道:“人家瞎写还能获奖?”
旁人笑着说道:“年轻人,这才说明人家美国包容嘛!”
“所以为什么瞎写能获奖?如果是假的话,我想,美国人不会捏着鼻子认下吧!”
“因为.因.凭啥告诉你呢,假的就是假的,获奖也是瞎猫碰到了死耗子!”
支支吾吾说完之后,忽然灵机一动,找到了理由:“美国那么不好,你还死乞白赖的去干嘛?”
“是他们请我去的!”
刘一民说完这话,周边立马响起了一阵嘲讽的声音,觉得刘一民是发癔症了。
刘一民因为有美国的邀请信、燕大的单位介绍信和作协的证明,所以进去后只需要提交一下材料就能够拿到签证。
等刘一民出来后,签证已经办好了。
排在自己前面的男人和女人,正一脸沮丧的站在门口,看到刘一民,刚想骂两句,他们认为是刘一民的乌鸦嘴,导致他们被拒签了。
女人的丈夫在旁边嘴快咧到耳后跟了,但还是装作一副伤心欲绝的样子,骂美国有眼无珠。
刘一民举了举护照说道:“等下个月,我去替你们看看真实的美国。”
他正准备走又顿下脚步冲着女人的丈夫说道:“哥们儿,强扭的瓜不甜,实在是留不住,就让她一江春水向西流,但是自家的生活还得继续,可别搞个人财两空。”
说完后,在两人愤怒、惊愕的目光下,骑着摩托车扬长而去,女人的丈夫眼珠子一直转,不知道在想什么。
(本章完)
(https://www.02ssw.cc/5036_5036057/11110843.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sw.cc。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