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书屋 > 重生泡上维多利亚女王,掌控大英 > 第124章 女王的“改革序曲”

第124章 女王的“改革序曲”


彻底清算了东印度公司这个最大的“毒瘤”,并将整个印度的治权,牢牢地攥在手中之后,林亚瑟和维多利亚的声望,在大英帝国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顶峰。

现在,再也没有任何人,敢于公开质疑亲王殿下的任何决定。民间甚至开始流传一种说法:女王陛下负责美丽和高贵,而亲王殿下,则负责思考和征服整个世界。

林亚瑟知道,攘外已经完成,接下来,该“安内”了。

大英帝国这艘外表光鲜亮丽的巨轮,其内部的底舱里,早已是锈迹斑斑,充满了各种各样的问题——贫富差距、阶级对立、城市污染、以及……那些在工业革命的阴影下,被无情压榨的、最悲惨的群体。

他要做的,就是对这艘巨轮,进行一次彻底的、由内而外的“维修改造”。

而他选择下手的第一个目标,就是那个让所有维多利亚时代的工厂主们,都闻之色变的“老大难”问题——

童工。

……

这天,在白金汉宫,一场由女王陛下亲自主持的、关于“帝国未来社会福祉”的吹风会,正在进行。

与会的,都是议会里那些最有头有脸的大佬,以及几位新成立的“印度事务部”的核心成员。

会议的气氛,一开始非常和谐。大家都对王夫殿下在东方的赫赫战功,致以了最热烈的吹捧。

然而,当林亚瑟将一份由他的秘书团队,经过数月深入调查后写成的、关于“曼彻斯特和利物浦地区纺织厂童工生存现状”的报告,分发给在场的每一个人时,气氛,开始变得有些微妙了。

报告的内容,触目惊心。

“……据不完全统计,在曼彻斯特地区的纺织厂中,超过百分之四十的工人,是年龄在八岁到十四岁之间的儿童。”

“……他们每天平均工作时间,超过十四个小时。工作环境极其恶劣,充满了棉絮粉尘和巨大的噪音。许多孩子,因为长期弯腰操作机器,导致脊椎严重变形。”

“……最危险的,是清理飞速运转的纺纱机下面的棉絮。这项工作,只有身材矮小的儿童才能完成。每年,都有数百名儿童,因此被卷入机器,导致终身残疾,甚至当场死亡……”

报告的后面,还附上了几幅由狄更斯的《每日镜报》记者,冒着生命危险,偷偷绘制的素描插画。画上,那些骨瘦如柴、眼神麻木的孩子,在昏暗的厂房里,像机器一样工作的景象,让在场的每一个人,都感到了一阵生理性的不适。

“先生们,”林亚瑟的声音,在寂静的会议室里响起,带着一丝沉重,“这就是我们引以为傲的‘工业革命’,背后最真实的一面。我们用这些孩子的血肉和童年,换来了我们餐桌上精美的桌布,和夫人们身上华丽的裙子。”

他环视全场,看到许多议员的脸上,都露出了同情和不忍的表情。

他知道,时机到了。

他对着身边的维多利亚,点了点头。

维多利亚立刻会意,她站起身,以一种充满了女性悲悯和母性光辉的语气,缓缓地开口了。

“先生们,”她的声音,带着一丝恰到好处的哀伤,“一年多前,我刚刚成为一位母亲。每当我在夜里,抱着我那健康、可爱的女儿时,我都会忍不住去想,在帝国的另一些角落里,还有着成千上万个和她一样大小的孩子,却在忍受着我们无法想象的痛苦。”

“我作为这个国家的女王,我感觉……我很难过,也很羞愧。”

“所以,”她的眼神,变得无比坚定,“我希望,我的议会,能为这些可怜的孩子,做点什么。”

紧接着,林亚瑟立刻将一份早已拟好的法案草案,呈了上来。

“我提议,立刻通过一部全新的《工厂法》!”他高声宣布,“法案的核心内容有三条!”

“第一!严禁所有工厂,雇佣任何九岁以下的儿童!”

“第二!对于九岁到十三岁的儿童,其每日工作时间,不得超过八小时!并且,工厂必须为他们,每天提供至少两小时的、免费的文化教育!”

“第三!成立一个由内政部直接管辖的‘工厂监察署’,负责监督本法案的执行!任何违反该法案的工厂主,都将面临巨额的罚款,甚至……被吊销营业执照!”

这份法案一出,整个会议室,瞬间就炸了锅!

那些同情心泛滥的贵族议员们,自然是高声叫好。

但另一些,本身家族就拥有工厂、或者代表着工业资本家利益的议员们,则立刻就跳了起来,大声反对!

“不行!这绝对不行!”一个来自曼彻斯特的议员,激动地喊道,“殿下!您这是在毁掉我们大英帝国的纺织业!没有了廉价的童工,我们的生产成本会急剧上升!我们的棉布,在国际市场上,将失去所有的竞争力!”

“是啊!”另一个工厂主出身的议员也附和道,“而且,那些孩子不来工厂做工,他们又能去干什么呢?他们只会流落街头,变成小偷和流氓!我们给他们一份工作,至少还能让他们有口饭吃!”

他们将赤裸裸的剥削,美化成了“提供就业的慈善”。

林亚瑟看着他们那副虚伪的嘴脸,心中冷笑,但他并没有立刻反驳。因为他知道,对付这些人,光靠在会议室里辩论,是没用的。

他已经为他们,准备了一份“大礼”。

……

就在议会就《工厂法》吵得不可开交的时候。

狄更斯的《每日镜报》,突然之间,像打了鸡血一样,开始全力开火!

他们用整整一个星期的头版头条,以“我们孩子的眼泪”为主题,刊登了一系列催人泪下的深度报道!

他们采访了那些因为工伤而致残的童工,将他们那被机器绞断的手指,和变形的脊椎,用最写实的素描,血淋淋地,展现在了所有读者面前!

他们还找到了那些失去孩子的母亲,记录下她们那撕心裂肺的哭诉!

每一篇报道,都像一把尖刀,狠狠地刺在每一个伦敦市民的心上!

紧接着,狄更斯本人,更是亲自执笔,开始在他的报纸上,连载一部全新的、以童工为主角的短篇小说——《卖火柴的小女孩》(林亚瑟“原创”并“赠予”他的剧本)。

当那个可怜的小女孩,在平安夜的寒风中,一次又一次地划亮火柴,在幻觉中,看到温暖的壁炉和香喷喷的烤鹅,最后,带着微笑,在美丽的幻象中,被活活冻死的悲惨故事,被刊登出来时——

整个伦敦,都哭了。

无数的家庭主妇,在读到这个故事时,泣不成声。

就连那些平时只关心股票和政治的、铁石心肠的绅士们,在看完报纸后,都久久地沉默不语。

民众的同情心和愤怒,被彻底地点燃了!

“严惩黑心工厂主!”

“拯救我们的孩子!”

“支持女王陛下的《工厂法》!”

一时间,这样的呼声,响彻了伦敦的大街小巷!甚至还出现了数千名市民,自发地聚集在国会大厦门口,举着标语,和平请愿的场面!

面对这如同海啸般汹涌的民意,那些原本还在议会里,为工厂主们摇旗呐喊的议员们,彻底地,怂了。

他们发现,自己已经被钉在了“冷血”、“贪婪”、“与人民为敌”的耻辱柱上!

如果他们再敢投反对票,那么,等待他们的,将是各自选区里,那些愤怒的选民们,用选票,将他们狠狠地踢出议会!

最终,在一场几乎没有任何悬念的投票中,这部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保护儿童权益的《工厂法》,以压倒性的多数,被正式通过!

林亚瑟和维多利亚,在白金汉宫,通过报纸,看到了这个结果。

维多利亚激动地,从背后抱住了自己的丈夫。

“亚瑟,我们……我们成功了!”

“是的,亲爱的。”林亚瑟笑着,反手握住她的手,“我们成功了。”

他知道,他之前埋下的那颗,名为“舆论”的种子,终于,开出了第一朵,最绚烂,也最强大的花。

他用民众的力量,轻而易举地,就战胜了那些顽固的、代表着旧资本利益的反对派。

而这,只是他那宏大的“维多利亚改革”乐章中,奏响的第一个音符。


  (https://www.02ssw.cc/5035_5035881/44266499.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sw.cc。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