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书屋 > 大明:开局我一个兽医给王妃接生? > 第16章 攻克济南

第16章 攻克济南


朱棣收到平安归降的消息时,正率领主力大军行至河间府境内,他展开信纸的手指微微一顿,随即眼底漾开笑意,将信纸递给身旁的谋士道衍。

道衍接过信纸,花白的胡须随着阅读动作轻轻颤动,片刻后抬头看向朱棣,语气带着几分赞叹:“世子用兵愈发沉稳,朱能将军亦默契配合,此二人拿下德州、收降平安,实乃大功一件。”

朱棣颔首,勒住马缰驻足远眺,晨光洒在他玄色的盔甲上,折射出冷冽的光泽,“平安归降,济南城内便再无可用之将,我们加快行军,三日内务必抵达德州,与高煦汇合。”

军令既下,大军行进的速度明显加快,旌旗在北风中猎猎作响,马蹄踏过冻土的声音整齐划一,绵延数十里的队伍如一条黑色长龙,朝着德州方向蜿蜒而去。

此时的德州城内,朱高煦正亲自监督士兵加固城防,他穿着一身银白色盔甲,腰间悬挂着朱棣赐予的七星弯刀,见士兵们搬运石块时动作迟缓,便上前一步,单手提起一块百余斤重的青石,稳稳放在城垛旁。

士兵们见世子如此勇猛,顿时士气大振,纷纷加快了手中的动作,朱能站在一旁,看着朱高煦的身影,嘴角露出一丝欣慰的笑容,随即走上前道:“世子,平安虽已归降,但其麾下残兵仍需妥善安置,若处理不当,恐生祸端。”

朱高煦放下手中的活计,擦了擦额头的汗珠,点头道:“此事我已安排妥当,愿归降者编入新兵营,由老兵带领训练;不愿归降者,按约定发放盘缠,派人护送他们返乡,绝不允许任何人克扣粮草财物。”

朱能闻言放下心来,又道:“探子回报,济南城内如今由山东参政铁铉主持防务,此人性格刚烈,且深得民心,我们若想攻打济南,怕是要多费些功夫。”

朱高煦皱眉,他此前并未听过铁铉的名号,便问道:“此人可有领兵作战的经验?”

朱能摇头,“铁铉乃文官出身,从未带兵打过仗,但他在山东任职多年,颇受百姓爱戴,如今济南城内粮草尚足,百姓们自发组织乡勇协助守城,士气倒也不低。”

朱高煦若有所思地点点头,正欲再问,城外突然传来一阵马蹄声,一名亲兵策马奔来,翻身下马后跪地禀报:“世子,王爷率领主力大军已至城外十里处,命您与朱将军即刻前往迎接。”

朱高煦与朱能对视一眼,皆是面露喜色,两人立即整理衣甲,翻身上马,带着一队亲兵朝着城外疾驰而去。

刚出城门,便看到远处尘烟滚滚,朱棣率领的大军已然可见,朱高煦催马上前,在朱棣马前翻身下马,单膝跪地:“儿臣参见父王,恭迎父王大军入城。”

朱棣翻身下马,伸手扶起朱高煦,拍了拍他的肩膀,目光中满是赞许:“此次你立下大功,父王都看在眼里,待平定山东,必有重赏。”

朱高煦起身,恭敬地说道:“全凭父王调度,儿臣只是尽了分内之事。”

朱棣大笑,随即与朱高煦、朱能并肩而行,朝着城内走去,沿途的士兵们见朱棣亲至,纷纷跪地高呼“王爷万岁”,声音震彻云霄。

入城之后,朱棣直奔德州府衙,召集众将议事,府衙内灯火通明,将领们分列两侧,神色肃穆。

朱棣坐在主位上,目光扫过众人,沉声道:“如今平安归降,德州已在我军掌控之中,下一步便是攻打济南,拿下济南,山东境内便再无大碍,诸位可有良策?”

朱能率先起身,抱拳道:“王爷,济南城防坚固,且铁铉深得民心,若强行攻城,我军恐会损失惨重,不如先派人劝降,若铁铉执意不降,再另寻他法。”

朱棣点头,看向一旁的平安,“平安,你与铁铉同在山东为官,想必对他有所了解,你觉得他会归降吗?”

平安起身,神色复杂地说道:“王爷,铁铉为人忠义,对建文帝忠心耿耿,想要劝降他,恐怕不易,但末将愿一试,若能说服他归降,也可避免生灵涂炭。”

朱棣颔首,“好,那便命你明日前往济南劝降,若铁铉愿意归降,既往不咎;若他不愿,你便返回德州,我们再做打算。”

次日清晨,平安带着两名亲兵,骑着马朝着济南城而去,刚到济南城下,便被城楼上的守军发现,一名士兵高声喝问:“来者何人?速速报上名来!”

平安勒住马缰,抬头看向城楼上的守军,朗声道:“我乃前山东都指挥使平安,如今已归降燕王,特来拜见铁铉大人,有要事相商,还请通报一声。”

守军闻言,不敢怠慢,立即转身去禀报铁铉,片刻后,城楼上出现了铁铉的身影,他穿着一身绯色官袍,目光锐利地盯着平安,冷声道:“平安,你身为朝廷命官,不思忠君报国,反而归降逆贼,还有何颜面来见我?”

平安脸上露出愧色,却依旧坚持道:“铁大人,如今建文帝昏庸,重用奸佞,百姓生活困苦,燕王顺应天意,起兵靖难,只为铲除奸佞,还天下太平,大人若执意抵抗,只会让济南百姓陷入战火之中,还望大人三思。”

铁铉怒极反笑,“一派胡言!燕王名为靖难,实为谋反,我铁铉深受皇恩,岂能与你同流合污?你速速离去,否则休怪我手下无情!”

平安还想再劝,城楼上突然箭如雨下,他无奈之下,只能策马后退,看着紧闭的济南城门,心中满是失落,知道劝降之事已无可能。

返回德州后,平安将劝降的经过一五一十地禀报给朱棣,朱棣闻言,脸色沉了下来,“既然铁铉执意不降,那我们便只能强行攻城,明日一早,大军出发,攻打济南!”

次日清晨,燕军浩浩荡荡地朝着济南城进发,朱高煦率领骑兵为先锋,朱能率领步兵为中军,朱棣则率领主力大军压阵,数十万大军连绵数十里,气势磅礴。

抵达济南城下后,朱棣下令大军将济南城团团围住,随即派人前往城下喊话,劝守城士兵投降,然而城楼上的守军不仅拒不投降,还朝着城下投掷石块,辱骂燕军。

朱棣见状,心中大怒,下令攻城,刹那间,鼓声震天,燕军士兵推着云梯,扛着攻城锤,朝着济南城发起了猛攻,城楼上的守军也不甘示弱,弓箭、石块、滚油不断朝着城下倾泻而下。

朱高煦亲自率领一队精锐骑兵,试图从城门处突破,他手持七星弯刀,斩杀了数名守军,然而城门被铁水浇筑,异常坚固,攻城锤连续撞击了数十次,都未能将城门攻破。

激战持续了整整一日,燕军损失惨重,城下堆积的尸体早已数不胜数,鲜血染红了护城河,朱棣看着眼前的景象,心中满是焦躁,却又无可奈何。

入夜后,燕军暂时停止了攻城,朱棣在营中召集众将议事,气氛十分沉重,朱能皱眉道:“王爷,济南城防太过坚固,且守军士气高昂,若继续强行攻城,我军损失只会更大。”

朱高煦也说道:“父王,不如我们暂且撤军,休整几日再做打算?”

朱棣摇头,“如今我们已无退路,若不能拿下济南,朝廷援军一旦赶到,我们便会陷入腹背受敌的境地,必须尽快拿下济南。”

就在众人一筹莫展之际,道衍突然开口道:“王爷,臣有一计,或许可破济南城。”

朱棣眼前一亮,急忙道:“大师有何妙计,快快说来。”

道衍微微一笑,“济南城之所以难以攻破,皆因护城河环绕,若我们能堵住护城河的水源,再引黄河之水灌城,济南城不攻自破。”

众人闻言,皆是面露震惊,朱能急忙道:“大师,黄河之水汹涌,若引黄河水灌城,济南城内的百姓恐怕会遭殃,此举不妥。”

道衍摇头,“非也,我们只需将黄河水引至护城河,让护城河水位上涨,淹没城墙根基,待城墙松动后,再趁机攻城,无需真的灌城,这样既能减少我军损失,也可避免伤及无辜百姓。”

朱棣沉吟片刻,觉得此计可行,便下令道:“好,就依大师之计,朱能,你率领一万士兵,即刻前往黄河岸边,挖掘水渠,引黄河水至济南护城河;高煦,你率领骑兵,负责警戒,防止济南城内的守军出城骚扰。”

朱能与朱高煦领命,立即率领士兵出发,朱能带着士兵来到黄河岸边,挑选了一处地势较低的地方,开始挖掘水渠,士兵们拿着铁锹、锄头,日夜不停地劳作,水渠的进度日新月异。

朱高煦则率领骑兵在水渠两侧巡逻,济南城内的铁铉得知燕军要引黄河水灌城,心中大惊,急忙下令派士兵出城破坏水渠,然而每次出城的士兵都被朱高煦率领的骑兵击退,根本无法靠近水渠。

三日后,水渠终于挖掘完成,朱能下令打开闸门,黄河水顺着水渠汹涌而下,朝着济南护城河奔去,不到一日的时间,济南护城河的水位便上涨了数丈,城墙根基被水泡得越来越松软。

朱棣站在远处,看着济南城的城墙,嘴角露出一丝笑意,“时机已到,明日一早,全力攻城!”

次日清晨,燕军再次对济南城发起了猛攻,此时的城墙根基早已松动,燕军士兵推着攻城锤,只撞击了几下,便将一段城墙撞塌,缺口处顿时涌入大量燕军士兵。

城楼上的铁铉见状,亲自手持长剑,率领守军在缺口处抵抗,然而燕军士兵源源不断地涌入,守军渐渐体力不支,开始节节败退。

朱高煦率领骑兵从缺口处冲入城内,手持七星弯刀,斩杀了数名守军将领,守军见将领战死,顿时士气大跌,纷纷放下武器投降。

铁铉看着眼前的景象,知道大势已去,他长叹一声,拔出佩剑,便要自刎,却被身旁的亲兵死死拦住,“大人,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您若死了,济南百姓该怎么办?”

铁铉看着城下投降的士兵,又看了看城内慌乱的百姓,眼中满是绝望,最终放下了手中的佩剑,被燕军士兵擒获。


  (https://www.02ssw.cc/5035_5035716/50349223.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sw.cc。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