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鏖战
李景隆望着紧闭的北平城门,脸色铁青如铁,五十万大军围了三日,连城墙的砖缝都没摸到。
他身后的副将颤巍巍递上军报,声音发虚:“将军,粮草只够五日,漠北方向传来消息,燕军骑兵似有回援迹象。”
“废物!”李景隆一把将军报甩在地上,靴底狠狠碾过,“五十万人拿不下一座孤城,还敢提燕军回援!”
城楼上,朱棣凭栏而立,玄色披风被寒风掀起,目光扫过城下密密麻麻的敌军,嘴角勾起一抹冷冽。
陆准站在他身侧,手中握着那枚江南织造局的玉佩,低声道:“王爷,李景隆粮草告急,必会急于求成,今夜恐有异动。”
朱棣点头,指尖叩击城墙砖,发出沉闷声响:“传令下去,各门守军撤下一半,只留老弱在岗,引他来攻。”
夜幕如墨,北平城外的军营里,李景隆果然召集众将,拍案下令:“三更时分,主攻东门,其余三门佯攻,务必一举破城!”
他不知道,此刻东门瓮城之内,朱高煦正率三万精锐骑兵,手持长刀,静静等候,马蹄裹着棉布,连呼吸都压到最轻。
三更鼓响,李景隆亲率十万大军扑向东门,云梯如林,士兵们嘶吼着向上攀爬,城墙上的“老弱”守军果然不堪一击,很快便退入瓮城。
“冲!拿下北平,人人有赏!”李景隆挥剑大喊,眼中满是贪婪,十万大军如潮水般涌入瓮城。
就在此时,瓮城两侧突然降下千斤闸门,将前后通路死死封死,朱高煦的声音如惊雷炸响:“李景隆,你中了王爷的计!”
火光骤起,火箭如雨般从暗处射出,瓮城内的干草堆瞬间燃起熊熊大火,燕军骑兵挥舞长刀,如虎入羊群,李景隆的军队瞬间乱作一团。
“撤!快撤!”李景隆魂飞魄散,调转马头想冲出去,却被闸门挡住,身后的士兵不断倒下,惨叫声此起彼伏。
城楼上,朱棣看着瓮城内的火海,对陆准道:“李景隆已成瓮中之鳖,可留他一条生路,让他回去报信。”
陆准会意,下令打开西侧角门,放李景隆的残兵出逃。
李景隆带着不到两万残兵,狼狈地逃出北平城,回望火光冲天的东门,心有余悸,再也不敢停留,连夜向德州方向逃窜。
朱棣并未下令追击,而是命人清点战果,此战斩杀敌军八万,缴获粮草无数,北平之围彻底解除。
次日清晨,朱棣在府中设宴,犒赏众将,酒过三巡,陆准突然起身,神色凝重:“王爷,李景隆虽败,但南京援军已在路上,据探子回报,曹国公李景隆已向朝廷求援,建文帝派平安率军十万,驰援德州。”
朱棣放下酒杯,脸色沉了下来:“平安此人,颇有将才,不可小觑,若他与李景隆汇合,兵力又将超过十万,我们需在他抵达德州前,截断援军。”
朱高煦主动请战:“父王,儿臣愿率五万骑兵,奔袭德州,阻止平安与李景隆汇合!”
朱棣沉吟片刻,看向陆准,陆准点头:“世子勇猛,可担此任,但需派朱能率军三万,从侧翼策应,以防不测。”
计议已定,朱高煦与朱能当日便率军出发,兵分两路,直奔德州而去。
北风卷着残雪,在官道上打着旋,朱高煦勒住马缰,呵出的白气在冷空气中瞬间消散,他回头望了眼身后五万骑兵,甲胄上的冰霜反射着晨光,却没一人敢出声抱怨。
“加快速度!务必在三日内赶到德州外围!”朱高煦拔出腰间长刀,刀刃划破寒风,声音里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骑兵们纷纷夹紧马腹,马蹄踏碎积雪,溅起一片片雪雾。
另一边,朱能率领三万步兵,沿着侧翼山道行进,山道狭窄,积雪没过脚踝,士兵们每走一步都要格外小心,朱能走在队伍最前方,时不时回头叮嘱:“注意脚下,莫要发出太大声响,免得被敌军探子发现。”
此时的德州城内,李景隆正坐在府中,看着手下清点残兵,脸上满是愁容,副将小心翼翼地禀报:“将军,我们如今只剩不到两万兵力,粮草也只够支撑十日,若平安将军的援军再不到,恐怕……”
“怕什么!”李景隆猛地拍案,强装镇定,“平安手握十万大军,必定能击溃燕军,到时候我们再联手北上,夺回北平,将朱棣碎尸万段!”话虽如此,他的手指却在桌案下悄悄攥紧,眼底藏不住的慌乱。
两日后,朱高煦率领骑兵率先抵达德州城外三十里处,他下令大军在一片树林中隐蔽,自己则带着几名亲兵,换上百姓服饰,悄悄靠近德州城探查情况。
城墙之上,守军正无精打采地来回踱步,有的甚至靠在城垛上打盹,朱高煦嘴角勾起一抹冷笑,心中暗道:“李景隆果然已是惊弓之鸟,连守城都如此松懈。”
他悄悄退回树林,召集将领议事:“德州守军士气低迷,我们今夜便先袭扰他们,让他们不得安宁,等朱能将军的军队赶到,再一举攻城。”
夜幕降临,朱高煦挑选出两千精锐骑兵,每人手持火把,绕到德州城西侧,对着城墙方向不断呐喊,时不时射出几支火箭,火箭落在城外空地上,燃起一片片小火光。
城楼上的守军被惊醒,看到城外火光与呐喊声,顿时慌作一团,纷纷举起火把,朝着城外胡乱射箭,李景隆听到动静,以为燕军主力来攻,急忙下令全军戒备,守军们在城墙上奔波忙碌,一夜未眠。
天刚蒙蒙亮,朱高煦便下令撤军,看着德州城内依旧亮着的火把,他笑着对身边将领说:“这第一仗,我们先赢了士气。”
与此同时,朱能率领的步兵也终于赶到,与朱高煦汇合,朱能擦了擦额头的汗珠,对朱高煦说:“世子,我们沿途避开了敌军探子,未被发现,接下来该如何行动?”
朱高煦指着德州城的方向,眼中闪过一丝锐利:“李景隆昨夜必定折腾得不轻,今日必定放松警惕,我们可派一支小队,假装袭扰南门,吸引守军注意力,再派主力从东门突袭,打他个措手不及。”
计议已定,士兵们稍作休整,便按照计划行动,一支千人小队朝着南门进发,在城外不断挑衅,守军果然中计,纷纷涌向南门,准备抵御。
而朱高煦与朱能则率领七万大军,悄悄绕到东门,此时的东门守军寥寥无几,朱高煦大手一挥:“冲!”骑兵们率先冲锋,马蹄声震得地面微微颤抖,东门守军见状,吓得魂飞魄散,转身就往城内跑。
燕军顺利攻破东门,涌入德州城,李景隆正在府中休息,听到东门被破的消息,吓得从床上滚了下来,他连盔甲都来不及穿,只穿着一身便服,带着几名亲兵,从后门仓皇出逃。
守军见主将逃跑,更是无心抵抗,纷纷放下武器投降,不到一个时辰,德州城便被燕军占领,朱高煦站在德州府衙前,看着前来投降的士兵,下令:“善待降兵,凡愿归降者,一律免死,不愿归降者,发放盘缠,让他们回家。”
消息传开,降兵们纷纷感激涕零,不少人甚至主动要求加入燕军,朱高煦与朱能趁机扩充兵力,短短一日,便新增了五千士兵。
而逃出德州城的李景隆,一路向南逃窜,他不敢停歇,生怕被燕军追上,直到跑到济南城外,才敢停下脚步,他望着济南城的城门,心中满是绝望,如今他只剩几名亲兵,粮草断绝,连进济南城的勇气都没有。
就在这时,远处传来一阵马蹄声,李景隆以为是燕军追兵,吓得差点瘫倒在地,待马蹄声靠近,他才看清,来的竟是平安的援军,平安骑着马,看到狼狈不堪的李景隆,皱起眉头:“李将军,你怎么成了这副模样?德州城呢?”
李景隆见到平安,如同见到救星,他一把抓住平安的马缰绳,哭诉道:“平安将军,快救我!德州城被燕军攻破了,朱棣那贼子太狡猾,我实在抵挡不住啊!”
平安脸色一沉,他没想到德州城竟如此快就被攻破,他安抚好李景隆,下令大军在济南城外扎营,随后召集将领议事:“燕军攻破德州,士气正盛,我们不可贸然出击,需坚守济南城,等待朝廷后续援军。”
将领们纷纷点头赞同,平安随即下令加固济南城防,筹集粮草,准备长期坚守。
而此时的德州城内,朱高煦正与朱能商议下一步计划,朱能说道:“世子,平安率领十万大军驻守济南,济南城防坚固,若我们强行攻城,恐怕会损失惨重。”
朱高煦也明白这个道理,他沉吟片刻,说道:“我们不如先派人去北平,向王爷禀报德州大捷,同时请求王爷指示,看看下一步该如何行动,另外,再派探子去济南城探查情况,了解平安的兵力部署。”
朱能点头:“世子所言极是,我这就派人去办。”
两日后,派往北平的使者传回消息,朱棣收到德州大捷的消息,十分高兴,他在信中下令,让朱高煦与朱能驻守德州,稳固防线,同时密切关注济南城的动向,等待他率领主力大军前来汇合,再一同攻打济南。
朱高煦与朱能遵照朱棣的命令,开始在德州城内整顿军纪,训练新兵,同时加强城防,防止平安率军反扑。
而济南城内的平安,也没有闲着,他不断派人骚扰德州城周边,试图破坏燕军的粮草运输,朱高煦与朱能早已料到这一招,他们派出骑兵,加强对粮草运输路线的保护,同时设下埋伏,几次下来,平安派去的骚扰小队都损失惨重,再也不敢轻易出击。
时间一天天过去,转眼间便到了正月,北风依旧凛冽,德州城内却一片热闹景象,朱高煦下令杀猪宰羊,犒赏士兵,士兵们在军营中载歌载舞,庆祝新年,同时也期待着朱棣率领主力大军前来,一举攻破济南城。
而济南城内,气氛却十分压抑,平安看着手中的军报,脸色越来越难看,朝廷的后续援军迟迟未到,粮草也日渐短缺,士兵们的士气越来越低落,不少士兵甚至开始偷偷逃跑。
平安知道,再这样下去,不等燕军攻城,济南城便会不攻自破,他思来想去,决定冒险一搏,主动率军出击,攻打德州城,若能夺回德州,或许还能扭转战局。
次日清晨,平安率领八万大军,悄悄离开济南城,朝着德州方向进发,他没有选择走官道,而是沿着小路行进,试图避开燕军的探子。
然而,平安的一举一动,早已被燕军的探子发现,探子连夜赶回德州,向朱高煦与朱能禀报:“世子,朱将军,平安率领八万大军,沿着小路前来,预计明日午后便会抵达德州城外。”
朱高煦与朱能听到消息,立即召集将领议事,朱高煦说道:“平安这是想趁我们不备,偷袭德州城,我们不如将计就计,在他必经之路设下埋伏,打他个措手不及。”
朱能点头赞同:“世子英明,我们可在城外二十里处的山谷设伏,那里地势险要,易守难攻,是设伏的绝佳地点。”
计议已定,朱高煦与朱能立即率领七万大军,前往山谷设伏,他们将骑兵隐藏在山谷两侧的山坡上,步兵则埋伏在山谷入口处,只等平安大军进入山谷。
次日午后,平安率领大军果然进入了山谷,他看着狭窄的山谷,心中隐隐有些不安,但事已至此,他只能硬着头皮前进。
就在大军全部进入山谷时,朱高煦的声音突然响起:“平安,你已进入我们的埋伏圈,还不速速投降!”
话音刚落,山谷两侧的山坡上突然涌出无数燕军骑兵,他们手持长刀,朝着平安大军冲杀下来,山谷入口处的步兵也立即封锁入口,截断了平安大军的退路。
平安大军顿时乱作一团,士兵们在狭窄的山谷中无处可逃,只能被动挨打,平安试图组织军队抵抗,但燕军攻势凶猛,他的努力只是徒劳。
激战持续了两个时辰,平安大军死伤惨重,八万大军最终只剩不到三万残兵,平安看着身边不断倒下的士兵,心中满是绝望,他知道,这场战斗已经输了。
就在这时,朱高煦骑着马,来到平安面前,他看着平安,说道:“平安将军,你是个将才,若你愿意归降,王爷必定会重用你,你若执意抵抗,今日便是你的死期。”
平安看着朱高煦,又看了看身边的残兵,他长叹一声,放下了手中的武器:“我愿归降。”
朱高煦见平安归降,心中大喜,他下令善待平安及其残兵,随后率领大军,押着平安,返回德州城。
回到德州城后,朱高煦立即派人将平安归降的消息送往北平。
朱棣收到消息,十分欣慰,他下令嘉奖朱高煦与朱能,同时加快行军速度,前往德州与他们汇合,准备攻打济南城,彻底平定山东。
(https://www.02ssw.cc/5035_5035716/50351678.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sw.cc。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