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书屋 > 大明:开局我一个兽医给王妃接生? > 第17章 操练水师

第17章 操练水师


朱棣率领大军进入济南城时,街道两侧的百姓虽仍有怯意,却已不再如初见燕军时那般惊慌,偶有胆大者会偷偷抬眼,打量这位身着玄甲、气势威严的燕王。

他刚行至济南府衙门前,便见陆准从府内快步迎出,陆准身着青色长衫,手中依旧握着那枚江南织造局的玉佩,神色比往日多了几分凝重。

“王爷,臣有要事禀报,关乎后续行军大计,需单独向您进言。”陆准走到朱棣身侧,压低声音说道,目光扫过周围的将领,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急切。

朱棣会意,挥手让朱高煦、朱能等人先去安抚降兵、清点粮草,自己则带着陆准走进府衙内堂,待亲兵关上房门,才开口问道:“陆准,你向来沉稳,今日这般模样,可是发现了什么不妥?”

陆准走到案前,从怀中取出一张折叠整齐的信纸,缓缓展开后递向朱棣:“王爷,这是臣派往南京的探子传回的密报,您先过目。”

朱棣接过信纸,目光快速扫过,眉头渐渐皱起,信纸上面清晰写着:建文帝已下令调遣江浙一带的五万水师,沿运河北上,同时命苏州、杭州两地官府紧急征调民夫,加固徐州至南京的防御工事。

“建文帝这是想依托运河天险,与我军长期对峙?”朱棣将信纸放在案上,指尖轻轻敲击桌面,发出沉闷的声响,语气中带着几分思索。

陆准点头,语气郑重:“正是如此。王爷,如今我们虽拿下济南,平定山东,但大军连续作战数月,士兵早已疲惫不堪,粮草储备也仅够支撑一月有余。”

他顿了顿,走到窗边,望着窗外渐暗的天色,继续说道:“江浙水师常年在运河操练,熟悉水战,而我军多为骑兵、步兵,对水战毫无经验。若此时贸然南下,一旦在运河沿岸遭遇水师,恐怕会陷入被动。”

朱棣走到陆准身旁,顺着他的目光望向远方,心中也开始权衡利弊。他深知陆准的谋略,此前北平之战、德州之战,陆准的献策都起到了关键作用,此次必然也经过了深思熟虑。

“你是说,我们暂且不能南下?”朱棣转头看向陆准,语气中带着一丝询问,他本以为拿下济南后,可一鼓作气直捣南京,却没想到建文帝竟还有后手。

“正是。”陆准转过身,目光坚定地看着朱棣,“臣建议,暂缓南下计划,先在济南、德州两地休整大军,同时做好三件事,为后续南下奠定基础。”

朱棣示意他继续说下去,自己则走到案前坐下,拿起茶杯抿了一口,静静聆听。

“第一件事,整顿军纪,安抚百姓。”陆准走到案前,条理清晰地说道,“我军虽纪律严明,但仍有个别士兵在攻城时抢掠百姓财物,此事若不妥善处理,会失了民心。可派专人巡查济南、德州两地,凡有违纪者,从严惩处,同时开仓放粮,救济贫苦百姓,让百姓真正认可王爷。”

朱棣点头,民心向背确实至关重要,此前攻打济南时,正是因为铁铉深得民心,才让攻城之战如此艰难,他自然明白这个道理。

“第二件事,训练水军,应对运河防线。”陆准继续说道,“可从降兵中挑选曾在水师服役过的士兵,让他们担任教官,在济南附近的湖泊中训练一支小型水军,熟悉水战技巧。同时派探子密切关注江浙水师的动向,了解他们的作战方式、船只数量,做到知己知彼。”

“至于第三件事,便是联络藩王,孤立建文帝。”陆准的眼中闪过一丝锐利,“建文帝登基后,大肆削藩,诸多藩王对他早已不满。可暗中派人联络驻守开封的周王、驻守武昌的楚王,向他们阐明利害,若能争取到他们的支持,不仅能壮大我军势力,还能从侧面牵制朝廷兵力。”

朱棣听完陆准的计策,手指在案上轻轻敲击,心中的疑虑渐渐消散。他不得不承认,陆准的计策考虑周全,既解决了当前大军疲惫、粮草不足的问题,又为后续南下做好了准备,远比贸然进军更为稳妥。

“你说得有理,是本王太过心急了。”朱棣站起身,走到陆准面前,语气中带着几分赞许,“就按你说的办,明日便召集众将,宣布暂缓南下的决定,同时安排人手落实这三件事。”

陆准躬身行礼:“王爷英明,只要我们按计划行事,待时机成熟,再南下攻打南京,必定能一举成功。”

次日清晨,朱棣在济南府衙召集众将议事,当他宣布暂缓南下、在济南和德州休整的决定时,帐内顿时响起一阵窃窃私语,朱高煦更是直接站起身,脸上满是不解。

“父王,如今我军士气正盛,拿下南京指日可待,为何要暂缓南下?”朱高煦的声音带着几分急切,他本以为能趁热打铁,早日攻克南京,立下不世之功。

朱棣示意朱高煦坐下,目光扫过众将,沉声道:“诸位有所不知,建文帝已调遣江浙水师沿运河北上,同时加固徐州至南京的防御工事。我军多为骑兵、步兵,不擅水战,若此时南下,必会陷入险境。”

他将陆准带来的密报递给众将传阅,继续说道:“陆准已为我军制定了后续计划,先整顿军纪、安抚百姓,再训练水军、联络藩王,待准备充分后,再南下不迟。”

众将看完密报,脸上的不解渐渐转为认同,朱能站起身抱拳道:“王爷深谋远虑,陆准先生的计策更是周全,末将赞同暂缓南下,按计划行事。”

其他将领也纷纷附和,朱高煦虽仍有不甘,但也知道朱棣的决定是为了大局,便不再多言。

会后,朱棣立即安排人手落实各项事宜。他命朱能负责整顿军纪,巡查济南、德州两地,凡有违纪士兵,一律严惩不贷;又命平安挑选降兵中的水师旧部,在济南城外的大明湖畔训练水军,同时拨付粮草,确保训练顺利进行。

陆准则亲自负责联络藩王之事,他挑选了几名能言善辩、行事谨慎的亲信,分别前往开封和武昌,面见周王和楚王,向他们阐明建文帝削藩的危害以及朱棣靖难的决心,希望能争取到他们的支持。

在安抚百姓方面,朱棣下令打开济南、德州两地的粮仓,向贫苦百姓发放粮食,同时减免两地半年的赋税。消息传开后,百姓们纷纷拍手称快,对朱棣的好感日渐增加,不少百姓甚至主动报名参军,希望能为燕军效力。

日子一天天过去,济南、德州两地的局势渐渐稳定下来,燕军士兵经过休整,士气更加高昂,平安训练的水军也渐渐掌握了基本的水战技巧,能够在湖泊中进行简单的战术演练。

这日,陆准正在府衙内整理联络藩王的书信,一名亲兵突然匆匆走进来,手中拿着一封书信,脸上满是喜色:“先生,周王和楚王回信了!”

陆准急忙接过书信,快速阅读起来,嘴角渐渐露出笑容。周王在信中表示,愿意支持朱棣靖难,若燕军南下,可从开封出兵,牵制朝廷兵力;楚王虽未明确表示支持,但也承诺不会协助建文帝,保持中立。

陆准拿着书信,快步走向朱棣的书房,此时朱棣正在查看水军训练的奏报,见陆准进来,便放下奏报问道:“可是联络藩王之事有了结果?”

“王爷,好事!”陆准将书信递给朱棣,“周王已明确表示支持我们,楚王也承诺保持中立,不再协助建文帝。”

朱棣接过书信,看完后心中大喜,他站起身,在书房内来回踱步,语气中带着几分激动:“好!有了周王的支持,我们南下时便少了一份顾虑,建文帝也会陷入两面受敌的境地!”

他走到陆准面前,拍了拍他的肩膀:“陆准,此次联络藩王之事,你立了大功,待攻克南京后,本王必定重赏!”

陆准躬身行礼:“王爷过奖了,这都是臣分内之事。如今万事俱备,只待水军训练成熟,粮草储备充足,我们便可南下攻打南京。”

朱棣点头,目光望向窗外,心中充满了期待。他知道,只要按计划行事,用不了多久,他便能攻克南京,结束这场靖难之役,开创一个属于自己的新时代。

与此同时,南京城内的建文帝得知朱棣在济南、德州休整,并未继续南下,心中满是疑惑。他召集大臣议事,询问朱棣的意图,大臣们也是众说纷纭,有的认为朱棣是因为粮草不足、士兵疲惫,才被迫休整;有的则认为朱棣是在暗中谋划,准备发动更大规模的进攻。

建文帝心中焦躁不安,他深知自己的皇位早已岌岌可危,若不能尽快击败朱棣,后果不堪设想。他下令催促江浙水师加快北上速度,同时命徐州守军加强防御,严防燕军突然南下。

然而,建文帝的这些举措,都被燕军的探子一一传回济南。朱棣得知后,与陆准商议道:“建文帝已察觉到我们的意图,催促水师北上,我们需加快水军训练速度,同时做好应对水师的准备。”

陆准点头:“王爷放心,平安已向臣禀报,水军再过一月便可训练成熟,届时我们便可沿运河南下,与江浙水师一决高下。”

朱棣颔首,心中已有了计较。他知道,一场决定大明江山归属的大战,即将在运河之上拉开帷幕,而他,早已做好了准备。

接下来的一个月里,燕军的水军训练进入了最后的冲刺阶段,平安每天都亲自在大明湖畔督训,士兵们的水战技巧日渐娴熟,能够熟练地操控船只、使用水战武器。

同时,朱棣也命人筹集了足够的粮草,确保大军南下时不会出现粮草短缺的问题。

一月后,平安向朱棣禀报,水军已训练成熟,可随时投入战斗。

朱棣立即召集众将,在济南府衙内召开军事会议,宣布南下计划。


  (https://www.02ssw.cc/5035_5035716/50349197.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sw.cc。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