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书屋 > 大明:开局我一个兽医给王妃接生? > 第21章 汉王谋反

第21章 汉王谋反


朱文奎捏着密信的手指微微发白。

他抬头看向陆准,眼中满是少年人少见的凝重。

“太傅,我们该怎么办?”

陆准将密信收回袖中,神色平静。

“先按兵不动,看京城风向。”

他走到窗边,望着院中初开的海棠。

“陛下削藩,意在稳固皇权,并非针对湘王府。”

朱文奎松了口气,却仍有疑虑。

“可其他王爷若反抗,荆州会不会被波及?”

陆准转身,目光落在少年身上。

“所以我们要做的,是让荆州成为陛下最放心的藩地。”

次日清晨,陆准召集荆州文武官员。

大堂之上,他将清查田亩的账册掷在案上。

“半年来,共清出隐田三千亩,贪腐官员十七人。”

话音刚落,官员们顿时骚动起来。

陆准眼神一厉,堂内瞬间安静。

“贪腐者,即刻收监,隐田充公,分给无地百姓。”

无人敢反驳,皆躬身领命。

消息传出,荆州百姓拍手称快。

不少人自发到湘王府前跪拜,高呼“王爷仁德”。

朱文奎站在府门楼上,看着下方的百姓,心中百感交集。

陆准走到他身边,轻声道:“民心,才是藩地的根基。”

朱文奎点头,将这句话深深记在心里。

几日后,京城传来消息。

周王被削去护卫,软禁于封地。

其他几位王爷也纷纷上书,请求削减护卫。

朱文奎收到消息时,正在练习骑射。

他勒住马,对身边的陆准道:“看来陛下是铁了心要削藩。”

陆准接过马缰,沉声道:“我们也该有所表示。”

当晚,朱文奎的奏折便快马送往京城。

奏折中,他主动请求削减湘王府一半护卫,并将荆州卫所兵权交还朝廷。

朱棣收到奏折时,正在御花园下棋。

他看完奏折,忍不住笑出声。

对面的太子朱高炽疑惑道:“父皇为何发笑?”

朱棣将奏折递给太子,语气欣慰。

“文奎这孩子,比朕想象中更懂事。”

太子看完,也点头赞道:“文奎年幼却有大局观,难得。”

朱棣放下棋子,目光望向南方。

“陆准教得好啊。”

他随即下旨,驳回了朱文奎削减护卫的请求。

同时,赏赐湘王府黄金百两,绸缎千匹,以示嘉奖。

旨意传到荆州时,朱文奎正在与陆准商议政务。

接过圣旨,朱文奎愣住了。

“陛下为何驳回我的请求?”

陆准接过圣旨细看,眼中闪过一丝了然。

“陛下这是在告诉所有人,湘王府是他信任的藩地。”

他看向朱文奎,语气郑重。

“这既是恩典,也是考验。”

朱文奎明白过来,心中愈发感激朱棣。

“那我们更要好好治理荆州,不辜负陛下的信任。”

陆准点头,随即取出一份文书。

“这是我草拟的荆州水利修缮计划,若能建成,可灌溉良田万亩。”

朱文奎接过文书,仔细翻看。

越看,他眼中的光芒越盛。

“此计甚好!明日便召集工匠,动工修建。”

水利工程动工那日,朱文奎亲自到工地视察。

百姓们见王爷亲自前来,干活的劲头更足了。

有位老农拉着朱文奎的手,激动地说:“小王爷,您这是为荆州百姓造大福啊!”

朱文奎笑着回应:“这是本王该做的。”

陆准站在一旁,看着这一幕,心中甚慰。

然而,平静的日子并未持续太久。

三个月后,山东传来消息。

汉王朱高煦起兵谋反,打着“清君侧”的旗号,率军南下。

消息传到荆州,朱文奎顿时慌了。

他连夜召集陆准商议。

“太傅,汉王谋反,我们该怎么办?”

陆准神色凝重,却依旧镇定。

“汉王虽有兵权,但不得民心,成不了大事。”

他取出地图,铺在案上。

“荆州地处咽喉要地,汉王若想南下,必过荆州。”

朱文奎看着地图,眼中闪过一丝决绝。

“我们绝不能让汉王过境!”

陆准点头,随即下令。

“即刻封锁荆州各要道,加强城防,同时派人快马前往京城,禀报陛下。”

命令下达,荆州上下立刻行动起来。

百姓们听闻汉王谋反,纷纷主动报名参军,保卫家乡。

短短三日,荆州便组建了一支两万余人的民军。

朱文奎亲自到校场检阅军队。

看着台下整齐的队伍,他高声道:“汉王谋反,意图颠覆大明,害我百姓!今日,我们守荆州,就是守大明,守家乡!”

士兵们齐声高呼:“守荆州!守大明!”

声音震天动地,士气高涨。

陆准站在朱文奎身边,眼中满是赞赏。

这三年,少年已真正成长为能独当一面的亲王。

几日后,汉王的先锋部队抵达荆州城外。

领军的是汉王麾下大将李彬。

李彬在城下喊话,要求朱文奎打开城门,放他们过境。

朱文奎站在城楼上,冷冷回应:“汉王谋反,人人得而诛之!你若识相,便速速退兵,否则,休怪本王不客气!”

李彬大怒,下令攻城。

一时间,箭如雨下,攻城锤撞击城门的声音不绝于耳。

朱文奎亲自指挥守城,陆准则在一旁调度兵力。

百姓们也纷纷登上城墙,有的扔石头,有的浇滚油,与士兵们一同抵抗敌军。

战斗持续了整整一日。

汉军损失惨重,却始终未能攻破荆州城。

李彬无奈,只得下令撤军,在城外十里处安营扎寨。

当晚,陆准找到朱文奎。

“汉王主力不日便会抵达,我们不能坐以待毙。”

朱文奎点头,问道:“太傅有何妙计?”

陆准压低声音,说出了自己的计划。

朱文奎听后,眼中一亮。

“此计甚妙!就按太傅说的办。”

深夜,荆州城北门悄悄打开。

一支五百人的精锐小队,在副将的带领下,悄悄摸向汉军大营。

他们每人都携带了火把和易燃之物。

趁着夜色,小队潜入汉军大营。

一声令下,火把纷纷扔出。

瞬间,汉军大营火光冲天,喊杀声四起。

汉军士兵从睡梦中惊醒,不知发生了何事,顿时乱作一团。

副将带领小队趁乱砍杀,搅得汉军大营鸡犬不宁。

待李彬反应过来,下令整顿军队时,小队早已撤出大营,返回荆州城。

这一夜,汉军损失惨重,士气大挫。

次日清晨,李彬看着被烧毁的大营,气得暴跳如雷。

他再次下令攻城,却依旧没能攻破荆州城。

又僵持了三日,汉王朱高煦的主力部队终于抵达。

朱高煦亲自到城下喊话。

“文奎侄儿,本王是奉先帝遗命,清君侧,除奸佞!你若识相,便打开城门,随本王一同进京,事后,本王保你荣华富贵!”

朱文奎站在城楼上,冷笑一声。

“皇叔说笑了。先帝遗命,乃是让父皇继承大统,你起兵谋反,乃是乱臣贼子!本王岂会与你同流合污?”

朱高煦大怒,下令全力攻城。

一时间,荆州城外杀声震天,战况比之前更加激烈。

朱文奎与陆准并肩站在城楼上,指挥士兵守城。

箭矢擦着朱文奎的耳边飞过,他却面不改色,依旧镇定地指挥。

陆准看着他,心中愈发敬佩。

战斗持续了整整三日三夜。

荆州城摇摇欲坠,士兵们也伤亡惨重。

朱文奎看着身边倒下的士兵,眼中满是痛心。

“太傅,这样下去不是办法,我们的兵力快要撑不住了。”

陆准眉头紧锁,他知道,再这样僵持下去,荆州城迟早会被攻破。

就在这时,远处传来一阵马蹄声。

一名斥候快马奔来,高声喊道:“陛下的援军到了!陛下的援军到了!”

朱文奎和陆准同时转头望去。

只见远处尘土飞扬,一支大军正朝着荆州城赶来。

旗帜上,“朱”字赫然在目。

城楼上的士兵和百姓们见状,顿时欢呼起来。

士气大振。

朱高煦看到援军,脸色瞬间变得惨白。

他知道,自己已经没有胜算。

“撤兵!快撤兵!”

朱高煦下令,汉军顿时如潮水般退去。

朱文奎见状,立即下令:“打开城门,随朕一同追击!”

城门打开,荆州守军和民军一同冲出,追击汉军。

援军也很快赶到,与荆州军汇合,一同追击。

汉军军心涣散,一路丢盔弃甲,溃不成军。

朱高煦在亲兵的保护下,拼死突围,才得以逃脱。

此战,汉军损失惨重,再也无力与朝廷抗衡。

朱文奎站在府门前,对百姓们道:“荆州能有今日,多亏了各位乡亲的支持。今后,本王定会与大家一同努力,让荆州变得更加富庶!”

百姓们再次欢呼起来,声音久久回荡在荆州城上空。

几日后,朱棣下旨,召朱文奎和陆准进京。

朱文奎和陆准收拾行装,启程前往京城。

抵达京城时,朱棣亲自到城门迎接。

看到朱文奎,朱棣脸上满是笑容,上前拍了拍他的肩膀。

“文奎,你做得好!没让四伯失望。”

朱文奎躬身行礼:“侄儿只是做了该做的事,全靠父皇信任,太傅辅佐。”

朱棣点头,又看向陆准,语气郑重:“陆爱卿,此次荆州保卫战,你功不可没。朕封你为镇国公,实至名归。”

陆准躬身谢恩:“臣只是尽忠职守,不敢居功。”


  (https://www.02ssw.cc/5035_5035716/50344632.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sw.cc。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