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书屋 > 诸天火红年代,冰箱每日刷新 > 第268章 4老人的生活智慧两位舅舅的帮衬

第268章 4老人的生活智慧两位舅舅的帮衬


阳珊珊还沉浸在奶糖带来的极致甜蜜中,小脸上洋溢着梦幻般的幸福笑容,一会儿看看哥哥,一会儿又小心翼翼地从手心里再挑一颗糖,仔细端详着那漂亮的糖纸。

    激动的心情稍稍平复,老太太脸上的喜悦渐渐被一种历经世事的沉稳所取代。

    她看了看地上那堆珍贵的粮食和肉,又看了看儿媳和孙子,压低声音,语气郑重地开口:

    “光明,玉芬,今天这事儿,是咱家天大的造化,是祖坟冒青烟了。不过,有句话我得说在前头。”

    老太太的目光扫过两人,神情很严肃:“这捡漏牛黄的事儿,太过希奇,说出去难免惹人眼红,甚至招来不必要的麻烦。

    我的意思,这事儿,就咱自家人知道就行了,到此为止,对外面,包括你两个舅舅那边,都不要再提了。”

    她顿了顿,继续分析道:“咱家的情况,村里人都清楚。光明他爹是部队上的大干部,经常往家里寄钱,这是明摆着的事。乡亲们都知道咱阳家不缺钱,只是缺票买不到好东西。

    往后,咱家日子过得宽裕了些,吃点好的,穿点新的,别人问起来,就说用的是他爹寄回来的钱,或者说是光明在大学里省下的津贴,托了同学的关系才买到这些紧俏货。

    有这个理由挡着,合情合理,别人就算羡慕,也说不出什么,更不会往别处瞎想。”

    阳光明闻言,心中暗赞奶奶果然心思缜密,考虑周全。

    他本身就没打算将牛黄之事四处宣扬,财不露白的道理,他比谁都懂。奶奶这番叮嘱,正合他意,也省了他一番口舌。

    “奶奶,您放心,我明白。”阳光明立刻点头,语气认真,“这事儿我不会对外人说。以后有人问起,就按您说的办。”

    田玉芬也连忙附和:“娘,您说的是这个理儿。这事儿是得烂在肚子里。以后别人问起来,我就说是他爹寄了钱,光明托同学买的。保证不说漏嘴。”

    见儿子和儿媳都听进去了,秦兰英这才松了口气,脸上重新露出笑意:“你们明白就好。咱家以后日子好了,也得稳稳当当地过,不能飘。”

    “娘,奶奶。”阳光明见时机成熟,开口道,“既然家里有了这些底子,我看天色也不早了,是不是该把大舅和二舅请过来,一起喝两盅,吃顿像样的饭?”

    他顿了顿,语气带着发自内心的尊重与感激:“我这一出去就是半年,家里多亏了两个舅舅时常帮衬。

    于情于理,我都该一回来就去看望他们。正好,咱家现在不缺吃的,请他们过来,也算是我的一点心意。”

    田玉芬闻言,脸上的笑容更深了些,眼中也流露出对娘家兄弟的感激。

    她嫁到阳家二十年,一个人拉扯着两个孩子,伺候着年迈的婆婆,里里外外,操持这个家,若非娘家就在本村,两个兄弟田玉林和田玉柱时常明里暗里帮衬着,她真不知道自己能不能撑下来。

    这份亲人间的情谊,比什么都珍贵。

    如今儿子有出息了,得了这么一场天大的造化,第一时间就想到要报答舅舅们,田玉芬心里只觉得比喝了蜜还甜。

    “该,是该请过来!”田玉芬立刻点头,“你两个舅舅没白疼你!我这就去……”

    她说着就要往外走,却被奶奶秦兰英拦住了。

    “你忙活啥,让光明去!”老太太脸上笑开了花,皱纹都挤在了一起,她拉着孙子的手,语气果断,“光明去显得郑重!你赶紧拾掇拾掇屋里,再把晚上要用的菜准备出来。”

    老太太说着,又看向墙角那堆得跟小山似的粮食和肉,眼里闪着光,叮嘱道:

    “乖孙,给你两个舅舅带点东西去!别小气,捡那好的、实在的拿!你舅舅家日子也紧巴,让他们也沾沾你的光,尝尝这稀罕物!”

    阳光明笑着点头:“奶奶,您放心,我心里有数。”

    他走到墙角,蹲下身,开始从那些敞开的袋子和油纸包里往外取东西。

    他心思缜密,知道即便是亲舅舅,也不能表现得太过惊世骇俗。

    东西要送,但要送得恰到好处,既显得厚重有情义,又不会引来不必要的猜疑和麻烦。

    他给两个舅舅准备的东西一模一样,每人分别是一斤酱牛肉,酱香扑鼻;一斤油光红亮的猪头肉;一斤肥瘦相间的腊肉;一斤散发着烟熏和甜酒香的腊肠;一斤全脂奶粉,看着就高级;一斤雪白纤细的挂面;还有一斤色泽淡黄的腐竹。

    每样一斤,数量不多不少,但种类丰富,样样都是这年头有钱也难买的好东西。

    两份东西分开装好,提在手里,分量十足。

    “快去快回,我现在就开始准备酒菜。”田玉芬叮嘱着,看着儿子高大挺拔的背影消失在院门口,心里充满了骄傲和踏实。

    奶奶秦兰英则已经开始挽袖子,对儿媳说道:“玉芬,咱娘俩也赶紧动起来!晚上这顿饭可得像点样子,光明有出息,也得让他两个舅舅跟着吃顿好的。”

    田玉芬重重地点头,婆媳俩相视一笑,多年来的沉重与压抑,在这一刻,仿佛被这突如其来的巨大喜悦冲淡了许多。

    院子里,夕阳的余晖将最后一点金光涂抹在绿油油的菜叶上,一切都充满了希望。

    阳光明提着两份沉甸甸的礼物,出了家门,沿着记忆中的土路,向着大舅田玉林家走去。

    阳庄不大,住户多是阳姓和田姓,彼此沾亲带故。田玉芬的娘家就在村东头,距离阳光明家不过隔了十几户人家,没几步路。

    夏日的傍晚,暑气稍稍消退,村子里开始热闹起来。

    下地劳作的人们陆陆续续收工回家,扛着锄头,拉着粪车,彼此打着招呼,粗犷的乡音在空气中回荡。

    家家户户的烟囱里开始冒出袅袅炊烟,空气中弥漫着柴火燃烧的气息。

    几个半大小子光着膀子在土路上追逐打闹,溅起一阵阵尘土。

    看到阳光明提着大包小包的东西走过,都好奇地停下脚步,睁大了眼睛看着。

    有认识他的,怯生生地喊一声“光明叔”,阳光明便笑着点头回应,顺手从口袋里掏出几块水果硬糖分给他们,引得孩子们一阵欢呼,刚才那点拘谨立刻烟消云散。

    他先到了大舅田玉林家。

    田玉林家是典型的北方农家院落,土坯围墙,三间正房也是土坯的,屋顶铺着麦秸,看起来比阳光明家的砖瓦房要简陋许多。

    院门敞开着,阳光明直接走了进去。

    院子里,大舅妈正蹲在灶房门口摘野菜,几个孩子在一旁玩耍。大舅田玉林则坐在院中的小马扎上,就着最后一点天光,修补着一件破旧的农具。

    田玉林今年三十七岁,是个典型的庄稼汉,身材高大,骨架粗壮,常年的风吹日晒让他皮肤黝黑,脸上刻满了与年龄不符的深重皱纹。

    他话不多,性格憨厚朴实,有一身使不完的力气,是干农活的一把好手。

    “大舅,大妗子。”阳光明站在院门口,扬声喊道。

    田玉林闻声抬起头,看到外甥,愣了一下,随即脸上露出惊喜的笑容,放下手里的活计站了起来:“光明?你咋回来了?放暑假了?”

    大舅妈也赶紧站起身,在围裙上擦了擦手,脸上堆满了笑:“是光明啊!快进屋,快进屋!啥时候到家的?”

    “大妗子,我下午刚到的。”阳光明笑着走过去,将手里的一份礼物递到大舅妈面前,“从学校回来,带了点东西,给您和大舅尝尝。”

    大舅妈看着那用牛皮纸包得严严实实、分量明显不轻的东西,一时没敢接,疑惑地看向自己男人。

    田玉林也看到了那包东西,皱了皱眉,语气带着责备:“你这孩子,回来就回来,带啥东西!你一个学生娃,能有多少钱?净乱花钱!快拿回去,给你奶奶和珊珊留着!”

    他的关心是实实在在的,带着庄稼人特有的淳朴和固执。

    阳光明心里一暖,把东西硬塞到大舅妈手里,解释道:“大舅,您就别跟我客气了。我这次回来,带了点好东西,家里都有,这份是专门给您和大妗子的。您要是不收,就是把我当外人了。”

    他顿了顿,压低了些声音:“我有几个同学,家里长辈都是重要单位的领导,知道我家里困难,就给我提供了一些内部的门路。出发之前,我买了些不要票的粮食和肉,就是价格稍高一点。家里现在不缺这些,您就放心收下吧。”

    “不要票的粮食和肉?”田玉林和妻子都吃了一惊,互相看了一眼,脸上满是难以置信。

    这年头,还有不要票就能买到的好东西?而且还是粮食和肉?这得是多大的门路?

    田玉林还想再问,阳光明却抢先说道:“大舅,东西您先收着。我过来,一是看看您和大妗子,二来是想请您和二舅晚上去家里吃顿饭,喝点酒,我娘和奶奶都在家张罗呢。”

    听说大姐家请吃饭,田玉林下意识就想推辞。家家户户粮食都紧张,去别人家吃饭,就是给人添负担。

    但他看到外甥那真诚而笃定的眼神,再联想到他刚才说的“不要票的粮食和肉”,以及手里这沉甸甸的礼物,到了嘴边的话又咽了回去。

    他心里隐隐觉得,这个外甥这次回来,似乎和以前不太一样了。

    “行……行吧。”田玉林点了点头,“那你先坐会儿,我收拾一下。”

    “不了,大舅,”阳光明说,“我还得去二舅家一趟,把东西送过去,顺便请他。您收拾好了就直接过去吧,咱们家里见。”

    “成,那你快去吧,你二舅这会儿应该刚下工,在家呢。”田玉林说道。

    阳光明又跟大舅妈打了声招呼,便转身离开了大舅家,朝着二舅田玉柱家走去。

    田玉柱家离他大哥家不远,院子稍微宽敞些,房子也是土坯的,但收拾得更为利落。

    阳光明走进院子时,二舅田玉柱正坐在院里的枣树下,拿着个旧搪瓷缸子喝水。

    田玉柱今年三十五岁,比他大哥田玉林矮一些,也瘦一些,但眼神里透着一股他大哥没有的精明和干练。

    他小时候念过几年私塾,在这普遍文盲的农村里,算是个文化人。

    他脑子活络,为人处世也比一般庄稼汉更有章法。刚解放没多久就入了党,前两年,村里的老支书因病去世后,他被公社提拔,接任了阳庄支书的职位。

    “二舅。”阳光明笑着喊道。

    田玉柱看到外甥,脸上立刻露出了笑容,放下茶缸站起身:“光明?放假回来了,什么时候到的家?快过来坐!”

    他一连串的问题,透着亲切与关心。

    “我下午刚到家,二舅。”阳光明走过去,将另一份礼物放在旁边的石桌上,“我这次回来,带了点东西,您和二妗子别嫌弃。”

    田玉柱的目光在那包东西上扫过,眼神微微一动。

    他没有立刻推辞,而是拉着阳光明坐下,语气随意地问道:“光明啊,在学校怎么样?学习跟得上吗?首都大学,那可是最高学府,能进去的都是人中龙凤,压力不小吧?”

    “还行,二舅,能跟上。”阳光明谦虚地回答,“老师们都很有水平,同学们也都很用功,氛围很好。”

    田玉柱点了点头,看似不经意地转换了话题:“这次回来,路上还顺利吧?现在到处都紧张,听说火车上的供应也比以前缩紧了。”

    阳光明知道二舅这是在旁敲侧击,应该是不放心这些东西的来路,便顺着他的话说道:“是挺挤的,不过我还好,提前买了票,有座位。吃的喝的也自己准备了些,没受什么罪。”

    不等二舅继续盘问,阳光明便主动交代,如何托同学关系买了些紧俏物资,用来改善家里生活。

    田玉柱是个明白人,并不完全相信,但也不再深究,只要来路正当,妹子一家能过上好日子,他就高兴。

    继续聊了几句,阳光明说道:“我娘正在家张罗晚饭,特意让我来请大舅和您过去,一起吃顿饭,喝点酒,也算是我这个做外甥的一点心意。”

    田玉柱不再推辞,站起身说道:“你等我一会儿,我收拾一下,马上就走。”

    等到田玉林过来,田玉柱也收拾利索,三人一起出门。

    刚走进阳光明家的院子,一股浓郁诱人的肉香和饭菜香就扑面而来,让劳作了一天、腹中早已空空的兄弟俩,不约而同地咽了口唾沫。

    这香味,太扎实了!太香了!是他们平日里想都不敢想的油水丰足的香气!

    堂屋里已经点起了煤油灯,昏黄而温暖的光线洒满屋子。

    那张老旧的八仙桌被擦得干干净净,上面已经摆好了几个菜:

    一大盘切得薄厚均匀、酱色诱人的酱牛肉;一大盘颤巍巍、拌着蒜末的猪头肉;一盘对半切开、冒着红油的咸鸭蛋;还有一盘碧绿清脆、淋着酱醋汁的凉拌黄瓜。

    仅仅是这四个凉菜,那分量,那品相,就已经让田玉林和田玉柱看得目瞪口呆,喉结不受控制地上下滚动。

    这……这比过年还丰盛啊!

    “他大舅,他二舅,你们来了!快屋里坐!”田玉芬端着两盘刚炒好的热菜从灶房出来,脸上带着忙碌的红晕和发自内心的笑容。

    一盘是腊肉炒青椒,肥瘦相间的腊肉片炒得微微卷曲,油脂沁出,浸润着碧绿的青椒,香气扑鼻。

    另一盘是腊肉炒豆角,豆角翠绿,腊肉咸香,看着就下饭。

    “哎呦,大姐,你这……这也太破费了!”田玉林看着这一桌子的“硬菜”,搓着手,又是高兴又是心疼,觉得大姐家这顿酒席,怕是下了血本了。

    田玉柱看到这实实在在的六个菜,同样被震撼了一下。

    “大舅,二舅,坐,快坐!”阳光明拿着碗筷和一瓶白酒从西屋出来,招呼着两位舅舅。

    白酒是本地产的普通高粱酒,用透明的玻璃瓶装着,这是家里唯一的一瓶酒。

    阳光明今天要和两个舅舅谈点儿正事,觉得没必要特意再去买酒。

    在这个缺吃少喝的年代,三个人喝一瓶酒,虽然不算阔绰,但也绝对不算慢待,属于合乎情理的招待。

    “娘,奶奶,菜差不多了,您们也一起上桌吃吧。”阳光明摆好碗筷,对还在灶房忙碌的母亲和奶奶喊道。

    灶房里,田玉芬和秦兰英正带着阳珊珊一起包饺子。

    白胖的饺子整整齐齐地排列在盖帘上,像元宝一样。

    听到儿子的喊声,田玉芬探出头来,手上还沾着面粉,笑着说道:“你们爷仨先喝着,我们这儿饺子马上就好,等包完了就上桌,不急在这一时。”

    奶奶秦兰英也在一旁附和:“就是,光明,你先陪你大舅二舅喝着,说说话。我们女人家,不着急。”

    这是农村沿袭多年的老习惯了。

    家里来了客人,女人一般是不上桌同桌吃饭的。

    一来,招待客人的东西难得,金贵,吃的人多了,怕不够,显得主家小气,招待不周。

    二来,则是传统的风俗观念,男人们在一起喝酒说话,谈天说地,甚至商量正事,有女人家在旁边,总觉得不太方便,放不开。

    不过,田玉林和田玉柱是嫡亲的舅舅,是自家人,倒不用太讲究这些虚礼。

    田玉芬和秦兰英说的也不是客套话,她们是真心想先把饺子包完,让男人们先安心吃菜喝酒,等她们忙活完了,自然会一起上桌吃饭。

    阳光明了解母亲和奶奶的心思,也知道舅舅们不会介意,便不再勉强,笑道:“那行,你们快点啊,饺子包完就赶紧过来。”

    他回到桌边,给两个舅舅和自己面前的酒杯都满上。

    透明的酒液注入杯中,散发出粮食酿造后特有的醇厚气息,虽然不算顶级,但在此时此地,伴随着满桌佳肴的香气,已然营造出十足的氛围。

    “大舅,二舅,”阳光明端起酒杯,神色郑重,“我敬您二位一杯。”

    田玉林和田玉柱也端起了酒杯。

    桌上的酱牛肉、猪头肉、腊肉炒时蔬,散发着诱人的光泽和香气。

    堂屋另一边,灶房里传来忙碌的声响,夹杂着阳珊珊兴奋的说话声。(本章完)


  (https://www.02ssw.cc/5032_5032810/11110881.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sw.cc。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