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7章 新学
次日,早朝。
太和殿的气氛凝重得仿佛连空气都已停止了流动。
与往日的暗流汹涌不同,今日的杀机是摆在明面上的。
以国子监祭酒宋濂为首,身后跟着足足数十名来自御史台、翰林院的言官与大儒,一个个面容肃穆,眼神如同出鞘的利剑,直指那个依旧站在百官之首、闭目养神的身影。
这是一场早已预谋好的"围剿"。
皇帝赵辰高坐龙椅之上,脸上带着一丝恰到好处的"忧虑"与"无奈",扮演着一个被"群臣公议"所"胁迫"的明君角色。
他要的就是这个效果。
他要让顾长歌亲身体会一下什么叫"天下悠悠之口",什么叫"名教纲常"!
"启奏陛下!"
一名须发皆白的御史第一个出列,声音慷慨激昂!
"臣弹劾摄政王殿下!自督办'米贵'一案以来,滥用私刑,酷吏当道!未经三法司会审,便杖毙朝廷命官!此举严重违背我大夏律法,践踏国朝体统!长此以往,朝纲将乱,人人自危!臣恳请陛下,为维系祖宗之法,立刻解散'联合查案司',将所有案犯移交三法司公开会审,以示公允!"
"臣附议!"
翰林院掌院学士紧随其后,
"士可杀,不可辱!摄政王此举乃是对我天下士人莫大的羞辱!若不加以匡正,恐寒了天下读书之心!臣恳请陛下下旨,令摄政王为此事下一道'罪己诏',以安抚士林,重塑朝纲!"
"臣等附议!!"
数十名文官如同排演好了一般,齐刷刷地跪倒在地!
声势之浩大,言辞之激烈,仿佛顾长歌已成了那动摇国本的千古罪人!
整个朝堂都成了他们的舞台。
秦战等武将一个个气得脸色涨红,却又不知该如何反驳。
跟这群满口"之乎者也"的读书人辩经?
他们不行。
整个太和殿仿佛都只剩下了一种声音。
就在这声浪达到顶点的时刻。
那个一直仿佛置身事外的顾长歌终于缓缓地睁开了眼睛。
他没有像众人预料的那样勃然大怒,也没有开口辩解。
平静地从那宽大的蟒袍袖中,取出了一本用粗糙麻纸装订起来的书。
——《算学》。
他手持这本与这金碧辉煌的朝堂格格不入的书,缓步走到了大殿中央。
甚至没有去看那些还在慷慨陈词的御史。
目光平静地落在了那位须发皆白、被所有人视为"文坛泰斗"的宋濂身上。
"宋祭酒。"
他的声音不大,却让整个大殿瞬间安静了下来。
"敢问'圆周率'为何物?"
宋濂愣住了。
他满腹的经纶,满腹的关于"君臣大义"的雄辩之词,瞬间都被这一个他闻所未闻的名词给堵在了喉咙里。
什么……率?
不等他回答。
顾长歌又从袖中取出了一张画满了各种精巧齿轮与杠杆的图纸。
那是他根据姜文远的遗稿所改良的"新式犁"的结构图。
他将图纸转向了那个以"务实"著称的户部尚书孙传庭。
"孙大人,可知用此犁,一牛所耕之地可抵旧犁三牛之功?若将其推行天下,我大夏每岁可多产多少粮食?"
孙传庭看着那精妙绝伦的机关设计,整个人都呆住了。
他那对数字极其敏感的大脑瞬间便意识到,这薄薄的一张图纸背后所代表的,那足以让整个大夏彻底告别饥荒的恐怖价值!
最后。
顾长歌的目光落回到了龙椅之上,那个同样一脸错愕的皇帝身上。
"陛下,可知若将此《算学》用于审计户部账目,则天下钱粮之亏空将一目了然。届时任何贪腐都将无所遁形。我大夏国库每年又可节省下多少被硕鼠侵吞的银两?"
整个太和殿鸦雀无声。
那些满腹经纶的大儒们,被这些他们从未思考过的"实学"问题问得哑口无言。
他们第一次发现,自己那引以为傲的"圣人之道",在这些关乎国计民生的冰冷数字与事实面前,显得是那么的苍白无力。
顾长歌将那本《算学》与那张"新式犁地图"高高举起。
他环视全场。
那平静而又充满了无尽力量的声音响彻了整座大殿。
"孔孟之道可安邦,可定伦。"
"但不能让百姓吃饱肚子。"
"今日,我顾长歌便在此立下我摄政之'新学'!"
"一曰:格物!"
"二曰:致知!"
"凡天下百工、农桑、军械、钱粮,皆可用此学推演计算,以达富国强兵之效!"
"我欲在国子监之外另设'格物院'!凡天下有志于此学者,不论出身,不论贵贱,皆可入学!"
"其毕业生可与国子监监生同享官途!"
(https://www.02ssw.cc/5031_5031858/22414213.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sw.cc。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