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8章 李清照原来没几首词啊
老爷们,抱歉了。
今天实在是精神不对,一个字都没写。
先把这几天重新改写的苏轼的两章发一下,占个位置。
抱歉抱歉了!
……
【大宋皇祐四年,春。】
【眉州纱縠行,苏家宅院。】
【一个少年正伏案疾书,他略显清癯,但眼神很亮。眉骨很高,一双眉毛并非浓重,却如墨剑般斜飞入鬓,为整张面孔平添了几分疏朗与英气。】
【此人正是苏家长子,苏轼。】
【十六岁的苏轼搁下手中的笔,揉了揉有些发酸的手腕。】
【书桌上摊开的是他刚草就的《夏侯太初论》,墨迹未干,其中“人能碎千金之璧,不能无失声于破釜”一句,他自己读来也觉颇有几分气势。】
【一阵清朗的读书声从隔壁传来,是弟弟苏辙在背诵《孟子》。】
【那声音沉稳而专注,与自己的跳脱截然不同。】
【苏轼微微一笑,起身踱步到窗前。庭院里,父亲苏洵正与一位来访的友人坐在石凳上品茗论道。父亲的声音不高,但每每一针见血,友人时而点头,时而抚掌。】
【二十七,始发愤的父亲,如今已是名动蜀地的学者,那份沉淀下的渊博与犀利,如同院中那棵老槐树,枝干遒劲,为这个家遮风挡雨。】
【“轸儿,歇息片刻,莫要太过劳累。” 母亲程夫人的声音温柔地响起。她端着一盘新切的瓜果,先给苏辙送去一些,又轻步走进苏轼的书房。】
【“娘亲。” 苏轼回过身,脸上是明朗的笑意。】
【程夫人将果盘放在桌上,目光扫过那篇新作,眼中流露出赞许,但口中却道:“文章气势足矣,然锋芒过露,还需内敛。为文如为人,须知藏拙。”】
【“孩儿谨记母亲教诲。” 苏轼恭敬地回答。】
【他知道,母亲虽不常著书立说,但其见识与品德,连父亲都深为敬服。】
【她主持家务,变卖嫁妆以支持父亲游学与家用,更在他们兄弟幼时,便亲自教授他们读《汉书》,讲述古今成败之事。】
【这时,苏辙也走了进来,兄弟俩相视一笑。】
【苏辙今年才十四岁,但他性子沉静温和,恰是苏轼豪放不羁的互补。】
【两人常就经史中的某个问题争论不休,又总在对方需要时,成为最坚实的依靠。父亲曾看着他们感叹:“莫道苏家只二子,他年兄弟名动天下时,方知吾言不虚。”】
【夕阳的余晖透过窗棂,将三人的身影拉长。】
【空气中混合着墨香、茶香与庭院中草木的清新气息。这是一个典型的蜀中春日傍晚,宁静,充实,充满了书香门第特有的雅致与温暖。】
【过了月余。】
【苏轼奉父命,来到青神拜在山野大儒王方门下求学。】
【此处山水清奇,书院旁有一深潭,澄碧如玉,游鱼可数。王方常携弟子于此徜徉。】
【这日午后,苏轼与众同窗又在潭边观景。】
【有人道:“此潭景致绝佳,却无一名号,实为憾事。先生不若为我等命题,为它取个名字?”】
【王方抚须微笑,觉此议甚好,便道:“尔等皆可构思,若有佳名,便书于纸上,待我评鉴。”】
【少年学子们顿时兴致勃勃,或凝神苦思,或三五讨论。】
【苏轼独立于一旁,目光追随着潭中那一群五彩斑斓、形如小鲤的鱼儿。奇的是,每当他临潭拍手,那些鱼儿便仿佛闻声而来,跃出水面,鳞光在日光下闪烁,宛若聆听。】
【他心有所感,却不急于动笔。】
【众学子纷纷将写好的名字呈上,王方一一览过,或点头,或摇头,却未见一个能完全道出此潭神韵。他目光扫过,见苏轼仍立于潭边,似在出神,便唤道:“苏轼,你可有思得?”】
【苏轼闻声转身,从容一揖,朗声道:“学生以为,此潭鱼性通灵,闻掌声则出,恰如学子求教于师长,循声而至,渴慕知识。不若名为——唤鱼池。”】
【“唤鱼池……”王方低声咀嚼这三字,眼中光芒大盛,拊掌赞道:“妙!既合其景,更寓教化之意,雅而不俗,灵动机敏!好一个唤鱼池!”】
【众同窗亦纷纷叹服。】
【正当此时,王方身后随侍的小书童也忍不住低声惊叹,声音清脆。王方似想起什么,哈哈大笑道:“巧极,妙极!速将笺纸呈来!”】
【原来,王方亦将此题考问了家中女眷。片刻,一家仆捧着一方素笺匆匆而来。王方接过,展开一看,抚掌大笑之声更甚,当即将那笺纸示于众人。】
【只见那素笺之上,用清秀娟雅的笔迹,写着三个字——“唤鱼池”。】
【竟与苏轼所提,一字不差!】
【人群中顿时一阵哗然,惊叹这不可思议的默契。】
【苏轼也愣住了,他望向那方素笺,仿佛能透过这笔迹,看到执笔之人那份与自己不谋而合的灵犀。】
【“此乃小女王弗所书。”王方笑着解释道,语气中不无自豪。】
【王弗。】
【这个名字如同投入心湖的一颗石子,在苏轼十七岁的年华里,漾开了第一圈涟漪。】
【他下意识地再次望向那泓碧潭,只见群鱼依旧在欢快地游弋,仿佛也在为这无言的契合而舞蹈。山风拂过竹林,带来沙沙的声响,混合着潭水的湿润气息,钻入他的心脾。】
【他并未见到她的面容,却已先识得了她的才思与心境。那种感觉,并非惊艳,而是一种深邃的、恍如旧识重逢的安宁与悸动。仿佛在茫茫人海中,突然听到了一个与自己心灵频率相同的回响。】
……
《夏侯太初论》是苏轼二十岁之前的作品,现已失传,只有几句流传。
轸儿,应该是苏轼的小名。晁补之在《鸡肋集》中记载:苏轼,字子瞻,名轸,一字和仲。
晁补之是苏轼的得意门生,苏门四学士之一,他对苏轼的记载应该很靠谱。
唤鱼池现在应该是个旅游景点吧,有四川的朋友知道吗,有照片吗?
(https://www.02ssw.cc/5026_5026281/43587206.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sw.cc。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