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书屋 > 我的手提式大明朝廷 > 第435章 升官正四品

第435章 升官正四品


报馆。

    “子霖兄,弹劾你的奏疏都把通政司给淹了。”

    沈一贯看向老神在在的苏泽,实在是佩服他的养气功夫。

    现在已经十月底了,苏泽上奏已经四天了,现在四名阁臣都请辞,朝廷政务几乎瘫痪。

    这一切的始作俑者,却坐在报馆安安稳稳的读书喝茶。

    “我不是已经上了请罪的奏疏了吗?连通政司的职司都停了。”

    苏泽喝了一口茶,享受着自己难得的最后清闲时光。

    沈一贯盯着苏泽问道:“海公上书,请奏让你担任中书检正官,现在外朝都在说海公是苏党。”

    “到底有没有苏党?”

    沈一贯死死的盯着苏泽,他不理解海瑞为什么会在这种时候,推荐苏泽担任这个中书检正官。

    这不是坐实了他“苏党”的身份?

    可若是海瑞不是苏党,他又为什么要冒天下之大不韪,在这个时候力挺苏泽?

    沈一贯也是满腹疑问,到底苏泽给海瑞什么承诺,能让海瑞将自己的清名都抛弃了,也要力荐他担任中书检正官。

    如今海瑞也被群臣弹劾,归家闭门不出。

    沈一贯也充满了疑问,苏泽是不是有一个秘密的结社,是不是真的有一个苏党?

    苏泽笑着说道:

    “有没有苏党,肩吾兄你不知道?外面不都说你是苏党骨干?”

    “子霖兄,别开玩笑了,这事情要如何收场?”

    沈一贯也没想到这次的风波这么大。

    就连自己的顶头上司,鸿胪寺卿王世贞都上疏反对,鸿胪寺作为九卿衙门,也不愿意被内阁彻底控制。

    那样王世贞这个鸿胪寺卿,岂不是就成了阁老门下走狗了?

    六部九卿衙门中,也出现了一批明确反对强化阁权的力量,这些人都是明确反对设立中书门下五房的。

    清流中,又是另外一番景象。

    本届内阁强度太高,六科和都察院都被压得喘不过气来。

    如果再成立中书门下五房,那整个六科都察院的日子就更难熬了。

    这一次六科都察院火力全开,紧紧盯着祖宗之法这条,弹劾苏泽为“中书省招魂”,企图“复辟太祖废除的宰相制度”。

    又弹劾高拱是苏泽的总后台,居心叵测。

    另外几位阁臣则是“用辞职胁迫君上”。

    这些弹劾虽然看起来声势浩大,但是苏泽倒是觉得六科都察院的气势可比自己穿越那时候差多了。

    看来这几年考成法给这些言官留下了足够的心理阴影,就连反攻都这么乏力。

    放在以前,奸臣的帽子已经扣上来了,六科都察院都杀向左顺门了。

    现在这点攻击,别说是高拱张居正这种经历过严嵩时期的大臣了,就连苏泽都觉得力度太小。

    罗万化一语道破:

    “肩吾兄,外朝的议论都无关痛痒,还是要看陛下的态度。”

    沈一贯连连点头。

    苏泽惊讶的看向罗万化,这位状元郎办报多年,政治嗅觉总算是锻炼出来了。

    “子霖兄,别逗肩吾兄了,你有几分把握?”

    苏泽心中自然有十分把握,系统都扣了威望值了。

    但是对两人,苏泽还是说道:

    “师相有几分把握,我就有几分把握。”

    听到这个回答,在场众人都沉默了。

    半天后,沈一贯才说道:

    “这件事,是高阁老的谋划?”

    “非也非也,师相不过是顺水推舟罢了。”

    沈一贯抓到了关键,四位阁臣共同请辞,直接丢下内阁政务跑路,也就是说内阁达成了共识,要支持苏泽。

    这一切豁然开朗,沈一贯立刻说道:

    “怪不得子霖兄如此淡定!原来是阁老们都给你撑腰啊!”

    “也就是说,这件事真的能成?”

    沈一贯接着又问道:

    “子霖兄真的要出任中书检正官?”

    这下子罗万化也看向苏泽。

    但凡有点政治嗅觉的,都能看出这个中书检正官的重要性。

    这个职位是沟通内阁和六部九卿衙门的关键岗位,上承内阁之命,又是内阁的秘书顾问机关。

    又有督导六部九卿衙门的职权,可以监督有司衙门执行阁臣制定的国策。

    沈一贯看来,这个职位简直就是苏泽给自己量身定制的。

    如果苏泽真的就任这个职位,那就真如坊间所说,他真的成了“影子阁老”,也就是不是阁老的阁老了。

    所以沈一贯才真的怀疑海瑞和苏泽勾结,要不然海瑞怎么会豁出名望,和苏泽“配合”,推荐他出任中书检正官。

    苏泽是万分冤枉。

    他真没想出任这个职位。

    按照苏泽的想法,成立中书门下五房后,就应该低调一点,然后慢慢增加这个部门的存在感,减少六部九卿衙门的抵触情绪。

    如果是高拱,大概会找个办事干练,但是性格比较软弱的门生故吏担任。

    可海瑞这份推荐奏疏,把自己架到火上烤了。

    海瑞推荐了自己,那其他有能力的官员自然不会想要出任这个中书检正官。

    因为无论是谁做这个中书检正官,都会被拿来和自己比较,这时候干得是应该的,干不好就是没能力。

    任何一个年轻有为的官员,也不愿意将自己放在这个境地上。

    苏泽想到自己突然袭击内阁,把高拱架在火上烤的时候。

    果然是“始作俑者,其无后乎”,自己推着高拱扩张阁权,海瑞推着自己担任这个中书检正官。

    可以想见,如果皇帝真的同意海瑞的奏疏,让自己出任这个中书检正官,那清闲的日子就彻底告别了。

    一想到这里,苏泽又觉得苦涩。

    就在众人谈话的时候,申时行突然来到了报馆。

    自从担任武选郎后,申时行的公务繁忙,已经很少来报馆串门了。

    见到苏泽之后,申时行拱手道:

    “子霖兄,你的奏疏通过了!”

    “啊?!”

    罗万化和沈一贯都惊讶的看向苏泽,他们预料到苏泽的奏疏可能通过,但是却没想到皇帝能如此果断的通过苏泽的奏疏。

    苏泽也愣了一下,系统之力果然恐怖如斯。

    申时行说道:

    “听说是殷阁老入宫面圣,说服了陛下,成立中书门下五房。”

    “陛下已经下了谕旨,中书门下五房设在内阁下,设置正四品中书检正官,再设五房公事,选调年轻实干官员担任。”

    竟然是殷士儋?

    苏泽有过很多猜想,没想到竟然是殷士儋入宫面圣,说服了皇帝。

    他到底是怎么说服的?

    比起其他,苏泽更关心这件事,苏泽问道:

    “殷阁老是如何说服陛下的。”

    申时行疑惑道:

    “好像是殷阁老真的要致仕了,给陛下上了辞表。”

    沈一贯说道:

    “那殷阁老的辞表,应该已经到了通政司。”

    苏泽站起来道:

    “先去通政司,看殷阁老的辞表。”

    众人也跟着苏泽站起来,一起冲向通政司。

    大明的公文流转透明到了匪夷所思的地步。

    很多明代大臣的笔记中,都有大量摘抄的奏疏。

    朝廷发生什么大事,官员们就会冲到通政司或者有司衙门,直接摘抄奏疏。

    苏泽一开始的时候也不适应,后来也就慢慢适应了,看来大明才是真正的透明政府。

    等苏泽到了通政司,通政司前已经开始排队了。

    这些都是来打听中书门下五房成立的消息,苏泽见状不妙,立刻拉着众人,从通政司的后门进入司内。

    今日通政司后,苏泽立刻来到经历司,找到了忙的焦头烂额的经历官徐叔礼。

    “殷阁老的辞表?”

    徐叔礼没想到苏泽竟然要看这个,他从一堆奏疏中翻出殷士儋的辞表。

    苏泽直接接过这份辞表看了起来。

    看完之后,苏泽直呼好家伙!

    殷阁老你这套国体论,怎么看起来这么眼熟啊?

    但是仔细一想,殷士儋这套理论其实也是符合历史大势的。

    一个很反直觉的历史事实,从工业革命到一战前,君主制是在不断的加强的。

    工业时代以后,君主手里的资源大增,压倒了曾经能压制王权的贵族封君阶层。

    法国、俄国、普鲁士,都出现了这样的趋势。

    依靠地税的封君地主,再也无法抗衡君主。

    而且要进行工业生产,发展工商业,也需要一个强势的君主,必须要进行中央集权。

    没办法,进入近代以后,培养新式军队、组织对外扩张殖民、打破关税壁垒,这些都是需要一个强势的政府才能做到的事情。

    所以各国几乎都选择了强化君主制。

    所以殷士儋的选择其实也是符合历史潮流的,就是强化君主的地位,通过将进一步的尊皇,来获得民族向心力。

    这点在本身就强调忠君的儒家看来,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殷士儋的这份辞表,切入点也十分的巧妙,苏泽小学教育入手,在小学教育中强化忠君的内容,这是他的业务范围,任何人都挑不出刺来。

    皇帝也立刻准奏,日后大明所有的小学,每日清晨都要念诵忠君的教育誓词,用来强化蒙童忠君爱国之心。

    苏泽不由感慨,这帮老狐狸实在是太厉害了。

    教育是什么?是一个国家最底层的操作代码。

    在小学教育植入大量忠君的内容,这可不是以往儒家教育忠君那么简单。

    进入近代以后,国之所以为国,就是所有人都会思考的问题,也就是所谓的国族认同。

    国家和民族,其实就是所有国民想象构建的共同体。

    忠君教育,等于将皇帝嵌入这个共同体中,让皇帝成为所有国民共同认可的纽带。

    正因为大家都是大明皇帝的子民,大家才是一个国家的同胞,一个民族的同族。

    而小学教育必然会推广为全民教育的,这也就意味着这个国族认同会永远强化下去。

    朱明皇室的地位,也就会超过任何一个封建王朝,拥有神圣的法理。!

    殷士儋放弃自己心学的学术坚持,构建出大明帝国最底层的国族认同,他对隆庆皇帝的付出确实太大了。

    就在这个时候,系统也弹出了结算报告。

    【《请重设中书门下五房奏议》通过。】

    【中书门下五房成立,你成为第一任中书检正官,领导中书门下五房。】

    【中书门下五房,成为内阁的辅助执政机构,为内阁提供政策咨询和工作辅佐,逐渐成为大明最重要的机构之一。】

    【中书门下五房逐渐成为政务官系统的大本营,推动了官僚系统的正规化和现代化。】

    【“流水的阁老,铁打的中书门下五房”,日后成为深层政府的象征,饱受民间抨击。】

    【国祚不变。】

    【威望值+500。】

    【剩余威望:3050】

    果然自己逃不掉这中书检正官了。

    苏泽微微叹息。

    按照系统的意思,中书门下五房竟然成为深层政府的象征?

    也对,这种政务系统等于长期在朝的执政系统,久而久之自然会诞生自己的意识。

    当然,这是以后的事情了。

    这个新成立的中书门下五房,还要自己一点点经营,想到这里,苏泽感觉头更大了。

——

    十一月三日,隆庆皇帝通过海瑞奏疏,任命苏泽为正四品中书检正官。

    中书门下五房成立,下设五房:孔目房、吏房、户房、兵礼房、刑房。

    紧接着,苏泽作为第一任中书检正官,开始给中书门下五房搭建框架。

    孔目房为文书处理的机构,负责给内阁担任政务秘书,保管中书门下五房的公文,负责上传下发公文。

    日后孔目房对外对接通政司,对内廷则对接司礼监,为中书门下五房的核心机构。

    吏房顾名思义,负责对接吏部,督导和吏部有关的事务。

    此外内阁刚刚获得的七品以下官员的任命权力,吏房负责拟定人选名单,再由阁臣勾选合适的人选。

    户房对接户部,与户部会商预算,更新每年的《会计录》,并且督导六部九卿衙门的预算使用。

    兵礼房对应兵部和礼部,同样是内阁和两部之间的对接机构。

    刑房对接刑部,在重大司法案件的时候,负责案件的复核工作。

    在刑部遇到无法处理的司法判决的时候,刑房出具司法解释。

    每一个房,设置主司一名,正五品。

    中书门下五房要怎么选官,再次成为朝堂上下关注的焦点。

    (本章完)


  (https://www.02ssw.cc/5025_5025742/11110715.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sw.cc。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