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书屋 > 我的手提式大明朝廷 > 第436章 新官上任

第436章 新官上任


不过苏泽还有更重要的事情,他升官了!

    打开系统,看向自己的人物卡:

    【主线任务,升官四品,已经完成!】

    【任务奖励:每月模拟次数+1】

    ——宿主:苏泽——

    年龄:30

    籍贯:南直隶太仓县

    官品:中书检正官(正四品),日讲官,东宫讲读。

    威望:3050(每日+50)

    模拟次数:每月3次(剩余3/3)

    持有道具:【模范毛笔】(蓝色),【家庭装种植毯】(紫色),【翻译年糕】(蓝色),【事后画册】(橙色,剩余2/5),【飞鸽传书】(紫色),【记忆宫殿香囊】(橙色),【万病药】(橙色)。

    新主线任务:升官从三品。

    任务奖励:橙色道具抽奖次数*1。

    ————

    终于,升官了!

    升官之后,加了最重要的每月模拟次数,日后苏二疏就要进化成苏三疏了!

    对于苏泽来说,从现在开始,他正式进入到了重臣行列!

    所谓重臣,就是要有自己的班底,担任一个部门的正印官。

    苏泽以前担任过户部郎中,但这仅仅是户部下一个司的主官。

    包括苏泽担任过的其他官职,都不是一个部门的主官。

    一个部门的主官,和其他官员是完全不同的。

    一部之主,可以掌握整个衙门的公印,整个部门都要在主官的意志下行事。

    一部之主,手掌整个部门的考核人事之权,下属见到都是战战兢兢的。

    这一步,已经是很多官员一辈子努力奋斗的终点了。

    但是对于苏泽这种要冲击阁老一级重臣的人来说,这才是起点。

    执掌一部,是权力也是责任。

    整个部门的兴衰都在你的手上,部门的成绩就是你的成绩,部门的黑锅就是你的黑锅。

    能不能管理好整个部门,朝堂上下都在看着。

    只有胜任了这个职位,接下来才有可能升迁去更大的部门,最终才有可能入阁。

    苏泽这一步的起点是中书检正官,这就更具有挑战性了。

    因为这是个从无到有新设的部门,也就是没有前人的制度可以参考,一切都要靠苏泽自己。

    朝堂上下都在盯着苏泽,特别是那些因为中书门下五房设立而不满的官员们,都希望看到苏泽出错,然后弹劾他。

    可以说,苏泽是给自己挖了坑,选择了一条最困难的迈向重臣的道路。

    但风险巨大也就意味着回报巨大。

    一旦苏泽将中书门下五房给弄顺了,真的做出成绩出来,那就再无人可以质疑他的政务能力,日后入阁之路就再无险阻了。

    十一月四日,厢房中,挺着大肚子的赵令娴,正在给苏泽整理官袍。

    正四品已经是绯袍了,赵令娴不厌其烦的帮苏泽抚平官袍上每一寸褶皱。

    苏泽忍不住说道:

    “娘子,这种事情交给别人做就行了,你还是安心养胎吧。”

    赵令娴却固执的说道:

    “今日是相公升迁的第一天,妾身当然要亲自送相公出门。”

    苏泽也拗不过妻子。

    夫妻一体,这些年随着苏泽的地位上升,赵令娴在京师贵妇中的地位也在不断的上升。

    赵令娴也感慨,自己在家族众多姊妹中,嫁得实在是太好了。

    同辈的姊妹,夫婿中最成器的也才迈入中级官员的行列,那他们的妻子在京师妇人的聚会上,连个配角都轮不上,只能算是个小透明。

    而赵令娴早就是聚会上的焦点,如今苏泽已经正四品了,赵令娴在京师贵妇社交圈子也进入顶级行列。

    “府上如果有人拜见,留下拜帖拒绝礼物,等为夫回来处理。”

    “是,相公。”

    苏泽还是很放心的,赵令娴持家有方,赵氏又是书香世家,自有一套驭下的手段。

    别看赵令娴在自己面前柔柔弱弱的,但是苏府中的下人还是很畏惧这位主母的,苏府的仆役在京师名声也极好,从没有闹出过仗势欺人的事情。

    苏泽交代完毕,前往皇宫,开始他作为中书检正官的第一天工作。

    苏泽的腰牌用布囊包着,没有发出噼里啪啦的撞击声。

    等到了皇宫前,守门的禁卫纷纷向苏泽行礼,虽然大家都认识苏泽,但是一名禁卫军军官还是站出来,对着苏泽说道:

    “请苏检正出示腰牌!”

    苏泽解开布囊,这名军官检查完毕,立刻让开道路。

    这份腰牌也是昨天随着圣旨一起送来的,皇帝和内阁甚至都没有给苏泽交接通政司工作的时间,由此可见朝廷对于中书门下五房这个新部门的重视。

    苏泽走入皇宫,中书门下五房身为内阁的秘书机构,苏泽第一件事自然是去拜见阁老们。

    苏泽走入内阁,因为苏泽是提前出门的,此时内阁之中只有殷士儋。

    虽然皇帝已经同意了殷士儋的致仕奏疏,但是隆庆皇帝还是请求殷士儋,先在内阁待一段时间,将前阵子的保生医局事务,以及殷士儋提出来的蒙学教育问题推动下去,等朝廷有了合适的接任者再离开内阁。

    对于皇帝这个请求,殷士儋自然也没办法拒绝,所以他这段时间每天都加班,就是为了尽快做完手头上的事情。

    没办法,殷士儋也是要脸的,如果长期赖在内阁,就会被士人鄙夷辞而不退,所以他加班加点,就是为了快点干完手上的工作。

    殷士儋看向苏泽,看向这个让他致仕的“罪魁祸首”。

    苏泽也有些尴尬,自己算计殷士儋,这位殷阁老却不计前嫌,帮着自己推动成立中书门下五房。

    无论以前的关系如何,殷士儋对自己也是有恩的。

    苏泽连忙上前道:

    “拜见殷阁老。”

    殷士儋已经是半离任状态了,这时候他的脾气反而好了很多。

    殷士儋罕见的说道:

    “初见子霖的时候,老夫还是翰林学士,谁能想到新科进士中的庶吉士,才几年时间就走到这个位置上。”

    苏泽连忙说道:“下官能有今天,都是皇恩浩荡,也多赖诸位阁老的提携。”

    殷士儋挥手说道:

    “子霖不必过谦,老夫可从没有提携过你。”

    殷士儋说道:

    “也许过不了几年,老夫在乡间就能听到子霖入阁的消息了。”

    说到这里,殷士儋也有些唏嘘。

    大明最年轻的入阁记录,是弘治年间的阁臣谢迁。

    谢迁是三十七岁入阁,按照苏泽的速度,他五年内说不定就能入阁了。

    三十五岁的阁臣,这是何等恐怖的影响力?

    苏泽连忙谦虚了两句,殷士儋又看向苏泽,问道:

    “子霖看了老夫的辞表了吧?蒙学教育本就是你提的,你对这件事是怎么看的?”

    殷士儋的辞表,就是他最大的政治遗产。

    对于这份违背了自己学术理想的政治遗产,殷士儋自然是十分重视的,他想要听听苏泽的看法。

    毕竟肉眼可见苏泽是要入阁的,能不能留住自己的政治遗产,苏泽的态度也很重要。

    苏泽说道:

    “殷阁老以陛下一身系国族大同,实乃百年国策!”

    听到这里,殷士儋更高兴了。

    果然苏泽能够看出自己的谋划!

    这是殷士儋苦思冥想出来的办法,苏泽一眼就看透了!

    殷士儋的心情更好了,但是他看到苏泽还有话说,连忙问道:

    “子霖还有什么想法就说吧。”

    苏泽迟疑了一下,这才说道:

    “殷阁老的国体之论确实十分的精妙。”

    “可万千系于陛下一身,也就是权力集于陛下,吾等大臣得君权而行政。”

    殷士儋点点头,这正是他想要构建的未来。

    苏泽说道:

    “吾等大臣有权无责,如若遇到大事,何计?”

    这下子殷士儋愣住了。

    这种神圣化的虚君政治,最大的问题就是责权等。

    皇帝名义上拥有天下,实际上执政的权力在大臣手里。

    大臣手里有执政的权力,但是没有对国家的责任,只有对君主的义务。

    这种政权,很容易陷入到集体狂热之中。

    这种时候,谁又能给这个帝国踩下刹车?

    殷士儋陷入到思考中。

    但是苏泽很快笑着说道:

    “阁老,苏某说的都是百年以后的事情了,这种时候,只能相信后人的智慧了。”

    “一道国策,能十年不易,已经非常不容易了,能用上百年,都是千古良策了,咱们今人何必苛责呢。”

    殷士儋也露出笑容,显然在目前,苏泽是认同自己的政治遗产的。

    那自己也算是对得起隆庆皇帝的知遇之恩了。

    就在这个时候,内阁首辅高拱,次辅张居正,三辅赵贞吉也都踩着点走入内阁。

    苏泽一一拜见众人,这时候也到了内阁正式办公的时间。

    大明内阁,在不上早朝的时候,差不多在七点开始办公。

    如果要上早朝,内阁就要在早朝前处理紧急公务。

    所以苏泽请罢早朝,最轻松的就是诸位阁老了。

    赵贞吉打了一个哈欠,因为皇帝生病,从今年开始阁臣都轮流值守紫禁城,看来昨天值夜的就是赵阁老了。

    高拱看向自己的得意弟子,开口说道:

    “昨日陛下专门下旨,从内帑拨款修葺内阁,并在内阁边上修建庑房,作为中书门下五房的办公场所。”

    宣读完圣旨,在场众人都口呼皇帝圣明。

    不得不说,隆庆皇帝的政治手腕确实不差。

    既然已经抬升内阁地位了,那皇帝也不小气了,专门从内帑拨款,帮着内阁修房子。

    这一来也改善了内阁的办公环境,让阁臣都感念皇帝的恩情。

    二来宣示皇帝给内阁抬咖,帮着抬升内阁的威望。

    这也是隆庆皇帝的优点,无论决策的时候多么纠结,只要下定决心后,就不会再犹豫,会全力支持国策执行。

    高拱又说道:

    “修葺内阁的工程自有工部负责,中书门下五房就先在中书科办公吧。”

    内阁两翼,分别是六科和中书科。

    中书科就是中书舍人们办公的地方。

    高拱这句话,苏泽倒是听到了新的信息。

    中书门下五房和中书科的职权其实冲突了,既然中书门下五房成立,也就有裁撤中书科,将中书科并入中书门下五房的呼声。

    但是高拱的这道命令,说明了皇帝和阁臣们,没有裁剪中书科的想法。

    苏泽稍微思考了一下,也明白了皇帝和阁臣的想法。

    中书科的中书舍人们,因为地位不高,在做皇帝和阁老秘书的时候更加的谨慎,从不干预政务。

    几位阁臣身边,都有用了很多年的中书舍人。

    显然阁臣也想要保留中书科,而不是让中书门下五房垄断他们身边的一切工作。

    苏泽明白了阁老们的意思,也对自己的计划进行了调整。

    等到高拱说完了后,对着苏泽说道:

    “苏检正,中书门下五房新设,这也是你上书提议设立的,说说你的想法吧。”

    正戏来了!

    高拱这是向自己询问中书门下五房的具体架构了!

    这次内阁问对,内阁也会根据自己的提议,决定对中书门下五房的支持力度。

    毕竟新设一个衙门,要钱要人才要政策,内阁能给多少,也就决定了中书门下五房日后的权势。

    苏泽深吸一口气说道:

    “高首辅,诸位阁老,下官一点浅见,如有不周,请诸位指正。”

    苏泽说道:

    “朝廷设立中书门下五房,是为宰辅之臂膀,增其臂助,使之得以提纲挈领,专精于军国大政之谋议、决策。”

    “五房之房正,当在阁老身边听用,襄理庶务,向六部九卿衙门传达内阁的决议。”

    高拱点头,问道:

    “中书科的中书舍人呢?”

    苏泽说道:

    “中书科非下官所制,中书舍人们在阁老们身边听用已久,中书门下五房只负责协助阁老们处理公务,也就是阁部之间的事务。”

    众人都是人精,一下子明白了苏泽的意思。

    也就是说中书门下五房的秘书服务,只提供相关政务的咨询辅助,私人事务和非公务部门,还是由原来的中书舍人负责。

    这相当于中书舍人是阁老们的私人助手,而中书门下五房的房正,是阁老们的政治助手。

    高拱一思考,也觉得苏泽这个办法极好。

    中书舍人都用了很多年了,自然是信得过的,但是中书舍人们学识能力有限,只能处理简单的庶务。

    中书门下五房的还需要磨合考察,但是交由他们处理公务是没问题的。

    公私分开,确实是个很好的设计。

    (本章完)


  (https://www.02ssw.cc/5025_5025742/11110714.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sw.cc。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