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书屋 > 退位让贤 > 第六百零九章 刘镇邦的交待!另一个背后黑手!

第六百零九章 刘镇邦的交待!另一个背后黑手!


见到刘镇邦被自己三言两语唬住,徐妙锦顿时心中大定。

刘镇邦所说的话,倒是与她心中的推测,几乎一模一样。

王守廉若是直接找这些武将说要造反,这些人只要脑子没坏掉,肯定是宁愿死都不会听他的。

毕竟,傻子都知道现在四海安宁,大明江山稳若泰山,他们造反不可能有任何哪怕一丝成功的机会,只能将自家九族全送上断头台。

在自己一个人死和九族全部被杀之间,正常人肯定会选择自己一个人去死,不会受王守廉的胁迫。

也只有用“兵谏”这一名义,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再保证所做之事不会有什么重大后果,才能让这些武将同意行动。

“好!你能现在幡然醒悟,便还有救。”徐妙锦道:“你现在立即将王守廉如何威胁你,交代你要行事,还有哪些人参与其中,速速说明白。”

刘镇邦止住哭声,道:“末将若全部交代,贵妃娘娘能恕末将之罪,也不再追究末将昔日贪污受贿之事吗?”

徐妙锦脸色骤然一变,厉声喝道:“好你个刘镇邦,到了这个关头,你不思如何亡羊补牢,报效朝廷,报效陛下,反倒和本宫讨价还价起来了吗?”

跪在地上的刘镇邦被吓得以头触地,匍匐在地,连声道:“末将不敢,末将不敢!”

徐妙锦语气冰冷无比:“你现在立即将如何与王守廉勾结,意图谋害陛下之事,交待清楚,本宫自会论功行赏。”

“再有片刻迟疑,致使陛下遭遇不测,那时不仅你自己要被千刀万剐,抽筋剥皮,你的九族,也都难逃劫难。”

刘镇邦浑身一颤,忙道:“末将这便交待。”

虽然徐妙锦没有明确说要给他什么功什么赏,但刘镇邦也清楚,这个时候,自己不能再讨价还价。

万一王守廉的兵谏之说,只是托词,他是真的要造反呢?

倘若皇帝陛下真有什么不测……

此前刘镇邦不是没有想过,但他下意识的回避了。

在刘镇邦看来,王守廉的“兵谏”之说,还是合情合理。

他虽然不是读书人,却也知道儒家正统之争,在读书人眼中,有多么重要的地位。

那些号称要“文死谏”的读书人,为了争儒家正统,真做得出“死谏”,“兵谏”的事来。

正因如此,他才相信了王守廉的话。

但现在看到贵妃娘娘震怒的模样,刘镇邦真有点担心,王守廉或是他手底人的发疯了。

当下不敢再迟疑,将王守廉如何恫吓自己,又如何威逼利诱自己参与此次行动,皆一五一十的说了一遍。

徐妙锦听他说完,问道:“你知道这次王守廉的行动,除了你之外,还有哪些官员和武将参与其中吗?”

刘镇邦道:“这个末将确实不知,王守廉并未交待。”

“不过,末将推测,参与的官员和将领,必定不在少数。”

“不仅有大明的人,连西域的人,也参与进来了?”

此言一出,徐妙锦脸色大变,旁边的古丽扎巴和笛娜渃娅更是大惊失色。

古丽扎巴脱口道:“你休得胡说八道,西域使团的人,都已经离开了山东,又怎会参与此事呢?”

若西域使团真的参与此事,那她们姐妹两人,无疑皆会受到牵连。

徐妙锦看了旁边的姐妹俩一眼,神色变得更加严肃起来,道:“究竟是怎么回事?你且好生说说。”

刘镇邦道:“回贵妃娘娘的话,此番胁迫末将的人,确实是王守廉。”

“但吩咐末将,让末将听到枪声响,便立即带兵包围电报机房,接管此地的人,却并不是王守廉,而是那名随西域使团一起来的神医曹竹。”

“试想,这般机密的事情,又岂能随意委于外人?”

“曹竹若没有参与,王守廉必定不会让他前来给末将传令。”

“曹竹?”徐妙锦轻声沉吟,目光再度望向旁边的姐妹俩,道:“本宫记得你们与他的关系不错?”

古丽扎巴和笛娜渃娅连忙跪了下去。

虽然她们与徐妙锦相处极为愉快,已经成了好姐妹。

可感情再好,也不能与皇帝的安危相提并论。

若她们真做了什么威胁朱允熥人身安全的事,徐妙锦只怕立刻就要翻脸。

古丽扎巴道:“曹竹是从中原去西域的大夫。”

“他此前与我们的王宫并无任何瓜葛,更不是宫中的人。”

“他在别失八里城中坐诊,因医术极佳,故而声名远扬。”

“此番我姐妹俩前来大明,兄长唯恐我二人在途中水土不服,便特意去请了他相随。”

“一则是他医术精湛,有口皆碑。”

“二来,他本是中原人,更熟悉中原的风土人情,且许多中原常见的病,也会更加熟悉。”

“这一路上,他确实尽心尽力的为我姐妹俩看病。”

“之前我姐妹俩病倒,也是多亏了他的药,才治好的。”

“但除此之外,我们与他并无任何往来,更不会指使他行谋害陛下之事。”

笛娜渃娅也哭着道:“是啊,徐姐姐,我们都已经是陛下的人了,有什么理由要谋害陛下?”

“陛下若是有什么不测,我们也活不下去了!”

“徐姐姐,你可一定要相信我们。”

见到她们俩人这般惊慌失措,徐妙锦安抚道:“本宫也没有责怪你们,你们先莫慌。”

这件事怎么看,都透着古怪。

王守廉就算要派人给刘镇邦传令,也应该是派自己的心腹前去,又怎么可能让曹竹一个西域来的大夫去传呢?

若说刘镇邦在撒谎,那也不对。

都这个时候了,刘镇邦实在没有再谎言欺骗的理由。

可若非如此,那便除非王守廉早就与热失八里内外勾结。

但这也说不通。

王守廉好歹也是堂堂山东巡按,此前又没有去过西域,怎么可能与热失八里那边勾结呢?

就算他要行造反之事,热失八里远在万里之外,也帮不上什么忙啊!

以大明的国力之强盛,若说要借重别失八里的兵力来攻打大明,那只能说是一个天大的笑话了。

徐妙锦眉目紧皱,思索了片刻,问道:“那曹竹来给你传令时,可还与你说过其他的话吗?”

刘镇邦愣了一下,道:“他倒是末将闲谈了几句,说是陛下将大明宗室全部分封海外,且自身又无子嗣,若是有什么不测,大明将陷入无储君可继承大位的困境。”

“他特意交待末将,说是一定要小心行事,千万不可伤了陛下。”

“后来又说,若陛下真有什么不测,也只能从宗室里面找一个人,来继承大明的皇位了。”

“末将就说无上皇尚在世间,他老人家自有定夺。”

“曹竹当时笑了笑,也没有说啥。”

“后来还聊了许多宗室的事,具体的情节,末将已经记不太清了。”

“当时末将还很奇怪来着,他怎么就对大明宗室,这般感兴趣呢?”

“他似乎还有意旁敲侧击,问末将对哪位宗室王爷的观感最好。”

“若是朝廷有乱局,会拥护谁?”

“末将觉得这个问题十分荒谬,大位之争,哪轮得到末将这等微末小吏置言?便随便搪塞了几句。”

“曹竹也没有继续说什么,问完就走了。”

问大明宗室的事情?

徐妙锦脑海刹时电闪雷鸣。

一名西域大夫,怎么会对大明宗室的事,这般感兴趣呢?

除非……

她当即问一旁的姐妹俩道:“你刚才说这个曹竹,是从中原去的西域,那他到别失八里城多久了?”

“他到别失八里的时间并不久。”古丽扎巴道:“他到别失八里也就是最近几年的事情。”

“我兄长当时还觉得很奇怪。”

“虽然从中原去别失八里的人并不少,但大多都是元末战乱的时候逃去的。”

“自大明朝建立以后,再前往西域的人就极少了。”

“而且,他医术那么好,在大明随便开一家医馆,又足以安身立命,又何必跑到别失八里去呢?”

“不过,我兄长对此并未深究,从中原去别失八里的人挺多的,大家都各有各的原因。”

笛娜渃娅也接着补充道:“这个人确实也很奇怪。”

“听说他在别失八里的时候,整天深入简出,极少与人打交道。”

“我们原以为,他必定是一个性情古怪,一心钻研医术的人。”

“我兄长当时的判断,亦是如此。”

“可是,自从他随我们来到大明之后,却全然不是如此。”

“他常与大明官员坐而论道,谈笑风生。”

“听别人说,他饱读儒家典籍,各种诗词、典故,皆是信手拈来。”

“这一路走来,大明的官员,对他皆极为夸赞。”

徐妙锦脸色一变再变。

这几年,大明正是太平盛世,且在朱允熥的治理下,蒸蒸日上,国泰民安。

除了少数想去海外闯荡,行商,捞富贵的人,谁还会远走他乡呢?

可这个曹竹,又是一个大夫,并不是生意人。

那他去西域,本身就有点说不通。

再结合他对大明宗室感兴趣,且精通医术这些来看,徐妙锦的脑海内,浮现一个人的身影。

周王朱橚!

大明宗室里面,精通医术的,也只有他了。

且朱橚数年前谋逆失败,此后一直不知所踪,若说他是逃到西域去了,那一切便都能解释得通了。

身为大明的头号通缉犯,朱橚即使逃去了西域,也必然不敢随意抛头露面,只能深入简出,免得被人发现行踪。

作为大明宗室,朱元璋的儿子,他所受的教育,决定了他有着极为丰富的知识,在人际交往上,亦有过人之处。

是了。

若真是他的话,一切便都解释得通了。

精通医术、学识渊博,长袖善舞,且莫名其妙的参与王守廉发起的“兵谏”行动,还对大明宗室之事特别感兴趣……

但若果真是他的话……

不好!

徐妙锦心中刹时间警钟大作。

若说王守廉没有造反谋逆之心,她也相信。

他只是为了守护心中所谓的“儒家正统”。

可朱橚就不一样了。

有一点他说得没错,如今大明的皇室宗亲,都被朱允熥打发去了海外。

朱允熥眼下又没有子嗣。

倘若他真有什么不测,大明立即就有陷入混乱之危!

为了天下江山稳定,大臣们必须要以最快的速度,重新选出一位新君。

而他朱橚,身为老朱的亲生儿子……

没错,他是朝廷的通缉犯,那又如何呢?

只要朱允熥一死,那些都不重要了!

反而是他身上的朱家血脉,才是最重要的!

如果找不到别的王室宗亲,那大臣们说不得真会拥护他。

一念及此,徐妙锦的心刹时乱了。

王守廉大概率是不敢杀朱允熥的,也不会杀。

但朱橚就不一样了。

朱橚真的会杀朱允熥。

恐怕王守廉到现在,也还被瞒在鼓里。

不知道自己的行动,也落入了别人的算计之中。

他虽是山东巡按,但此前也没有见过周王朱橚。

再说,不用想也知道,那周王朱橚必然是乔装打扮,不会轻易以真面目示人的。

此前徐妙锦也与“他”见了一面,但却完全没有任何印象。

不过,这也是因为当时的徐妙锦,不会去关注一个随西域使团来的大夫。

徐妙锦又想起了另一件事。

几天前才收到自数万里之外发回来的电报,说无上皇因为听到了燕王朱棣的消息,离开了原来的大军驻地,去了更遥远的西方。

也就是说,尽管现在大明四处架设供电报通信的线缆,可眼下却无法用电报联系到无上皇!

怎么就这么巧呢?

刚好是在王守廉兵谏,皇帝危在旦夕的时候,无上皇也联系不上了……莫非,这背后还有什么人在暗中推波助澜,操纵中这一切的发生?

连老朱离开西征军营地西行,也是他算计中的一环?

那这个人又是谁?

朱橚虽是周王,但早已是被大明朝廷通缉的逃犯。

他能借王守廉之手,行造反之事,已是极限,绝不可能再做什么大局谋划,更没有设计将大明的无上皇也调离军营的能力。

……


  (https://www.02ssw.cc/2426_2426895/44311522.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sw.cc。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