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一十章 深不可测的大明皇后!杀无赦!
想到这些,徐妙锦的心越发乱了起来。
她深吸了一口气,强制自己平息心中的不安,越是这个时候,越要保持冷静。
若老朱西行,真有人暗中布局,或有意无意的推动而成,那此人究竟是谁,也不是她一时半分能想出来的。
当务之急,仍是尽快化解眼前危局。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徐妙锦看了旁边的两姐妹,道:“两位妹妹都起来吧,本宫已经知道是怎么回事了。”
古丽扎巴和笛娜渃娅抬起脸见徐妙锦果真并无生气责怪的样子,顿时如释重负,皆从地上爬了起来。
“给仍在开封的政务大臣杨荣发电报,说明这里的情况。”徐妙锦迅速做出决断。
金陵的政务处、军务处人多口杂,形势不明,她仍不敢直接向他们说,皇帝遭遇了兵谏之事。
反倒是杨荣,他本就是随驾的政务大臣,如果不是中途因为河南贪官的事,惹恼了朱允熥,临时委派他为钦差大臣去查案,他也应该跟到这里来了。
那样的话,以他的细心,或许王守廉就无法做出兵谏之事。
杨荣是朱允熥一手简拨,应该是能信得过的。
他不在金陵的政务处而在开封,反而能以政务大臣兼钦差的身份,总揽各项大权。
给他发电报,接收电报的人,应该会立即汇报给他,不至被中途拦截。
藩王已经裁撤,开封城内,还没有那么大权势的人。
再者,徐妙锦虽是贵妃娘娘,可她只管理过后宫的事情,从未过问过朝政。
以前在家时与哥哥们谈论朝政,也只是纸上谈兵。
虽然她聪慧无比,但此时骤临变故,她面临的第一个问题,下面的官员究竟是哪个派系,谁可以信任?
没有这一情报做基础,许多决策就无从谈起。
再聪明的人,也解决不了问题。
杨荣不管怎么说,都是政务大臣,且长期负责联络军务处,于军政两边,都有一定的人脉,远比她更熟悉朝廷内的情况。
特别是在人事上。
比如说,杨荣可能很清楚,山东省的某个官员是谁的门生,谁的亲朋好友,从而判断该官员的政治倾向与可靠程度。
这是徐妙锦不具备的优势。
思索了一下番后,徐妙锦又道:“记得在发给杨荣的电报中说明,就说可能有宗室成员,也秘密参与王守廉兵谏之事,甚至可能欲借这次兵变之机,对陛下行不轨之事。”
她没有说是周王朱橚,毕竟这只是她的推测,尚未证实。
再则,说明有宗室成员参与,就已经足够了。
是不是周王朱橚,并不会影响杨荣做分析和判断。
听到徐妙锦这句话,周围的众人皆吓了一跳。
若果真如此的话,陛下所面临的危机,岂不是更大了。
就连跪在的地下刘镇邦,也惊得目瞪口呆。
大明宗室参与其中?
那此次王守廉的兵谏,就不是为了什么儒家正统,而是涉及到大位之争了。
自己怎么卷入其中了呢?
倘若陛下真有什么不测?
那自己……
他越想越后怕,身躯又一次颤颤发抖起来。
“贵妃娘娘,要不要给皇后娘娘也发一封电报?”身边的一名护卫小声建议道。
“皇后娘娘尚在禁闭之中,此时给她发电报又有何益?”另一名贴身侍卫立即反驳道。
徐妙锦身边的这些女侍卫,本来也是她的随身丫鬟。
只不过,徐妙锦从小喜欢舞枪弄棒,连带着让这些丫鬟也操练了一番,穿上戎装,就是女侍卫。
换一身衣服,立即变成了宫女丫鬟。
她们与徐妙锦的关系,自然非同一般,故而才敢向她提禁闭。
“发,立即就发!”徐妙锦眼前一亮,连声道:“我刚才怎么就没想到呢,顾姐姐虽在禁闭,但她的宫中,却是装了电报机的。”
“快,给皇后发电报,让她不要再禁闭了,马上出来,前往勤政殿坐镇。”
徐妙锦的声音都骤然加快了几分。
自从电报机问世之后,各地的官府衙门,军队都迅速跟进安装,大规模普及。
京城各个衙门自然更是走在前列。
政务处和军务处,作为大明的政治和军事指挥中心,更是各拥有高达几十台电报机。
这个数字还在增长,应该用不了多久,就会达到上百台之多。
这是为了保证永远有空机器在运转,不致于因为电报机占线而接收不到下面发来的电报。
需要向下面任何官府衙门发电报时,也不用排队等候。
毕竟,这两个权力机关,真的是大明的核心。
朱允熥日常处理朝政的地方,就在勤政殿。
那里的左边是政务处,右边是军务处。
发给政务处和军务处的电报,他只要想看,都能第一时间看到。
值得一提的是,皇宫里不止政务处和军务处有电报机,后宫妃嫔们住宿的地方,比如说,徐妙锦所住的宫殿,就装了电报机。
皇后顾盼君住的地方,也是一样。
这个要求还是徐妙锦心血来潮时提出的,她本来都没有指望朱允熥会同意,只是随口提出来,满心等着熥哥哥拒绝自己时,再提点别的要求。
毕竟,在徐妙锦看来,后宫不得涉政。
这等能与外界沟通联络的电报机,自然也不能安装在后宫里面。
万万也没有想到,朱允熥不假思索的同意了。
还让皇后的宫中,也一起装上。
当时都直接给徐妙锦整糊涂了。
其实,她不知道的是,在朱允熥这个穿越者眼中,电报机这类与外界联络的工具,就类似于后世的手机电话一样,有条件安装自然得安装。
哪有什么不能装的。
对普通百姓来说,电报机是非常昂贵且神奇的机器。
发一封电报,都价值不菲。
但对国家的最高统治者来说,电报机确实也算不得什么。
如今,大明已经建立了专门生产电报机的工厂,有专业的流水线,每天能生产数十台电报机。
毕竟,这是要迅速普及到大明每一个县的,数量少了可不行。
有这样的生产量,皇帝给宫里弄几台,当然不算什么事。
眼下顾盼君禁闭于宫中,从不出门,给她的电报,她一定会看到,并且消息还不会泄露出去。
因为接收电报的人,都是宫中最可靠的宫女。
就算她们当中有人不忠诚,由于坤宁宫宫门紧闭,也没有办法立即将消息传递出去。
“皇后娘娘被陛下禁闭于宫中,连宫门都出不去,给她发电报有用吗?”之前反驳的护卫又一次问道。
“当然有用!”徐妙锦笑道:“什么陛下禁闭,其实是她自己自闭宫中,只要她想出去,随时都可以。”
徐妙锦对这其中的内情,了如指掌。
何况皇帝不在宫中,那宫中就是皇后最大。
无论皇帝怎么责罚皇后,只要一日没有正式下旨废后,那皇后便永远都是皇后。
她真要出来,除了皇帝,谁也拦不住。
虽然顾盼君在外人眼中,总是一副和蔼可亲的模样,对宫女太监都极其亲善,是有名的老好人,但徐妙锦非常清楚,自己这个认来的“姐姐”,可远没有表面上那么简单。
她心机之深,宫中无人能及。
她出面的话,一定能将局势稳定。
若真有什么幕手黑手,甚至在暗中布局,连无上皇都被他施巧计调离了的话,那这个人,多半就在金陵城中。
恐怕此时也正在采取同步行动的。
这就需要顾盼君去对付了。
电报员当即开始编译发电文。
跪在地上的刘镇邦开口道:“贵妃娘娘,末将愿戴罪立功,为国尽忠,听从贵妃娘娘差遣。”
他此时已经想明白了,若皇帝真有什么不测,那自己是必死无疑了。
如今之计,也只有“戴罪立功”。
“好!”徐妙锦点了点头,道:“难得你还有这样的心,本宫确实有一件事,需要你去做。”
刘镇邦喜不自禁,道:“贵妃娘娘有什么需要,便尽管吩咐吧?”
徐妙锦冷声道:“本宫要借你的项上人头一用。”
“啊……”刘镇邦惊愕失声。
未等他做更多的反应,徐妙锦已吩咐道:“来人,将刘镇邦绑了。”
侍卫们立即上前,将人给绑了起来。
刘镇邦大叫道:“贵妃娘娘饶命啊!末将可是什么都招了!”
徐妙锦站起身来,冷冷道:“你是招了,但本宫可从来没有说过,就要恕你的罪。”
“此番若陛下安然无恙,有惊无险的渡过,本宫只取你一颗人头就好。”
“若是陛下真有什么不测,本宫还是要诛你九族!”
徐妙锦此刻已是又急又怒,心中恨气滔天。
又怎么可能就这般轻轻放过刘镇邦。
当然,更重要的是,她心中早有谋局。
而诛杀刘镇邦,便是其中十分关键的一步。
徐妙锦话锋一转,道:“你不是说要‘戴罪立功,为国尽忠’吗?”
“借用你的项上人头,就可以‘戴罪立功,为国尽忠’。”
“牺牲你一个,还有可能救你九族的命。”
说毕,她抬腿便往外面走去。
外间,刘镇邦带来的一众武丁,仍在等待着。
见到贵妃娘娘走出来,而后面的护卫,押着五花大绑的刘镇邦,顿时皆惊住了。
未等他们多想,徐妙锦已开口道:“刘镇邦串通山东巡按王守廉,密谋行大逆不道之事,今已东窗事发,现本宫将其就地正法,以敬效尤。”
语落,身后早已安排好的护卫,已是手起刀落。
啪!
刘镇邦的头颅,就像西瓜一般,滚落在地。
骤然见到自家首领被处斩,众武丁顿时惊得一个个魂不守舍。
徐妙锦高声道:“本宫知道你们只是听令行事,并不曾参与密谋。”
“现在即刻反省,听从本宫的调遗,可既往不咎。”
“若是成功救驾,不仅无罪,反而会立下大功。”
“何去何从,你们应该明白吧。”
众武丁一齐跪下,道:“愿听贵妃娘娘调遣!”
他们当然不知道刘镇邦与王守廉密谋的事,听到贵妃娘娘亲口说刘镇邦要造反,就已经被吓傻了。
参与造反是什么下场,武丁们可都是清楚的。
眼下刘镇邦又被贵妃娘娘诛杀,他们当然知道怎么选择了。
“好!”徐妙锦满意的点了点头,随即安排了三名护卫,正式接管这批武丁。
让他们布置在电报机房的周围,加强机房的戒备,也随时听后调遣。
随后,又令人将刘镇邦头颅挂到外面的旗杆上,以威慑心怀不轨之人。
做完这一切,徐妙锦再度回到内院。
这时,古丽扎巴开口道:“徐姐姐,该发的电报,都已经发出去了,我们总呆在这里也不是办法。”
“对啊,徐姐姐。”笛娜渃娅道:“常言道:‘远水救不了近火’,给他们发电报固然有用,可他们一时半会儿,也不可能飞到这里。”
“可陛下的危难,却在燃眉之际,刻不容缓。”
“想要救陛下,还得靠我们自己。”
“我们已经控制了一支武丁,手中的人马亦不少。”
“徐姐姐,不如你就发号施令,我们冲进文庙,将陛下救出来便是了。”
“我笛娜渃娅愿意打头阵,率先冲进去。”
她一脸跃跃欲试的表情,毫无惧色。
徐妙锦摇了摇头,道:“不可。”
“里面局势复杂,如今也不比从前,武丁们手中拿的,可都是火枪。”
“只要有一个人开枪,陛下便会陷入危险之中。”
“冒然冲进去,引起混乱,可能会救驾不成,反而害了陛下。”
她说完这番话,心中也不禁有些感慨。
火枪火炮自是厉害无比,大明正是恃此横扫周边诸国,称霸海上。
但也因为它太厉害了,给近身之人造成的威胁太大,而致使她现在束手束脚。
若是还是和从前一般,大家都拿刀剑相拼,直接冲进去救朱允熥,也未必不行。
只要护着他出来了,到外面振臂一呼,又他的威信,外面几十万的百姓,就能成为最大的倚仗。
更别说武丁们应该也是拥护皇帝的,不会轻易参与叛乱,毕竟,现在又不是乱世。
真正的为首者,不过是寥寥几名武将罢了。
向士兵们高呼一声……等等,徐妙锦脑海内突然灵光一闪,似乎抓住了什么。
……
(https://www.02ssw.cc/2426_2426895/44288105.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sw.cc。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