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书屋 > 退位让贤 > 第六百一十一章 徐妙锦的决断!形势之变!

第六百一十一章 徐妙锦的决断!形势之变!


自己能不费力的斩了刘镇邦,并控制住他带来的武丁,靠的是什么?

不是护卫的力量,而是自己大明贵妃娘娘的身份。

毕竟,刘镇邦参与此次事件的核心人员,只是被迫胁从者。

仅稍加威逼,其心理防线崩溃了。

刘镇邦是如此,那其他人又何尝不是呢?

此时,旁边的一名贴身侍女开口道:“贵妃娘娘,请恕奴婢多言,若我们不能冲进去救陛下的话,那发完电报,我们就应撤离这里,免得救驾不成,自己反而陷入贼寇之手,于事无益,贵妃娘娘还是应首先保全自己,才能救驾。”

“不必了。”徐妙锦摇头道:“发起兵谏者,皆在文庙之中,外面仅有两三只杂鱼烂虾,收拾他们不难。”

“刘镇邦带来的人马,就是最好的例子。”

“我们在这里是安全的。”

她说完之后,猛地语气一转,音量提高道:“我想到了,其实我们可以先控制外围。”

“他们利用文庙兵谏,我们就反其道而行之。”

“先隔绝内外。”

徐妙锦分析道:“要进出文庙,除了这个临时开辟出的小门之外,便只有前门可以。”

“里面情况复杂,他们一时之间也顾不上外面,我只要派人再守住前门便行了。”

“外面的人,皆不是核心人员。”

“有些人可能参与了,但大多数的将领,应该还是不知情的。”

“况且,有本宫在此坐镇,就算那些参与者,也不敢乱来。”

她当即又召来一队护卫,随后吩咐其中护卫首领道:“你立即带着这一队人马,去传本宫的谕令,诏文庙前负责守卫的官员,即刻来此见本宫,不得有误。”

“记着,此人极有可能与参与了谋逆,你们要做好准备。”

护卫首领拱手道:“微臣遵命!”

按照徐妙锦的分析,外面来的各路人马,包括指挥他们的官员和将领,应该大部分都是不知道情况,没有参与此事的。

毕竟,这种事情,当然是知晓的人越少越好。

最关键的地方就两处。

一处是电报机房,另一处就是文庙的前门通道。

电报机房不仅可以通过电报联络各地,还有临时开的小门连通文庙之内。

至于前门,其重要性自然也不用说。

徐妙锦又接着道:“你们传完谕令之后,若是把守前门的官员听令行事,那就暂时不要打草惊蛇,只派人跟着,将他‘押送’过来。”

“若是他有任何反抗,那就说奉了本宫的谕令,将其就地正法。”

“无论是他听从谕令过来,还是被你就地正法,做完这一切之后,即刻再传谕令,关闭文庙的大门。”

“除非是陛下亲至,否则,文庙里面的人,谁也不许出来,更不得向外传令。”

“至于那些武丁,衙役,要将他们收编,不要轻动。”

徐妙锦信心十足,道:“放心吧,他们兵谏陛下的事,为了不走露消息,必定做得极为隐秘,文庙外面守着的寻常武丁必然不知道。”

“你们只要拿本宫的令牌,前去传本宫的谕令,再像本宫斩杀刘镇邦一般,将守门的官员杀了,再晓以朝廷大义,那些武丁和衙役就会听你们的命令。”

凡是有点品级的官员,此刻都在文庙里面参加祭祀圣人的大典。

有资格参与兵谏的人,恐怕也都在里面。

那么,外面的武丁,就算是他们调来的,那又如何呢?

说到底,那些武丁,仍然是朝廷的武丁,而不是某个武将,某个官员的私人家丁。

只要将为首的武将和官员控制住,就能起到釜底抽薪的作用了。

“是!”护卫首领当即领命而去。

待到护卫首领离开后,徐妙锦又吩咐道:“再去传我的谕令,召集仍在外面维持秩序捕快首领,低品官员及武丁将领全部来此,本宫要见他们。”

徐妙锦又特别做了交代,传令的护卫都以三人一组,而不是一人单独前往。

传完谕令之后,当场令那些管理捕快衙役的低品官吏,武丁将领随他们一起前来,不得有片刻耽搁,甚至不允许他们再与心腹之人交代什么事情。

传令的护卫皆随身携带武器,一旦发现对方有不听谕令的苗头,当场格杀勿论,同时接管他所统率的武丁或捕快衙役。

剩下的护卫,除了少许人仍守在机房周围之外。

另有十几人组成一支机动队伍。

万一有谁控制不住局面,便立即赶去支援。

同时,其他已经夺过了权力的护卫,也可以率武丁或捕快衙役赶去。

虽然按徐妙锦的推理,外面的捕快首领,武丁将领等低品官吏,除了守卫文庙前门等关键之地的人员之外,应该没有资格参与“兵谏”这等隐秘大事。

但凡事不怕一万,就怕万一。

她还是有做好其中或许有已经告知了机密的心腹之人。

有时候,高官的心腹,也有可能是品级很低的官吏,或者干脆就是普通的捕快衙役,武丁小将。

出于种种原因,没有将对方提拔上去。

又或者,就是故意将其安排在基层,先磨练一番,将来再委以重任。

但这种人即使有,也肯定很少。

只要大部分护卫顺利传达谕令,控制住大局。

个别人就算想兴风作浪,也翻不出多大的浪来。

小姑娘的心思十分缜密,对各种可能的情况,都做了应对部署。

做完交待后,护卫当即前去传令。

一切都进行得十分顺利。

听到贵妃娘娘传谕令让他们前去,虽然下面的低级官吏、武丁的小将,都感到十分奇怪,不明白为什么堂堂的贵妃娘娘,为何会召见自己这等小人物,但所有人在看到令牌,清楚真的是贵妃娘娘的谕令之后,都当即表示服从,并没有一人抗令。

很快,一名名的捕快首领和武丁小将,便都在院子里聚集。

与此同时,前往接管文庙前门守卫力量的护卫首领,也顺利接管。

之前负责守卫文庙前门的官员,听到是贵妃娘娘的谕令之后,并没有对抗,而是选择乖乖服从,也来到了此。

至此,徐妙锦终于大大松了口气。

这时候,电报机也收到了各地发来的回电。

首先是两百里外的新军驻军发来的,内容极为简明扼要:“收到,全军即刻遵旨出发,日落之前必到。”

很快,其他几支军队的回电也先后传回,内容基本上都大同小异,皆是表示遵旨执行,马上出发,以最快的速度赶来。

所不同的是,有一支新军的回电里面,除了表明遵旨出发外,还特别说了,已向军务处发电禀报此事。

徐妙锦瞳孔微微缩了一下。

但这也是意料之中的事。

骤然调动军队,本就是天大的事。

更别说所谓的圣旨,只是一封电报而已。

既没有派人前去,也没有发兵符印信。

虽然说事急从权,且对方也知道电报的发出地,正是皇帝行辕所在,所以能基本判定电报真实有效。

但为了以防万一,在遵旨执行的同时,向军务处禀报情况,也是应有之义。

只不过,一旦报告到军务处,事情就再也瞒不住了。

徐妙锦神色微微变了变,但什么都没有说。

接着便是政务处,军务处的回电。

电文回复的内容,大体都是他们会按照电文中所下的旨意去做,同时即刻将皇帝祈祷圣人的祷文,昭告天下。

不过,徐妙锦关注的,还是后面政务大臣和军务大臣的署名。

看到在京的所有政务大臣和军务大臣都签了名字,顿时让她安心了不少。

这说明所有人都在政务处和军务处坐着,等待皇帝传去的旨意,没有人离开,暗中活动。

也说明金陵城的局势,仍然稳如泰山。

她最担心的,有比王守廉权力地位更高的人,在金陵发难的情况,并没有发生。

当然,更有可能是因为时机未到,这边有消息还没有传过去,故而对方仍隐忍不发。

但无论如何,没有事总比发生了什么不好的事要好。

很快,军务处发来了询问为何突然调兵的电文。

与此同时收到的,还有顾盼君的回电,内容只有短短的几个字:“知道了,咱们分头行动。”

徐妙锦很清楚,这是顾盼君急着出去稳定大局,无心再组织更多的文字回电,大概就是交待了一句话,让电报员编绎发电,便离开了。

但她这句话,又说得非常清楚。

意思即金陵的事情,她会负责。

山东的事,便只能托付给徐妙锦。

文字中没有流露出任何的情绪波动,只有简明扼要的回答,足以说明顾盼君在骤临这般重大变故时,仍保持了镇定,没有自乱阵脚。

这让徐妙锦放心了不少。

“军务处的询电不必回复,皇后娘娘自会处理。”她当即吩咐道。

顾盼君已经明确说了,大家分头各自行动,那她就不去管了。

毕竟,顾盼君就在金陵城,能见到政务大臣和军务大臣,该怎么处理更好,她比远在千里之外的自己更能做出正确决策。

此时,杨荣的回电也来了。

杨荣的建议是,兵谏的发起者,皆在文庙之中,贵妃娘娘可趁此时机,以自己的身份,控制外围巡逻的捕快衙役及武丁。

倘若真到万不得已时,可公布消息,发动外面的数十万百姓围住文庙救驾。

陛下深受百姓爱戴,百姓必不会容忍陛下受反贼胁迫。

但此策不可轻用,以防局势陷入混乱,致使陛下反受其害。

其次则是给附近的驻军发电,让驻军火速赶往文庙。

再其次则是通报周边的府县衙门,让他们皆做好应变准备。

让徐妙锦惊喜的是,杨荣还在电文里面,列了一些将领和官员的名字,说这些人忠君可靠,可以用之。

其中特别提到一个人,名叫铁铉,乃是山东参政。

杨荣说此人对朝廷,对陛下忠心耿耿,且颇有才华,能堪重任。

且他来山东为官已有一段时间,熟悉山东官场的情况。

若他在曲阜,则可直接问询于此人。

若是不在,而在济南,亦可用电报咨询。

或许能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

同时,杨荣在电报中表示,自己将快马加鞭,从开封赶来,预计明早即可抵达。

从开封到曲阜,约摸六百里。

以前,朝廷最快的“马上飞递”,最快一天能跑六百里。

但这仅限于道路平坦的平原地区,而且是通过换人换马,昼夜不停的奔跑来实现的。

从开封到曲阜倒是一路平坦,但杨荣要赶来的话,仅能换马,无法换人。

要想在明早跑到这里,非得在二十四个小时之内,跑六百余里不可。

好在他虽是书生,却非那种手无缚鸡之力的文弱之人。

杨荣身体极为强壮,也常常骑马,策马奔腾对他来说,并非难事。

可他终究并非受过专门训练的急递,而是朝廷的高官,平日里养尊处优。

要做到这一点,自是不易。

不过,皇帝有难,杨荣身为臣子,也只能拼了命赶过来救驾了。

徐妙锦看罢电文,轻轻点了点头,随后将纸放下,走出了房间。

外面,一干衙门小吏,及武丁的小将,刚好全部到齐。

见到贵妃娘娘出来,原来还在议论纷纷,不明白为何突然召自己等人来此的众人,立时安静了下来。

“参见贵妃娘娘!”

他们并不清楚发生了什么事情。

对于被贵妃娘娘亲自接见,感到诚惶诚恐。

毕竟,真正有点身份地位的官员,今日都到文庙里面去参加祭祀圣人的大典了。

他们只是低级官吏和小将,贵妃娘娘是何等尊贵的身份?

正常而言,贵妃娘娘看他们一眼都是多余的。

万万也没有想到,自己竟然还有被贵妃娘娘亲自接见的待遇。

尽管是集体接见,也足以让他们受宠若惊了。

徐妙锦目光缓缓扫过下方众人,轻启唇齿,笑道:“陛下来曲阜祭祀圣人,尔等负责维护外围秩序,功高劳苦,本宫代表朝廷谢谢你们!”

……


  (https://www.02ssw.cc/2426_2426895/44266779.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sw.cc。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