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书屋 > 崇祯重振大明 > 第1001章 养士和社保

第1001章 养士和社保


明白了工匠的重要性,群臣终于开始接受:

    工人可以成为士人。

    对火器最为重视的袁可立,还提议道:

    “臣以为应将所有掌握火器技术的工匠纳入士人范围,由朝廷养士,避免被外夷学去。”

    “不能重蹈铁器技术外传的复辙,火器技术应当严格限制传播。”

    朱由检点头赞许,对此十分认可,下令道:

    “装备部和锦衣卫一起,负责制定相关措施。”

    “掌握完整火器制造技术的工匠,要纳入朝廷养士范围。”

    “火器技术也应尽量拆解,减少能完整制造火器的人。”

    “并且对相关技术划分密级,凡是掌握涉密技术的,出境必须报备。”

    这是对此前政策的进一步深化,去年张溥的状元文章,就提出了相关建议。

    但是在朱由检看来还不够,必须加强对这些人的管理。

    钱谦益此前提到的诸侯国养士崛起,算是提醒到他了——

    对于技术人员必须加强控制,防止他们流失出去。

    朱由检补充强调道:

    “技术人员不许随意出境,凡是出境必须得到批准。”

    “他们也不列入强制迁徙范围,必须要确保留在境内。”

    命令工部、户部组织一个机构,对技术人员、涉密人员出入境进行审批。

    这和强制移民的政策是完全违背的,群臣都认识到皇帝对技术人员的重视,甚至高于士人——

    至少,皇帝对其他士人没提出这个要求,默许他们外出、可以被诸侯国招揽。

    户部尚书毕自严询问道:

    “如果这些人达到被强制迁徙的条件,应该如何对待?”

    “例如某个技术人员违法,需要流放出去。”

    朱由检道:

    “流放也要流放内地卫所,不许随意发配海外。”

    “还有,对技术人员强制纳入社会保障范围,保障他们的生存。”

    这番话让群臣听得不明所以,韩爌询问道:

    “什么是社会保障?”

    “如何保障他们的生存?”

    朱由检拍了拍脑袋,才想起群臣对这些都不明白,向他们道:

    “此前在部分企业推行的保险你们知道吧,朕希望将来能推广到每个士人。”

    这番话让群臣听得更糊涂,因为很多人并没有关注过这一点。

    见此,朱由检只得让去年在工厂调研的张溥,向群臣仔细讲解。

    张溥对此了解很深,当即道:

    “这是朝廷在公有企业中,强制推行的政策。”

    “保险有医疗保险、养老保险、生育保险、工伤保险,还有用于住房的公积金。”

    “通州兵工厂的职工家属区之所以快速建起来,主要就是靠工厂拨下的住房公积金。”

    仔细讲解通州兵工厂实施的政策,告诉群臣社会保障是什么。

    群臣此时才知道,皇帝已经在企业中,推行保险和公积金。

    刘宗周听到后激动道:

    “幼有所育、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

    “这是要迈入大同啊,臣以为应该推广到所有士人。”

    其他文官更是如此了,他们没有想到:

    竟然有工人先于士人,享受这些待遇。

    想到大明官员致仕后的待遇,这些人心里很不平。

    因为他们致仕后都没有俸禄,还是当今皇帝仁德,决定给一部分致仕臣子发俸禄。但是仅限于为朝廷工作的、而且还只能拿到十分之一。

    如今听到工人有养老保险,在退休后能一直拿到退休金。这些文官纷纷表示,应该把保险和公积金推广到所有士人。

    朱由检确实有这个想法,不然他就不会把社会保障提出来。

    如何养士、如何给一部分人保障,是需要具体政策的。

    他模仿后世的社保,决定先把士人纳入社会保障体系:

    凡是士人,都要纳入保障,建立从摇篮到坟墓的社会保障体系。

    向群臣描述这个场景,他们听到自己老了有退休金、生病能报销医疗费、受伤了也不用怕、生孩子还有补贴……

    纷纷觉得应该推行,朝廷应该为士人建立这样的保障体系。

    但是这对财政的压力显然非常大,户部尚书毕自严道:

    “朝廷现在对京官还是发半俸,致仕官员的俸禄都发不起。”

    “推行这个政策的难度实在太大,财政负担不起。”

    这是现实困难,一些官员甚至开始抱怨,希望提高俸禄。

    此前朱由检为了推行辅币券,决定把折钞改成折银,发放银元和辅币券做俸禄,受到官员欢迎——

    相比宝钞来说,辅币券的购买力太强了。自从发行以来,从未大幅度下跌。

    这些人的实际收入提高后,当时是满意的。

    但是在知道朝廷定下的俸禄政策,是把石数改为银数后,他们又开始不满了。

    当前发放的俸禄是规定银数的半数,实际就是按市价一石折银五角。这被很多官员当成发半俸,希望俸禄能进一步提高。

    尤其是去年辽东之战胜利,朝廷不需要紧着腰带供应辽东后,就有臣子建议进一步提高俸禄。

    辽河套土地大卖后,更多人提出这一点。

    他们都认为朝廷现在有钱,应该全额发俸。

    毕自严作为户部尚书,没少听到相关言论,如今在经筵上提起。

    朱由检听到这番话,心里很是不满。

    他已经实际提高很多俸禄了,但是却总有人不满足,觉得被朝廷亏待。

    朝廷现在有那个财力全额发俸吗?基本是不可能的事情。

    别看京城的官员俸禄没多少,但是大明的官员可不止京城的一千多文官。地方、尤其是军队,才是官员最多的地方。

    如果都全额发俸,朝廷根本承担不起。

    在财政收入稳固前,他不可能全额发俸,还需要留着这个作为鼓励户部官员的动力。

    当然,这些臣子的诉求也不能完全无视,朱由检打算借着养士的名义,把此事彻底解决:

    “朝廷俸禄,在财政状况改善后是会逐步提高的。”

    “但是如今朝廷财政紧张,一直没建立完整的收支体系,最多有些横财。”

    “所以对支出必须要慎重,不能随意增加。”

    “不过之前拖欠的俸禄,也要有个交代。”

    “朕的意思,是把它们纳入五险一金。”

    这番话语,群臣听得更是迷惑,不知皇帝何意。

    毕自严询问道:

    “五险一金是什么?”

    “怎么把拖欠的俸禄纳入里面?”

    朱由检面带微笑道:

    “所谓五险一金,就是五种保险和住房公积金。”

    “住房公积金是用于集体建房或者买房的,五险有医疗、养老、生育、工伤,再加上失业保险。”

    “对于企业来说,工人缴纳十分之一收入,企业相应缴纳两倍。”

    “对于朝廷官员来说,个人缴纳大约十分之一俸禄作为五险一金,朝廷相应缴纳两倍。”

    “实际执行中现在最高按七成发俸,另外三成直接纳入社保基金统筹分配。”

    “成立大明保险集团,由这个企业代征保险,管理社保基金。”

    这是一个早就酝酿中的集团,朱由检早就打算成立。

    原本朱由检是把它作为商业机构的,企业的保险也作为商业行为,由每个企业自己向保险公司交保险金。

    但是如今决定养士后,他却发觉这个想法不适合。必须要建立统一的社保基金,建立社会保障体系。

    但是专门设立衙门也不行,朱由检不相信大明官吏的操守。不觉得自己死后,社会保险能维持下去。

    所以他决定在大明保险集团添加社保职能,像供销集团一样行使一部分政府权力,负责征收和运营社会保险。

    士人负责监督,把社保基金作为养士花费。

    如果保险集团陷入腐败,士人一定会要求清洗重组它们。

    琢磨着保险集团的运营和监督,朱由检已经听到,一些官员对某些保险的质疑:

    “陛下,养老保险、医疗保险设立尚可,为何要专门设立工伤保险?”

    “有病、受伤去医疗即可,何必单设一种?”

    “还有这个生育保险,女人生孩子关男人什么事,为何所有人都要交保险?”

    这个问题提出后,群臣纷纷质疑。大部分人的观点是设立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就行了,其他都无关紧要。

    就连住房公积金他们也不在意,就是发半俸的大明官员,一年的俸禄也能轻松买下一个宅院。

    朱由检听着他们的建议,也感觉有些道理。在此时的大明设立五险一金实在太超前了,他在考虑之后决定道:

    “住房公积金是必须的,工业发展必然带来城市发展,会有大量人口涌入城市,不设立住房公积金鼓励建房子,就有很多人无家可居。”

    “至于工伤保险、生育保险,这两种保险个人不必交,只向企业征收。”

    这是后世执行的政策,两种保险是由企业缴纳的,而且费率很低。

    朱由检为了简化保险征收,决定同样采取这个办法。

    不过对失业保险他却很坚持,是这次特意添加:

    “同农业有地种不同,工商业没有那么稳定,谁都可能失业。”

    “为了防止失业期间没有收入走投无路,所有城市职工都必须缴纳失业保险,在失业期间领保险金。”

    “累计缴费满一年不足五年的,领取失业保险金的期限最长为十二个月。”

    “累计缴费满五年不足十年的,领取失业保险金的期限最长为十八个月。”

    “累计缴费十年以上的,领取失业保险金的期限最长为二十四个月。”

    “就业后再次失业的,时间重新计算。”

    这是后世实施的失业保险政策,足以缓解一部分人因为失业带来的危机。

    在城市,人们的收入主要靠工作。一旦失业,就会给一个家庭带来危机。

    朱由检是知道失业有多可怕的,强调建立社会保障体系,必须要有失业保险。

    否则一旦遇到经济波动导致大量失业,那就会为朝廷的统治带来新的危机。

    但是群臣大多拥有土地,不知道没有土地的城市人口失业有多可怕,对此认识不深。

    很多人觉得毫无必要,他们身为官员,根本不明白失业。

    不过张溥却很支持,在被皇帝点名发言后,向群臣道:

    “从事工商业的职工没有土地等生产资料,也就是没有恒产。”

    “一旦失业,他们就没有收入,完全靠积蓄撑着。”

    “这些人如果不给予保障,就会变成城市流民。”

    “让这些没恒产的人有恒心,必须设立失业保险。”

    这个解释,获得钱谦益的支持。因为恒产论就是他提出的。

    此时在听到“城市流民没有恒产”的说法后,他已经完全支持失业保险,甚至还觉得觉得时间太短:

    “失业保障最长两年,实在是太短了。”

    “臣以为可给他们更长时间,让他们找到工作。”

    “否则失业保险停发,他们如何活下去?”

    朱由检向他解释道:

    “一年到两年已经不短了,有能力在城市生活的人,足以用这段时间再就业。”

    “如果停发失业保险后还能维持生活,那就允许留下来。”

    “不能维持生活的,朝廷安排去海外。”

    确定了又一个要被迁徙的群体:城市失业人员。

    他们会拥有短时间的保障,但是如果长时间失业,就要像流民一样被迁去海外。

    当然,对技术人员来说,他们是不用担心被迁徙的,朱由检特别强调道:

    “对于普通工人只发放失业保险,实在找不到工作就安排去海外。”

    “但是对于工程师和高级工匠等技术人员来说,他们不允许出境,需要由朝廷托底。”

    “这些人如果两年还找不到工作,朝廷组织招聘,安排去国企或军队,做些力所能及的工作。”

    “防止他们被其他国家招走,大明技术外泄。”

    这个措施,明显是对工人的优待,群臣听得都有些艳羡。

    不过对官员来说,他们不存在失业危险,除非被主动辞官、或者被皇帝罢官。

    让他们缴纳失业保险,他们是不愿意的。

    吏部尚书郭允厚道:

    “官员不用担心失业,是不是不用缴纳失业保险?”

    朱由检听到这话就知道他们在想什么,有些嫌弃地道:

    “有些人还不生病呢,是不是不用缴纳医疗保险?”

    “这是朝廷的整体政策,以后按制度强制征收保险。”

    “不能说你不需要某个保险就不交,那样计算起来太麻烦。”

    这个理由听起来有些儿戏,户部却很认可。

    无论是征税还是强制征收保险,只能是一刀切。如果太复杂了,执行就会出问题。

    有些户部官员此时已经明白,皇帝要强制征收的五险一金,其实和征税差不多。只是会返还回来,保障社会安稳。(本章完)


  (https://www.02ssw.cc/2421_2421252/11110119.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sw.cc。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