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6章 除四害和外贸园
苏松新区,刘理顺很快收到消息,要在苏松新区兴建新式医院,接种疫苗防疫。
他对此有些不明所以,询问张彝宪道:
“这是为了什么?”
“难道湖广真的有很多人过来,需要加强防疫?”
张彝宪身为苏松太监,在宫里还是有很多消息渠道的,回他道:
“是太医院的牛痘,需要在各地做三期试验。”
“除了京城之外,还有天津、辽阳、苏松等地。”
“你把地方选好,最好再招些人。”
“如果缺钱的话,我来帮你解决。”
刘理顺这下高兴了,因为苏松新区一直在大建设,再多的钱也不经花。
如今太医院要加强投入,他当然很是欢喜。
尤其是想到有太医在新区治病,江南生病的人群,还不抢着过来。
他向张彝宪道:
“医科院也要在新区建立研究所,研究江南一带的疾病。”
“太医院要来开医院,我看可以放一起。”
“还可以建个医药产业园,专门发展医药业。”
张彝宪这下高兴了,说道:
“都像你这样,事情就好办了。”
“皇爷对防疫的事情很重视,这是长期任务。”
“凡是大规模的传染病,都要研究防治。”
这个投入就大了,而且需要很长时间。
刘理顺凝神思索,想到了建设其他产业园的困难,提议道:
“这样的话,最好办个学堂,为医院提供人材。”
“我在建其他产业园时,深感人才不足,打算在新区办学。”
“朝廷打算办在南京的学堂,是不是可以分在新区一些?”
张彝宪对此没想过,但是他觉得这件事不难。琢磨道:
“皇爷是打算在南京办学的,北京有的学堂,南京同样要有一个。”
“不过南京那边除了太学、武学外,其他学堂暂时都没办起来。”
“现在皇室成立教育基金,你可以申请一下。”
“就像天津的海军学堂一样,它是京城的九大学堂之一。”
刘理顺就是知道天津有京城的学堂,所以才有了这个想法。他向张彝宪道:
“新区这边造船、炼钢都需要人才,现在多是用工程营,我打算建个工程学堂。”
“医科院要在这里设立研究所,我看可以和京城一样,建个医药学堂。”
“有了学堂,防疫的事情就好办了,可以把任务交给他们。”
“如果方便的话,还请皇上题字。”
张彝宪听到这很高兴,知道皇上重视办学,对题字也很喜欢,笑着道:
“你把这个准备好,皇爷听到后一定很高兴。”
“最好为学堂和医院请些有能力的名医,尤其是擅长治疗痘疾、疟疾的。”
“皇爷打算先解决痘疾,再把疟疾解决掉。”
这两种疾病,都是经常发生的,就连富贵人家都逃不掉。
刘理顺因为自己的副手祁彪佳感染疟疾,对此很是关注,高兴道:
“如果真能解决这两种疾病,那可真是大功德。”
“太医院是有什么突破吗?让皇上下这么大决心。”
张彝宪笑着说道:
“痘疾已经突破了,把人痘转为牛痘,能够降低种痘的死亡率。”
“这次就是推广种痘,看看效果如何。”
刘理顺一听,就对此非常感兴趣。
苏松新区作为人口集中地,对于防疫一直很重视。
如果他能在任上把新区的痘疾消灭,可谓一桩大功绩。
对疟疾他就更关注了,祁彪佳因为感染疟疾无法胜任更多工作,让他非常痛心。
他问张彝宪道:
“痘疾能通过种痘防治,疟疾也可以吗?”
“还有已经感染的,应该如何治好?”
张彝宪也知道祁彪佳的事情,说道:
“疟疾的疫苗还没研究出来,但是如何治疗,已经有了进展。”
“葛洪的《肘后备急方之治寒热诸疟方》说: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
“以前用这个方子煎服没效果,皇爷提醒之后,太医院才知道不能用热水煎。”
“古人说的青蒿,也可能是黄花蒿。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之前,这两种药草都是混称青蒿的。”
“太医院和医科院仔细研究,发现从黄花蒿中绞汁,治疗效果更好。”
“不过它的效果还不够,按皇爷的说法就是青蒿素含量不够,要继续想办法提取。”
“新区的医药研究所也可以研究一下,看看用什么办法更有效地提取。”
刘理顺听得十分高兴,当即就打算安排下去。
如果祁彪佳的疟疾治好了,能帮他分担更多工作。
不过对张彝宪来说,他更担心刘理顺感染疟疾,提醒道:
“皇爷说,疟疾的发病是因为疟原虫,它是通过蚊虫传播。”
“你可一定要注意,不要也感染了疟疾。”
刘理顺这下惊讶了,不知道这个说法对不对。
不过想到皇帝多次预言都没出错,他决定姑且信之。
就是防蚊虫实在太难了,让他眉头紧皱。
张彝宪回想京城的卫生防疫政策,说道:
“蚊虫多生自污水,京城这几年就在修下水道,并且硬化地面,防止臭水沟中生蚊子。”
“新区如果有钱,也可以搞搞这些。”
“不能只修路面,还要多看地下。”
刘理顺闻言受教,觉得自己对这点确实有点疏忽。
他以前觉得修建的城市没水灾就行了,如今看来连地表污水都不可以。
他打算效仿京城和赣州,修建更好的下水道。
张彝宪此时又想到了一些事情,说道:
“皇爷曾把苍蝇、蚊子、老鼠、臭虫列为四害,在宫里清除这些。”
“你们新区初建,同样可以除四害。”
“还有那个钉螺,皇爷说血吸虫病就是它传播的,宫里禁止食用这些容易生寄生虫的水产品。”
把在皇宫中推行的一些规范,告诉给了刘理顺。
刘理顺仔细记下,打算在新区开展除四害活动,并且加上钉螺。
他把这件事交给祁彪佳,让这位感染疟疾的副区长负责卫生防疫。
祁彪佳深受疟疾折磨,对疫病深恶痛绝。
在他的严格命令下,新区的卫生运动轰轰烈烈展开,成为江南城市的楷模。
越来越多的人因此涌入新区,享受更干净卫生的城市生活。
——
刘理顺安排好这件事情后,又前往了码头,送走孙元化一行人。
他们在这里休整一个多月后,已经完全恢复了精力。
京城那边也做好了安排,等待他们回归。
孙元化对刘理顺这段时间的照顾十分感激,专门留了几个人才,帮刘理顺建立工程学堂。
并且留了几个学生在外贸产业园工作,负责吸引泰西人。
刘理顺在送走他之后,又去外贸产业园视察,这也是今年发展的重点,对外开展贸易。
他可还记得,供销集团是要发行外贸券的。这件事情办成,新区和朝廷又会多出很多钱财。
他问陪同视察的沈廷扬道:
“你觉得这个产业园怎么样?”
“能不能吸引外商过来?”
沈廷扬犹豫了一下,问道:
“外贸产业园是做什么的?”
“请恕学生不明白。”
刘理顺皱眉说道:
“外贸产业园当然是做外贸,这有什么不明白?”
沈廷扬道:
“外贸的种类可大了,难道这个产业园什么都生产?”
“没有外商必须的商品,他们就不会特意过来。”
刘理顺皱眉说道:
“什么是必须的商品?”
“丝绸、茶叶,还是瓷器?”
“这些东西,新区很少生产。”
沈廷扬道:
“所以学生以为,外贸产业园想要吸引外商过来,必须找到产品,还是其他地方没有的。”
“新区现在生产的都没什么特色,必须要找其他地方协助。”
“像是景德镇的瓷器,可以引入外贸园。”
提出自己的建议,沈廷扬粗略画了一条线,说道:
“这是长江,船只可以通航这一带。”
“学生以为可派人员考察,把长江沿岸的特产,都集中到新区。”
“景德镇就临近昌江,汇入鄱阳湖和长江连接。”
“新区应主动打通这个航线,让景德镇的瓷器厂家过来。”
这个提议,让刘理顺怦然心动,想到了在皇帝的规划中,苏松新区不仅是太湖流域的核心,还是长江流域的龙头。
去年新区初建,他关注的还是太湖一带。如今太湖流域已经认可了新区的地位,接下来就是向长江流域扩展。
他当即就决定道:
“走,和我一起去见曹巡抚。”
“让他以太湖巡阅使的名义发个公文,联系长江巡阅府。”
“长江、太湖的航运,要连接成一体。”
推动曹文衡做这件事,加强苏松新区在长江流域的地位。
——
曹文衡对刘理顺是很配合的,但他更关注太湖流域的事情。
在按刘理顺的要求写了建议后,他向刘理顺道:
“复礼啊,不要只想着外面,太湖这边还有很多好东西呢!”
“天下六大名茶,除了松萝茶在徽州,其他都在江南。”
“有这么多名茶,怎么能说是没特产?”
刘理顺对此真没多少关注,因为这些名茶的产地大多在浙西。
如今曹文衡提醒,他当即道:
“抚台说得极是,下官这就安排,去这些地方招揽茶商过来。”
“如果茶叶期货在新区交易,也是一桩美事。”
谈到这个,曹文衡也有些兴奋道:
“这个期货交易所,当真是好东西。”
“两淮的食盐、湖州的生丝,都在这里交易。”
“单是收印花税,都是几万两银子。”
对此啧啧称奇,感觉不可思议。
要知道印花税的税率,只有千分之一。
几万两银子的印花税,就代表几千万两银子的贸易。
如果不是期货交易所,他根本不知道江南有这么多有钱人。
刘理顺同样感叹了几句,希望借助曹文衡的权力,把更多的产品纳入期货交易所交易。
因为外贸产业园,他发现新区除了成为工业城市之外,还可以成为商贸中心。
当然,他最希望的还是自己产。
为此,在了解期货交易所的生丝、棉布交易数据后,他找到张彝宪道:
“张公公,苏州织造的业务,你有什么想法没有?”
“总不能一直卖织机,却不制造衣服。”
张彝宪有些郁闷道:
“不这样还能怎样?皇爷也没安排。”
“收税的事现在都交给你们了,咱家只能监督。”
刘理顺脸色一黑,没想到这个太监还想收税。
心中庆幸皇帝对他们有约束,只给了监督的权力。
他耐着性子说道:
“皇上安排的是要事,但是你自己也应该主动点。”
“苏州织造现在是有钱吧?”
“为何不仿照京城,在新区举办服装节?”
张彝宪听到这个建议,不由思考起来。
京城服装节的火爆他是知道的,前几天就有一些和苏州织造合作的商人,去京城参加服装节。
从京城传来的京样,如今也和苏样一起,成为了江南的流行服饰。
苏松新区有苏样做基础,确实有资格举办服装节:
“苏样流行天下,服装节是能办起来的。”
“就是这样会不会抢了京样的风头,惹得皇爷不喜?”
这个担忧,刘理顺根本没考虑过。他说道:
“苏样服饰也在京城的服装节展示过,并没有受到区别对待。”
“何况公公有京城的关系,可以把京城流行的服饰,尤其是冠服引到苏松来。”
“那样皇上一定会高兴,京样流传江南。”
张彝宪一想也是,京样就是在宫样的基础上发展的,有很多是宫廷服饰。在当今皇帝放开限制后,在民间流行起来。
以当今皇帝的性子,知道宫样在江南的民间流行,估计会更高兴,他可是一直标榜与民同乐的人。
在刘理顺的建议下,张彝宪当即决定,在新区同样举办服装节。
在刘理顺的主持下,这个服装节采用了很多江南特产的丝绸面料,还有松江的棉布,用以促进新区服装业的发展。
尤其是为了符合工业城市之称,他还展示了各种各样的工人服饰,并且举办了此前女工参加的赛脚会。
用实际行动支持女工放足,以更圆润的脚型为美。
也因为此,有很多鞋子、袜子在服装节上展出。
各种样式的鞋袜,让那些只能缠足穿绣花鞋的人羡慕起来。
新区制造袜子、鞋子的商人,同样在报纸上鼓吹天足为美。
朱由检用鞋商鼓励放足的想法,终于开始实践。(本章完)
(https://www.02ssw.cc/2421_2421252/11110114.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sw.cc。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