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书屋 > 穿越异界,我在高考写出滕王阁序 > 第194章 激烈交锋 (下)

第194章 激烈交锋 (下)


掌声渐渐停息,而思想之间的交锋,却更加激烈。

继上一位林教授之后,其他评审席上的教授相继发问。

这些教授们的问题大都围绕《人间词话》所独创的“境界说”“写境”“造境”“有我之境”“无我之境”“隔与非隔”等书中创造的全新概念展开。

在座的都是学术界的大牛,提出来的问题当然切中肯綮,一针见血,直指关键理论构建的根基和细微之处。

周硕面对这样密集而犀利的连环提问,依旧从容不迫,对答如流。

他这两年在刘教授的推荐下看了那么多书,可不是白看,这些都是他应对质疑、阐发观点的底气。

因此他的回答中除了理论知识之外,往往还带着自己全新的思考,展示出他对古典文学批评理论的深刻理解和自己别出机杼的卓越创见。

台下的评审教授们,当然是越听越满意。

扎根传统理论,已经十分难得,毕竟在场的一些稍微年轻的教授,都不敢说自己对传统的文学批评理论有着多么深入的研究,更遑论在此基础上推陈出新、自成体系?

而在后排旁听的学生们看来,眼前景象就更加的直观:

周硕正以一种举重若轻的姿态,应对着这些学术大佬们近乎“刁难”的提问。

他们知道,如果台上的那个人换成自己,不被导师骂得狗血淋头就不错了,绝对做不到这样的应对自如。

故此,周硕每次回答完毕,旁听的学生们都毫不吝啬的送上自己的掌声。

其实这场答辩到了最后,已经完全不像答辩了。

反而更像一场大型的学术交流。

周硕的《人间词话》,本来就是“文学批评”这一领域最新的学术成果,不管从理论还是实践方面,都站在了行业的最前沿。

周硕的每一次回答,都更有益于大家更好的理解他所提出的全新理论,不但消除了疑虑,更常常触发新的思考,碰撞出新的灵感。

评审席的专家们都陆陆续续问完了自己的问题,大家对视一眼,均感到已经问无可问了。

这时候,端坐于评审席中央的京大文学院院长陈观堂,这位学术界的殿堂级,终于在此刻,发出了今天的第一问:

“周硕同学,你的论述非常精彩,理论构建也极具说服力。”

“那么,我们是否可以这样认为,你的‘境界说’旨在确立一种超越前人的、更具普适性的诗词评判标准?”

“如果可行,你能否进一步阐述,这一新标准将如何具体应用于对现当代文学作品的批评实践?它能不能真的跨越时代,不光用来解读古诗词,也为评判我们当下的文学创作提供新的视角和工具?”

“总而言之:这套标准能不能活起来,走到当下,给现在的文学批评也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陈观堂不愧是殿堂级的学术泰斗,这一问,是在场其他评审老师所没有考虑过的全新的方向。

这个问题,将学术的探照灯从古代引向了现代,从理论构建推向了实际应用,考验的不仅是周硕的理论自洽能力,更是其学说的生命力和延展性。

全场再次静默下来,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周硕身上,期待着他如何解答这个关乎其理论未来命运的重大命题。

周硕听到陈院长的问题,并没有显露出丝毫的为难之色。

他略作沉吟,在脑海中组织好了语言,随即自信的开口说道:

“陈院长这个问题,真是问到根子上了。您这是要看看我这套‘境界’的尺子,能不能量得了古往今来的文章,是不是?”

听到周硕这生动有趣的比喻,台下评审席的老师们都发出会意的轻笑。

等老师们笑完,周硕才继续说了下去:

“不满您说,当初学生构想这套理论到时候,心里想着的,从来就不仅仅是故纸堆里的诗词。”

“一套理论,要是只能解古代的卷子,却做不了今天考题,那么它的生命力,恐怕终究是有限的。”

“咱们退一步讲,”周硕话锋一转,却显得更加从容,“文学这东西,体裁可以变,风气可以新,但好作品里头那股子‘真’劲儿,古往今来几千年里,却从来没有变过。”

“‘境界’求的那个‘真’字——真景物、真感情,放到现在的诗、小说,哪怕是网上的段子上,只要写得透、写得深,能戳到人心里去,它就是立得住的。”

“您看现在有些小说,写的就是日常琐碎,但能把人间的冷暖、生存的困顿真真切切地端出来,叫人读了胸口发烫,这就是有境界。”

周硕的阐述浅白易懂却不失深度,逻辑通顺,条理清晰,听得评审席上的教授们频频点头。

周硕见教授们对此并无异议,于是继续道:

“同理,‘写境’‘造境’‘有我之境’‘无我之境’‘隔与非隔’这些概念也是一样的,都可以用来衡量当今的诗词、小说乃至一切文艺作品的高低。”

最后,周硕总结道:

“所以学生的浅见是:‘境界’这杆尺,不是为了取代过去的尺子,而是想补上一块拼图——它要量的,是作品有没有那条‘活着的命’,能不能立起一个自足的精神世界,照见人心深处那点共通的悲喜。古典诗词是这样,现当代创作也是这样。”

“当然,”周硕谦逊地微一躬身,“这尺子才刚打出来,准星还得各位老师帮着校,更多的用例,也得靠咱们往后一起摸索。学生今天,最多也就算是抛了块粗砖,能不能引出真玉,还得看将来。”

他话音落下,台下静默一瞬,随即再次响起激烈的掌声。

周硕的回答,既接住了问题的重量,又说得通透明白;既持论严谨,又带着这个年纪少有的学术远见和谦逊胸怀。

“好!好!好!”陈观堂一边鼓掌,一边赞叹着。

连说三个“好”字,足以看出他对周硕的回答究竟多么的满意。

陈观堂院长一边鼓掌,一边向后靠向椅背,眼中满是激赏,对身旁的另一位泰斗低声道:“后生可畏哟!这把尺子,怕是真的要量出些新天地了。”

另一位泰斗,也含笑点了点头。


  (https://www.02ssw.cc/147_147994/23408042.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sw.cc。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