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书屋 > 穿越异界,我在高考写出滕王阁序 > 第193章 激烈交锋(上)

第193章 激烈交锋(上)


周硕整理好思绪,稳步走上讲台,身姿挺拔,气度从容。

周硕先是向台下的的评审老师们鞠了一躬,这才缓缓开口:

“尊敬的各位评审老师、远道而来的专家和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

“我是文学院2006级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周硕,今天能够站在这里进行毕业论文答辩,我倍感荣幸。衷心的感谢各位能在百忙之中拨冗莅临,参加这场公开答辩。”

周硕的声音沉稳而有力,在麦克风的作用之下,清晰的传达到小礼堂的每一个角落里。

周硕的目光扫过全场,既保持着对评审席专家们的尊敬,又带着恰如其分的自信。

“接下来,我将简要阐述《人间词话》的核心构架与主要观点,方便各位尚未读过全文的老师和同学对这部作品有一个基本的了解。”

……

“本书共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主要是提出‘境界’这个核心概念。书中明确指出‘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

“我认为境界是评判诗词艺术的一个全新标准……”

“所谓‘造境’、‘写境’即是……”

“‘有我之境’、‘无我之境’的区别在于……”

“第二部分,则是对前面理论的具体印证和阐发,特意选取了从唐五代到北宋数位名家的词为例,进行深入的解析和阐述。”

“第三部分,则可以视为理论的升华和延伸。在评析诗词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创作与宇宙人生的关系,将诗词批评提升到美学和哲学的思辨高度……”

周硕抬头看去,只见评审席上的诸位老师频频点头,似乎对他的阐述极为满意,又似乎在鼓励他继续说下去。

而后排旁听的学生们虽然一个个云山雾罩、似懂非懂,但他们脸上都露出不明觉厉表情。

周硕顿了一下,继续说:

“当然,这仅仅只是一个极为粗略的框架。《人间词话》的写作,虽然深受现代哲学思想的启发,但仍旧深深植根于我国传统的古典文学审美和理论之中。想要深入的理解这本书的理论,还需要结合具体的诗词去讨论。”

普通本科生答辩时,限制时间,是因为当天任务繁忙,后面还有很多学生要答辩,为了节省时间,才有这样的限制。

而周硕的毕业论文答辩,是只有他一个人独自答辩,并且还是公开答辩,为了更好的展示这本学术专著的深度与广度,故此没有这样那样的许多限制。

周硕洋洋洒洒说了大约十多分钟,最后谦虚的表示:

“书中还有许多思虑不周的地方,恳请恳请各位老师不吝指正!”

说完,他面向向台下再次鞠了一躬。

霎时间,满堂寂静、鸦雀无声。

然而,这样的寂静并没有持续太久。

几十秒后,几位评审席上的教授互相对视一眼,眼中全是掩饰不住的赞赏。

其中一位率先抬起手来,带头鼓掌。

紧接着,第二位,第三位……整个评审席的教授们,都由衷的鼓起掌来。

后面旁听的学生们,也跟着鼓掌,热烈的掌声如同决堤的洪水,响彻在小礼堂的上空,经久不息。

在座的教授、专家、学者们,心里都如明镜一般,周硕的最后那句“恳请指正”,只不过是自谦之言罢了。

他们在来此之前,就已将《人间词话》认真研读过,即便以他们苛责的学术眼光看来,这部作品立论新颖、结构完善、思辨深刻、发人省醒,已然完备之极。

其中体现的学术水平,以及理论的原创性和成熟度,已经超过了在场的大部分学者。

以他们的水平,实在没有什么可以指正的地方。

更难得的是,纵然做出了如此重大学术成果,周硕依旧不骄不躁,保持着沉稳谦虚,虚心求教的态度。

这样的态度和心性,远比他的天赋更加难得。

掌声渐渐平息,礼堂重归寂静。

几位评审席的教授环视左右,低声交流了一下,最后,一位教授提出了他的问题:

“周硕同学,你的阐述非常精彩。我们几位评审老师都认为,你的提出的‘境界说’既有对古典文学批评理论的继承,也有自己大胆的创新。”

这位教授的语气温和却切中要害:“我的第一个问题,希望你能更深入的阐述一下,你所提出的‘境界’范畴,与此前文学批评史上已有的‘意象’‘意境’‘兴味’等传统概念,最根本的区别在哪里?”

这个问题一出,全场的目光再次聚集在周硕身上,期待着他的回答。

周硕自然早有准备。

只听他缓缓开口道:“传统的‘意象论’,更侧重于个别物象与情感的结合,如同散落的珍珠;而‘境界’说,则更进一步,强调整体画面的融汇与氛围的营造,如同将珍珠串联成链,追求画面的整体和谐和情调的弥漫。”

“而‘兴味’或‘神韵’则更多指向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审美感受……”

……

周硕稍作停顿,让大家能够跟上他的思路,最后总结道:

“总而言之,‘境界’说试图提供的,不仅仅是一个新的批评术语,更是一种全新的审美价值尺度和解读路径。”

“‘境界’之论,旨在探求诗词艺术能否以及如何在尺幅之间,呈现出一个自足、深刻且能引发永恒共鸣的精神宇宙。这是学生的一点浅见,还请林教授和各位老师指正。”

周硕的回答条理清晰、层层递进,既显示出他对传统文学批评理论的深刻理解,更清晰的勾勒出自己的理论的独创性。

随着他的话音落下,礼堂内先是一片寂静。

接着,评审席上的几位教授对视一眼,均不约而同的点了点头,眼中对周硕的赞赏之色,更加浓郁。

后面旁听的学生们,有的听懂了,有的还处于似懂非懂、云山雾罩的状态。

听懂了的学生们发出恍然大悟的叹息声,然后,礼堂内部再次响起雷鸣般的掌声。

这次的掌声,更加热烈,更加持久。


  (https://www.02ssw.cc/147_147994/23431288.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sw.cc。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