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书屋 > 名义:家里有国服,政坛你得服 > 第151章 魔都之行结束

第151章 魔都之行结束


黄浦江的晨雾裹着昨夜的酒香,赵立春站在和平饭店的露台上,看着马斯特的黑色轿车消失在金陵东路的梧桐影里。

裤袋里的手机震动,是李达康发来的消息:“市长,魔都商会的预约已确认,明天九点准时到。”

他将喝剩的半杯碧螺春泼向栏杆外,茶叶碎末被江风卷着飘向远处的货轮。

三小时前,马斯特用牛排刀在餐巾纸上画下超级工厂的草图时,刀锋划过的沙沙声仿佛还在耳边——这个疯狂的美国人,终究被京州破釜沉舟的决心打动。

“市长,车备好了。”李达康从外面进来后,递过公文包,年轻人眼下的青黑比昨天更重,“商会那边说,今天到会的企业规模......”

“越小越好。”赵立春打断他,手指在公文包的密码锁上敲出熟悉的节奏,“汉东不缺锦上添花的投资者,缺的是敢和我们一起从零开始的‘开荒牛’。”

魔都商会的会议室比想象中更局促,圆形会议桌旁坐着的企业代表,有的穿着洗得发白的polo衫,有的皮鞋上还沾着工厂的机油。

当赵立春关掉精心准备的PPT,直接播放光明区废弃钢厂的航拍视频时,角落里某精密仪器厂的女老板突然拍了下桌子:“赵市长,您就直说,京州能给我们什么?”

“三个月内解决工业用地审批,半年内打通物流专线,一年内配套产业链......”赵立春的手指点在屏幕上冒黑烟的烟囱,“但我最能给的,是政策的确定性——只要你们敢来,京州就敢为你们兜底。”

会议室里响起窸窸窣窣的议论声。某锂电池材料厂的厂长突然站起来:“我信赵市长!您来汉东不到一年,光明区拆违、安置房竣工、宏远集团案......哪件不是硬骨头!”

接下来的两天,赵立春带着李达康跑遍了魔都六个区的工业园。

在某家只有五十个工人的传感器作坊里,他蹲在机床旁听老板抱怨长三角的高成本;在某环保科技公司的地下室实验室,他伸手摸了摸尚未量产的污水处理设备。

李达康记得,有次从城中村的小工厂出来,市长的皮鞋上还沾着车间漏下的机油——那是双跟了他五年的老皮鞋。

返程的高铁上,赵立春将十二份投资意向书摊在小桌板上。

阳光透过车窗照在“新能源汽车配套产业园”的规划图上,李达康突然发现,这些来自不同领域的小企业,恰好能拼成一条完整的产业链。“市长,您这是在下一盘大棋......”

“棋还没下完,就怕被人掀了棋盘。”赵立春合上文件,目光投向窗外飞逝的稻田,“汉东那些盯着京州的人,可不会眼睁睁看着我们把蛋糕做大。”

回到汉东省后,赵立春直接去了省委大院。

省委大院的银杏树下,王书记捏着投资意向书的手指微微发抖。当赵立春说出“请省委下文,严禁各地市私下接触这些企业”时,老书记突然把文件拍在石桌上:“立春,你这是要釜底抽薪啊!”

“不是抽薪,是固本。”赵立春弯腰捡起被风吹落的意向书,“这些企业是京州的火种,要是被其他市用政策洼地挖走,我们之前所有努力都白费了。”

他想起在魔都某企业门口,看到汉东其他地级市招商团塞名片的场景,语气陡然加重,“王书记,汉东的内耗不能再继续了!”

王书记盯着年轻人眼底的血丝,想起赵立春初到汉东这不到一年间掀起的风暴:光明区违建一夕拆除,安置房提前交付,盘踞多年的宏远集团轰然倒塌。

他起身从保险柜里取出一份文件:“你看看这个——省纪委刚通报的,某地级市为抢项目,给企业许诺违规补贴。”

泛黄的纸页在风中翻动,“你的要求,省委同意!明天就发加急文件。”

离开省委时,暮色已浓。赵立春让司机绕路经过京州老城区,看着夜市摊的烟火气,突然对李达康说:“小李,知道我为什么非要拉这些小企业吗?”

“因为龙头企业能撑门面,小企业才能填满老百姓的钱袋子。”李达康想起在魔都走访的那些工厂,工人们讨论着来京州后能不能涨工资的场景,“而且他们更接地气,转型也快。”

“说得对。”赵立春笑了,笑容里带着如释重负,“但还有最重要的一点——只有让外企、国企、私企都在京州公平竞争,这个市场才真正活起来。”

京州市委大楼顶层,李书记摘下老花镜,用纸巾擦拭镜片。办公桌上摆着赵立春托人送来的文件——赵家以家族名义出具的承诺书,白纸黑字保证他能安稳退休、安享晚年。

敲门声响起时,他迅速将文件锁进抽屉:“请进!”

“李书记,我从魔都回来了。”赵立春带着李达康走进办公室,将投资意向书和项目规划图摊开在会议桌上,“这次谈成了十二家企业,涵盖新能源汽车上下游产业。”

李书记的目光扫过文件,在“特斯拉超级工厂配套项目”处停留片刻:“立春,你这是要把京州变成新能源之城?”

他顿了顿,语气变得微妙,“不过常委会上有些人,恐怕不会轻易同意。”

“所以需要您出面压阵。”赵立春直视对方的眼睛,“这些企业落地后,税收、就业、产业链升级......都是您退休前能留下的政绩。”

他从公文包取出一份信访汇总,“光明区安置房的配套问题、老旧小区的改造缺口,正好借着招商引资一并解决。”

李书记沉默良久,起身走到窗边。窗外的京州大道上车水马龙,远处的光明区塔吊林立。

他想起两个月前,自己被匿名举报时,赵立春动用关系帮他查清真相。

“你小子,算盘打得精。”李书记转身时笑了笑,“说吧,具体要我怎么做?”

“下周常委会,请您主持通过《京州市产业扶持专项政策》。同时省常委上希望您能态度强硬一点”

赵立春递过文件,“这里面涉及土地、税收、审批权下放,只有政策落地,企业才会真正安心。”他压低声音,“另外,名单上这几位常委......”

“我心里有数。”李书记接过名单,在某个人名上重重画了个圈,“不过丑话说在前头,我帮你镇住场子,你也要保证这些项目别烂尾。”

夜深了,赵立春站在市政府办公室的窗前,看着京州的灯火渐次熄灭。办公桌上,十二份投资意向书旁,放着马斯特画的餐巾纸草图。

李达康抱着新整理的材料进来时,发现市长正在笔记本上写着什么,凑近一看,扉页上只有八个字:“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

“小李,通知下去,明天召开全市干部大会。”赵立春合上笔记本,声音里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定,“魔都带回来的,不止是企业,更是一场变革的开始。从光明区到整个京州,这把火,该烧得更旺些了。”

窗外,第一颗晨星刺破夜幕。李达康突然明白,这场从魔都开始的招商引资,早已超越了经济范畴——它既是赵立春为京州铺就的发展之路,也是一场权力与利益的博弈。

而赵立春与李书记这场各取所需的合作,正悄然改变着京州未来的走向。


  (https://www.02ssw.cc/5038_5038196/43650966.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sw.cc。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