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书屋 > 暴君崇祯:再续大明三百年! > 第一百三十四章巨富之地

第一百三十四章巨富之地


想要让民富,就得让民赖以生存的手段变现。

种地的百姓苦,但明朝靠海的渔民更苦。

一家老小全靠海里的那点收获活着,无风无灾还能勉强糊口,但一旦遇到风浪损失了渔船基本宣判了死刑。

内陆的官员压榨百姓靠的是赋税,沿海的官员压榨则是渔赋。

你捞没捞到东西都得缴纳,船翻了人死了税钱照交不误,没钱就征徭役。

而据锦衣卫从福建和广东传回来的消息,六成渔民都是在海边搭窝棚度日。

三成渔民连棚子都没有,在船上度日。

剩下的那一成连船都没有,专门为有船之人做工讨生活。

面黧,唇眦皴,发稀,为海风所残,齿缺,逾三十无几完者。

这就是锦衣卫传回来大明渔民的模样。

面色漆黑,唇角眼角被海水拿的裂开,海风摧残头发不剩几根,过了三十岁的牙齿近乎掉光。

只是单单这几个字里,就能想象出大明的渔民是何等凄惨的模样。

大明,欠百姓的太多也太久了。

广东和福建不是没钱更不是陕西那遭受天灾绝产之地。

相反,这两地很富有。

可惜这所谓的富有全部集中到了贪官污吏的手上。

既如此,那就杀吧。

杀出一个太平盛世,杀出一个众生平等!

这暴君之名,我接了。

崇祯没有急着动南直隶,更没有急着去动武之望和李国普。

因为他要动的,是根深蒂固数量庞大的蛀虫集团。

杀了武之望改变不了真正的问题,所以他叫来了卢阎王一路杀过去。

从南京一路杀进广东福建,锦衣卫和刑部做不到的事,那朕就用大军平推。

渔民的鱼获不能变现,那朕就用采购军粮的方式大量收购。

他没有给曹文诏、孙传庭以及周遇吉等人制定训练军队的计划。

眼下大明的军队急需一场重大变革,号称一百七十万大军但能用的却不足四成。

各地卫所军屯里的腌臜事,锦衣卫和东厂传回来的情报能堆满一间屋子。

这些人必须清理,但也要给这些人一条活路。

能打的去打仗,不能打仗的去种地,不想打仗也不想种地的,那朕就把他们种地里。

而且现在的明朝大军刚刚能吃饱,他去看过周遇吉从陕西带回来的十万军。

很瘦。

而辽东军能好一些,但基本饭菜里是见不到荤腥的。

长期营养不良导致体能跟不上,若是不能改变他们的伙食和体质,玩命去练是会死人的。

而明朝南北饮食差异极大且运输成本极其高昂。

就连皇帝能吃到的海鲜大多数也都是晒干的,北方军卒别说海鲜啥味道,有的甚至一辈子都没见过。

辽东军还好一些,毕竟锦州靠海是吃过海鲜的。

曾有传闻陕西一将领参加宴会时,宴请之人用干鲍鱼炖五花肉热情招待。

但这将领咬了一口那极为昂贵的干鲍后说了一个字。

粑。

这是粑粑,又咸又臭又他妈难吃,给厄来碗裤带面压一哈。

这是笑谈,但也是沿海渔民的鱼获无法变现的一大原因。

干鲍鱼都能吃成粑粑,那咸鱼更是连闻都闻不得,干虾更被叫为臭蛆。

如今自己已经和毕自严商议过鼓励民间养殖的事,猪、鸡鸭鹅以及牛羊等物,但周期实在太长。

而且猪只吃野菜不加粮食,喂养半年比他妈喂养它的人还瘦。

这逼玩意其实挺坑的,想让它长肉就得喂粮食,但问题现在人都没得吃拿啥喂它呢。

牛羊好些,但生长周期太慢。

而且百姓也舍不得杀牛吃肉,羊更多的还是用来繁殖卖钱补贴家用。

所以想要改善兵卒们的体质,让他们摆脱营养不良的最好办法,就是海里的干货。

这玩意营养价值高,而且干货易于保存和运输,同时采购鱼获也能让沿海渔民填饱肚子。

有了银子,才能打造更大的渔船收获更多渔税也会增加,这是一个良性循环。

福建、广东、浙江三地的海岸线长达数千公里,所产的鱼获完全有能力供应整个大明。

饮食习惯不同没关系,效仿商贾如何将燕窝变成奢侈品的办法就行了。

而且他有明刊,推广的效果将会极为迅速,再者他这个皇帝也愿意做个免费代言人。

渔民有钱就会向内陆采购,如此商业循环的雏形就出现了。

他下令毕自严鼓励百姓养鸡鸭,数量越多越好。

这一点毕自严不理解,但崇祯没有对他开口解释。

他妈的,明年陕西就会出现蝗灾,而且到了崇祯八年近乎全境都被蝗灾肆虐。

那玩意没成灾之前是美味,用油一炸咔嚓倍香下酒神器。

可一旦成灾身体发黑体内生有毒素,历史上不是没有大明百姓捕捉吃蝗虫的记载。

但吃过变异后的蝗虫死状极为凄惨且无人幸免。

死尸没人掩埋腐烂发臭,这些尸体又被老鼠啃食最后引发鼠疫。

天灾一重接一重,到了最后根本无法控制。

想要灭掉蝗灾鸡鸭的数量一定要足够多。

鸡能飞,而鸭子这玩意不但吃蝗虫,它能把蝗虫卵都给刨出来吃掉。

人吃了必死的蝗虫,对鸡鸭却是大补之物。

尤其鸭子这东西是直肠子,吃完就拉,拉完再吃。

灭蝗小能手。

现在不提前饲养大量鸡鸭,到时候拿什么去灭那让人头皮发麻的蝗灾?

靠人捕捉用棍棒去打吗?

而大量饲养鸡鸭也能产出数量恐怖的鸡蛋和鸭蛋,而肉食也会大量出现。

鸡蛋和鸭蛋只要有盐就能腌制成咸蛋,采购送入军中又是一个能补身体的食物。

毕自严不同意的点,无非在于这会导致朝廷要拿出大量银钱采购这些东西。

但对崇祯来说这非常值得,能让大明官军个个吃的膘肥体壮,能让百姓的付出有实际的收入。

花再多的钱他都不在意,因为卢象昇把广东和福建犁一遍,所得银钱就足够大明百姓养上十几年鸡鸭所得。

而且他一直没动两个地方。

浙江,两淮是大明盐的主产地,而两淮盐池大多在浙商手里。

而第二个地方则是山东。

圣裔孔家所在的山东。

皆为巨富之地。


  (https://www.02ssw.cc/5037_5037538/43866530.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sw.cc。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