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书屋 > 暴君崇祯:再续大明三百年! > 第二百零四章香飘飘

第二百零四章香飘飘


崇祯元年二月二十八。

御书房里站着一个小女孩,这是一个很漂亮却是一副彝族打扮的小女孩。

她叫吉克阿依莫,过完年五岁。

看着扁着小嘴眼里全是恐惧,小手不停揉搓衣角的小姑娘,崇祯微微的叹了口气。

皇后劝过他,直接让这个可怜的小姑娘进入明堂就好,不要在御书房亲自接见她。

崇祯明白皇后的意思,更明白皇后的担忧。

亲自接见,就会让下面的人认为自己这个皇帝很重视这个五岁的小姑娘。

而心术不正之辈,则会暗中靠近慢慢影响取信这个小丫头从而谋利。

更会出现人人敬畏讨好,会让这个本出身贫苦的小丫头变得刁蛮任性。

这样的担忧不是杞人忧天,历史上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

但他在思虑一番之后,还是选择让这个小姑娘来到了御书房。

无他,这个小姑娘的族人是为大明而死。

“在你来京城之前,沈星是怎么和你说的?”

崇祯从御案之后走出,带着阿依莫来到御书房门口看着皇宫的景色问道。

“沈叔说,到了京城看到穿着四爪蟒纹衣服的小孩,上去给他一巴掌,然后告诉他你沈叔是谁。”

嗯?!

崇祯闻言看向身边的阿依莫,而阿依莫见状连忙再次开口。

“阿依莫没记错,沈叔就是这么说的。”

尼玛...

这个沈星真是个欠整死的货,在大明能穿四爪蟒纹的小孩只能是皇子。

这狗东西的意思是,让阿依莫看到皇子上去就是一巴掌,然后告诉挨打的皇子。

我叔是沈星。

沈星很牛逼吗?

一个礼部挂名员外郎,真正有实权的也就是个巡察御史,但这样的御史整个大明多不胜数。

但崇祯并没有因此恼怒,相反眼底出现一丝满意之色。

大明现在还没有皇子,阿依莫也不知道皇子代表的是什么,更不知道她崇拜的沈叔就是个屁大小官。

但时间长了就会慢慢知晓,明白她沈叔是在吹牛,也会知道皇子意味着什么。

沈星,可谓用心良苦。

他,也怕这个小姑娘会因为全族为大明而死恃宠而骄。

崇祯揉了揉阿依莫的小脑袋。

“你们那里全都会说官话吗?”

阿依莫摇头:“很少的,我们寨子里有位汉族的先生,阿依莫是跟那位先生学的,后来那位先生被土司老爷处死了。”

小姑娘的口音有着明显古巴蜀音调,和后世大批人填入四川形成的四川话有着明显的不同。

都说华夏文明从未断层,但真正的古巴蜀音却早就消失在了历史的长河里。

而且小姑娘的打扮,也和后世彝族保留下来的服饰有着极大的不同。

“入明堂好好学文,长大后回到四川把学到的教给你的族人们。”

“你们的寨子虽然没了,但大明在,你就有家。”

阿依莫注定是不会孤独的,哪怕在明堂里也不会。

因为和她一起来的,还有另外十九个四川各民族的孤儿,同时老夫人秦良玉的后人也在明堂。

皇后有些担忧,说这样会不会形成党派的雏形。

出自一地又彼此有着相同的经历,入明堂本身就已经逆天改命。

崇祯笑了笑:你忽略了他们的年龄,更忘了为他授课的人是谁,明堂的位置又在哪。

崇祯和阿依莫站在御书房门口的样子,被明刊之人画了下来,随后印发向全国推行。

百姓心里总要信点什么,更要知道付出了之后能得到什么。

而这一张画像,也会让整个大明的人知道四川发生的叛乱,同时也会让四川人看到他们自己的归属感。

叛,源自心中不公和受到的持续压迫。

这种恨光有发泄的渠道还不够,还要有被重视的荣辱感。

舆论是个好东西,它能在无声无息之间挑战根深蒂固的观念。

徐光启出名了。

先是一张漆黑的面庞和冒着烟的头发,随后是拖着受伤的身体依旧工作的样子。

尤其他的发型,全部烧焦之后被崇祯下令剃成了板寸,而为了其他军工厂之人的安全考虑。

所有人全都成了平头哥。

每日忙碌不辞辛劳的模样再配上颂扬的文字,让这帮家伙成了大明第一批最可爱之人。

然!

就在整个大明都在称颂这群人的时候,崇祯下旨欲要重处大明军工厂的所有人。

罪名,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剃去长发此乃不忠不孝。

必须重处以儆效尤。

这一下子就让整个大明沸腾了,为这些人鸣不平者不知凡几,更有人痛心疾首的大呼陛下不可。

随之无数信件从大明各地而来寄给明刊,上奏求陛下网开一面,千万不要惩处这些一心为国之人。

随后明刊加印半月一期,而且变成了连续剧。

崇祯要重处来自祖训,身体发肤受之父母有理有据,而朝堂上的大臣纷纷谏言事出有因,望陛下收回成命。

你来我往,陛下之言一直在维护祖训和大明百姓对祖宗的敬畏。

百姓心里就像喝了香飘飘,暖暖的。

但大臣们的话也直戳心窝子。

心中有祖自然不忘,家国家国,有家才有国,有国才能让家延续。

为国操劳岂不是孝慰祖宗的最好方式?

如果只留长发就能保家卫国慰藉先祖,那还读书耕种参军做什么?

再言,指甲也是受之父母,剪了岂不也是不忠不孝?

李邦华甚至提出,小儿出生乳臭未干,若依陛下所言褪去乳臭岂不也成了不忠不孝?

衣衫来自母亲亲手缝制,穿破扔了不也是不忠不孝嘛。

黄道周说,食母所食,穿母所衣,若按照陛下说法,吃了娘亲所做饭菜上茅房也是不忠不孝。

争吵,是为了保下徐光启等人不受惩处,但演变到了现在变成了所有人联合起来,反驳崇祯所坚持的身体发肤受之父母。

大多数百姓是站在朝臣这一头的。

头发而已,为了头发惩处忠君爱国之臣实在是不知所谓。

而就在吵得不可开交之时。

太医院首座当堂谏言。

其实刮去长发留寸头,既能去除头癣病症,更能延年益寿。

百毒不侵!


  (https://www.02ssw.cc/5037_5037538/43866460.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sw.cc。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