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五章漕运
随着李志明的结论一出,崇祯‘节节败退’。
最后大袖一挥:“问策于民吧。”
“若百姓皆同意尔等说法,朕便免了徐光启等人的罪责,甚至由朕的内帑出银,替全天下的百姓剃头!”
“但若不然,朕必砍了徐光启等人的脑袋。”
随后明刊、礼部收到无数百姓信件,纷纷支持朝臣们的说法免除徐光启等人的罪行。
杨嗣昌看着眼前只有两筐不到,却号称全国百姓信件后挑挑眉。
“这就是民主。”
百姓来不来信支不支持不重要,重要的是明刊会告诉所有人百姓支持,民意就这样被代表了。
徐光启等人被免罪,且陛下被迫从内帑拿出五万两白银‘请’大明百姓剃头。
赢了。
纵观历史,百姓第一次赢了皇帝,第一次自己的意见被采纳且全国推行。
大明那么大,五万两银子怎么分配?
自然是谁动作快响应及时就归谁,而动作最快的当属北直隶和陕西、河南、湖广。
剃发,这是在挑战汉人心里不可碰触的底线。
但现在却有大批人将自己剃成了平头,摸着自己光秃秃的脑蛋子嘿嘿傻笑。
为啥?
因为他们赢了,因为这是他们自己的选择,也因为他们救了想救的人。
成就感。
若是之前李志明发表剃发能治头癣的言论,估计他路上都会挨闷棍,祖坟都会让人刨了。
但他此刻却和百姓们支持的言论站在了一起。
而且他说的也是真的,尤其最后一句延年益寿百毒不侵更是一剂猛药。
舆论,把朝臣们看似反驳皇帝,实则支持剃发之言说进了百姓的心里。
明刊在这一刻达到了崇祯期望引导舆论的功能。
但崇祯随后下达严令。
不可强推,一切皆由自愿,女子不在剃发之列。
因为香皂、肥皂已经开始发行,且售价被严格管控。
其实如果可以,崇祯真的不想剃了大明百姓的发髻。
但电视剧里的整洁美观在底层百姓是不存在的,抛开头癣致死不提,单就那头发里爬出来的虱子跳蚤都是骇人的。
这玩意全是传播瘟疫病毒的载体,吴有性提出虱子会传播斑疹伤寒,而跳蚤更是传播鼠疫的直接推手。
说到大明灭亡,鼠疫绝对是一个绕不开的字眼。
现在不着手准备,以大明百姓的卫生条件只要出现一例就会被快速传播。
不强制剃发,一切皆由百姓自愿。
曹明漪的卫生巾已经在京城之内开始被认可,随后会向江南等富庶之地渗透。
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一个是认知的问题,另一个则是底层妇人用不起这种东西。
所以她又研制出了纯棉能反复清洗利用的,新型月事布。
相比卫生巾,服造局的新式内衣裤反倒更受人欢迎,尤其那些款式让人脸红心跳的最受欢迎。
能买得起这种内衣裤的都是富庶人家,而大明的女子又不被提倡工作,所以这内衣裤的销量如此之好来自那些骚老爷们。
喜欢这个调调是吧。
那朕就先把三点式推广到整个大明,最后再慢慢的更改大明的衣服款式。
南直隶的消息传来之后,崇祯只是微微点头没有说话。
治病要慢慢来,大明病的太久需要一点点剔除身上的毒瘤。
如今袁可立到了应天,裁撤南直隶分成两个行省的事已经开始推行了。
随后他召来孙承宗等内阁大臣,开始商讨今岁再开科举之事。
连续两年科举除洪武年间出现过之外,这是大明历史上的第二次。
但内阁大臣都知道科举必须要连续举办,因为陛下杀的太狠官不够用了。
同时崇祯提出大明官堂改革。
不能再只教语文只考作文的形式存在,把所有杂学分门别类作为学习的教材。
第一个增加的,叫算学。
第二个,叫几何。
而大明掌握数学和几何人员最多的就在工部。
工部之内的营缮清吏司和虞衡清吏司最擅此道,大明不是没有人才也不是没有这些底蕴。
而是一直没人用,也没人重视。
单单修建堤坝皇陵的土方河道计算,以及修建房屋殿宇就需要精密的算学才能得出结论。
但这些东西居然全部当成了杂学,在四书五经面前连被提起的资格都没有。
都说大明没有精密的计算和工具,但那人人皆知的毫厘之差从何而来。
毫和厘这样的精确计量单位,在大明已经十分成熟且应用广泛。
还是那句话。
大明不是没有底蕴没有人才,而是没人重视,全部被当成了杂学。
只有读四书五经读不出名堂家里没有势力的,才会选择去学习这些所谓的杂学。
这个漏洞必须补上,若是全民能掌握数学几何,那崇祯就敢飞起来咬人。
待内阁大臣离去之后,方正化来到了御书房之内。
“陛下,高启潜开口了。”
提到这个高启潜,崇祯也是微微皱眉。
这个人在历史上坑死了卢象昇,而在自己登基收服魏忠贤之后,这个人被当成了天才举荐给了崇祯。
随后被崇祯下旨扔进了锦衣卫的诏狱,想想时间已经过去了半年之久才开口,他倒是挺能扛的。
“他是谁的人?”
这个人能在皇宫里蛰伏,又想用行为艺术想引起自己的注意背后一定有人。
而且到了现在,哕鸾宫李选侍怎么死的依旧没有答案。
方正化闻言躬身,他没有给出确切答案,而是回了两个字。
“漕运。”
这两个字让崇祯的眉头狠狠一皱,漕运乃是大明运输赋税联通南北的核心。
京杭大运河更被称为大明的经济命脉,非但能联通南北成为经济支柱,更是南兵北调的快速通道。
他从掌权的那一刻就知道漕运的重要性,但他并没有急着去动。
漕运关联的人和事太多,且漕运的问题也并不在漕运本身。
上下清理不干净,盲目去动处于中间位置的漕运只会适得其反。
但他没想到这个高启潜,竟然会和漕运有关。
“高启潜能进宫,是受漕运总督崔文升引荐,崔文生又拜了魏忠贤的码头。”
方正化说到这里抬头。
“但臣调查之后发现,他和都御史郭尚友来往更加密切。”
“郭尚友,出自山东!”
(https://www.02ssw.cc/5037_5037538/43866459.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sw.cc。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