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书屋 > 暴君崇祯:再续大明三百年! > 第二百三十二章越来越浓

第二百三十二章越来越浓


郭尚友今年六十二岁。

下了马车之后,径直走进了自己的府邸。

而在这府邸的门口,竟然有着八名护卫把守大门,其规制甚至超过了漕运总督衙门。

这座府邸位于淮安府城西,非但地处最富地段,府宅的规模更是让人一眼就能看出此乃巨富之家。

就在郭尚友刚刚归家之后,大批商贾和官员的马车停到了大门口,携带礼品排队等待郭尚友的接见。

“以漕标官军作为家丁护卫,前来参拜之人更甚漕运衙门,这郭尚友的排场比京城内阁大臣还要大上数倍。”

一处街角,看到这一幕的麾下之人忍不住开口。

曹化雨看着门庭若市的郭尚友府邸大门口,眉头也是微微皱起。

麾下之人说的没错,这郭尚友的排场真的超过了内阁首辅孙承宗。

...

一处酒楼的雅间内。

“安排好了?”

“大人放心,一切安排妥当,京城里已经传来消息,高启潜在死之前见到了皇帝,而方正化的锦衣卫已经暗中进入山东潍县,一切都按照预定计划行事。”

那所谓的大人点点头。

“南直隶没能让皇帝焦头烂额,实在是那些人太过废物所致,不过无妨,这漕运就能让他的精力全部被牵扯在这。”

“全部的心思都在漕运,那我们暗度陈仓的计策也可以推行了。”

他转头。

“锦衣卫和东厂的人盯好了?”

另外一人回答。

“一共两个千户带领一百六十几人分批次进入了淮安府,东厂的番子三十二人没有掌刑千户前来,从进入淮安府的那一刻就被我们的人盯上了,一举一动都在我们的监视之下。”

那大人闻言点点头。

“既然都到了,那就开始吧。”

“由他们把消息告诉皇帝,想来皇帝不会有任何怀疑的。”

随后再问。

“那孙应元的勇卫营到哪了?”

另外之人回:“已于昨日到达杭州府。”

那大人闻言嘴角勾起一丝笑意。

“在杭州府的布置已经完成了,要不了多久我们想让皇帝知道的消息,就能通过那孙应元之口转告皇帝。”

“自从郭钦成为浙江总兵后,处处于我等为敌,此人极难拉拢那便借皇帝的手除去便是。”

“届时该除掉的人全部铲除,皇帝的所谓圣旨就是摆设,我们的话才是真正的圣旨。”

皇帝坐的太高,高到根本看不见地上有多少蚂蚁正在噬咬他的龙椅底座。

但蚂蚁们嚣张惯了,也根本没有察觉那高高坐在龙椅的皇帝,在它们身边安插了多少双眼睛。

淮安府很繁华也很富裕,但乞丐的数量也要远多于其他地界。

在穷地方要饭是会饿死的,但在富人扎堆贵人遍地的淮安府,乞丐的日子也要过的更舒服些。

每天都有从外地来到淮安的乞丐,前些时日来了几个北直隶口音的乞丐,这样的事很常见也没人会太过在意。

只要这些乞丐不闹事,大人物们也懒得去和这些垃圾计较。

但这些人却和其他的乞丐不同。

因为他们是自行阉割却没能进入皇宫的那批人,武力值近乎于无,所以也没能加入净军逆天改命。

但好在陛下怜悯,他们遇到了属于自己的贵人。

曹化淳。

没有编制没有番号更没有特权,但他们却是除锦衣卫和东厂之外崇祯的另一批眼睛。

就在曹化雨进入淮安府的第三日,情势陡然生变。

淮安盐矿塌方,七十三名盐工无一生还。

明朝时,淮安乃盐运之地,两淮所产盐的数量占全国半壁江山。

漕运总督衙门有兼理盐课的权力,得知此事后郭尚友坐上马车直奔事发地。

这样的事在淮安府不算新鲜,每年都有不少盐工死于矿难。

如此重大事故,郭尚友仅用一刻钟时间便是‘了解’事情全部经过,随后定性。

盐工操作失当,不属矿难天灾不可得朝廷抚恤。

盐工亲眷得知此事前往漕运衙门鸣冤,却被门口的护卫以棍棒驱散。

“朝廷不是有明刊吗,有了冤屈为何不上奏陛下呢?”

一名乞丐对着准备后事凄惨的亲眷问道。

“明刊是好,但我等不认字更不会写字啊。”

乞丐闻言不解。

“那为何不请人代笔?”

亲眷摇头。

“淮安府的读书人都能从衙门领一份口粮钱,你认为他们还会给我等代笔写信吗?”

“非但不会为我等执笔,转头就会向衙门告发将我等拿入大狱啊。”

乞丐也是眉头紧皱。

“你等世代为盐工下井,为何会出现操作失当丢了性命?”

这话让盐工亲眷凄惨大笑。

“那盐井数月前便已渗水,我等世代下井自然知晓不可为,但两淮都转运盐使司的汪承爵大人严令必须下井。”

“说陛下鼓励南方沿海渔民制作海货售卖军中,用以滋养我大明军伍体魄上阵杀敌,不下井挖盐以通敌卖国论处!”

“我们不服,盐井渗水如此严重下去很有可能丢了性命,再者我等亦可再开新井又如何通敌卖国?”

“可那汪大人说,这是陛下的旨意,不下井就是抗旨不遵,抗旨不遵就是通敌卖国抄家灭族!”

这盐工的亲眷抹泪摇头。

“都说陛下爱民如子,都言陛下说是我等用肩膀扛起大明长城,可为何这旨意却不顾我等死活...”

“漕运官军逼着我儿等人下井采盐,可刚下井不到一个时辰便引发井喷,整个盐井一片汪洋...”

淮安府的百姓靠盐矿和漕运而生,崇祯即位后整个大明的风气为之一清,每个人都有了对未来的盼头。

但这份盼头,在淮安府并不存在。

他们没有感受到新帝登基带来的红利,相反,新帝登基之后他们的日子更加的艰辛难熬。

鼓励南方渔民制作干海货军中采购,对盐的需求量直线上升。

没有了两广及琼州海盐的北运,两淮盐矿的压力陡然而升,为了弥补这份空缺盐工们不分昼夜下井挖盐。

而盐价,也在无声无息间开始上涨。

最让这名乞丐心中一紧的是,两淮盐工对陛下开始心生怨恨。

而这种怨恨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浓。

或许在某一刻会突然爆发。


  (https://www.02ssw.cc/5037_5037538/43866432.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sw.cc。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