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书屋 > 暴君崇祯:再续大明三百年! > 第二百三十三章无妨

第二百三十三章无妨


一下死了七十三人,且盐井被毁。

这样的大事必须要奏报朝廷,连同这份奏报一起的还有一份抚恤名单,和修缮新井所需的费用。

十九万七千九百两。

崇祯的御案上放着两封奏报,一封来自曹化淳的秘密部队,一封来自两淮都转运使司汪承爵。

两封奏报说的是同一件事,但内容却截然相反。

死掉的盐工没有抚恤,还被定了一个操作失当的罪名。

但上报朝廷却有着高额的抚恤银,同时要求新开盐井的拨银刻不容缓。

崇祯调来自天启元年到现在,两淮都转运盐使司的所有奏报。

看完之后他眯眼深吸了一口气。

从天启元年到如今的崇祯元年,两淮盐工死亡数量达到了九百多人,抚恤银就有十一万两之多。

但这还不是最主要的,让他眼内闪过一抹杀意的是,短短八年不到因盐工操作失当导致盐井被毁三十二处。

盐的产量更是逐年下降。

这样的产量下降有两广海盐支撑,倒也没引起太大波澜。

可在自己推广沿海渔民制作海货,尤其是制作干海带之后两广的海盐近八成被本地消耗。

长江以北的盐,出现了紧缺。

盐矿被毁产量下降,海盐运不过来一切发生的都那么自然。

而且若要追究,责任最大的就是他这个皇帝。

若非他提倡渔民制作海货,就不会出现如今盐价上涨的情况。

但据锦衣卫探查,市面上紧缺的是官盐。

私盐却大行其道。

大明禁止私人采盐贩盐,只有持盐引者才可售卖食盐。

眼神扫过那两份截然不同的奏报,崇祯伸手揽了揽自己的衣袖。

“相比马士英借朕制作蜂窝煤压榨矿工,你这个手法要高明多了。”

“非但能在无形中让盐价上涨,以私盐乱朝廷法纪乱民心,更能让两淮百姓对朕心怀怨恨。”

“把朕盘活沿海渔民经济之法,变成了剥削内陆盐工的手段,典型的拆东墙补西墙。”

“而且一旦盐工没了活路,再加漕运上百万人的生计,到时怕是整个南直隶都会变成推翻大明的支持者。”

他微微挑眉。

“手段不错,但朕不是天启!”

言罢,崇祯召来李邦华。

“朕记得前些年有巡按御史参奏汪承爵,为何后面不了了之?”

这也是天启留下的烂摊子。

两淮都转运使汪承爵在天启二年,就被参奏贪赃枉法,结果天启因为大局正在紧要关头需要浙党的支持,给压下了。

“臣也曾翻看过那封参奏的折子,之所以不了了之,乃是先帝命锦衣卫前去探查,而田尔耕探查后禀奏乃为刁民诬陷。”

崇祯闻言微微冷哼。

“既然大明刁民这么多,那就把汪承爵带到京城来,都察院下派人员去查查,看看这次到底是哪个刁民陷害他。”

李邦华有些为难.

“陛下,两淮都转运使归户部辖制,若都察院直接召其进京怕是于礼不合,要不以户部的名义召其进京述职...”

太麻烦了。

这样的办法很稳妥,但在崇祯看来太麻烦了,以大明的体制想要一官员进京述职最起码得一个月。

你得给人家留出准备材料的时间吧,安顿家人、安排手头上的事部署人事安排之类的合情合理。

等到按规矩走完黄花菜都凉了。

“王承恩,去问问钦天监的叶震春,太祖最近有没有给他托梦想听大明两淮盐矿之事。”

李邦华下巴上的胡子都是一抖。

好家伙,怪不得这叶震春一直被留在钦天监监正的位置上。

原来是真有用啊。

太祖勤政谁都知道,那太祖突然想听大明两淮盐矿之事很合理吧。

你不信?

不信就是藐视太祖抗旨不遵当场嘎巴,连给你找个罪名的步骤都省了。

太祖急性子,你接到旨意必须立即赶来。

太祖最烦的就是看奏报,杀的最多的就是那些照本宣科,自己本职工作内容都记不住的饭桶。

所以你连整理资料的步骤都不能有。

随后又叫来毕自严。

“一月后,朕要看到大明的盐价回归正常供应充足,朕可以派锦衣卫和东厂协助你,若办不到,你就亲自下井去给朕挖盐!”

叶震春就算再傻蛋,也知道陛下要的不是让他去问。

而是直接回禀。

嗯呢,太祖已经不止一次向臣询问盐课之事,尤其两淮太祖最是关注。

...

淮安府。

还是那处酒楼的雅间之内,那位大人端起的酒杯停在唇边,足足十余息的时间才将酒杯放下。

他的眉头狠狠皱起。

这和设想的不一样,崇祯这一招不在他的布局之内。

甚至连拖延都做不到,但有任何拖延之举都会给那些锦衣卫直接上门杀人的理由。

而不拖延汪承爵就得即刻启程,在他的布局里汪承爵戏份还没开唱呢。

思索良久之后,他才缓缓开口。

“无妨,虽然汪承爵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但他进京也能牵扯皇帝的经历。”

“而且他知之甚少,就算舍弃了也对大局没有任何破坏。”

“本来打算事成之后再将他送给皇帝,让皇帝没觉得自己白忙一场,既然皇帝用出了这一招那就提前送他又何妨。”

麾下之人闻言领命离去。

虽然一个汪承爵不重要,但麾下之人总觉得哪里有些不太对劲。

因为这一幕,咋看都和之前的南直隶太像了。

那周希圣不就是因为参奏张鹤鸣,然后把自己搭里了,最后被禁足的嘛。

但也不太像。

因为淮安府可不是之前的南直隶能相比的,大人们在淮安府设下的大局,足够将皇帝耍的团团转。

非但要让皇帝觉得自己赢了,更要借皇帝的手除掉心向朝廷无法拉拢之人。

一个汪承爵真的不重要。

因为这个汪承爵本就是他们刻意养出来的肥猪,稍加一查就能把所有罪责全部推到他身上。

然而就在汪承爵被十名锦衣卫陪着启程进京之时。

淮安府再生异变。

漕运码头走水,六万石需要转运京城的粮食被烧毁。

十六名漕工烧死。


  (https://www.02ssw.cc/5037_5037538/43866431.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sw.cc。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