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初抵京城
第六十一章 初抵京城
绿皮火车发出悠长而嘶哑的制动声,缓缓滑入站台。
“北京到了。”
陆砚舟先一步下车,转身接住小念夏,再伸出手扶住姜知夏。
站台上人潮涌动,南腔北调汇成一股巨大的声浪,拍打着每个初来乍到者的耳膜。
姜知夏站稳了脚跟。
省城的火车站已经算得上繁华,可与这里相比,不过是小溪汇入了江海。
高大得需要仰望的穹顶,粗壮的立柱支撑起整个空间的骨架,空气中混杂着煤灰、食物和无数人汗水的复杂气味。
这里是巨龙的头颅,是整个国家的心脏。
小念夏被这阵仗吓了一跳,小手紧紧攥着陆砚舟的衣角,好奇地探出半个脑袋。
“别怕,爸爸在。”
陆砚舟将孩子抱得更紧了些。
接站的人很快找到了他们,一位穿着中山装的干事,不多言语,只在前面引路。
一辆黑色的轿车安静地等在出口。
车子平稳地驶过宽阔的长安街,姜知夏的脸贴着车窗。
灰色的高大建筑连绵不绝,骑着自行车的洪流在街道上穿行,一切都带着一种庄严而肃穆的秩序感。
车子最终停在一座大院门口,门口有卫兵站岗。
中央招待所。
五个烫金大字在门楣上,无声地宣告着这里的规格。
陆砚舟替她推开车门。
“先在这里住下,会议期间,这里最安全也最方便。”
招待所内部光洁如镜的水磨石地面,能清晰地映出人的倒影。
服务员穿着统一的制服,走路悄无声息,只在需要时出现。
房间远比省军区大院的家属楼宽敞,白色的被褥浆洗得挺括,带着阳光和皂角混合的清爽味道。
拧开水龙头,随时都有热水流出。
姜知夏用手试了试水温,心中却在快速盘算。
这里的每一个细节,都在提醒她,她的一举一动,都将被置于无数双眼睛的审视之下。
“先休息一下,我带你们出去走走。”
陆砚舟放下行李,安排好一切。
他们没有走远,只是步行到了广场。
当那片无法一眼望尽的巨大广场呈现在眼前时,姜知夏的脚步停住了。
宏伟的城楼,红色的宫墙,在午后的阳光下,沉淀着数百年的历史。
小念夏挣脱了妈妈的手,在空旷的广场上跑了几步,然后回头大喊。
“妈妈,好大呀。”
是啊,太大了。
大到让她觉得自己渺小,又让她胸口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豪情。
她的事业,她的理想,如果能在这里扎下根,那将是何等的光景。
她要在这片土地上,闯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
这份念头,前所未有的清晰。
回到招待所,姜知夏没有休息。
她从随身的帆布包里拿出厚厚一沓资料,在书桌前坐下。
“我再核对一遍数据。”
【高科技农业系统,启动。】
她在心里默念。
【宿主,所有数据已进行三重交叉验证,确保万无一失。报告逻辑清晰,案例详实,足以应对任何提问。】
系统的提示音带着一丝俏皮的鼓励。
姜知夏翻动着纸页,上面的每一个数字,每一个图表,都烂熟于心。
但她还是需要再看一遍,这是她的武器,也是她的底气。
小念夏在房间的地毯上玩着他心爱的积木,很快就交到了新朋友。
隔壁房间住的也是来开会的干部家属,一个年纪相仿的小女孩,两人叽里咕噜地分享着玩具,很快就笑成一团。
孩子的适应能力总是最强的。
看着儿子天真烂漫的笑脸,姜知夏紧绷的神经获得片刻的舒缓。
她所做的一切,也是为了让下一代能有更好的未来。
夜色渐深,小念夏睡熟后,房间里只剩下夫妻二人。
陆砚舟给她倒了一杯温水。
“今天感觉怎么样?”
“有点喘不过气,但更多的是兴奋。”
姜知夏坦言。
“这次全国农业技术工作会议,是中央牵头,规模空前。”
陆砚舟坐到她身边,压低了音量。
“来的不光是各省的技术骨干,还有京城几大农科院的老专家,真正的泰山北斗。”
“嗯,我明白。”
“你的技术太超前了。”
陆砚舟继续说道。
“我听到一些风声,有几位老专家,对你“菌种改良盐碱地”的报告持保留态度,认为数据过于夸张,不符合科学规律。”
姜知夏整理报告的手停了一下。
“他们觉得我是骗子?”
“不是骗子,是觉得你可能……急于求成,在数据上做了修饰。”
陆砚舟斟酌着用词。
“他们更相信传统育种和大规模水利改造,对你这种“微生物”的提法,抱有天然的警惕。”
一场硬仗。
姜知夏的脑海里浮现出这三个字。
她没有辩解,只是将报告重新合上。
“事实胜于雄辩。”
第二天,在招待所的餐厅里,他们遇到了一个意想不到的人。
一位头发花白但精神矍铄的老干部,在几名随行人员的陪同下走了过来。
“是姜知夏同志吗?”
姜知夏连忙站起来。
“首长好。”
她认出来了,这是当年去她们农场视察过的一位领导。
“我记得你。”
老领导的脸上露出温和的笑容。
“当年在农场,我就觉得你这个女娃娃不一般。没想到几年不见,你搞出了这么大的动静。”
“我只是做了一些分内的工作。”
“丰收女神,这个称号我听说了。”
老领导摆摆手。
“很好嘛。我们搞农业,就是要敢想敢干。这次会议,我听说了,有些人有不同意见。”
他停顿了一下,看着姜知夏。
“不要怕,大胆地讲,把你的想法,你的成果,原原本本地讲出来。真理,是越辩越明的。我们需要你这样的新鲜血液。”
这番话,无异于一剂强心针。
姜知夏郑重地点了点头。
“是,我一定会的。”
送走老领导,陆砚舟才开口。
“这是个好兆头。”
下午,陆砚舟带着姜知夏去看了组织上新分配的家属房。
就在一个大院里,二楼,朝向很好,屋里也已经粉刷一新。
“条件不错。”
姜知夏评价道。
“住在这里,以后小念夏上学也方便。”
陆砚舟关上门,却提醒她。
“这里的邻居,非富即贵。以后打交道,要多留个心眼。京城大院里的人情关系,比省城要复杂一百倍。”
“我明白。”
她当然明白,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何况是京城。
回到招待所,夜深人静。
陆砚舟还在灯下看文件,眉宇间带着一丝疲惫。
姜知夏悄悄起身,走进盥洗室。
她从空间里取出一片茶叶,用蕴含着灵气的泉水冲泡开。
清冽的茶香瞬间弥漫开来。
她端着茶杯走出去,放到陆砚舟手边。
“喝点水,解解乏。”
陆砚舟端起杯子,茶水入口,一股暖流瞬间驱散了身体的疲惫。
他没有多问,只是安静地喝完。
姜知夏也为自己倒了一杯,补充着精力。
她看着窗外沉沉的夜色,远方有点点灯火。
质疑,挑战,复杂的人际关系。
这些都无法让她退缩。
她的背后,是【高科技农业系统】,是无数嗷嗷待哺的百姓,是这个百废待兴的国家。
她手中的报告,就是她的战书。
这一次,她要让所有“老顽固”都心服口服,让她的技术,在这片最核心的土地上,生根发芽。
全国农业技术工作会议,明天,正式召开。
(https://www.02ssw.cc/5036_5036064/11111091.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sw.cc。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