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书屋 > 文豪1978:我得给文坛上堂课 > 第192章 诗坛干仗

第192章 诗坛干仗


早餐店内,崔道逸听到刘一民的话愣了一下,不过手上的搅拌豆腐脑的动作并没有停下,笑道:“等我回去见到他跟他说一下,很正常的事情,又没有哪条规定作者只能跟一家出版社。”

    不过,崔道逸还是问起商务印书馆怎么找上来的。

    刘一民将事情简单的给崔道逸讲了讲,崔道逸面露惊讶:“这商务印书馆的出版编辑也太”

    接下来的话崔道逸没有说,只是心里面翻江倒海,本以为自己这个编辑在编辑行业已经是敬业的存在了,没想到现在的年轻人比他还敬业,内心升起了一丝职业危机感。

    “是啊,当时我到家门口的时候,看到商务印书馆的编辑大汗淋漓的样子,心里面非常感动,你说,能不给人家嘛!况且,之前他们的其他人跟我有过接触。”

    刘一民将碗底的小米粥,一抿而尽。

    “哈哈哈,就应该这样,好比打篮球,你不在前面严防死守,人家投进去了,能怨谁?只能怨自己嘛!不过这个商务印书馆的编辑,可真够鸡贼的,拿到你回来的信息,我还是看到了报纸,才知道你回来了。”

    崔道逸又说道:“看来以后啊,我得跟《收获》一起严防死守才行。”

    “师兄,我可是你亲师弟,不用严防死守。”刘一民笑着说道。

    崔道逸高兴地说道:“那咱们就说定了,打狼英雄!”

    说完,笑嘻嘻地将手中的报纸递给了刘一民,原来是采访刘一民英雄事迹的新闻已经见报了,刘一民扫了一眼,上面的内容让他脸直抽抽。

    不过好在记者将自己的话都听了进去,将卓玛和索泽郎还有队长大叔也都给写了进去。

    将报纸折叠后还给了崔道逸,刘一民揉了揉脑袋太阳穴说道:“唉,宣传同志的笔啊,就没有不敢写的。”

    “哈哈哈,我看写的很精彩,树立的典型很突出。知道采风不易,但没想到你还能遇到这种事儿。说实话,我是佩服的。别看我是个大高个,遇见狼,我还真不一定敢开枪。”

    崔道逸和刘一民两个人起身走到街道上,崔道逸指了指编辑部和刘一民的四合院:“你看这位置多好,出门就是编辑部,咱们干什么事情都要不能舍近求远,投稿也不例外嘛!

    走吧,跟我去趟编辑部,老张也很想你啊!”

    “走吧,都被你拽出来了,再回去睡个回笼觉也是也不可能了,老张最近身体怎么样?”刘一民骑着行车跟着崔道逸一起朝着编辑部的方向走去。

    现在路上都是上班的人群,蓝色的自行车大军里面夹杂着几个穿着花式裙子的姑娘。《庐山恋》的时尚潮流已经吹遍了燕京,在街头呆的久了,能看到各种各样的“周筠”。

    不过整体而言,还是蓝色工装工人居多。自行车的把手上,挂着茶杯,跟旁边的同行人大声地开着玩笑或者谈论着最近看了什么好看的电影儿。

    有的青工自行车的前面或者后面坐着年轻的对象或者媳妇儿,旁边的人吹着口哨起着哄。姑娘侧坐在后面,红着脸用手轻轻地拍着对象的肩膀,示意他骑快点,远离这群捉弄她的工友。

    阳光洒在马路的尽头,一片生机勃勃的样子。

    崔道逸感慨道:“当年我刚上班的时候,大街上哪有这么多的自行车啊,大姑娘小伙子都是挤公交,离得近的走着就到了。现在,你看看路上,都是骑自行车的。”

    “时代在发展嘛!”

    “是啊,在发展!早上街头走一走,心情都能愉悦不少,你看,上班的年轻人笑的多开心。”

    现在上班的人上班笑嘻嘻,后来上班的人,耷拉着脑袋困兮兮。

    转眼间,两个人就来到了《人民文艺》编辑部内,自行车刹车锁车的声音在不绝于耳。看到刘一民和崔道逸后,纷纷跟他们打起了招呼。

    两人在编辑部内坐了有一会,张光年才走进了编辑部。

    看到刘一民后,径直朝着他走了过来,声音提高了几倍:“看谁来了,我们的打狼英雄来喽!”

    编辑部内,看过报纸的,纷纷笑了起来。

    “咱们刘一民同志年纪轻轻,打起狼来是丝毫不手软啊!”

    “孔夫子挂腰刀,能文能武!”

    “一民不仅长得一表人才,枪法也是一流。就像报纸上讲的,刘一民刘一民,一心一意为人民!”

    “就是嘛,你看看长得多俊,要搁到以前,哪有潘安、宋玉什么事?”

    刘一民笑着看向夸奖的编辑说道:“老王同志,你眼神真好,我以后稿子投给你。”

    “哈哈哈,那老崔不得杀了我。”

    编辑部内,一片活跃的笑声,等大家笑的差不多了。崔道逸跟刘一民走进了张光年的办公室,聊了聊当前文坛的一些趣事儿。

    张光年拉开窗帘,打开窗户,让外面的新鲜空气能够直接进来。

    “一民,听说你也去参加《诗刊》的《青春诗会》了?”张光年靠在窗户边问道。

    “去了,到北戴河体验了两天,回来后我就去了川省。”

    “感觉怎么样?”

    “北戴河好风光啊,温度和景色都美,是一处不错的休养之所。”刘一民不知道为什么张光年突然提起了北戴河。

    崔道逸插嘴说道:“北戴河原有咱们一处疗养所,作家可以过去休养。可惜被当地的仪表厂给占用了,作协派人去交涉,对方非得要几十万才能从疗养所里搬走,为了这个事儿,作协内部没少开会。”

    张光年摆了摆手,没让崔道逸继续说下去:“不过好在要回了一处院子,一民,你要是什么时候想去北戴河创作之家,跟作协说一声,那边有人专门负责食宿。”

    原本的作协疗养所,占地是9亩,现如今只剩下了一栋楼。作协为了这件事情伤透了脑袋,几十万元的搬迁费作协怎么能拿得出来?他们是靠上级的拨款过活的单位,不是盈利单位。下属的杂志社,就算是再怎么能挣,短时间内也挣不到买楼钱,何况能不能挣到钱还不一定。

    这件事情直到84年后,作协在国家计委和财政部门的帮助下,九十万元的买楼钱才得到了解决。

    刘一民笑道:“好,要是再想过去采风,我肯定住进咱们作协的地方!”

    张光年看了刘一民一样,透露出来的意思是希望你真是采风。

    “现在诗坛可热闹喽,艾清在北戴河可是捅了马蜂窝喽,这件事你知不知道。”

    刘一民老老实实地说道:“当时艾清先生让我看了他这篇本来要在创作班里面讲的内容。”

    “看来你对现在诗坛的争议没有感到奇怪!”

    “预想到了,不过具体的争论文章我没有看。正常嘛,大家各有各的意见。”刘一民淡笑道。

    “是啊,各有各的意见。艾清同志现在也委屈,年轻人的战斗力强啊,还说要把艾清先生的诗歌送进火葬场里面,让艾清自己去唱自己的‘时代牧歌’,你说说,怎么能这么讲呢?那些时代的救亡诗歌,就因为现在和平了,就不符合现在的时代了吗?

    争论是争论,你讲这些是什么意思嘛!”

    张光年十分生气,接着又说道:“艾清先生现在很委屈,对人说自己只是批评了几句,只是提议写诗歌要写大家能懂的,就被要求送进去火葬场,就被骂为诗歌界的‘霸王’,好像就没做什么好事。”

    刘一民笑了笑,说道:“我刚来燕京,就有一位前辈告诉我,文坛的风大,各种风就有,有时候还刮黑毛风。现在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我看呀,一时半会吵架还吵不完。”

    这激烈的言辞是出于黄祥,也是一位地下杂志的创办者,后来和妻子一块旅居到了美国。

    站在他们的角度,你艾清可是作协的领导,还是诗歌的老前辈,你嘴巴大,说句话就能压死我们,这就是打压,这就是“霸王”行为。

    于是心底的愤怒,就如同火山一样喷勃而出

    不过艾清的文章里面,批评了北島的诗,也肯定了一些诗。说明他当时,还是想找到一个相对中立的角度去评价新诗人的新诗。

    当然有没有存在所谓的以身份上去打压年轻人呢,育良书记说的那句话:主观上没有,但客观上或许存在,毕竟谁都没办法将言论和个人单独分开评价。

    你这样想,其他人可不那么想。

    “你没有站起来扛起大旗,就让他们声音矮了半截了!”

    刘一民说道:“我对小说等文学作品的关注远远超过诗坛,一个人的精力总是有限的,不过真理越辩越明,我相信事情总有尘埃落定的那一天。”

    老张可能是想让刘一民说几句话,但是刘一民还没了解清楚,没有盲目地接话。

    大家又谈了一些轻松的话题,张光年送刘一民出门的时候说道:“老崔可等着你的稿子呢!”

    刘一民走出来后,想起了陆遥,于是问道:“陆遥的小说写的怎么样了?我记得当时说的是三个月内必成。”

    “嗐,你听他吹吧,前几天我写信问他了,他说再给他三个月,上一稿给撕了。”崔道逸又指了指上面改稿子的作家说道:“我本来想让陆遥过来改稿子,毕竟有补贴,这样他生活也能过得去,你猜他怎么说?”

    “怎么说?”

    “他在信里面说,他给你讲了三个月内必成,可是自己三个月还没写好,没脸过来见你。你说说这个陆遥,自尊心还挺强。”崔道逸哭笑不得,本来他是想给陆遥找个好的创作环境,加上补贴没有后顾之忧,哪成想这么倔。

    “要是换了别人,早就提着铺盖卷跑过来了,谁跟他一样!”

    刘一民淡淡地说道:“早熟的人吧通常又晚熟,骄傲的人又急性,自尊心强的人常常又自卑。”

    “一民,你是个哲学家!”崔道逸捶了一下刘一民的胸口笑道。

    “师兄,你可得照顾好自己手下的作者啊,好钢易折啊,还是多劝劝他劳逸结合,不要太偏执了。让他学学上面改稿的人,住在这里改几年了,心态好的不得了嘛!”

    楼上的冯继才正躺在床上想故事的时候,忽然打了一个喷嚏,摸了摸鼻子,看了半天周围的人,没发现有人在谈论自己,于是又闭上眼睛跟周公一起讨论去了。

    “行,改天我再给他写封信!”崔道逸摆了摆手,等刘一民消失在楼道里,才转身回到了编辑办公室。

    刚坐下没多久,出版社的编辑李书哐当哐当的跑来了,看到崔道逸,急忙问道:“不是说刘一民同志来了吗?”

    “走了!”

    李书懊悔地拍了拍额头,无奈地坐在了崔道逸桌前的板凳上:“我还想跟刘一民同志谈一谈《追风筝的人》出版的事情。老崔,你知道吗?”

    “不知道!”

    “这本《追风筝的人》没在你们《人民文艺》上发表,真是可惜。听说《收获》的发行量是第一啊,你们要是拿到了,这文学杂志的头把交椅可是你们的了!你怎么回事?你怎么就没拿到呢?”

    崔道逸无奈地说道:“那是《收获》啊,听说巴金老爷子将一民当成了半个学生来看待!”

    李书越说越来劲儿了:“巴金先生怎么了?你老崔怎么就不敢跟巴金先生干一架呢!”

    看着崔道逸难看的脸色,李书又说道:“我可得赶紧去找下刘一民同志,将出版单行本的事情给定下来,要不要跟我一起去?”

    崔道逸憋着笑问道:“这么急?”

    “可不是吗?商务印书馆那群人在后面虎视眈眈,要去晚了,说不定要被抢了!”

    崔道逸抿了一口茶,悠悠地说道:“那你不用去了!”

    “怎么了?老崔,你没拿到发表权,还不让我拿出版权了,咱俩可是这么多年的同志关系!”李书的声音大,但是哪里有生气的样子,眉眼间尽是得意。

    崔道逸不再憋笑了,高兴地说道:“因为你已经去晚了!”

    “啊?”李书还没反应过来!

    崔道逸拍了一下桌子:“老李啊,你是怎么搞的,人家商务印书馆几天前就拿到了,你现在还在这儿小嘴叭叭的,嘚嘚嘚,就你会嘚嘚嘚.你早干嘛去了?”

    崔道逸此时,内心无比的愉悦,比拿到了稿子还开心。两个损友,此时瞬间攻守之势逆转。

    (本章完)


  (https://www.02ssw.cc/5036_5036057/11110958.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sw.cc。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