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书屋 > 文豪1978:我得给文坛上堂课 > 第230章 整个文坛都酸了

第230章 整个文坛都酸了


在我国报告文学的发展史上,徐驰在报告文学这一文学细分领域的影响力是首屈一指的存在。《哥赫巴德的猜想》让人们猛然间认识到了报告文学的力量,在之后的时间里,徐驰开始主攻报告文学。

    不过后来他尽管写作方向稍微走偏,导致后期的文学成就有限,但他对报告文学的写作以及理论体系的贡献都是不可磨灭的。

    二十一世纪初设立的徐驰报告文学奖,就是对他在报告文学领域的贡献认可的证明。

    刘一民拿着《人民文艺》走进自己的房间,准备给老徐同志写上一封感谢信。

    徐驰的报告文学尽管是以阿坝之行为主线,但也涵盖了目前刘一民的整个人生经历。

    难怪当时徐驰经常问东问西,早就打好了自己的主意啊!

    啧,这主意打的真好!

    阿坝之行回来后,自己接受过采访,以及后来论战的很多评论,也都是自己写的,在大家面前相当于自己夸自己。

    自己夸自己,和别人夸自己完全不是一个效果。何况,这位还是报告文学领域的扛把子,文学界内外算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刘一民趴在桌子上,忍着寒冷和手指僵硬,给徐驰下了一封感谢信。

    当然感谢信的更多内容,并没有讲这件事。而是把《绿皮书》在美国发表的消息告诉了他,作为翻译,徐驰的名字也出现在了《巴黎评论》上面,出现在了美国读者面前。

    相信这个喜讯告诉老徐同志,他会比单独地收到一封感谢信更高兴。

    并在信里面,顺便祝老徐同志新年快乐,在新的一年里再攀登文学高峰。

    写完后,骑着自行车直接跑到公社的邮局给寄了出去。

    给刘一民办理寄信的还是前几年帮刘一民办理《驴得水》邮寄的工作人员,只不过他没有认出来刘一民。

    他一天中要见到的人实在是太多了,想让他记住一个来寄信的也难。

    不过当时《驴得水》在《人民文艺》发表的时候,他确实激动过一阵子,因为这封信是通过他的手寄出来的。

    他觉得,他对于这篇小说的成功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摸着杂志上面的文字,感觉到与有荣焉。

    之后再有人来寄稿子,他都会认真地看上几眼,再勉励几句,可惜再也没有像《驴得水》这样的文章了。

    随着除夕将至,家里面再次热闹了起来,从四人之家,变成了五人之间,比往年更热闹了。

    包饺子的时候,刘福庆和杨秀云正畅想着接下来的六口,七口之家。

    嫂子顾萍听到这话,在旁边红着脸低头不说话,只顾着包饺子。

    大哥刘一国笑道:“爹,娘,哪有那么快的!”

    “娘跟你爹想想还不行啊?我们老两口都想了多少年了!”杨秀云埋怨道。

    刘一民在旁边嘿嘿直乐,可惜下一刻火力就对准了他。

    “老二,你也别呲着牙笑,你也得给我抓点紧!”

    “娘,我上学呢,现在有规定,上学不让结婚!”刘一民说道。

    “不让结婚?那咱先把其他的事儿都办了,比如亲家见见面,等毕业了,直接就结婚!”杨秀云说道。

    刘福庆接着说道:“规定是死的,人是活的,组织上也得考虑考虑实际情况,你也老大不小了,像你这年纪,要是不上学,早也该结婚了。”

    “爹娘,大哥嫂子你们先包着,我去把炮放一下!”

    放完炮,刘一民跑到自己的屋子里面,直到吃饭的时候才出来。

    大年初一早上,不知道谁家先放了炮,接下来整个大队都此起彼伏的响了起来,他抬起手腕看看表,才刚到五点。

    很多社员家里面没有表,都是听到别人放了就开始放。

    接着整个麦积大队家家户户的院子上空都升起浓烟,院子里面的墙壁上都映照着火光。

    噼里啪啦的声响不绝于耳,刘一民被杨秀云喊了起来,到院子里面烤柏枝火。

    这是汝城的传统,每到过年,家家户户都会到山上砍一些柏树的枝,等到大年初一的时候在院子里面点燃,一家人围着火堆烤火,寓意来年红红火火。

    之前因为four旧的问题,很多年都没有这习俗了,现在大家又开始将这一习俗传承了起来。

    柏树叶子油性大,燃烧起来后,整个院子都是柏树的香气。

    杨秀云在旁边低声念着祛除百病的吉祥话,火烧的快,灭的也快。柏枝火烧完,刘家才开始放鞭炮。

    柏树枝燃烧的浓烟和鞭炮的烟雾,就是整个麦积大队的年味。

    一九八一年终于到了,漫天的大雪再次落在了枯叶河两岸。

    刘一民走出家门,先来到支书李大山的家里,代替兰勇来看一看他的老爹。

    热热闹闹的麦积大队里,支书李大山的家里显得略微有点冷清。家里面三个孩子,两个在外面。一个女儿已经结婚,过年的日子,肯定要在夫家过。

    敲开门,李兰勇的母亲就快步迎了上来:“他爹,一民来了,一民,赶紧往屋里面坐。”

    “婶子,我来看看大山叔和您!”

    “哎呀,怎么能让你来呢,你现在可是大作家,你吃什么?我去给你抓点花生和瓜子。”

    “婶子,那是在外面,回来还是你嘴里面的一民。大山叔呢?”

    “放完鞭炮吃完饭回去躺着了,我去叫他。”

    过了一会儿,李大山披着棉袄走了过来:“一民啊,难得你还跑到家里看望我这个老头子。”

    “大山叔哪里的话!”

    坐在李家聊了很久,刘一民才离开。李大山看着空空落落的家,颇有一种“悔叫儿子觅封侯”的感叹。

    大年初二,遇见了李兰勇的二姐李兰霞,李兰霞一边感叹刘一民在外面的成长,调侃道再也不是那个破窑洞里穿着露脚趾解放鞋的刘一民了。

    “一民,你要是有兰勇口信了,记着给我写封信!老三这性子,要是回来了,我非得拿着鞭子揍他!”

    李兰霞咬着牙说道,可是眼睛里,哪里有生气的样子,尽是担忧和宠爱。

    刘一民在家里面待了很久,还收到了朱霖的来信,信封的后面依然缀着一个“勿”。

    在信里面,她给刘一民讲了讲现在燕京发生的事情。《人民文艺》在《红河谷》和《奔腾的青年作家,哪里都是他的家》这两篇文章的加持下销量猛增,几乎是人手一本。

    她出去跟朋友见面,大家都是在讨论这两篇文章的。一篇是刘一民同志写的,一篇是让大家了解刘一民的,两篇相得益彰,颇有互为犄角相互支持之势。

    不少人将《红河谷》里面的细节和徐驰写的报告文学里面的细节进行一一对照,还有好事者,拿着两篇文章共同分析,还写了一个分析报告,在燕京地下文学圈里面流传的极广。

    《红河谷》刚讨论没多久,《燕京文艺》上面就刊登了《山高水长》,封面上写着《家园三部曲》。

    在正文小说后面,将《家园三部曲》分别是那几篇小说都给写了出来。

    还发表了一段文学评论,刘一民同志《家园三部曲》的发表,意味着这位年轻作家的写作风格日趋成熟,写作思想和理论开始呈现体系化的发展方向。

    一个月内,发表两篇小说,相比读者的热烈讨论,文学界的人却没有怎么将讨论的重心放在文学评论上面。

    而是一个个心里面酸溜溜的,嫉妒的在心里面吼,还不敢让别人知道,只能在心里面吼!

    妈的,刘一民怎么写的那么快,还写的那么好!

    文坛一多半人,都被陈年老醋酿成了酸萝卜。

    馆长老张时不时就往刘一民的家里面跑,身后还跟着几个馆里面的专职作家。

    每次来的人都不一样,刘一民经过了解才知道,创作组的人轮着跟老张来麦积大队。

    美名其曰,采风!

    “我们家有什么可采的?”刘一民无奈地说道。

    老张嘿嘿一笑,夹着香烟说道:“那你教一教我们采风也行!”

    “徐驰同志的这篇报告文学,把你的采风经验充分地总结了一下,我们组织了同志们认真地学习了一下,还开了几个讨论会,但是听你本人说,跟别人总结还是不一样嘛!”文化馆的老孙说道,苍老的双手拿着钢笔和本子,时刻准备着记录。

    “78年的时候,到文化馆我跟大家讲过一些。”

    “那时候你刚刚迈入写作的大门,文学思想还不成熟,你现在成熟了,理解的更深。”

    你一言我一语,刘一民坐在屋子里面,跟大家讲了起来。

    杨秀云端来炒花生和瓜子,还有热茶,他们听不懂,不过初春到了地里面该忙碌的季节了,放下东西,就跟刘福庆两人上地里面干活了。

    “其实现在农村刚刚进行土地承包,正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些变化就是大家的机会,可以多走走多看看。”刘一民给大家讲解道。

    刘一民还带着他们到自家的地里面转了转,感受一下乡土,馆长老张亲自下地,帮刘福庆和杨秀云犁地,刚开始刘福庆还怕累着他们。

    后来乐不可支,有了几个人帮忙,刘家的进度在全大队是最快的,李大山甚至找到刘一民,问能不能带着人去他们家的地里面忙活忙活。

    “叔,我们这是采风!”

    “对对对,采风,谁家地里面采不是采,你家的采完,接下来采我家的。”

    “行行行!”

    通过同吃同劳作,还真有人想到了几个点子,就是不知道写出来咋样。

    在家里面过完元宵节,刘一民就坐车回到了燕京。先到燕大报到,燕京过年的时候也经历了一场大雪,路两边堆着没化完的脏雪。

    刘一民提着行李走进了宿舍楼,到楼道里面就听到整个宿舍里面骂骂咧咧的,推开门的一刹那,几个人立即安静了下来。

    刘一民笑容可掬地问道:“你们三个,刚才在屋子里面干什么呢,声音那么大!”

    几个人红着脸,像个犯错的孩子一样,支支吾吾不说话,刘振云转身假装忙碌,不断地整理着床单。

    见他们这个样子,知道刚才三个人肯定没说自己好话。

    “唉,心痛啊!”刘一民叹了一口气,开始爬上床去铺被子,被子经过这么长时间,摸着跟有人往床上洒水了一样,想晒被子,可是这天气,根本不行。

    刘一民报完到,就离开了燕大,留下宿舍三个人面面相觑。

    “咱们刚才说的话,一民是不是听到了?”

    “没有吧?”

    “应该是听到了!”

    “你瞧他刚才说心痛!”

    “嗐,估计是诈咱们的。再说了,咱们也没说啥,也就骂了一两句,说他怎么写的那么快!”

    “是一两句吗?咱们来了小半天了,一直在”

    刘振云掰了掰手指说道:“我刚才可没骂!”

    “切,就数你骂的最凶!”

    “哈哈哈,活该,谁让他写的那么快还那么好。一个月发表两篇中篇小说,十几万字!唉,我怎么就不行呢!这个年都没过好,以前我给我爹吹嘘我跟一民是室友,结果现在好了,我爹拿着杂志问我,为什么都是中文系的,我写不出来,人家一民能写出来!”

    刘振云委屈巴巴的样子,直接逗笑了李学勤和陈大志。

    “谁让你喜欢显摆?”

    “唉,还有人问我爹,我爹生气,就只能朝我撒火了。”

    “他们怎么知道?”

    “我爹也给他们说了!”

    “.”

    刘一民从宿舍楼出来的时候,还有很多人问他,怎么能写的这么快?

    刘一民认真地告诉他们,这是自己努力的结果。

    瞧,多么朴实无华的回答。

    到了四合院,门前贴着红对联,内容颇有文学气息,这是曹禹写的对联,朱霖过来贴的,贴的时候,对门的梁大妈还过来帮了忙。

    推开门,三花跳进了刘一民的怀里面,亲昵地蹭着他的胳膊。

    院子里面打扫的干干净净,各种东西摆放的井井有条。

    刘一民用手点了点三花的鼻子,笑着问道:“家里面的老鼠有没有抓完?”

    (本章完)


  (https://www.02ssw.cc/5036_5036057/11110920.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sw.cc。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