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书屋 > 文豪1978:我得给文坛上堂课 > 第316章 越南人抗议

第316章 越南人抗议


两拨人将公寓门口围的死死的,不过皮肤颜色泾渭分明,还有一些美国的警察在旁边维持着秩序。

    聂华令的丈夫保罗率先看到了牌子上面的字,一拨人上面写着“爱和平等”,一拨人上面写着“滚出美国”、“保卫越南”之类的字样。

    “刘,这是美国的黑人族裔和一些少数族裔在支持你,另外越南人在抗议。”保罗无奈地说道。

    因为刘一民的照片已经在美国媒体上刊登了,所以这些前来示威和支持的人,一眼就从一群东方面孔中将刘一民给认出来了。

    支持他的人热情的围在刘一民身旁,纷纷伸出了手,大声地喊着“爱和平等”的口号,还有人站在车顶喊着马丁路德金的《我有一个梦想》。

    看到这个场景,越南人抗议的声音更大了,只不过都是远远的喊着口号,根本没有接近他们。

    警察在旁边盯着,也有支持刘一民的美国人在旁边冲着越南人口吐芬芳,说刘一民这是在为所有的少数族裔发声,这里面包括越南人等等。

    到达公寓入口的时候,刘一民总共收到了两束鲜花,还有十几个热情地拥抱以及亲吻。

    走进公寓之后,警察立即挡住了公寓入口。

    接着尼琪.诺伊斯和几个中国书刊社的员工出现在楼梯口,尼琪的脸色有点不太好看。

    走进公寓里,尼琪.诺伊斯说道:“我们本来准备将签售会的地点定在哥伦比亚大学的体育馆,但是听说会有很多的越南学生抗议,所以我们在想,是不是要改一下!”

    “没想到越南人竟然出来捣乱了!”张广年闷闷地说道。

    尼琪诺伊斯说道:“很正常的事情,大家也不必过于苦恼。”

    “尼琪女士,我觉得地点还是不要轻易的修改,越南人既然站出来了,我相信不管到哪里,他们都能找到。如果我们改地点,受到损失的反而是我们。

    我们的宣传已经做出去了,临时更改通知不到所有读者,对我们的新书发售,非常不利!”刘一民强硬地说道。

    尼琪想了想,最终决定听从刘一民的意见,明天继续在哥伦比亚大学召开新书签售会。

    不过在尼琪的建议下,最终大家准备搬离公寓。大家收拾好行李,书刊社的人帮大家搬运。

    傍晚的时候,爱德华先把代表团的人接走。门口的人群早已经散去,只留下了一地狼藉。

    抗议和支持的牌子扔在地方,还有很多快餐的包装盒,在纽约的寒风中凌乱。

    爱德华一边开车一边冲刘一民开开玩笑道:“刘,你现在快成种族斗士了!”

    “没办法,遇到不平的事情,我总想说出来。”刘一民笑着说道。

    爱德华不置可否地笑了笑,接着开始讲自己父亲的故事:“老兵的晚年都很孤独,我尽量不让我的父亲孤独。他是一名坦克兵,他的坦克开进过东京,最终陷在了北韩的沼泽里。回来后,他就退役了!”

    徐驰乐呵呵地说道:“如果我当时去战俘营采访的话,说不定我们能早认识几十年。”

    “哦?您去过前线?”

    “不止一次,而是两次!”徐驰做了一个手势,表示是两次。

    “那看来,今天聊天的话题会特别多!”爱德华笑道。

    爱德华的父亲住在一所乡间木质别墅里,旁边是车库,后面是爱德华家的一个小农场,平时都是爱德华的父亲在劳作。

    爱德华和妻子在纽约有一处公寓,只有休息的时候才会回来。

    别墅里面亮着灯光,从外面能够看到里面有很多的人影。爱德华笑着说道:“我父亲的那些老朋友已经来了!”

    门敲响后,爱德华的父亲俏皮地带着高高的牛仔帽过来开门,接着用奇怪地声音说道:“是中国的客人到了吗?”

    “爸爸,这是一民.刘,这位是.”爱德华看到他父亲的打扮,摇了摇头,无奈地介绍道。

    “哦,快请进,快请进!”

    客厅内,坐了十几个人,有人身体健全,有人坐在轮椅上面,还有一些较为年轻的面孔。

    “年轻人,感谢你能力。这些老家伙,都是二战老兵,只有我和这位老伙计去过北韩,其余的都没有。这几个年轻人的父亲,则参加过援华,霍尔的父亲曾经是飞虎队的成员,跳伞的时候还被中国人救了。”

    经过爱德华父亲蒙德的介绍,年轻的霍尔成为代表团成员中最受欢迎的人。

    霍尔说道:“我的父亲被小日子的战机击落之后,立即跳伞,被中国人救了。当时有很多小日子在追,民兵牺牲了很多,修养了三个月后被送回了基地,最后因为负伤无法继续战斗回到了美国。

    我的父亲去年去世了,他一直遗憾的一件事情就是没有好好的感谢当时救他的中国人。”

    “不,是我们应该感谢你的父亲,感谢他们为我们国家所做的贡献。”张广年说道。

    客厅内,大家一起吃着烤肉。

    爱德华的父亲蒙德说道:“当时在战俘营的时候,我们的食物比中国士兵的都好,那时候我就在想,为什么我不早点投降?我被军部的人抓上汽车,扔进训练营训练了五个月之后就开始打仗,我早已经厌倦了战争。”

    徐驰跟他谈起自己在战场上看到的事情,当提到韩国士兵的时候。

    蒙德嘲讽地说道:“韩国的军队是沙子堆起来的,根本没有战斗力。很难想象,北韩和南韩同一个种族,战斗力相差那么多,不过北韩军队战斗力也很一般,还没怎么打就要被赶到海里了。”

    “这个世界上只有两个国家的军队能逼停美国的战车,一个是中国、另一个是苏联!不过,最强悍的当属中国。因为中国人的武器远不如美国和苏联,但是他们强悍无比,坦克和火炮难以撼动!”另一名老兵插嘴道。

    说完之后,又喃喃自语道:“我们都弄不明白,为什么以前光头的士兵投降之后,到了前线能爆发出如此强悍的战斗力!”

    “或许光头自己都不知道哈哈哈!”刘一民笑着接话道。

    从朝鲜聊到南疆前线,刘一民向他们讲述战士们的故事。讲到在阵地上接雨水、吃压缩饼干的时候。

    几个美国老兵对视了一眼说道:“让美国士兵如此在战场上坚持几个月,我相信一定会哗变!我们在雨林里面吃了大亏,从越南战场回来的士兵告诉我们,他们在雨林里有时候根本看不到越南人。”

    “来,为中美友谊干杯,也希望你们有时间可以到中国,中国有很多名山古迹值得大家去游玩。”

    蒙德唱着自己在战俘营学习到的中国歌曲,手里面拿着酒瓶当做武器。

    “我们都是飞行军,哪怕山高水又深

    我们都是神枪手,一颗子弹消灭一个敌人.”

    在歌声中,代表团的成员离开了这里。爱德华笑着说,明天签售会的现场他会去的。

    隔天一大早,刘一民就洗漱完毕。中国书刊社选择的这个酒店,有巨大的落地窗,拉开窗帘,就能够看到大半个纽约。

    清晨纽约的街道上车水马龙,滴滴滴的喇叭声吵的刘一民头疼。

    尼琪给房间打来电话,询问刘一民是否起床。

    “刘,我们一起去吃早餐,接着赶往哥伦比亚大学。”

    “好!”

    刘一民出门看到徐驰,笑嘻嘻地问道:“老徐同志,电冰箱还差多少钱?”

    徐驰看了一眼其他的代表团成员:“快了快了,再发几篇冰箱和洗衣机都够了!”

    “瞧开心的样子,几篇哪儿够,回去的时候不得再买点衣服礼物啥的,还有一篇稿子,赶赶进度!”刘一民低声说道。

    徐驰嘿嘿一笑:“明白!”

    走到酒店的八楼,餐厅里面的早餐看的大家喉咙一甜,尤其是几个老同志,更是皱紧了眉头。

    “刘,参加签售会的除了读者之外,还有一些哥伦比亚大学下面的文学院的教授,他们会提问交流一下。”

    “好,没问题!”刘一民自信地说道。

    尼琪.诺伊斯预计这次签售会,到场的读者会有八百名左右。

    “这个数字已经相当不错,我们邀请了记者做宣传,我们这边签售会一结束,各个书店开始同步销售。这是我们最新的样本书,增加了一个腰封!”

    刘一民接过腰封,腰封上面写着“1982年欧.亨利文学奖一等奖得主——一民.刘”。

    除了这一行大字之外,还有许多的小字,例如此书中国半年销量达500万册等。

    “这设计的很精美啊!”陈元拿着腰封说道。

    “以后我们的书也可以采用这种嘛!”

    徐驰说道:“这对咱们国家来说,有点浪费,更多的纸张还是用到内容上比较好!”

    腰封大量使用是在日本,九十年代左右开始在中国市场上大量使用。

    到了体育馆外面的时候,路已经被围死了。越南的学生闻声而至,举着抗议的牌子。

    这些越南学生,大部分都是南越官员后代,南越政权结束后,来到了美国,还有一些当时为美军服务的越南人后代。

    除了他们,还有一些少数族裔喊着支持的口号。

    在一片抗议声中,代表团一行人走进了体育馆。体育馆里面已经坐着不少人了,刘一民在尼琪的带领下坐在了前排。

    这是一个室内的体育馆,前排放着一摞摞的《凯旋在子夜》,巨大的宣传海报放在体育馆的两边,外面抗议的声音不时能够传进来。

    等签售会开始的时候,四周的座位上已经坐满了人。尼琪率先上台向大家介绍刘一民,介绍《凯旋在子夜》。

    “让我们欢迎《绿皮书》的作者、燕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副教授一民.刘!”尼琪.诺伊斯向刘一民伸出右手,热情地邀请他上台。

    在掌声中,刘一民走上讲台,拿着话筒开始了他的开场白。

    “大家好,我就是美国报纸上写的那个‘来自东方的年轻人’,《绿皮书》这本书写作的灵感是来自燕京大学的美国同学,他参过军,是一名白人,信奉种族平等。

    我们互相学习,交流两国的历史文化”

    刘一民讲完《绿皮书》就开始讲《凯旋在子夜》。他并没有直接讲《凯旋在子夜》,而是从越南进入柬埔寨,各国的留学生反应开始讲。

    中美之间文化不同,如果单纯讲《凯旋在子夜》的话估计有很多美国人无法理解中国这种英雄主义。

    于是从国际主义、和平志愿者角度入手,接着讲海明威,讲海明威的国际主义和英雄主义。

    “中美两国文化不同,但对英雄的崇拜是一致的。美国崇尚个人主义、个人英雄主义,中国人则是集体英雄主义。但我认为,美国也存在集体主义,哥伦比亚大学的橄榄球队要胜出,离不开团体的合作,同样,中国也存在个人英雄主义”

    橄榄球队的例子,一下子拉近了大家的距离。

    刘一民讲完之后,台下响起热烈的掌声。昨天见过的蒙德和几个美国老兵,也在其中,他们身上穿着二战的军服,身上挂着勋章。

    刘一民看到后,邀请蒙德上台讲了几句。

    “中国军队是世界上最可怕的军队,美国从越南退出来了,但他们忘了,他们是如何赢的。中国人跟越南当了数千年的邻居,以前是越南的宗主国,他们比我们更知道如何对付越南人。”

    蒙德说完,台下响起稀稀拉拉的笑声,有教授想笑,但是考虑到自己的身份,用手托着下巴,强忍住笑意。

    接下来刘一民要回答一些关于文学问题的提问,一名哥大的老师手里面攥着一份报纸说道:“教授.刘,这是一份今天的美国报纸,一名美国作家认为中国文学脱离世界文学已久,已经远远落后世界上百年,你怎么看?”

    “我承认中国文学和西方文学隔绝了数十年,但我不认为,中国文学脱离世界文学已久。中国文学,也是世界文学的一份子。中国作为一个大国,中国文学对世界文学而言就如同中国对于世界,不可或缺!”

    (本章完)


  (https://www.02ssw.cc/5036_5036057/11110834.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sw.cc。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