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炉火照夜与钢锋初露
朔方郡丞的铩羽而归,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一颗石子,涟漪迅速扩散开来。匠作营的“硬气”和其背后隐约可见的蒙恬乃至皇帝的支持,让许多原本蠢蠢欲动的势力暂时按下了心思,选择了观望。这为李默争取到了宝贵的、不受干扰的发展时间。
整个匠作营如同上紧了发条的钟表,围绕着“融天炉”项目高速运转。所有人的努力,都指向了那个即将到来的、决定性的时刻——**首次开炉冶炼**。
李默几乎将全部精力都投入到了这最后的关键阶段。他亲自监督炉膛内耐火砖的砌筑,检查每一道缝隙是否严密;他指导工匠调试水力鼓风系统,确保风力持续而稳定;他反复核算矿石、木炭(作为燃料和还原剂)、石灰石(作为熔剂,去除杂质)的配比,力求达到理论上的最优。
空气中弥漫着紧张与期待。就连平日里最沉稳的老工匠,在路过那巍然耸立的高炉时,眼神中也充满了敬畏与激动。
开炉前夜,李默再次召集所有核心人员,进行最后一次部署。
“明日辰时,准时开炉!”李默的声音在灯火通明的议事棚内回荡,“各小组依计划行事,不得有误!”
投料组:负责按照既定顺序和比例,将预处理好的矿石、木炭、石灰石从炉顶投入。
鼓风组:坚守在水轮旁,确保水力鼓风系统持续运转,一刻不停。
观察组:通过预留的观察孔,密切监视炉内火焰颜色和物料下降情况,及时反馈。
出铁组:准备好沙模、铁水包、长柄铁钩等工具,随时准备迎接铁水的奔流。
应急组:准备好水、沙土等,以应对可能发生的意外。
这一夜,许多人无眠。
第二天,辰时将至。东方天际刚刚泛起鱼肚白,匠作营所有人,无论是否当值,都自发地聚集到了高炉周围的空地上,屏息凝神。程椽、黑伯站在李默身后,神情肃穆。连河边工坊的水力锻锤也暂时停止了轰鸣,仿佛在为这历史性的一刻让路。
李默深吸一口清晨寒冷的空气,目光扫过眼前这座凝聚了他和众人无数心血的庞然大物,沉声下令:
“开炉!点火!鼓风!”
命令如同投入油库的火把,瞬间点燃了所有人的行动!
早已准备好的、浸满油脂的火把被投入炉底引火物中,火焰轰然腾起!几乎在同一时间,河边的水轮在工匠的操作下,开始全力转动,强大的风力通过长长的皮管,呼啸着涌入高炉底部的风嘴!
轰隆隆——!
炉内传来了低沉的、如同闷雷般的轰鸣声!那是空气与燃料剧烈反应的声音!浓密的灰白色烟雾 initially 从炉顶冒出,随即在持续强劲的鼓风下,烟色逐渐变淡,炉顶的温度明显升高,甚至连周围的空气都开始扭曲。
所有人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成败,在此一举!
李默紧盯着观察孔。透过被高温灼烤得有些扭曲的视镜,他看到炉内的火焰从最初的红色,逐渐向明亮的黄色,乃至刺眼的**白炽色**转变!这是炉温达到一个极高程度的标志!远比他们之前任何一次土法冶炼的温度都要高得多!
“炉温已起!开始投料!”李默果断下令。
投料组的工匠们立刻行动起来,通过复杂的滑轮组,将一筐筐严格按照配比混合的矿石、木炭和石灰石,从炉顶的投料口倾泻而下。物料落入高温的炉膛,发出滋滋的声响,火焰猛地一蹿,烟色再次发生变化。
时间在紧张的等待中一分一秒流逝。高炉如同一个巨大的活物,不断地“吞噬”着原料,“呼吸”着强风,内部进行着剧烈的物理和化学变化。炽热的气浪扑面而来,即使站在远处,也能感受到那股灼人的热力。
两个时辰过去了……三个时辰过去了……
炉顶的烟气稳定在一种青白色,观察孔内的火焰白亮得让人无法直视。负责观察的工匠不断回报:“炉况稳定!”“物料下降均匀!”
李默的心稍稍安定。他知道,最危险的炉况波动期似乎已经平稳度过。现在,就是等待,等待还原反应彻底完成,等待铁水与矿渣分离,等待那决定性的时刻到来。
终于,在持续冶炼了近五个时辰后,负责观察出铁口的工匠发出了激动到变形的呐喊:
“见铁了!见铁光了!可以出铁了!”
这一声呼喊,如同天籁!
“准备出铁!”李默的声音也带着一丝颤抖。
出铁组的工匠们早已严阵以待。两人用长长的铁钎,猛地捅开出铁口事先用泥料封堵的部位!
刹那间,一股耀眼夺目的、如同太阳核心般炽热的**金红色洪流**,如同挣脱束缚的巨龙,从出铁口中咆哮着奔涌而出!灼热的气浪让周围的人群下意识地后退了几步,但那绚烂而充满力量的一幕,却深深烙印在每个人的视网膜上!
“铁水!是铁水!”
“成功了!我们成功了!”
欢呼声、呐喊声、甚至喜极而泣的声音瞬间爆发,汇成一片欢乐的海洋!许多人激动地相互拥抱,跳着,叫着,仿佛要将这数月来的艰辛与压力全部宣泄出来。
滚烫的铁水流淌进事先准备好的沙模中,填充出各种粗糙的铸件形状(主要是未来用于打造工具和兵器的生铁坯),而比重较轻、流动性不同的矿渣则从稍高位置的出渣口排出。
首次开炉,持续出铁近半个时辰!当出铁口最终被重新堵上时,地面上已经摆满了数十块凝固中的、散发着暗红色光芒的生铁锭。
李默走上前,用铁钳夹起一小块冷却中的生铁碎片,仔细查看。断口呈现灰白色,晶粒相对细小(相较于之前的土法生铁),含硫、磷等杂质明显减少!虽然依旧是生铁,需要后续的炒炼或坩埚炼钢才能变成熟铁和钢,但其**品质已经远超这个时代的普通生铁**!这证明,“融天炉”项目取得了决定性的成功!
“程司马!”李默压抑着激动,对同样满脸通红的程椽道,“记录:始皇XX年X月X日,匠作营‘融天炉’首次开炉,得优质生铁逾三千斤!炉况稳定,成效卓著!”
“下官……下官遵命!”程椽的声音带着哽咽,他知道,自己正在见证历史。
成功的喜悦弥漫在整个匠作营。但李默并没有满足于此。有了好铁,只是第一步。他立刻下令,利用新出炉的生铁,配合水力锻锤,开始进行炒钢法的试验。
这是一个将生铁脱碳成熟铁或钢的关键步骤。工匠们在李默的指导下,将生铁块放入特制的炒炼炉中加热至半熔融状态,然后不断搅拌(炒),使空气中的氧与生铁中的碳反应,降低含碳量。
这个过程同样充满了挑战,火候和搅拌时机的把握至关重要。经历了数次失败,烧穿了几个坩埚之后,他们终于成功地炒炼出了第一锅**品质上乘的熟铁**,甚至有一部分达到了低碳钢的标准!
当那块经过反复锻打、呈现出致密银灰色光泽的钢坯被李默握在手中时,他感受到的是一种实实在在的力量。这不再是依赖系统兑换的“样品”,而是真正由他自己主导、在这个时代建立起的生产体系下,诞生的第一块钢!
他没有丝毫犹豫,亲自操锤,在水力锻锤的辅助下,以这块钢为材料,开始打造一件武器。他选择的形制,并非长剑,而是更适合战场劈砍、且能充分展现钢材性能的——环首刀。
他摒弃了传统的青铜剑铸造模式,采用百炼钢和局部淬火的工艺(运用了兑换的金属热处理知识)。反复折叠锻打以去除杂质、均匀组织,然后在刀刃部分进行精准的淬火,使得刀刃坚硬锋利,而刀身保持足够的韧性。
数日之后,一柄形制古朴、线条流畅的环首钢刀,出现在了李默手中。刀身暗哑,却隐隐流动着寒光,刀脊厚实,刀刃则薄如蝉翼。
李默命人取来几副缴获的匈奴皮甲和一副秦军制式铁甲。
在众人期待的目光中,他深吸一口气,挥刀横斩!
唰!咔嚓!
轻薄的皮甲应声而裂,如同破布!紧接着,刀锋斩在铁甲上,发出一声刺耳的金属摩擦声,火星四溅!那铁甲的甲片竟被硬生生劈开了一道深深的豁口,而钢刀的刀刃,只是微微发卷,并未崩裂!
“好刀!”
“神兵!真是神兵利器啊!”
围观的人群再次爆发出惊呼!这柄刀的锋利和坚韧,远超他们见过的任何兵器!就连蒙恬军中最精锐的士卒使用的青铜剑或早期铁剑,也绝无此等威力!
李默抚摸着刀身,感受着那冰冷的触感和蕴含的力量,心中豪情万丈。这柄刀,不仅仅是一件武器,更是一个宣言,一个里程碑。它宣告着,匠作营已经具备了生产优质钢铁的能力,大秦军队的武器装备,即将迎来一次质的飞跃!
他举起这柄“环首钢刀”,面向所有人,声音铿锵:
“此刀,名为‘破军’!以此刀为始,我匠作营,当为北疆将士,铸就万千钢锋,扫荡胡尘,护我河山!”
“铸就钢锋!扫荡胡尘!”工匠辅兵们群情激昂,齐声呐喊,声浪直冲云霄。
炉火映照着他们激动的脸庞,也照亮了一个崭新的、属于钢铁的时代序幕。李默知道,当这批优质钢制成的兵器装备到秦军士卒手中时,必将引起更大的轰动。而他也将凭借这实实在在的功绩,在这大秦的朝堂与边关,站稳脚跟,迈向更高的舞台。
他手中的“破军”刀,在炉火的映照下,反射出凛冽的寒光,仿佛已经渴望着饮血沙场。
(https://www.02ssw.cc/5036_5036005/50344121.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sw.cc。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