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大校惊雷与将帅之争
全军大校的日子,在紧张与期待中如期而至。
地点设在九原城外一片辽阔的校场。旌旗招展,甲胄鲜明,北疆军团各部精锐云集,刀戟如林,肃杀之气直冲云霄。点将台上,蒙恬大将军端坐主位,左右皆是北疆军团的各级将校,所有人的目光都带着审视与好奇,聚焦在场中那片被划出的特殊区域——那是帝国工曹丞李默展示新式装备的场地。
李默一身精干利落的官服,身后站着程椽、赵贲及数名精心挑选的工曹府护卫。他们面前的长案上,整齐摆放着数柄寒光闪闪的环首刀、几张改进弩,以及几个用红布覆盖、形状奇特的物件,引人遐想。
展示首先从环首刀和改进弩开始。赵贲亲自带队,演示了新式刀剑劈砍皮甲、木盾甚至劣质铁甲时的摧枯拉朽,以及改进弩在射程和精度上的显著提升。校场之上,赞叹之声不绝于耳。这些装备的性能,已经远超军中现有制式武器,让许多将领眼中放光,纷纷向蒙恬请命,要求优先装备本部人马。
蒙恬微微颔首,对李默投去赞许的目光。仅凭这些,李默的工曹丞便已实至名归。
然而,李默知道,真正的重头戏还在后面。
当众人的注意力还沉浸在刀弩之利时,李默上前一步,对着点将台躬身行礼,声音清朗:“大将军,诸位将军,此前所展,乃工曹府革新旧器之果。然,胡虏骑射来去如风,仅凭刀弩,仍难以尽克其疾。下官不才,近日偶得灵感,试制一物,或可弥补我军远程火力之不足,请容演示。”
所有人的好奇心都被吊了起来。连蒙恬也坐直了身体,目光中带着探究。
李默示意,两名护卫掀开了长案上最大的那块红布。下面赫然是五杆造型奇特、黝黑沉重的火绳枪!它们那长长的枪管和复杂的枪机结构,与在场所有人认知中的任何兵器都截然不同。
“此物,下官命名为‘雷火铳’。”李默介绍道,“其理,乃是以精铁为管,内置火药弹丸,以机括引火激发,可于百五十步外,破重甲,裂坚木。”
百五十步破重甲?!
此言一出,满场哗然!强弩有效射程也不过百步左右,且对重甲目标威力锐减。这貌不惊人的铁管子,能有如此威力?质疑、不信、乃至觉得李默夸大其词的目光,纷纷投来。
“李曹丞,军国大事,非同儿戏。此言未免太过匪夷所思了吧?”一名性情耿直的副将忍不住出声质疑。
李默神色不变:“是否匪夷所思,一试便知。请大将军准许试射。”
蒙恬目光锐利,沉声道:“准!”
校场一侧,早已立好了新的靶标:一副完整的匈奴贵族常用的镶铁皮甲,以及一面加厚的木盾。
李默亲自指导五名经过短暂训练(主要熟悉装填流程和安全规范)的工曹府护卫,开始进行操作。只见他们动作略显生疏,但步骤清晰:用量勺从腰间皮囊取出火药,由枪口倒入,用通条捣实,然后放入圆铅弹,再次夯实;接着向药池倒入引火药,盖上盖子;最后将早已点燃的火绳夹在蛇形夹上。
整个装填过程,耗时近一分钟。看着他们繁琐的动作,一些性急的将领已经开始皱眉摇头,觉得此物华而不实,射速太慢,在瞬息万变的战场上恐怕难有大用。
然而,当五名射手在李默的口令下,齐齐举枪,瞄准一百五十步外的靶标时,一种莫名的压抑感开始在校场上弥漫。
“放!”李默一声令下。
五名射手几乎同时扣动扳机!
咔嚓!砰!砰!砰!砰!砰!
五声机括脆响之后,是五声几乎连成一片、震耳欲聋的恐怖轰鸣!
枪口烈焰喷吐,浓密的白色硝烟瞬间弥漫开来,刺鼻的硫磺味随风扩散!那声响,远超弩弦震动,甚至比众人听闻过的“震天雷”爆炸声更加集中、更加暴烈,仿佛天雷炸响在耳边!
点将台上的不少文官和靠近演示区的士卒,都被这突如其来的巨响吓得一哆嗦,甚至有人下意识地后退了一步!
硝烟尚未完全散去,所有人的目光都死死盯住了远处的靶标。
只见那副镶铁皮甲的胸口部位,出现了数个触目惊心的大洞,周围的皮革和铁片扭曲撕裂!而那面加厚的木盾,更是被直接击穿,碎片四溅!
校场之上,陷入了一片死寂。落针可闻。
所有人都被这远超想象的威力震慑住了!百五十步,破甲毁盾,声若雷霆!这已经完全超出了他们对“兵器”的认知范畴!
短暂的寂静之后,是轰然爆发的议论和惊叹!
“神兵!真乃神兵天降!”
“竟有如此威力!若成建制使用……”
“胡虏铁骑,焉能挡此雷霆一击?!”
将领们再也无法保持镇定,纷纷离席,涌向演示区,想要近距离观察那神奇的“雷火铳”。蒙恬也站起身,走到李默身边,看着那还在冒着缕缕青烟的枪管,眼中精光爆射,深吸一口气,沉声问道:“此铳,产量如何?操练可易?可能量产装备?”
李默如实回答:“回大将军,此铳制造极为不易,尤以枪管为甚,需精铁卷焊,深孔钻磨,耗时良久。目前月产不过十数杆。操练方面,装填步骤需严格训练,方可熟练,射击精度亦有待提高。然,其威力大将军已亲见,若能量产,组建专门铳队,于战阵之上,齐射之威,足可撼动胡骑冲锋之势!”
蒙恬沉吟不语,手指轻轻敲击着枪管,感受着那金属的余温。他作为沙场老将,瞬间就意识到了这种武器的巨大潜力以及其带来的战术变革可能性。虽然目前成本高昂,产量低下,操作复杂,但其战略价值,无可估量!
就在这时,一个不和谐的声音响起。
“大将军!”出声的是军中一位资历颇老、以勇猛著称的骑都尉,他指着火绳枪,语气带着不满,“此物虽利,然装填缓慢,射毕则成烧火棍!且声响巨大,烟雾弥漫,极易暴露位置,更惊战马!与我大秦锐士弓马娴熟、结阵而战之道,大相径庭!若将资源靡费于此等奇技淫巧之上,恐荒废我士卒之本,得不偿失!末将以为,当慎之又慎!”
这番话,代表了一部分传统将领的看法。他们习惯于现有的作战模式,对于这种颠覆性的新武器,本能地抱有怀疑和抵触情绪,担心会动摇军心,改变他们熟悉的战争方式,甚至影响他们的地位。
立刻有另一名较为年轻的将领反驳:“王都尉此言差矣!战场之道,唯胜是图!此铳威力惊人,若能善用,乃克敌制胜之法宝!岂能因循守旧,固步自封?”
“哼,黄口小儿,懂得什么!战场瞬息万变,岂容你慢吞吞装药填弹?”
“若列阵齐射,一轮便可毙敌数百,何慢之有?”
将帅之间,竟因这“雷火铳”而产生了激烈的争论。支持者看到了未来的无限可能,反对者则固守传统的经验与荣耀。
蒙恬看着争论的部下,又看了看神色平静的李默,心中已然有了决断。他抬起手,制止了争论。
“够了。”蒙恬的声音不高,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新器之利,今日诸位有目共睹。然,其弊亦显而易见。”
他目光扫过众将,最后落在李默身上:“李曹丞。”
“下官在。”
“此‘雷火铳’,乃军国重器。工曹府当继续改进工艺,设法提升产量,降低成本。同时,着手编练一支五百人的‘铳兵’,由你亲自督导训练,摸索战法。所需人员、物资,由大将军府协调拨付。”
“下官领命!”李默心中一定,知道最关键的一步已经迈出。
蒙恬又看向众将:“诸将亦需开阔眼界,战争之道,岂是一成不变?新器之用,在于人。如何扬长避短,将其融入我军战阵,乃尔等需深思之题!切不可固步自封,贻误战机!”
“末将等谨遵大将军教诲!”众将齐声应诺,虽然仍有部分人心中不服,但蒙恬的权威无人敢挑战。
全军大校,最终在这巨大的震撼与激烈的争论中落幕。李默和他的“雷火铳”,成为了整个北疆军团热议的焦点。
带着蒙恬的授权和复杂的局面,李默返回了工曹府。他知道,真正的挑战现在才开始。不仅要解决火绳枪本身的技术和产能问题,更要面对来自军队内部的传统阻力,以及如何将这种划时代的武器,有效地融入大秦的军事体系之中。
一场围绕新技术与旧传统的碰撞与融合,即将在北疆上演。而李默,正处在这场变革的风口浪尖。
(https://www.02ssw.cc/5036_5036005/50343126.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sw.cc。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