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书屋 > 我和老婆都是穿越的 > 第14章 摸底

第14章 摸底


第二天一早,周继业和林莹凌晨四点半就起了,用昨晚剩下的隔夜饭加了开水煮了锅泡饭,就着碟酱菜凑了了一顿,两人就出了门。

    林莹的跨着个菜篮子,空着手的周继业跟在一旁,两人看起来就和普通去菜场买菜的小夫妻没什么两样。

    菜场近的很,几步路就到了那边,凌晨五点的菜场已经很热闹了,各个摊位上到处都是人,尤其是肉类和副食品摊位上的人最多,大家买东西简直就和抢差不多,手里拿着钱和票证一个劲地往前挤,嘴里喊着我要啥啥啥来着。

    摊位上的售货员也在忙碌着,一手接钱接票证,另一手还要忙着拿东西切东西和称重,整个场面热闹非凡。

    “人可真多啊!”

    周继业护着林莹慢慢往前挪,他昨天来的晚,菜场最热闹时间已经过去了,今天一看才知道这个时候居然会有这么多人。

    仿佛附近的居民一下子全跑到菜场来了,一眼望过去黑压压全是人头,人挤人的还喧杂无比,怪不得经常有句话叫“热闹的和菜场”一样呢。

    一路往前挤,时不时还凑到前面张望一下摊位上的东西,询问一下售卖的价格。不过买是不可能的,因为菜场里的大部分东西都需要票证,尤其是副食品和肉类这些,周继业他们连魔都的户口都没自然不可能有票证,就算有钱也是买不了。

    一路慢慢向前走,一路看一路问,顺便买了点不要票证的蔬菜,林莹手上的菜篮子里也渐渐堆了些东西。

    他们特意去了趟卖鸡蛋的摊位,打听了下今天鸡蛋的价格和供应量。

    周继业说的没错,现在的鸡蛋在菜场是紧俏货,卖的价格可不便宜。

    一斤鸡蛋八毛,这个价格可不低了,要知道魔都的收入虽比其他城市高,可高的也很有限。

    魔都的工资标准略高于西北等地区,可转正后的正式职工一个月收入也不过三十六元,而且这个收入因为前些年等级考核制度中断缘故好几年没变过了,所以在魔都对此有句话形容的非常贴切,那就是“三十六元万岁”。

    以三十六元平均工资来计算,一个月工资也就能买四十五斤鸡蛋而已,但就算这样,菜场的鸡蛋依旧供不应求。一方面是鸡蛋的需求量大,另一方面是现有鸡蛋的供应量达不到要求。

    此外,林莹还发现了一个现象,那就是卖鸡蛋的摊位上虽有周继业说过的照鸡蛋用的木箱子,可实际上在售卖的时候售货员却不是随随便便让人用的。

    有几个人买了鸡蛋要特意照下光挑拣鸡蛋都被售货员给拒绝了,为此还有个老阿姨和售货员直接吵了起来。售货员根本不退让,话还牛逼哄哄冲的很,直截了当对老阿姨说爱买买不买滚蛋,把老阿姨哽的直翻白眼气的不行。

    “阿姨!”就在那老阿姨嘴里骂骂咧咧跨着装好鸡蛋的菜篮子从摊位挤出来,转身离开的时候,林莹几步就凑了过去。

    “小姑娘有事?”

    “刚才见您和卖鸡蛋的人吵架,我在外面听了两句,是因为照鸡蛋的事?那木箱子不就是给人照鸡蛋的么?为啥不让呀?”林莹眨巴着大眼睛好奇地问,还别说林莹的样子很有欺骗性,瘦弱的身子小小的,打扮的很是朴素,而且常年营养不良略有枯黄的头发再加上不大的年龄,看起来就和十六七岁的小女孩似的。

    “你问这个干嘛?”老阿姨警惕地反问。

    林莹弱弱道:“我是刚回来的知青,就住附近77弄,今天第一天来菜场买菜。”说着话,林莹亮了亮装着菜的菜篮子。

    “怪不得呢。”老阿姨脸上露出缓和的神色,对林莹道:“你不懂,卖鸡蛋的那人就是欺负我们这些没背景的普通人呢。”

    “欺负?”林莹眨了眨眼,一副迷茫的模样。

    大妈看看左右,伸手拉着林莹走到一旁,压低声音对她道:“你小姑娘第一次出来买菜,出来前家里就没交代过?”

    “我爸忙着要上班,至于我妈……。”林莹没把话说下去,眼圈却红了。

    大妈瞬间脑补,仿佛明白了什么。她抬手在林莹胳臂上轻轻拍了下,叹了口气也不再追问这些了。

    “小姑娘你不知道也正常,这菜场里水深的很呢,要是不懂的吃了亏都不晓得。”

    “真的么?”林莹诧异问道:“阿姨您能不能给我说说?我家条件不好,我刚回来没工作,一家子就我爸挣点那么点死工资,家里兄弟姐妹好几个呢,日子过的紧巴巴……。”

    听着林莹这么说,这位老阿姨对林莹的情况更为同情,当即就压低着声巴拉巴拉对她说了一通。

    老阿姨告诉林莹,鸡蛋摊位上的木箱子的确是给人照鸡蛋用的,可怎么用,给谁用却掌握在卖鸡蛋的人手里。要是碰到一个靠谱的售货员还行,可要遇见今天这样不讲理的就只能自认倒霉。

    原因很简单,菜场的鸡蛋都是供销社从各地收购来的,收购来的鸡蛋来源五花八门,有的是从农场来,有的是从公社来,还有的是农民自家养的鸡下的蛋卖给供销社的,其中的质量有着区别。

    鸡蛋这玩意看起来一样,但鸡蛋是有保鲜期的,新下的蛋和放了十天半个月的鸡蛋完全不同,可供销社对这些鸡蛋不会特意做区分,而且在供销社收来鸡蛋后也不会收多少就往菜场投入多少销售,而是先统一存放,等累积到一定数量后再一整批拨给菜场。

    这样一来,收购来的鸡蛋保鲜期就参差不齐,大家买鸡蛋的时候就要看运气。

    运气好的碰上刚收来的鸡蛋,运气差的买到的就是积压了一段时间的鸡蛋,前者新鲜,后者时间久了就肯定不新鲜了,按理说用木箱子的灯照一下就能分辨得出来,可问题在于要是大家都去照了,把新鲜的全挑走了,剩下不新鲜的鸡蛋售货员卖给谁去?

    因为这个原因,这售货员死活不给大妈照鸡蛋,就是担心老阿姨照了鸡蛋后把不新鲜的鸡蛋给挑出来,如果这样不砸自己手上了?老阿姨作为买家自然也不肯这么干,明明花一样的钱却买了不新鲜的鸡蛋?这放谁身上都不肯啊!这才会吵了起来。

    “如果光是这样的话也不能说售货员的问题,是不是还有其他原因?”林莹听明白后想了想问。

    “小姑娘聪明的。”老阿姨赞了林莹一句:“要真是一视同仁我也不会和她吵,问题是这人不是个好东西!”

    老阿姨伸手朝着卖鸡蛋那边指了指道:“你以为这售货员真是公事公办呀?这家伙其实坏的很,要换个她认识的人或者有背景后台的可就不这样了,别说照几个鸡蛋了,就算拿着鸡蛋一个个在显微镜下面看都不会说一句话呢。说白了,就是欺负我们这些普通小老百姓,偷偷把好鸡蛋全自己先挑走了,剩下的再卖给我们。”

    说着,老阿姨气呼呼的一副模样,恨不得再转回去狠狠骂对方几句,林莹连忙在一旁安慰了老阿姨几句,这才让她打消了这个念头。

    这下林莹彻底搞明白了老阿姨为什么和对方吵架的原因,原来是这个情况。

    “菜场就这一个卖鸡蛋的摊位?不是说现在有临时摊位有郊区农民会来摆摊的么?难道那边就没卖鸡蛋?”

    “哪里有啊!”老阿姨摇头道:“摆摊的农民有是有,可也就最多卖点自家种的菜和捞来的甲鱼、黄鳝什么的,鸡蛋这东西除了正规摊位外很少见。现在农民家里一般就养两三只鸡,一天又能生几个蛋?这么远来一趟把蛋带过来数量少不算,万一打碎了就更不划算了,反正乡下就有收购站,农民自己吃也好或者卖给供销社也好都方便,要是有农村的新鲜鸡蛋卖,谁会去她那边买?”

    “有道理,不过阿姨,如果农民卖鸡蛋的话估计也会贵点,毕竟不要票啊,这样算起来还是正规摊位便宜些呢。”林莹顺着老阿姨的话说道。

    老阿姨笑着摇头道:“账可不能这么算,其实卖议价其实也贵不了多少,正规摊位鸡蛋卖八毛,议价如果卖八毛五甚至再多点其实也是划算的。小姑娘你看呀,一斤鸡蛋就按十个最多十一个来算,一个鸡蛋就是八分钱,假如凭票买的鸡蛋里有一个不新鲜甚至是坏的,不就等于直接亏了?这样算下来,倒不如八毛五直接买议价鸡蛋呢,还不要票呢。”

    老阿姨扳着手指头和林莹解释,林莹连连点头一副受教的模样,她这个样更让老阿姨激起了好为人师的性子,顺着鸡蛋这个事兴致勃勃和林莹又讲了许多关于菜场的事儿。

    还别说,有老阿姨这个天天跑菜场的人介绍,菜场大小事都说的头头是道。那个摊位的菜新鲜,那个售货员脾气坏,谁人实在的,谁人品不好的,简直如数家珍。

    魔都的爷叔阿姨等同于京都的大爷大妈,他们这个群体消息灵通知道的可比普通人多得多了,何况这位老阿姨天天来菜场,数十年如一日,没什么她不清楚的。

    老阿姨还告诉了林莹一些外人不清楚的情况,比如菜场现在虽然可以租临时摊位,可实际上这个事是打擦边球的,毕竟上面还没这个政策,弹性大的很。

    怎么租,租给谁?这些权利都在专门的管理员手上。要没管理员点头,就算有空位你想租也是租不到的,这里面要有窍门。

    “窍门?”林莹不明白地反问。

    老阿姨抬手先做了个喝酒的姿势,接着又伸出两根手指在嘴唇上来回碰了碰,给了林莹一个你懂的眼神,林莹顿时恍然大悟。

    (本章完)


  (https://www.02ssw.cc/5035_5035943/11111138.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sw.cc。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