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书屋 > 寒门状元:我的大脑通古今 > 第40章 考场侦查,布局进行时

第40章 考场侦查,布局进行时


悦来客栈安顿下来后,

张家父子便如同上了发条的陀螺,

开始最后的“冲刺”。

张承宗带着厚礼,忙着四处拜码头,

打探府试考官偏好,

试图用银钱铺就一条康庄大道。

张诚则被关在客房里,

对着苏惟瑾“精心”准备好的、

那些他根本看不懂的经义策问范文,

抓耳挠腮,死记硬背,痛苦万分。

苏惟瑾这个“枪手”,

反倒成了最“清闲”的人。

张福管家盯他盯得紧,

但主要防他偷懒或外出生事,

对于他“替少爷熟悉考场环境”的请求,

张承宗略一思索便同意了

——毕竟这书童看着靠谱,

让他先去摸摸路,

总好过让自家那个草包儿子临场抓瞎。

于是,苏惟瑾获得了一张临时“通行证”。

府试考场设在淮安府学宫旁的专用贡院。

这贡院规模宏大,气象森严。

青砖高墙耸立,足有两丈余高,

上面还拉着防止攀爬的铁蒺藜。

东西两侧各有辕门,此时紧闭,

唯有南面正门敞开,

有身穿号衣的衙役兵丁值守,

检查着偶尔进出的人员车辆,

气氛已然透出几分紧张。

苏惟瑾没有靠近正门,那太显眼。

他像一抹不起眼的影子,

绕着贡院高大的外墙,

不疾不徐地走着。

超频大脑全开,幻化一个高效的全息扫描仪,

将目之所及的一切信息疯狂录入、处理、分析。

围墙的高度、材质、可能的薄弱点(基本没有)。

周边街道布局,

尤其是那些易于观察却又不易被察觉的制高点(比如斜对面一家茶楼的二楼窗口)。

兵丁巡逻的路线、频率、交接班时可能出现的空档(极其规律,几乎无缝衔接)。

排水沟渠的走向、宽度(窄得钻不进老鼠)。

甚至风向、日照角度(考试那日应是晴天,便于巡查人员观察)。

他走得慢,看得细,偶尔停下系鞋带,

或者假装被路边小摊吸引,

目光却从未离开贡院及其周边环境。

结合周大山提供的“学政巡查,

严查作弊”的信息,

他敏锐地发现,此地的守卫力量远超常规。

除了明面上的府衙差役,

暗处似乎还有几道更加精悍的身影,

目光如电,扫视着每一个过于靠近贡院的可疑人物。

巡逻的班次密集,

带队的小头目眼神锐利,

检查进出凭证时一丝不苟。

空气中弥漫着一种无形的压力。

“果然戒备森严……”

苏惟瑾心下凛然,同时也更加兴奋。

越严越好!

越严,张承宗那套花钱打点的操作才越容易失灵!

越严,他那份“超常”答卷引发的怀疑才会被无限放大!

绕完一圈,他心里已经有了底。

硬闯?不可能。

偷偷传递?

成功率极低,风险极大。

唯一稳妥的方式,

就是在考试过程内部引爆!

他的计划需要调整,更加精密,

更加依托于考场内的规则本身。

第二天,他以“替少爷购买最新时文集”为由,

再次出门,直奔贡院街附近最大的书坊“翰墨林”。

这里简直是应考士子的信息交流中心。

无数穿着各色襕衫的学子挤在书架前,

或低声讨论,或争抢着新到的范文集子。

苏惟瑾挤在人群中,

耳朵如同最灵敏的雷达,

捕捉着一切有用的信息碎片。

“……听说了吗?

今年巡考的是提学御史周大人!

铁面无私!”

“何止!听说还从省城调了专门的誊录官和対读官,

糊名誊录,严格无比!”

“搜身也加严了,

据说连饼饵都要掰开检查……”

“唉,难啊……”

“怕什么?真才实学不怕考!”

……各种信息汇入苏惟瑾的大脑,

与他之前的观察相互印证。

学政(提学御史)周大人,铁面无私。

誊录、糊名制度严格执行。

搜身极其严格。

这些都在不断抬高作弊的成本和风险。

他一边听着,一边快速翻阅着几本热销的时文集,

超频记忆能力发动,

瞬间将其中几篇公认的“优秀”范文记下。

不是要抄袭,而是要了解这个时代考官的大致审美和评分标准,

以便更好地……在他的“杰作”里埋雷。

结账时,他故意用带着浓重沭阳口音的官话,

怯生生地向掌柜打听:

“掌、掌柜的,

请问……要是考试时,

发现有人作弊,

该……该向哪位大人报告?”

那掌柜见是个小书童,

也没在意,随口道:

“那可不能乱报告!

扰乱考场是大罪!

真有情况,得等放牌(交卷出场)时,

悄悄告知巡场御史或者监临官身边的差役。

不过小子,可别瞎掺和,小心惹祸上身!”

“哦哦,谢谢掌柜。”

苏惟瑾做出害怕的样子,

抱着新买的书走了。

心中却豁然开朗。

放牌时……

告知巡场御史或监临官身边的差役……

这是一个关键的时间节点和操作方式!

回到客栈房间(他与另一个张家仆役同住一小间),

他摒除杂念,开始最后完善计划。

大脑如同超级计算机,

进行着复杂的模拟推演:

场景一:张诚顺利带入小抄或他提前写好的文章?

——概率极低。

搜身如此之严,

张诚那草包心理素质又差,

大概率藏不住。

此路不通。

场景二:考试中途,张诚设法与他传递纸条?

——概率为零。

考场座位随机分配,隔开极远,

且有兵丁来回巡视,根本不可能。

场景三:他替张诚写的文章过于优秀,引起怀疑,学政大人亲自核查?

——概率很高!

这是他计划的核心!

但需要加码,

需要让这种“优秀”达到惊世骇俗、

同时又与张诚本人水平形成荒谬反差的程度!

并且,要留下只有真正作者才懂的、无法辩驳的“暗记”!

场景四:如何将自己摘出来,

甚至转变为“举报有功”或“被迫无奈”?

——需要在文章内容、笔迹、甚至交卷后的行为上做文章。

必要时,可以利用“放牌时报告”的规则。

但必须谨慎,绝不能引火烧身。

最终方案确定:

1.文章本身作为炸弹:

极致优秀,融入超越时代的见解(用古代语言包装),

但故意在某些经义理解上,

留下细微的、

与张诚可能接触到的师承体系完全不符的“破绽”(来自赵文萱札记和现代考据学的独特视角)。

同时,在策问中,

提出一个看似高明实则暗藏致命逻辑陷阱的“良策”。

2.笔迹埋下伏笔:

刻意模仿张诚的笔迹(他早已掌握),

但又在起笔收锋的细微习惯上,

留下一点点属于自己的印记(极难察觉,

但若有人拿着他的字迹对比,就能发现蛛丝马迹)。

3.引爆时机:静待学政系统自己发现异常。

若他们发现不了,或想压下去,

他就在放牌时,

用沭阳口音匿名向特定差役“透露”关键疑点

(比如“张少爷那文章里说的某某古碑,

俺好像在哪本杂书上见过,

咋跟先生教的不一样哩?”),

引导调查方向。

4.终极退路:万一情况有变,

计划失败,张家侥幸过关,

他就利用七叔公那条线,

争取尽快脱籍,参加下一科。

但这是下策,他追求的是此次府试,

一击必杀!

推演完毕,苏惟瑾缓缓睁开眼,

眸中精光闪烁,

似如打磨锋利的匕首,寒芒内敛。

一切准备就绪。

只待明日,贡院龙门开启。

他将亲手为张家父子,

送上一份“金榜题名”的惊天大礼!

布局已完成,猎网已张开。

静待开场。


  (https://www.02ssw.cc/5035_5035915/44180431.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sw.cc。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