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狮驼岭,百万生灵灭绝!唐僧要自己写真经!
西行路远,风尘仆仆。
经历真假美猴王一事后,唐僧虽然继续西行,但心中早已生了怀疑。
为防自己到了灵山却只是空欢喜一场。
唐僧更加注重书写自己的东西。
一路行来,笔不曾停。
他将沿途山川地貌、民情风俗、农桑技艺乃至异域文字,皆细细录于纸上。
心中那部真经,早已不是灵山之上的那些真经。
而是这红尘万丈、众生百态。
悟空扛着金箍棒在前开路,八戒牵着马,沙僧挑着担。
经历诸多险境后。
终于到了距离灵山只有八百里之遥的地方。
狮驼岭!
可刚一进入狮驼岭境内。
便见八百里焦土,腥风扑面。
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残破的旌旗斜插在焦黑的土地上,风一吹,便发出呜咽般的声响。
唐僧立于一处高坡,望着眼前景象,手用力攥紧了锡杖。
远处,依稀可见妖气盘旋,魔云笼罩,隐约传来小妖呼喝与百姓哀哭之声。
这里,已是灵山脚下。
距离灵山不过八百里!
可这里,却比任何一处妖魔巢穴,更像地狱。
“师傅……”八戒缩了缩脖子,扯了扯唐僧的衣袖,声音发颤,“这、这地方煞气太重了!要不咱们绕路吧?”
沙僧亦是面色凝重,握紧了兵器,护在唐僧身侧。
唯有悟空,火眼金睛灼灼,扫视着那冲天妖气深处,抓耳挠腮,忽地冷笑一声。
“绕路?往哪儿绕?这八百里狮驼岭,就是灵山给咱们摆下的最后一关!”
他扭头看向唐僧,眼中金光闪烁。
“师傅,这地方的妖怪,跟咱们之前遇上的那些脓包可不一样,妖气里……掺着佛味呢!”
唐僧沉默着,一步步向前走去。
脚下,不时踩到碎裂的骨殖,发出令人牙酸的轻响。
他看到被啃噬殆尽的小孩颅骨,看到扭曲变形,试图保护母亲骸骨,看到村庄化为废墟,田野被血染成褐红色。
一本破旧的、被血污浸透的《金刚经》残页,被风吹着,滚到他脚边。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唐僧弯腰,拾起那页残经,指尖触及那干涸的血痂,微微颤抖。
他抬头,望向西方那隐约在望,佛光普照的灵山轮廓。
梦幻泡影?
那这眼前的尸山血海,也是泡影吗?
这百姓临死前的绝望哀嚎,也是泡影吗?
他忽然想起这一路行来,诸多疑点。
为何那些妖怪抓了他,总是磨磨蹭蹭,非要洗净、捆好、甚至还要请客吃饭,迟迟不动口?
为何总有神佛恰到好处地现身搭救?
为何越是靠近灵山,妖魔反而越是猖獗,手段更是酷烈?
所杀之人越多?
原来,这一切,不过是一场戏。
一场演给世人看,演给他唐僧看,用以彰显取经艰难、佛法无边的戏!
但戏台上的血,却是真的!
是这狮驼岭百万生灵,以及更多不为人知的角落里的枯骨堆砌而成的!
而在远处。
狮驼岭上。
三个大妖正在饮酒作乐,吃嚼血肉。
这三个大妖一个青面獠牙,身若巨狮。
一个卷唇长鼻,乃是白象。
第三个金翅鲲头,星睛豹眼,分明是金翅大鹏鸟!
妖气滚滚,直冲霄汉。
正等待着唐僧送上门来,为佛门大兴,演完这最后的一场大戏!
看到远处的妖气冲天。
与灵山的佛光交相辉映。
唐僧突然笑了起来。
起初是低低的、压抑的笑,继而笑声越来越大,笑得前仰后合,笑得眼泪都流了出来。
“哈哈哈哈!”
“可笑啊!可笑!”
笑得悟空、八戒、沙僧面面相觑。
“师傅,你这是怎么了?”
悟空不解问道。
唐僧止住笑,擦去眼角的泪,脸上再无半分迷茫与悲恸,只剩下一种大彻大悟后的平静。
“走。”
唐僧的声音沙哑,却带着一种前所未有的冷硬。
他不再看那灵山方向,转身,面向来路。
“师傅?”悟空一愣,“不去灵山取经了吗?眼看就要到了!”
八戒和沙僧也愕然地看着他。
唐僧目光扫过三个徒弟,缓缓将手中那页染血的《金刚经》撕碎,任由碎片随风飘散。
“去灵山,我们要取什么经?”
“取那纵容屠戮生灵,却视而不见的《慈悲经》吗?”
“取那将累累白骨当做功德踏脚石的《般若经》吗?”
“取那满口大话,却无一字能填饱饥民肚子的《大乘经》吗?”
唐僧的声音不高。
但却掷地有声!
仿佛是在对这片土地被灭绝的百万生灵在说些什么!
悟空瞳孔微缩,他似乎明白了什么。
猛地扭头看向那妖气最深的狮驼岭,牙关紧咬,金箍棒嗡鸣作响。
八戒和沙僧面面相觑,似乎懂了,又似乎没完全懂。
但师傅身上那股决绝的气息,让他们不敢多问。
“这经,不取了。”
唐僧说得极其平静,仿佛在说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
“我们回大唐。”
“师傅要回去写一部经。”
“写一部……能让人活得像个人的经!”
他转身,率先向东而行,背影在尸骨背景的映衬下。
显得格外孤直,却又顶天立地。
悟空看着师傅的背影,又看看灵山,也跟着笑了。
扛着金箍棒,大步跟上。
“哈哈!俺老孙早就看那帮秃驴不爽了!师傅说得对!这劳什子经,不取也罢!”
“师傅,我送你回东土大唐!”
八戒嘟囔着“可惜了那灵山的素斋”,却也拖着钉耙,扭着胖身子跟上。
沙僧默默挑起行李担子,最后望了一眼那佛光缭绕的方向。
低叹一声,紧随而去。
夕阳将他们的影子拉得很长,投射在这片浸满鲜血的土地上。
风中,仿佛有无数冤魂在呜咽,又仿佛是在送行。
送别这已然行至灵山脚下,却毅然折返的取经人!
回程路上。
唐僧一路走,一路看,一路记。
笔尖划过纸页,沙沙作响。
这一次,他写的不再是佛经的注疏,不再是空泛的感悟。
而是如何辨认可食野菜,如何挖掘深井,如何建造更能抵御风雪的屋舍,如何防治常见的疫病……
是他这一路所见,所闻,所思,所想。
是一部,他希望真的能帮助人的真经。
佛不渡人,我自渡。
灵山没有真经,我便自己写一部!
(https://www.02ssw.cc/5035_5035901/44329162.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sw.cc。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