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书屋 > 天幕直播:大明皇家奇案录!!! > 第153章 南宫七年的朱祁镇

第153章 南宫七年的朱祁镇


天幕上,画面从北京保卫战的硝烟转向了紫禁城东南角一处幽深的宫苑——南宫。朱及第的声音带着探究的意味:“各位老铁,上回咱们说到‘大明战神’朱祁镇被弟弟景泰帝朱祁钰关进了南宫,一关就是七年。这七年,他到底过得怎么样?是凄惨不堪,还是另有隐情?网上可是吵翻天了!”

朱及第开始展示五花八门的网友留言:

“史书记载派”:“这还用吵?《明史》里白纸黑字写着呢!南宫宫门不仅上锁,还灌了铅,附近的树都砍光了,防止有人偷偷联系。吃穿用度还经常不足,得靠钱皇后做点女红托人变卖来补贴家用。这还不叫苛待?”

“阴谋论者”:“得了吧!《明史》多少受了后来明英宗复位后官方说法的影响。朱祁钰真要往死里整他哥,还能让他活七年?还能让他生那么多孩子?我看这就是政治宣传,把自己说得惨一点,显得自己复位更合理呗!”

“数据实证派”(这条留言被朱及第特别放大):“来来来,甩数据了!明英宗朱祁镇一生有九个儿子,十个女儿。大家仔细看时间线,其中至少有九个孩子(包括儿子朱见泽、朱见浚等,以及淳安公主、崇德公主等多位公主)是在景泰年间、也就是他被软禁在南宫的这七年里出生的!兄弟姐妹们,想想看,如果朱祁钰真的在生活上极度虐待他,让他缺衣少食,朝不保夕,他还能有这心情和身体条件生这么多孩子?而且大多数孩子都健康成长起来了。这说明什么?说明至少在生活、医疗保障和与后妃接触上,朱祁镇并没受到限制。”

“理性分析党”:“我同意楼上。朱祁钰防范的是他哥哥的政治威胁,怕他复位。所以监控肯定极其严格,人身自由完全剥夺,这是必须的。但在物质生活上,大概率还是按照皇帝标准供给的,不至于刻意折磨。毕竟那是太上皇,真要是虐待致死,朱祁钰在史书上也不好交代,容易激起政治反弹。说白了,朱祁钰最希望的,可能就是这位哥哥在南宫里‘安安分分’地生孩子、过日子,别再想着外面的皇位了。”

网友的争论通过弹幕形式密密麻麻飞过天幕,呈现出一幅众说纷纭的历史图景。

天幕之下,洪武十一年的奉天殿前,先前对于北京保卫战胜利的些许欣慰早已荡然无存,取而代之的是一片死寂和透骨的寒意。

朱元璋的脸色阴沉得能滴出水来。他死死盯着天幕上关于“南宫生子”的数据,又听到网友指出朱祁钰主要防范的是“复位”而非在生活上刻意虐待,他的拳头紧紧握起。兄弟阋墙!如此赤裸裸的权力争斗,如此严密的监视囚禁,就发生在他老朱家的后代身上!他仿佛已经看到了未来皇室血脉之间为了那张龙椅,将进行无数场同样甚至更加残酷的争斗。

徐达、冯胜等武将面面相觑,从军事角度,他们觉得朱祁钰的控制措施(锁门灌铅、伐树)无可厚非,但如此对待骨肉至亲,尤其还是曾经的皇帝,让他们这些讲究忠义廉耻的老臣感到极度不适。李文忠喃喃道:“防范至此……何至于此啊……”

汪广洋作为新晋左丞相,内心更是翻江倒海。他刚刚还在为自己的权位安危惴惴不安,此刻看到后世皇帝对亲兄弟尚且如此,更是感到了官场乃至皇族内部无处不在的险恶。权力,果然是一剂能让人忘却亲情的毒药。

与此同时,千里之外的杭州西湖畔,一群游学的士子正站在岳飞墓前,同样观看着天幕。当听到“朱祁钰生怕明英宗复位”的分析时,再看到天幕上隐约闪过的明英宗复辟后杀害于谦的场景,这些读书人仿佛被一道闪电击中!

一位年轻士子猛地一拍大腿,声音带着颤抖:“我明白了!我明白了!岳武穆当年为何非死不可?!‘迎回二圣’!高宗皇帝怕的,不就是这个吗?!”

另一人接口道,语气中充满了历史的荒诞感:“是啊!以前读史,总觉宋高宗赵构昏庸,秦桧奸恶,害死忠良。可如今看这大明……太上皇归来,即便已被幽禁七年,依然能让旧臣念念不忘,依然有机会复辟登基!那南宋时,若真让岳飞迎回了徽、钦二帝,哪怕他们毫无实权,对高宗的皇位难道不也是巨大的威胁?这……这几乎就是百年后大明南宫复辟的预演啊!”

士子们陷入沉默,一种复杂难言的情绪在岳飞墓前弥漫开来。忠君爱国固然是士大夫的至高理想,但皇权本身的脆弱和自私,以及这种脆弱自私可能带来的悲剧,让他们感到深深的无力与悲哀。岳飞的命运,于谦的命运,似乎都在印证着一个残酷的道理:在某些时刻,对现任皇帝而言,“稳定”远比“正义”或“血缘”更重要。

朱及第的声音适时响起,带着总结的意味:“看来大家争论的焦点,在于‘苛待’的定义。是物质生活的匮乏,还是政治权利的剥夺和精神上的压抑?或许,对于朱祁镇来说,虽然基本生活无忧,甚至还能生儿育女,但那种从九五之尊跌落、被至亲兄弟囚禁于方寸之地、日夜被人监视、前途一片黑暗的绝望,才是真正的‘苛待’吧。而朱祁钰的担忧,也在七年后变成了现实——一场‘夺门之变’,一切再次颠倒。”

“历史的吊诡就在于此,”朱及第最后说道,“防范本身,有时会成为刺激反噬的催化剂。南宫的这七年,看似风平浪静,实则暗流涌动,为下一次的惊天巨变埋下了所有的伏笔。明天,我们将揭开‘夺门之变’的重重迷雾!”

天幕渐暗,只留下洪武年间的人们,心中回荡着关于权力、亲情和忠诚的沉重拷问。朱元璋的目光扫过自己的儿子们,尤其是朱标和朱棣,心中那股为大明王朝万世一系而设计的蓝图,似乎又一次出现了深刻的裂痕。


  (https://www.02ssw.cc/5035_5035669/44288112.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sw.cc。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