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3章 何足道哉?
张墨又看向赵小七和周大彪:“炮营和骑兵休整的同时,也要总结此战得失。宣城守军的防御手段,比我们预想的要顽强。攻打金城,必须要有更完善的准备。”
“末将明白。”赵小七和周大彪齐声应道。
随后,张墨下令全军进行为期半个月的休整。
这不仅是让将士们恢复体力,更是为了消化战果,整合力量,为最终的灭国之战做准备。
后方运送来的粮草、军械、新兵源源不断抵达宣城。北疆这台战争机器,在短暂的停顿后,正以更高的效率重新加速运转。
与此同时,张墨并未放松对西齐残余势力和大越动向的监控。
“影牙,金城方面,慕容博有何新动静?大越边境,又有何异动?”
“回王爷,据睚眦密报,慕容博虽宣称死守金城,但已秘密将部分王室成员和财宝转移至西部山区,似有留后路之意。金城内粮草尚足,但军心不稳,谣言四起。”
“大越方面,赵铎已下令放弃出兵救援西齐,转而全力加强黄河南岸城防,特别是冠州对面的邺城,增兵约五万,征调大量民夫加固城墙。
但其朝中争吵不休,南方腹地因加税征粮而民怨沸腾。”
张墨听完汇报,沉吟片刻,嘴角泛起一丝冷峻的笑意:“赵铎果然选择了最愚蠢的做法。固守?他守得住吗?不过是拖延时间,自掘坟墓罢了。”
就在北疆于宣城休整之际,驻守冠州的大将郭达成,也密切关注着对岸大越军的动向。他看到邺城方向旌旗招展,尘土飞扬,明显是在大规模增兵和加固城防。
郭达成麾下不少将领摩拳擦掌,纷纷请战:
“将军,大越军新至,立足未稳,邺城防务尚未完备,此时若渡河奇袭,必可一举攻克。”
“是啊将军,若能拿下邺城,圣京门户洞开,可是不世之功啊。”
郭达成为人沉稳,虽也觉得战机不错,但深知涉及两大战场联动,不敢擅专。他仔细斟酌后,亲笔修书一封,派快马送往宣城,向张墨请示方略。
信中,郭达成详细分析了当前形势:大越重兵布防邺城,但军心不稳,且防线漫长,若能集中力量突破一点,确有胜算。
但同时,他也提出疑虑:若此时东进攻越,势必影响西线对金城的最终决战,可能导致西齐残部获得喘息之机。
数日后,张墨的回信送达冠州。郭达成展开一看,信中决策明确:
“马恒将军:来信收悉,所言俱是实情。然大越惊弓之鸟,重兵集结边境,其意在于自保,而非西进。
我军当前首要之务,乃彻底平定西齐,消除后顾之忧。尔部当下任务,非渡河攻越,而是固守冠州等已占城池,保持高压态势,牵制大越兵力。”
“此举之妙,在于使大越数十万精锐困守混河沿线,不敢他顾,空耗国力。
其南方腹地空虚,民变四起,日久必生内乱。待我平定西齐,携大胜之威,回师东向,则大越疲敝之师,何足道哉?”
“望尔谨守城防,操练士卒,广布斥候,密切关注大越动向。必要时,可派小股精锐过河袭扰,使其不得安宁,然切忌浪战。”
读完张墨的回信,郭达成心中叹服:“王爷深谋远虑,非我等所能及也。”
他立刻召集部将,传达张墨的指令,放弃渡河进攻的打算,转而采取积极的守势和骚扰战术,牢牢牵制住大越边境的庞大军队。
半个月的休整期结束,北疆大军兵精粮足,士气复振。张墨留部分兵力守宣城,亲率主力,浩浩荡荡,直扑西齐最后的国都——金城。
北疆大军兵临金城之下,这座西齐百年王都如同垂死的巨兽,匍匐在西北大地之上。
城墙之高厚,远超宣城,皆以巨型青石混合糯米灰浆垒砌,坚固异常。
护城河宽达五丈,水深流急。城头箭楼、碉堡密布,滚木礌石堆积如山,更架设了数量庞大的床弩和改良后的投石机。
慕容博将最后八万精锐悉数收缩于此,摆出了决一死战的架势。
张墨策马绕城巡视,面色凝重。他深知,这将是一场比宣城更加艰难、伤亡更大的硬仗。金城,是西齐最后的精气神所在。
“围城。”张墨下令。
北疆大军如同铁桶般将金城四面合围,挖掘壕沟,构筑壁垒,断绝一切内外联系。同时,劝降、心理战、火炮威慑依次展开。
然而,慕容博此次展现出了与之前不同的决绝。
他斩杀了多名提议投降的官员,将首级悬挂于城楼之上。每日亲自巡城,犒赏士卒,甚至将自己的膳食分与士兵,誓言与金城共存亡。
在国君如此姿态下,西齐守军的抵抗意志被强行凝聚起来,竟一时稳住了阵脚。
北疆军的火炮轰击开始了。但金城城墙异常坚固,炮击效果远不如之前。
虽然砖石碎裂,烟尘弥漫,却难以造成结构性坍塌。守军也学乖了,在城墙上搭建了防炮棚,减少了暴露伤亡。
第一次总攻在炮击三日后发起。
北疆重甲步兵在炮火掩护下,强渡护城河,架设云梯,悍然攻城。
然而,守军抵抗极其顽强,滚木礌石、热油金汁如雨而下,床弩发射的巨箭甚至能穿透北疆军的盾牌。
攻城部队在城下损失惨重,云梯多次被推倒,始终无法在城头站稳脚跟。激战一整日,北疆军被迫退却,在护城河边留下了大量尸体。
强攻受挫,张墨意识到必须改变策略。他召集众将商议破城之法。
“王爷。”工兵将领提议:“金城地基多为黄土,或可挖掘地道,直通城墙下方,以火药炸塌城墙!”
张墨认为此计可行,但需谨慎:“拓跋山在宣城已防我此招,慕容博岂会无备?需多路并进,虚实结合,方能奏效。”
于是,北疆军表面上继续打造攻城器械,每日进行小规模佯攻,吸引守军注意力。
暗地里,工兵营挑选精锐,分三处秘密挖掘地道。为迷惑守军,还故意露出一些挖掘痕迹,制造假地道的迹象。
(https://www.02ssw.cc/5035_5035207/44285941.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sw.cc。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