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5章 剿抚结合,以抚为主
处置完皇室,张墨又转向那些投降的西齐大臣。
他并非一味杀戮,而是区别对待:对于贪腐无能、民愤极大者,严惩不贷。
对于虽有罪责但能力尚可、且愿意归顺者,给予戴罪立功的机会;对于少数素有清名、只是各为其主的官员,则尝试招揽。
“传令下去。”张墨对随行的马恒道:“即刻张贴安民告示,宣布北疆律法,废除西齐苛捐杂税。
组织人手,清理街道,掩埋尸体,扑灭余火,严防瘟疫。开仓放粮,赈济城中饥民。有趁乱抢掠、奸淫妇女者,立斩不赦!”
一系列命令发出,显示出张墨不仅是军事统帅,更是深知安定人心、恢复秩序乃当务之急的统治者。
拿下金城,仅仅是第一步。如何将这座百战余生的王都及其广袤的疆土彻底消化,融入北疆体系,是更大的挑战。
张墨将大营设在原西齐王府,开始全力稳定局势。
金城实行严格的宵禁和军事管制。北疆军分成数队,日夜巡逻,严厉打击任何形式的破坏活动。
同时,派出精锐小队,清剿城内可能藏匿的西齐残兵败将和趁火打劫的地痞流氓,迅速恢复了基本的社会秩序。
带来的北疆文官团队迅速接管了金城及周边州府的政务。
他们首先做的就是统计户口、清理府库、接收档案。北疆的《新政纲要》开始颁布,包括清丈田亩、减免赋税、鼓励工商、兴办学堂等政策,逐步推行。
虽然初期遇到一些旧势力的抵触,但在北疆强大的军事力量和明确的法律面前,阻力被逐渐化解。
战争对金城的经济破坏是巨大的。张墨下令从北疆本土紧急调运大量粮食、布匹、药品等物资,平抑物价,救助灾民。
同时,鼓励商铺重新开业,恢复市场交易。对于受损严重的民居,给予一定的修缮补助。这些措施有效地安抚了惊魂未定的百姓,逐渐赢得了民心。
张墨深知征服土地易,征服人心难。他并未强行禁止西齐的风俗信仰,反而表示尊重。
同时,也适时地引入北疆的文化和“梵天圣主”的信仰,通过温和的方式促进文化融合。他亲自祭拜了西齐的宗庙,表示对历史的尊重,这一举动赢得了不少西齐旧臣和士人的好感。
在金城局势初步稳定后,张墨的目光投向了西齐广袤疆土上那些尚未臣服的城池和地区。
西齐王国疆域辽阔,虽王都陷落,皇帝被擒,但西部、南部仍有不少边远州郡处于观望或实际独立状态,一些地方将领和部落首领甚至可能拥兵自立。
必须趁热打铁,尽快将这些地区纳入掌控。
张墨决定分兵两路,进行扫荡:
西齐西部、西北部疆土,包括广袤的沙漠、草原和山地地带,那里部落众多,情况复杂,且有西齐残部可能西逃勾结西域势力。
周大彪率三万精锐,以河西军团为基干,辅以部分归顺的西齐熟悉地形的骑兵,扫荡西齐西部和西北部疆土。
周大彪性格相对沉稳,熟悉西北情况,擅长怀柔与威慑并重。
张墨给他的指令是:“剿抚结合,以抚为主。”对于主动归顺的城池和部落,给予优待,承认其地位,纳入北疆羁縻体系。
对于负隅顽抗者,则坚决以雷霆手段剿灭,尤其要切断西齐残部与西域的可能联系。重点是控制通往西域的战略通道和关键绿洲城市。
南路扫荡军以铁横为主帅,领兵四万。目标是西齐南部相对富庶的州郡,这些地区城池坚固,人口密集,可能抵抗意识较强。
铁横作战勇猛,风格强硬。张墨给他的指令是:“速战速决,震慑宵小。”
要求他发挥北疆军的装备和士气优势,对敢于抵抗的城池发动迅猛攻击,务必以最短时间、最小代价拿下,形成强大威慑力,迫使其他观望者望风归降。
同时,注意保护民生,避免不必要的破坏。
临行前,张墨特意叮嘱二将:“你二人兵锋所向,非为杀戮,乃为平定。切记,攻心为上,攻城为下。降者安之,抗者诛之。
但绝不可滥杀无辜,劫掠百姓,违令者,军法从事。”
周大彪和铁横领命而去,两路大军如同北疆伸出的两只铁拳,分别砸向西齐尚未平定的疆域。
两路大军的进展总体顺利,但亦遇到不同情况。
周大彪的西路军进入西部后,他首先派遣使者,携带慕容博的降书和张墨的安民告示,前往各城池和部落劝降。
效果显著,大多数地处偏远、与王都联系本就松散的地区,见大势已去,纷纷选择归顺。
周大彪严格执行怀柔政策,秋毫无犯,很快稳定了西部局势。仅有个别与西齐王室关系密切、或企图自立的部落进行了微弱抵抗,被周大彪轻易击溃。
铁横的南路军则遇到了较为激烈的抵抗。
南部一些州郡的守将,认为北疆军主力集中于金城,南方山高路远,可以凭借地利顽抗。某座名为“临城”的重镇,守将集结了两万兵马,企图凭借坚固城防阻挡铁横。
铁横也不废话,直接摆开阵势,火炮轰城,快枪压制,然后重甲步兵强攻。
经历过金城血战的北疆军,打这种级别的攻城战已是得心应手。
不过三日,临城破,守将战死。铁横严格执行军纪,只诛首恶,不扰平民,并将部分缴获的粮食分发百姓。
临城的迅速陷落,产生了巨大的震慑效应。南部其他州郡闻风丧胆,再也无人敢抵抗,纷纷开城投降。铁横一路几乎兵不血刃,接收了大量城池。
数月之后,周大彪和铁横相继凯旋。西齐全境基本平定,纳入了北疆的版图。
张墨下令,将原西齐疆土划分为数个行省,派遣得力官员赴任,全面推行北疆新政。
金城也逐渐从战火的创伤中恢复过来,市场重新繁荣,百姓生活逐步走上正轨。
许多西齐旧臣和士人,在看到北疆高效的治理能力和惠民政策后,也开始转变态度,愿意为新朝效力。
(https://www.02ssw.cc/5035_5035207/44285939.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sw.cc。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