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书屋 > 让你当书童,你成大夏文圣 > 第117章 送别!

第117章 送别!


京都城外百里,帝陵区。

这是大夏历代皇室的安息之地,连开国太祖的陵寝也坐落于此,龙脉延绵,气势恢宏。

雨丝细密,一道身影从濛濛雾气中走出。

王晋撑着一把油纸伞,一改往日落魄书生的邋遢模样,换上了一身崭新庄重的青色儒袍,头发也一丝不苟地束在冠中。

沿着帝陵区小径一路前行,最后停在一座墓碑前。

“大夏昭华长公主之墓。”

“承天顺命,贞静柔嘉。”

“昭宁元年薨。”

王晋静静地看着那一行行字,目光在昭宁元年四个字上停留了许久。

而后收起伞,从怀中掏出黄纸、香烛,又取出一壶酒。

点燃,祭拜,叩首。

一套流程缓慢而郑重。

祭奠完毕后,王晋没有就此离去。

面露追忆,悠悠地叹了口气,靠着墓碑席地而坐,顺手又将酒打开,先是往地上洒了三巡,而后自己仰头灌了一大口。

“昭华。”

“你还记得沈春芳吗?”

“当年总跟在我们屁股后面那小子,现在可厉害了。”

“倒也不是他自己厉害,是收了个了不得的弟子,叫卢璘。”

说着说着,王晋又灌了一口酒,脸上露出笑容:

“师父老说我天资高,见了璘哥儿才知道什么叫天资,不过好在也入了我的心学一脉。”

“你要是还在,能看到这一天,该多好啊。”

王晋自问自答,可回答他的只有雨声淅沥。

这时,一道声音自身后传来。

“王晋,你还有脸来?”

王晋身子微微一僵,听出了声音的主人是谁,却没有回头。

“朕的长姐因你而死,你有何脸面苟活于世?”

“还有脸来祭奠朕的长姐?”

王晋缓缓转过头。

细雨之中,一名身着玄色龙袍的女子静静站立,身后的侍从为她撑着一把巨大伞盖。

正是昭宁帝。

王晋闻言,眼中闪过痛苦之色,但还是摇了摇头,哪怕对方是大夏九五之尊,也仍旧开口反驳:

“陛下,长公主非因我而死。”

“是因大夏而死。”

“呵。”

昭宁帝一声冷哼,凤眸之中满是寒意。

“若非当年你不自量力,行那悖逆之事,先帝又怎会迁怒长姐,害她抑郁而终?”

“长姐可是先帝最为疼爱的子嗣啊。”

王晋这次老实了,没有开口反驳。

是啊。

昭华确实是先帝最疼爱的女儿。

若非如此,一个未嫁的公主又怎会有资格葬在这帝陵之中。

能长眠在帝陵区,除了历代帝王,便只有功盖天下的皇后与太子。

不是所有的皇子公主,都有这份殊荣。

王晋心中刺痛。

若非自己当年不自量力,昭华又怎会为了保全自己,而被先帝软禁宫中,最终郁郁而终。

万般罪过,皆由我一人而起。

我本不该苟活。

可昭华的死,处处透着蹊跷,不查个水落石出,自己死后,也无颜去见她。

昭宁帝看着他这副模样,眼中的厌恶更深了。

“朕念在这次佛门斗法一事上你尚有微功,便不追究你擅闯帝陵之罪。”

“从今往后,不准你再踏入此地一步。”

王晋闻言,继续沉默。

来与不来,又有何区别呢?

过了好一会,才吐出一口气,开口回答:

“陛下放心。”

“查明昭华死因之前,我不会再来了。”

“最好如此。”昭宁帝冷冷丢下一句。

了却心愿,和昭宁帝也没有交谈下去的欲望,王晋站起身,准备离去。

临走前,昭宁帝的声音再次响起。

“卢璘对朕的决策,可有怨言?”

王晋脚步一顿,摇了摇头。

“璘哥儿心性远超同辈,他很清楚自己要走的路。”

说是这样说,但王晋心里确实有些困惑。

斗法盛会,卢璘一篇传天下之稿,引动百圣齐鸣,让整个京都的文脉底蕴都凭空拔高一截,无数读书人因此受益。

连京都的普通百姓,都自发地为卢璘歌功颂德。

连带着沈春芳和柳拱都得到实质性的封赏。

可璘哥儿本人却只平反了谋逆罪,这确实有些奇怪。

还没等王晋离去,身后再度传来昭宁帝的声音:

“回去告诉卢璘。”

“等他过了乡试、会试,朕在殿试之上等他。”

“谁说朕没有赏赐?”

王晋点了点头,身影消失在小径尽头。

留下昭宁帝独自站在墓碑前,望着王晋离去的方向。

突然间,只见昭宁帝秀眉紧蹙,脸上露出了痛苦之色,浑身不受控制地颤抖起来。

片刻之后,颤抖停止。

昭宁帝缓缓抬起头,眼神却和之前截然不同,少了几分帝王威严和冷漠。

望着王晋刚刚离去的方向,红唇轻启,吐出两个字。

“怀瑾....”

王晋,字怀瑾。

.......

“璘哥儿,回清河后,万不可因京都一时之名而骄傲自满。”

“当戒骄戒躁,潜心治学,科举之路,一步一印,方能行稳致远。”

“等你来年过了院试、乡试、会试、老夫在京都等你。”

京都码头。

宽阔的河面上,一艘等待在岸边的官船已经做好随时出发的准备。

码头岸边上,卢璘一家三口加上沈夫子正准备动身上船。

柳拱带着庞盛,以及一众吏部官员前来送行。

卢璘站在父母身旁,对着柳拱恭敬地拱了拱手。

“学生谨记柳阁老教诲。”

还没等卢璘继续开口,一旁的沈春芳终于听不下去了,一脸无语地先出了声:

“行了,闭嘴吧,你这老匹夫。”

“不知道的还以为你是璘哥儿的老师呢,你在这儿交代得这么起劲。”

“好好当你的帝师得了,我这个正牌夫子还没出声呢。”

卢璘闻言,心里一乐,差点笑出了声。

好家伙,人秋雅结婚,你袁华搁这又唱又跳?

是这个意思不?

没想到柳拱闻言不气反笑,反而厚着脸皮,理直气壮地开口:

“我不摆出这副苦心劝导的模样,怎么好意思让璘哥儿给我们来一首送行诗呢?”

“气氛都到这里了,璘哥儿,给我等一首送行诗,不过分吧?”

“传出去也是一段佳话。”

说完,竟真的从袖中掏出了早就备好的笔墨纸砚,满脸期待地看向卢璘。

自斗法扬名之后,卢璘在京都声名鹊起。

加之昭宁帝曾公然夸赞卢璘的书法“已入道境,胜朕许多”。

楚王好细腰,一份卢璘的亲笔墨宝,在京都已是炙手可热。

无数王公贵胄都以能收藏一幅卢璘的真迹为荣。

可卢璘满打满算,自参加科举起,流传于世的亲笔诗作,也不过寥寥几首。

一时间,京都纸贵,一诗难求。


  (https://www.02ssw.cc/5032_5032945/22870120.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sw.cc。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