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1章 变革之始
"我说了,既然你选择了大乾,我自然会给王家一场泼天的富贵。"李成安轻笑,"而大乾的这场变革从来都不是一个人能解决的,你不懂这些,将来怎么制衡那帮世家?如何抢占先机?
大乾的底子还是太差了些,若你们世家不出手,这场变革要等到猴年马月才能完成,我想借你们的手罢了,你们会得到你们想要的东西,而我,只是要大乾的强盛。
而且书籍这种东西,本就是拿来给大家看的,至于能从书籍里学到什么东西,如何运用,全看各自的本事,有的人,就算你告诉他如何发财,他也做不到。
新政一旦铺开,大乾有了起色以后,这些书籍我都会毫无保留的放出去,在我看来,封锁书籍知识是一种很愚蠢的做法,那只会让这个时代的人停滞不前,只有天下的能人多了,这个时代才会前进,不管是皇权还是世家,才会有更多的利益。"
王砚川一时间被李成安这些话语和思想深深震撼,一种莫名的挫败感油然而生,面对比自己还小的李成安,他的格局和想法,和自己从来都不在一个频率上,他考虑的还是现在,而李成安心中的谋划,已经在几十年,甚至百年以后。
“你小子,确实比我强,这一点,我不如你!”
“你能这么说,我很高兴,但是你这话是不对的,大乾的变革和未来,从来就不是一个李成安和王砚川能解决的,它需要很多李成安和王砚川,他们会扛着大乾这艘巨船前行,王兄不妨好好等着,看看十年以后,甚至几十年后,这大乾会有怎样的风景?”
朝阳完全跃出地平线,为两人镀上一层金边。在这个平凡的清晨,一场足以改变王朝命运的谈判,就这样在郊外荒废的商行后院悄然达成,以王家为首的世家答应下场,并且为新政让路。
不仅如此,李成安还用泼天的富贵让几个大的世家站在了皇权一方,借他们的手加速这场变革,其余一些不入流世家的小打小闹,根本不足为患,若是反抗,就让他们埋葬在这历史的洪流之中。
至此,在封建王朝改革中,最麻烦的阻力世家就此破除,一场现代思想和封建王朝相互碰撞,一场史无前例的改革,就此铺开。
至于说皇权,李成安从来没有想过动皇权,因为他自己就吃着皇权的红利,不会去干那种脱了裤子放屁的事情,而且制度不管如何更改,最重要的还是当权的那个人,至少目前来说,自己那叔父是个很好的皇帝,以后的事情,让后人自己去操心吧,他才懒得管这些屁事。
两人相视一笑,远处,商队的驼铃声渐渐远去,带着不为人知的秘密,驶向更远的地方,王砚川望着远处巍峨的皇城轮廓,此时的他,很想看看无数年之后的大乾,究竟会变成什么样。
半月后的清晨,京都朱雀大街上挤满了黑压压的人群。礼部官吏正在张贴盖着玉玺的黄榜,绢帛上的墨迹在晨光中闪闪发亮。
"凡大乾籍百姓,无十恶不赦之罪者,其子嗣皆可参加科举..."
"各州府设官学,蒙童满七岁皆可入学..."
"增设算术、水利、工造等实务科目......"
围观的百姓起初只是窃窃私语,待看清内容后,声浪如潮水般翻涌起来。一个穿着补丁短褐的老汉突然跪地痛哭:"苍天有眼啊!我家狗娃也能读书了!"
他身旁的绸缎商贾却脸色铁青,手中的檀木算盘"啪"地摔在地上:"贱民也能科举?这...这成何体统!"
骚动很快蔓延全城。国子监外,有不少世家学子聚集抗议。他们高举"尊卑有序"的横幅,将手中的书籍撕碎抛向空中。碎纸如雪片纷飞间,不知谁喊了声"范大人来了!"
人群自动分开条路。范静山缓步走来,在漫天纸屑中拾起半页残篇,上面恰好是"有教无类"四个字。
"诸位。"他声音不大却字字千钧,"当年圣人讲学,可曾问过学生出身?"
抗议声顿时小了一半。
与此同时,皇城宣政殿内也炸开了锅,少部分二流世家官员的手直发抖:"陛下!让贱民入学已是破例,如今竟准其科举,这..."
"张爱卿。"龙椅上的乾皇慢条斯理地打断,"你祖父当年不过是陇西马贩,按这道理,你是不是也没资格站在这里?"
殿中霎时死寂。几位二流世家出身的大臣脸色煞白——陛下这是把遮羞布彻底撕了,他们只是二流世家,往前推个几代人,几乎都没什么特别好的出身。
新政诏令自京都发出,短短数日,便如狂风般席卷大乾各州。然而,并非所有人都愿意接受这场变革。
青州,十几个世家子弟抬着棺材堵在州府衙门前,高呼"礼崩乐坏",更有甚者当众焚烧朝廷新发的《实务科考纲目》,纸灰漫天飞舞,引得路人纷纷侧目。
刺史赵怀远站在衙门口,冷眼看着这群人闹腾,转头对身旁的师爷道:"记下名字,回头安排人把他们这些年的罪证拿出来。"
“大人,他们家可是有不少的命案。”
“那就杀,他们不死,本官这刺史就到头了,既然他们喜欢闹,用他们的命来闹吧。”
扬州,一群富商子弟围堵官学大门,不许寒门学子入内。他们手持棍棒,叫嚣着"贱民不配读书",甚至殴打了几名前来报名的农家少年。
然而,他们很快发现,官学外的街道上,不知何时已站满了围观的百姓。起初只是沉默,直到有人高喊一声——
"打他们!"
刹那间,石块、烂菜叶如雨点般砸向那群世家子弟。愤怒的百姓冲上前去,将他们逼退至墙角。官差们站在一旁,冷眼旁观,丝毫没有阻拦的意思,这是上面的意思,他们办差的,可不敢违逆。
荆州,某世家家主当众撕毁朝廷新政榜文,并放言:"贱民若能科举,我世家颜面何存?"
结果,第二日清晨,他的府邸大门被人泼满粪水,墙上用炭灰涂着几个歪歪扭扭的大字——
"世家算什么东西?"
世家的嚣张跋扈,终于彻底激怒了百姓。
在幽州,某世家子弟当街辱骂寒门学子是"贱种",结果被一群商贩围住痛殴,最后鼻青脸肿地爬回家,再也不敢出门。
在蜀州,新政推行最为顺利,也可以说并没有推行,吴王坐镇蜀地多年,早已将世家势力压制得抬不起头,百姓子嗣入学在很多年前就已经开始,这对他们来说并没有什么影响,但是他们都明白,自己的能有今天,靠的是谁。
短短半月,各地的反抗声浪逐渐消退,只要是百姓出事,官府必定出动,世家有事,朝廷是双耳不闻,世家们终于意识到——这一次,朝廷是铁了心要变!
(https://www.02ssw.cc/5032_5032889/22935031.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sw.cc。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