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书屋 > 开局王府世子,最终摆烂失败 > 第232章 变革在继续

第232章 变革在继续


他们是世家不假,但他们也挡不住这浩浩荡荡的民意。当百姓不再畏惧世家,当朝廷不再纵容特权,当寒门学子真的能通过科举入仕…

世家豪族无底线作威作福的时代,似乎真的已经结束了。

京都,自新政铺开的这些日子,五大世家的门槛都快被踏破了,但他们的家主此刻都称病不见任何人,这几位不出头,其他的世家也不可能在大乾掀起太大的风浪。

毕竟现在的大乾,皇权高度集中,朝堂、军权和经济命脉,皆在李玄手中,而这些政令都偏向着百姓,世家在这滚滚洪流之中,没有任何反抗的余地!

御书房。

乾皇看着各地呈上来的奏报,嘴角微微上扬:"这小子,倒是真把这事做成了。"

徐相站在一旁,轻抚长须,一副担忧之色:"陛下,可别高兴的太早了,这才刚刚开始,后面的麻烦,还多着呢。"

乾皇合上奏折,目光深邃:"是啊,才刚刚开始,麻烦还多着。"

科举的风暴尚未平息,朝廷又一道诏令如惊雷炸响——

"即日起,全国各州设廉政司,凡百姓检举官员贪腐,皆可直接呈递,不受地方衙门干涉,廉政司务必保证举报人安全,若举报之人出了事,当地廉政司连坐!"意思很简单,别人举报的是什么罪名,若是在过程中他出了事,廉政司就同样要承担什么罪名。

"八品以上官员离任,必行离任审计,凡账目不清、亏空公款者,一律革职查办!官员考核,不再凭上官的一纸文书评语,而是只占据很少一部分,更多的则是交由百姓评价和官员自己,将考核分为政绩、能力、廉政、风评和官德五大类。上官只需要负责能力方面的撰写。

而政绩部分只需要官员自己填写,每年他们在地方上做了什么,自己最清楚。然后直接呈报朝廷,由朝廷派人进行核查,而风评则是交给了地方百姓,朝廷专人随机抽取当地各行各业的人员,对当地官员进行评价,官德则是由自己的下属进行撰写,每年一小考,三年一大考,综合三年政绩,能者上,庸者下..."

此令一出,京都官场震动。地方官场更是鸡飞狗跳,摸鱼的,没能力的,这新的考核制度毫无疑问会让他们面临巨大的麻烦,而且此事就算你巴结直属上官,作用也微乎其微!

扬州,盐运使周康正在书房里疯狂烧账本,浓烟从窗户飘出,结果被路过的百姓瞧见,直接一嗓子喊来了巡逻的衙役。

"周大人,您这是做什么呢?"衙役皮笑肉不笑,"廉政司的大人说了,烧毁账本,罪加一等。"

周康瘫坐在地,面如死灰。

此举一出,百姓的怒火终于有了出口。

幽州,某县衙门前,一个老农颤巍巍地递上一份诉状:"大人,小民要告本县县丞强占民田!"

县太爷刚要呵斥,旁边的廉政司官员已经接过诉状,冷冷道:"此事,本官接了。"

县丞当场腿软,直接跪了下来。

荆州,一群商贩围在廉政司衙门外,高喊:"我们要告知府纵容亲属强买商铺!"

不到三日,那位知府的侄子就被捉拿进京,家产全部充公。而不少充满抱负的官员,也终于可以大开拳脚施展心中的抱负,至少明面上,不再完全受制于自己的上官。

廉政司设立三个月,全国共查处贪官污吏八百二十七人,追回赃款上百万两,果然,养贪官就是为了国家需要银子的时候用的!

没多久,百姓们发现,官府的效率突然变高了,税吏不敢随意加征了,就连县太爷审案都变得公正了许多,也勤快了许多。

茶馆里,说书人拍案惊叹:"多少年了,终于见到清官了!"

而朝堂上,乾皇看着各地呈报的清廉名单,对徐相笑道:"看来,这刀子架在脖子上,有些人终于知道怕了。"

当廉政司的铁腕还在各地掀起波澜时,朝廷又一道政令如春风般拂过九州——

"即日起,除战时外,各州府取消宵禁!"

"商贾行旅,可于大乾境内自由往来,各地关隘不得无故阻拦!同时取消匠籍,朝廷设立工匠司,但凡有人做出利国利民的器物,皆可送往工匠司,由专人负责接待,一旦核实,不仅制作物件本人会得到朝廷重用,其所在的当地衙门也会得到朝廷的封赏,在官员考核的时候提一级,同等条件优先晋升。"

"商税改行阶梯制,年入低于百两者免税,千两以下者税十取一,万两以下十取二,十万两以下十取二五,十万以上者十取三..."

此令一出,对普通的商贾影响倒是不大,对一些生意比较大的商贾和世家,影响是最大的,天下所有人都在等着五大世家的反击,但令人意外的是,向来最爱闹腾的五大世家,这次却出奇地安静。

王家书房里,几位家主围坐品茶。郑家家主忍不住抱怨:"这商税新政,可又是一大笔银子啊!"

"你郑家向来都是这么贪心?"王震慢悠悠地吹着茶沫,"这次廉政司没有清理我们几家的官员已经算不错了,回头还是让他们好好做官吧。那位世子给了咱们足够的诚意,有了蜀州这些东西,大乾那么大,还不够你赚的?做人,还是不要太过贪婪。"

周远也是会意一笑:"是啊,为了这商税,陛下这次已经足够让步了,我劝诸位,还是不要太过贪心,否则陛下那边,可不是不好交代的..."

原来,李成安早就明白这些老狐狸的心思,为了这商税,李成安不惜把一部分商品的核心技术高价转让给他们,让他们在商税的事情上装聋作哑,说着是高价,其实五家平摊下来,压根也没多少,并不算伤筋动骨。

而李成安也没想过一直把这些工艺握在自己的手里,时代要进步,垄断永远不是长久的办法,和平年代的垄断是为了敛财,但是想让大乾快速发展,一味的垄断只会害死自己。

夜市千灯照碧云,随着宵禁取消,各州府的夜市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京都朱雀大街,灯火通明直至三更。卖糖人的、演杂耍的、说书唱曲的,将街道挤得水泄不通。巡夜的差役不再驱赶商贩,反而帮着维持秩序。

"娘,我要那个兔子灯!"一个扎着羊角辫的小丫头在人群中蹦跳。

她身后,一对年轻夫妇相视而笑。丈夫低声道:"多亏新政,咱们的布庄今年能多开两个时辰。"

更妙的是,各地关隘撤下了重重路障。运粮的车队不再被层层盘剥,南方的茶叶、北方的皮货,开始在大乾境内自由流通。

户部衙门里,李成安正在给年轻官吏讲解:

"小商贩少交税,就能多留本钱扩大经营。大商贾多交税,但比起往日打点官员的支出,反而更划算。"

原来,那些大商贾虽然税率高了,但再也不用偷偷给官员塞钱。明码标价的税银,比无底洞般的贿赂强多了。

最妙的是,随着商路畅通,各地开始涌现新奇事物——

蜀州的新式水车,能灌溉更高处的旱田;甚至连边关的军屯,都开始试用南方传来的新稻种,不少新奇的事物开始悄无声息在大乾各个地方涌现...

这一切,都源自那个简单的道理:当百姓不再被束缚,智慧就会如春草般疯长。星光下,这场变革,正悄然改变着这个古老帝国的每一个角落。


  (https://www.02ssw.cc/5032_5032889/22935030.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sw.cc。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