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书屋 > 以神通之名 > 第113章 陆家老宅(五更求首订)

第113章 陆家老宅(五更求首订)


市执办公室。

    赵德来拿走自己的一些个人物品,东西不多,一个纸箱就能够放下了。

    咚咚咚。

    敲门声响起,房门没有关,一个两鬓发白、面容干瘦、身穿黑色正装的六十岁男人站在门口。

    他面带笑容,道:“赵同志只是停职,没必要这么早收拾东西。”

    赵德笑道:“我怕我不收,你坐进来就给我丢垃圾堆了。我一个普通的工人家庭出身,可不像韦副市执一样家境显赫,家财以亿来算。”

    “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韦氏粮米有限公司最初是国营企业吧?”

    韦家宏眼里闪过一丝阴霾,神情不变道:“如果我没有记错,赵同志应该是无权任命边防站站长的吧?”

    两人互相抓小辫子,相对来说韦家宏自己的问题不算大。

    自家企业都经营了七八年了,侵吞联邦财产的人又不止他一个,凭什么能查到他?

    但赵德不一样,他前不久不知经过什么操作,竟然把陆昭给推上了边防站站长的位置。

    “是我干的。”

    赵德坐回到办公椅子上,后靠着椅背,双手交叠抵着下巴,笑盈盈望着他。

    哪怕已经被停职,还是这副一把手的姿态。

    韦家宏心中不爽,面上也不装了,警告道:“你这是越权进行违规操作,你这是突击提拔罪加一等,我要向监司举报你。”

    实际上,早在他跟陆昭吵了一架后,韦家宏就已经举报了。

    举报陆昭一个尉官担任边防站站长,下属有多个校官,不符合优先考虑军衔提拔的规定。

    其次,就是陆昭的提拔是通过市执办公室的。

    随后举报只得到了一个‘我们会与治安总司沟通’。

    治安总司都是刘武侯的人,其养女林知宴天天跟陆昭在一块,能举报成功才有鬼了。

    “首先边防站站长空缺,正值防汛关头,需要一个有能力有毅力的同志扛旗。陆昭同志每年对防汛工作做出了卓越贡献,从能力上考虑理应是他担任。”

    赵德有条不紊回答。

    “我们不能只从军衔看干部,而且这只是临时职务,大不了明年再给陆昭升一级。”

    违规操作不等于违法犯罪,没有任何一条法律条例明确要求不能越级担任一把手。

    只要背景足够大,并且不出什么问题,就不算违规。

    反而军队管理条例里明确了职务高于军衔。

    军队里低军衔指挥高军衔是很常见的,因为不是每一个人都有指挥才能,也不是每一个超凡者都想担任指挥职务。

    有一类士兵叫将卒,他们都是四阶超凡者,军衔大校起步,如同普通士兵一样需要冲锋陷阵。

    韦家宏质疑道:“你如何证明陆昭有能力,防汛工作是所有官兵的努力结果。”

    赵德回答道:“前不久陆昭同志在走私案中立下大功,组织上的表彰还没下来,但市里应该有个表态。副市执同志为什么要追着咬,难道看不得优秀干部获得重用?”

    韦家宏被呛得说不出话来,左思右想也难以反驳。

    他有详细查过陆昭履历,四年工作经验,一个一等功待提(走私案),一个二等功,两个三等功。

    这个履历无可挑剔,放眼整个联邦都算比较少见的。

    他才工作四年时间,就已经有这么多功勋。

    功勋是晋升的阶梯,也是保护自己的盾牌。一个毫无功勋的人可以一句话调走,功勋卓著者你得找到理由。

    否则就是排除异己,打压优秀干部。

    最后韦家宏只得冷哼一声转身离开,还未走出房间,赵德声音再度传来。

    “还有一件事忘记跟副市执同志交接了,应联邦号召,蚂蚁岭边防站将改制为生产兵团。”

    韦家宏豁然回头,脸上的怒意已经遏制不住,骂道:“赵德,我曹尼玛!”

    联邦官员都很讲究体面,一般不会在公开场合骂人,只会在闭门会议里激情对喷。

    如果一位官员在公开场合骂人,那说明真的很破防。

    生产兵团重点不在生产,而是用地方耕地代替财政支出。

——

    黄水村,位于边防站十公里外。

    位置不算太偏僻,至少村子入口挨着国道。

    南海西道很多村子都是这样,以前是住在半山腰上,后来联邦基建修了国道,再加上经济状况好了以后都下山沿着国道建房子。

    黑色吉普车停在村口,人还没出来,就吸引了村口一大群老人的注意。

    陆昭从车上下来,因为不是任务,他只是简单穿着牛仔裤短袖。

    见到是他,村口老人们立马围了过来。

    “这不是陆昭吗?都坐上那么好的车了。”

    ‘老人协会’代表,六十来岁的老年人率先走来,伸手摸了摸车盖很是稀罕。

    “这车我看电视都是领导坐的。”

    陆昭解释道:“是我朋友的车,今天带侄女回来看看老家。”

    老人叫赵志立,是陆昭父亲的朋友,当年没有跟着去参军就活了下来。

    现在是黄水村的村长。

    此时,一个老妇女挤在前面,道:“陆昭呀,我这里有一门亲事,村尾李二家里的闺女你还记得吗?以前跟你是一个班的。”

    “老媒婆你就省省吧,人家陆昭帝京毕业,你能找个门当户对的吗?每次回来你都赶着说媒,就不怕惹人烦吗?”

    赵叔把人挤开,立马又有人从另一边涌上来。

    “陆昭,上叔家吃饭,刚宰了一只鸡。”

    “李婶,我刚刚吃过了。”

    “陆昭前些天我听到河里有怪叫,是不是有水兽藏着?”

    “村子河道就两米深,藏不住的。”

    这四年来,有空陆昭就会回老家打扫一下,村里人对他并不算陌生。

    林知宴和陆小桐从车上下来,两个貌美如花的女青年并未吸引村民们的目光,可能注意到了,但更多在往陆昭身边涌。

    有的人邀请陆昭去家里吃饭,有的人忙着说媒,有的人想给家里某个青年要份进边防站的工作。

    民众各有述求,有些要求比较强人所难,但言语里都透着对陆昭个人的尊敬与喜爱。

    他完全没有透露自己成了边防站站长的事情,村民们的热情完全是自发的。

    这些年来,犯罪分子有多畏惧他,那么十里八乡村民们就有多敬佩他。

    水兽对于十里八乡不是传闻,而是每年都要面临的威胁。

    比起在边防站的孤立,官场上是针对与谩骂,同事的不理解,陆昭在村子里获得了截然相反的待遇。

    远远看着被民众簇拥的陆昭。

    林知宴想起来了自己的爷爷,亦或者大灾变前许多官民照片里也都是类似的场景。

    现在联邦同样是为人民服务,但严重的内外矛盾导致这已经不是主基调,如何解决生存问题才是首要问题。

    但他这位学长显然不是这么认为的。

    “哇哦,昭叔真是万人迷,男女老少通杀啊。”

    陆小桐第一次见这种阵仗,她这个年纪还不理解政治,只能归结为颜值。

    “当年昭叔上高中的时候也是这样,每次到教室里都是一大堆人围着他。”

    林知宴有些好奇问道:“他从小就这么受欢迎?”

    “昭叔不仅长得帅,还特别早熟,相较于那些幼稚的男生特别受欢迎。”

    陆小桐张开双臂,用动作形容当时的情景。

    林知宴扯了扯嘴角,她觉得可能需要夸张了,但一想到在校时候的情景,好像也不是不可能。

    在一个非艺术学校,有一个比明星还好看的男性。

    学长的福早在前半生已经享受完了,如今是不是在还债?

    “这两个女青年是谁?”

    终于有人注意到她们,陆昭介绍道:“这是我侄女陆小桐,放暑假回老家看看,这位是我朋友。”

    他没有介绍林知宴职务,因为没有必要,陆昭没有在父老乡亲面前找优越感的兴趣。

    “这就是陆小桐啊,多年没见长这么大了。”

    “还记得婶子吗?我小时候还抱过你呢。”

    经过一番寒暄,众人一路来到了陆昭老家。

    一栋两层高的红砖房,木质大门已经有些腐朽。因为一直有人来打扫,屋内还挺干净的。

    陆小桐与林知宴这种城里长大的孩子,对于一切都很好奇,这瞅瞅,那摸摸,手里拿着的相机一直拍。

    两人最感兴趣的就是一个竹条编制的餐桌盖子。

    陆昭坐在客厅实木椅子上,硬邦邦地,坐起来都嫌硌屁股。

    但南海道家家户户有钱都会买上一套,平时基本没人坐。只有逢年过节摆满瓜果,亲朋好友聚在一起才有人坐。

    他点了根烟,深吸一口。

    陆昭出生的时候这房子才一层,后来大哥结婚上盖起了二层,初中铺好瓷砖刮上腻子,然后就是突如其来的大灾变毁了一切。

    如今已经过去十几年了,也就一晃眼的事情。

    有时候从小记事也不是一件好事,很多事情都历历在目。

    咔嚓!

    陆小桐举着相机扣下快门,笑容甜美道:“昭叔,你现在好像爷爷喔。”

    陆昭愣了一下,问道:“你还记得爷爷?”

    老豆(老爸)和大哥去参军的时候,陆小桐也才两岁。

    陆小桐回答:“奶奶给我看过照片,也是像你这样坐着抽烟。”

    (本章完)


  (https://www.02ssw.cc/5032_5032825/11111039.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sw.cc。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