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书屋 > 逃荒有空间,全家魂穿古代搞事业 > 第 153章 第一窑黑金碳点火

第 153章 第一窑黑金碳点火


休息了片刻,他看到姚大姚二已经组织人手开始在窑膛里码放木柴,便重新振作精神,走过去亲自指导他们进行烧炭的第一步——码放木柴。

整个下午,谢广福都留在窑区,他看着姚大姚二亲自上手,严格按照他教的“井字法”,将一根根干透的木柴一层横、一层竖,整齐又留有足够空隙地码放进馒头窑内,直到将窑膛塞得满满当当,却又透气顺畅。

最后,亲自检查无误后,他示意可以点火。

干燥的引火物很快燃起,火舌舔舐着井字架底层的木柴,发出噼啪的声响,浓黑的烟雾  从窑顶的烟囱冒出,带着木材本身的水汽和杂质。

谢广福仔细观察着火势和烟色的变化,一切都在按照他预想的节奏发展。

他满意地点点头,对紧张守在窑口的姚大姚二交代道:“不错,这第一步很成功。火已经稳住了。接下来最关键的一步,就是盯着这烟的颜色变化——从浓黑到淡白,再到那一丝淡淡的青色!这个火候,只能靠你们的眼力和经验来判断了,谁也帮不了你们。一定要盯紧了!”

姚大姚二重重地点头,眼睛几乎一眨不眨地盯着烟囱口,如同最忠诚的哨兵:

“俺们明白!广福叔,您放心!俺们就是瞪成兔子眼,也绝不错过时辰!”

见这边已经步入正轨,暂时不需要自己时刻盯着了,谢广福这才拍拍身上的灰尘草屑,准备回家。

他着急回家,不仅仅是因为疲惫,这两天,家里开辟菜地、打栅栏的活儿,他和谢锋因为忙于桃溪村量地和窑洞的事,一点忙都没帮上,全压在了李月兰和儿女身上。

一想到这个,他心里就充满了愧疚。

在现代,李月兰虽然是农村出身,但跟了他二十多年,几乎没吃过什么苦。

他事业小成后,她就安心在家做起了全职太太,因为喜欢研究美食,平时就拍拍美食视频、做做直播,日子过得悠闲又充实。

她的手是用来烹饪精致菜肴、摆盘拍摄的,什么时候像现在这样,需要亲自去砍伐粗糙的竹竿,费力地挖坑埋桩,编织沉重的篱笆?

这些粗重活计,谢广福光是想想就觉得心里堵得慌,所以但凡有点时间,他都恨不得全部自己揽过来,哪里舍得让她和孩子们受这份累。现在不忙了,得赶紧回去看看,还有什么能搭把手的。

谢广福拖着略显疲惫却心情不错的步子回到自家宅基地时,被眼前的景象弄得愣了一下。

只见五六个早上还在窑洞帮忙的汉子,正吭哧吭哧地从湿地那边往他家菜地方向搬运着一捆捆捆扎好的芦苇。

那些芦苇杆子粗壮整齐,一看就是刚砍下来的,李月兰正拿着水瓢,给最后一个放下芦苇捆、满头大汗的汉子倒水喝,嘴里还连声道谢。

“这是……怎么回事?”

谢广福快步走过去,疑惑地看着那堆成小山的芦苇,又看看那几个面熟的后生。

李月兰看到他回来,脸上露出如释重负又带着点好笑的表情,解释道:

“你可算回来了。喏,这些都是谢铁匠他们送来的‘及时雨’!”

原来,下午李月兰带着谢秋芝和谢文,提着谢铁匠刚还回来的删草刀和新找出来的两把镰刀,去了划分给自家的那片湿地,打算砍些芦苇回来给菜地栅栏做最后的遮盖。

一到地头,她们就傻眼了,这才两天功夫,这片巨大的湿地已经模样大变!为了开垦成水田,大部分区域的水都被人工排空了,露出黑褐色的淤泥。

原本茂密如林的芦苇荡,绝大部分都已经被其他人家清理掉了,那些手脚快、劳动力足的人家,早就把自家田块上的芦苇砍的砍、烧的烧,清出了一片片空地。

放眼望去,只有他们家分到的这块田,因为家里劳动力都去忙别的事了,上面的芦苇还完好无损地生长着,在一片空旷中显得格外“茂密”而突兀。

李月兰看着自家这十几亩地、长得比人还高的密密匝匝的芦苇,顿时一个头两个大。

这要清理到什么时候?光靠他们娘仨和手里这几把简陋工具,得干到猴年马月去?

她正发愁地叹气,嘀咕着“要是有人能来帮忙就好了”,念头刚闪过,就看见以谢铁匠为首的五六条汉子,风风火火地朝这边跑来。

谢铁匠老远就嚷嚷:“月兰婶子!秋芝!文哥儿!你们也来砍芦苇啊?”

跑到近前,谢铁匠指着这片几乎成了“孤岛”的芦苇荡,哭笑不得地说:

“我们想着窑洞前面堆的那些材料怕雨淋,得赶紧搭个棚子,刚清理完铁疙瘩就想着来湿地这边砍些芦苇应急。好家伙!这一看,就剩你们家这块地还有货了!别人家手脚可真快!”

他搓着手,有些不好意思但又急切地问:

“月兰婶子,跟你商量个事呗?你这芦苇……反正也要清理,能不能让我们砍了拿去盖棚子?我们人多,手脚快,保证帮你把这些芦苇都砍了,还顺道帮你把砍下来的芦苇捆好,搬到你家菜地那边去!你们不就省事了?”

李月兰一听,这简直是天上掉馅饼的好事!她正愁没人手呢,这不,免费的劳力就送上门了?还能顺便把她家最头疼的清理芦苇的活儿给包圆了!

她当即爽快地答应:“那敢情好!正愁我们娘几个弄不完呢!你们尽管砍,随便用!能帮我们清理掉就是帮大忙了!”说着,就把手里那把让谢铁匠啧啧称奇了好几天的删草刀递了过去,“给,用这个,快!”

谢秋芝和谢文也机灵地把手里的镰刀贡献了出来。

汉子们拿到新工具,尤其是那把删草刀,都好奇地掂量、比划着。

谢铁匠一边示范如何使用更省力,一边自豪地跟同伴们科普:

“瞧瞧!这就是广福叔去城里弄来的好家伙!锋利又顺手!比咱们那老柴刀好使多了!等咱们的炉子弄好了,非得打出这么趁手的农具不可!让咱们村家家户户都用上!”

其他汉子们一边适应着使用新工具,一边七嘴八舌地起哄:

“铁匠哥,说话算话啊!打出来了第一个想着俺!”

“对!俺家那破镰刀,都快成锯子了!”

“这删草刀真带劲!唰唰几下就是一大片!”

气氛一下子变得热烈又融洽,在谢铁匠的带领下,五六个壮劳力,加上得力的工具,对付这片芦苇荡速度飞快。

不过小半下午的功夫,那原本令人望而生畏的芦苇丛就被放倒了一大片,并且被整齐地捆扎好。

然后,他们开始一捆一捆地往谢家菜园子那边搬运,这才有了谢广福回来时看到的那一幕。


  (https://www.02ssw.cc/5032_5032628/22868817.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sw.cc。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