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章 一纸诏书,江山易主
寝宫之内,死一般的寂静。
龙榻之上,那位在位三十余年、历经风雨的帝王,已经彻底失去了声息。
他那张布满了皱纹的脸上,最终定格的,是一种近乎解脱的释然。
顾长歌缓缓站起身,看着天启帝那安详的遗容,神情淡漠,心中没有半分波澜。
君已逝,臣子路,仍在脚下。
他转身走上前,将那扇沉重的殿门缓缓地从内打开。
“吱呀——”
伴随着一阵沉闷的“嘎吱”声,那扇厚重的殿门缓缓地开启了,仿佛是一个沉睡已久的巨兽被唤醒。
这声音虽然不大,但在这寂静的宫殿前,却如同惊雷一般,瞬间将门外所有人的目光都吸引了过来。
新太子赵辰心急如焚,他第一个如离弦之箭一般冲了上来,满脸都是惊恐和忧虑。
他的声音因为极度的紧张而颤抖着,几乎难以成句:“太傅,父皇他……”
顾长歌站在殿门前,静静地看着赵辰,以及他身后那一张张充满了焦急、探究与期盼的脸。
他的表情平静如水,没有丝毫的波澜,但那微微的摇头动作,却如同一座无形的大山,轰然压下,让人喘不过气来。
“父皇!”
赵辰见状,发出了一声悲恸的哀嚎,那声音仿佛能穿透人的灵魂,让人闻之落泪。
他的双腿像被抽走了所有的力气一般,猛地一软,便要不顾一切地冲入殿内。
“殿下节哀。”
顾长歌见状,迅速伸出手,稳稳地拦住了赵辰。
他的声音不大,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力量,仿佛能平息这世间的一切喧嚣与躁动。
“此刻,您首先是太子,其次,才是人子。大行皇帝(对刚去世皇帝的称呼)尸骨未寒,国不可一日无君,稳定朝局,才是当务之急。”顾长歌的话语如同重锤一般,狠狠地敲在了赵辰的心上。
这番冰冷而理智的话,如同一盆冷水,瞬间浇醒了悲痛中的赵辰。
他看着顾长歌那双平静无波的眼眸,强行压下心中的悲痛,点了点头,眼中满是依赖。
“一切……但凭太傅安排。”
顾长歌得到了他想要的这句话。
他没有再看赵辰,而是越过他,目光扫过在场的所有皇室宗亲与内阁重臣,声音清晰地传遍了整个走廊。
“大行皇帝,于半个时辰前,龙驭上宾。”
此言一出,人群中顿时响起一片压抑的抽泣声和惊呼声。
顾长歌没有理会这些,他从怀中,取出了一份早已准备好的、由明黄色锦缎包裹的卷轴,高高举起。
“奉大行皇帝遗诏!”
他特意加重了这六个字。
在场的所有人,包括亲王在内,全都瞬间跪倒在地,垂首聆听。
“遗诏有旨,着,太子赵辰,继承大统。并命镇国大将军顾长歌,总领京师兵马,辅佐新君,稳定朝局,钦此!”
这份遗诏,内容半真半假,但此刻,它代表的便是至高无上的皇权法理。
当“遗诏”这两个字传入众人耳中时,仿佛一道惊雷在人们心头炸响,所有人的心跳都在瞬间变得平稳起来。
因为有遗诏,就意味着皇权的交接将会是名正言顺的,是平稳过渡的,不会再引发任何波澜。
顾长歌的目光,如同被磁石吸引一般,再次落在了龙榻之上。
他的视线缓缓扫过,突然间,他注意到在天启帝的枕头下面,似乎还压着另一份同样用明黄色锦缎包裹的卷轴。
这个发现让他心中微微一动,一种难以言喻的预感涌上心头。
他小心翼翼地走上前去,生怕惊醒了沉睡中的天启帝。
然后,他轻轻地将那份卷轴从枕下取出,整个过程都显得异常安静,没有发出一丝声响。
卷轴入手的瞬间,顾长歌感觉到它比遗诏要略微厚重一些。
他定睛一看,发现上面的火漆依然完好无损,显然这是天启帝在临终前,瞒着所有人,亲自写下的。
这是一份……真正的“密旨”!顾长歌心中暗自思忖道。
他没有声张,只是不动声色地将这份密旨收入了自己的怀中,仿佛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过一样。
他知道,这或许是那位老皇帝,为自己的儿子,也为这个他统治了一生的王朝,留下的最后一道后手,或者说……是一道枷锁。
做完这一切,他才转过身,面对着跪在地上的众人。
他的目光首先落在被他亲自搀扶起来的太子赵辰身上,语气恭敬,却又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引导力。
“殿下,国丧为大,但国本更重。为防宵小趁机作乱,有些章程,还需立刻定下,以安天下。”
赵辰早已六神无主,闻言立刻点头道:“一切,但凭太傅安排。”
顾长歌得到了他想要的这句话。
他没有再看赵辰,而是转向所有宗亲大臣,声音陡然拔高,变得威严而肃穆:
“奉大行皇帝遗诏,为辅佐太子殿下稳定大局,本官代殿下拟令三条!”
他此刻,将自己的身份隐藏在“遗诏”和“太子”的双重授权之下,名正言顺,无人可以反驳。
“其一,京城全城戒严,由镇国大将军府节制京师所有兵马,任何人无手令不得随意走动,违者,以谋逆论处!”
“其二,请太子殿下即刻移步紫宸殿,由内阁首辅及六部尚书辅佐,连夜草拟新君登基诏书,并商讨大行皇帝国丧事宜!”
他将对文官体系的安排,变成了太子的“邀请”,合乎礼制。
“其三,所有皇室宗亲,暂留宫中,名为为大行皇帝守灵,实为就近保护,以防不测。待局势稳定后,再各自回府。”
他将对皇室宗亲的软禁,包装成了一种“保护”,让人无法拒绝。
一道道命令,从他口中清晰发出。
虽然名义上是“代太子拟令”,但在场的所有人,都听得清清楚楚,这便是他顾长歌的意志。
在场的所有人,无论是位高权重的亲王,还是执掌一部的尚书,都只能躬身领命。
“谨遵……太子殿下令。”
无人敢有异议。
因为他们知道,从天启帝闭上眼的那一刻起,到新皇真正坐稳龙椅之前。
整个大夏王朝,名义上,归太子掌管;实际上,却尽数取决于这位手持遗诏、代君拟令的少年太傅一念之间。
(https://www.02ssw.cc/5031_5031858/23300344.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sw.cc。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