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0章 萌芽新生,道路自择
小刘亲自查看了那个塑料箱,震惊之余,更多的是启发。
他意识到,或许他们一直将“秩序”的力量想得过于宏大和危险了。
钱教授说过,“平衡在于心,非力”。
这种小规模的、基于深刻理解而非强行控制的能量应用,是否才是更安全、更可持续的道路?
这是否是一种既能改善生活,又能避免“同化”风险的“星火”?
他将这个发现和自己的想法,在一次小范围的、非正式的交流中,分享给了包括郑代表、甚至几位相对开明的“基石派”中层军官在内的一些人。
出乎意料地,这个小小的成功,引发了一些不同的思考。
连一些“基石派”成员也开始私下讨论,如果这种技术能够安全地扩大应用,是否能在不依赖危险大型实验的情况下,逐步改善基地的粮食自给和环境?
这似乎与加强自身实力并不完全矛盾。
也就在这时,金牙带来了关于“铁砧团”的最新消息:
霍克上校因进攻失利和损失过大,已被“铁砧团”议会解职并召回审查,新任的边境指挥官是一位以务实和注重利益著称的议员下属。
新指挥官释放出信号,希望与“摇篮”建立更稳定的、以贸易为基础的长期关系,甚至暗示可以讨论有限度的技术交换(非核心)。
外部环境的这一变化,为“摇篮”提供了喘息和选择的空间。
郑代表敏锐地抓住了这个机会。
他没有强行推动任何宏大的计划,而是提议,以那个成功的小型净化实验为起点,成立一个跨派系的“试点项目组”。
项目组由小刘负责技术指导,但也包含护卫军的代表负责安全评估,共同探索这种小型化、安全化的能量应用技术在农业和环境改良上的可能性。
同时,他授权外交团队,与“铁砧团”的新指挥官进行接触,探讨贸易和技术合作的可行性。
这个提议,绕开了宏大的路线之争,着眼于具体而微的、能带来实际利益的合作。
它既不否定“基石派”对安全的关切,也为“星火派”的理念实践提供了一个安全的出口。
这一次,反对的声音虽然仍有,但不再像以前那样激烈。
或许是被战争的残酷所警示,或许是被那一点点绿色的生机所触动,或许是看到了外部出现的新可能性。
“试点项目组”悄然成立,第一批志愿者来自不同派系。
他们在一个指定的、受到严密监控的区域,开始复制和扩大那个小小的成功。
没有人知道这条路最终会通向何方。
但这一次,“摇篮”的人们,在经历了血与火的洗礼和深刻的内部分歧后,开始尝试用一种更务实、更包容、更注重微小积累的方式,去探索自己的未来。
道路,并非只有非黑即白的两种选择。微光能否燎原,或许不在于一次壮丽的燃烧,而在于无数星火坚持不懈的闪烁。
他们的命运,终究要靠自己的双手,在每一次细微的抉择中,慢慢塑造。
跨派系“试点项目组”的成立,像一颗投入沉寂湖面的石子,在“摇篮”基地激起了层层涟漪。
尽管仍有质疑和警惕的目光,但在郑代表的强力推动和战后的疲惫共识下,项目得以在基地西北角一片划定的隔离区内启动。
小刘作为技术负责人,将主要精力投入到了这项工作。
他汲取了之前“秩序过载”的惨痛教训,将安全性和可控性置于首位。
他们不再试图直接引导“平衡之钥”的庞大能量,而是深入研究那个年轻技术员偶然成功的微型能量纹路。
这些纹路仿佛是一种精妙的能量共鸣器,能够极其微弱地引动环境中弥散的、源自水晶塔稳定光晕的“秩序”背景辐射,并将其聚焦于极小范围内。
过程远比想象中艰难。
能量纹路的刻画精度、载体材料的选择、与不同植物乃至土壤微生物的共鸣频率匹配……每一个细节都需要反复试验和调整。
项目组内,来自“星火派”的技术员和来自“基石派”的安全监督员起初摩擦不断,技术人员觉得监督员束手束脚,监督员则认为技术人员过于冒险。
但在日复一日的共同劳作中,在共同面对失败和分享微小成功的点滴里,隔阂似乎被汗水微微融化。
他们开始学习对方的语言:
技术员学会了用更严谨的风险评估报告来说服监督员,监督员也开始理解那些复杂纹路背后可能蕴含的希望。
功夫不负有心人。
三个月后,试点区内,第一茬利用优化能量纹路培育的块茎作物迎来了收获。
它们的外形依旧算不上美观,但检测报告显示,其内部的辐射残留物含量下降了近百分之四十,而且产量比传统种植区提高了百分之十五!
更重要的是,整个培育过程平稳,没有发生任何能量失控或环境异变。
当那带着泥土气息、却散发着近乎正常食物芬芳的块茎被端上基地领导层的会议桌时,所有人都沉默了。
这不是惊天动地的技术突破,却代表着一种切实可行的、改善生存质量的路径。
“基石派”的成员,包括“屠夫”在内,看着这份实实在在的成果,坚硬的立场出现了一丝松动。
他们或许依旧不相信宏大的“秩序”理想,但他们无法否认这种能够填饱肚子、降低疾病风险的技术价值。
这不再是虚无缥缈的理论,而是关乎每个人切身利益的现实。
郑代表趁热打铁,推动项目组将初步成功的技术规范整理成册,在小范围内进行推广,鼓励居民在自家阳台或指定的小片空地,利用废弃容器进行尝试。
同时,他开始谨慎地与“铁砧团”的新任边境指挥官接触,将少量净化后的块茎作为“礼物”送去,试探对方的反应。
“星火试点”的成功,像一缕微光,虽然微弱,却切实地照亮了一条不同于以往对抗或封闭的新路径。
它没有解决根本的理念分歧,但它提供了一种在分歧中共存、甚至合作的可能性。
基地内部那种令人窒息的紧张氛围,似乎也因此缓和了一丝。
人们开始谈论收成,谈论如何改进纹路,谈论未来的餐桌上或许能出现更安全的食物。
希望,在细微之处悄然萌发。
(https://www.02ssw.cc/5031_5031792/44089707.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sw.cc。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