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8章 钢铁囚笼,内生的锈蚀
过程充满挫折。
能量控制需要极其精密的操作,稍有不慎便会失败,甚至引发小范围的能量紊乱。
但他们没有放弃,每一次失败都成为宝贵的经验。
渐渐地,第一片依靠“秩序共鸣”净化的试验田获得了超出预期的收成;
一种原本具有攻击性的变异麋鹿群,在长期接触特定频率的安抚信号后,竟然变得相对温顺,甚至开始帮助聚落警戒外围。
更令人惊喜的是,他们对“平衡之钥”有了新的理解。在这片相对宁静、内心充满希望(尽管生存艰难)的环境中,小刘发现“平衡之钥”不再像在“摇篮”后期那样难以驾驭。
它似乎与使用者和周围环境的“心态”息息相关。当他引导聚落成员共同冥想,将意念聚焦于“生长”、“和谐”与“净化”时,“平衡之钥”会散发出温和而稳定的光芒,对周围环境产生积极而持久的良性影响,远胜于强行抽取能量时的狂暴和危险。
“新芽”如同一颗真正的种子,在贫瘠的废土上,依靠着知识、合作与坚定的理想,顽强地破土而出,舒展着充满生命力的嫩芽。
他们的道路充满未知,力量也远未强大,但他们保留并实践着“秩序之歌”最核心的精髓——一种源于内心、尊重生命、追求共生的秩序。
就在“摇篮”与“新芽”沿着各自的道路蹒跚前行之时,那始终悬于天际的“观察者”,似乎终于到了做出阶段性评判的时刻。
在“摇篮”基地,南部防线的压力与日俱增。
“黑船”并未发动总攻,但其持续的、“温水煮青蛙”般的“平滑化”场域侵蚀,已经开始显现效果。
前线士兵普遍报告出现精神倦怠、反应迟缓、甚至偶尔出现幻觉的现象。
防御工事的能量损耗异常加剧,仿佛被某种无形的力量不断“吸吮”。
更令人不安的是,基地内部,那种因高压统治而产生的僵化氛围,似乎与“平滑化”场域产生了某种诡异的“共鸣”,使得“黑船”的精神侵蚀效果被放大了。
“屠夫”对此焦躁不已,却束手无策。
他寄予厚望的能量武器研究屡屡受挫,“平衡之钥”在充满焦虑和强制意图的环境下,变得极不稳定,几次实验差点引发灾难。
基地就像一個不断向内收缩、却无法阻止生命力流失的坚硬甲壳。
而在“新芽”聚落,虽然规模尚小,但他们展现出的生命力引起了“观察者”的注意。
档案馆的监测设备捕捉到,“观察者”信号近期多次、长时间地聚焦于那个偏远的河谷。
艾琳娜博士分析后认为,“观察者”似乎在重点评估“新芽”所展现出的“文明韧性”指标——包括应对逆境的适应性、技术应用的创造性、社会结构的包容性,以及最重要的,那种源自个体内心驱动、而非外部强制的集体意志。
一天夜里,河谷上空出现了异象。
并非“黑船”的降临,而是一种奇特的、如同极光般绚烂却无声的能量涡流。
这涡流持续了约十分钟,期间,“新芽”聚落内所有依靠“秩序共鸣”运行的设备都出现了短暂的性能提升,居民们也感到一种莫名的身心舒畅和思维清晰。
艾琳娜博士随后发来紧急通讯,语气中带着前所未有的震惊:
“‘观察者’……刚刚向‘新芽’区域进行了一次定向的、低强度的‘信息投送’!虽然内容无法完全破译,但其能量签名与古老的‘认可印记’高度相似!这在档案馆的记录中是极其罕见的!”
几乎在同一时间,“摇篮”基地的传感器也捕捉到了这次异常能量活动,但其性质却截然不同——那更像是一次严厉的“扫描”和“标记”,带着一种冰冷的审视意味。
“观察者”的评判,似乎已经有了初步的结果。
它们认可了“新芽”所代表的道路潜力,将其标记为“具有观察价值的文明变量”;
而对于走向封闭和僵化的“摇篮”,则似乎亮起了代表“停滞风险”或“偏离预期”的黄牌。
这道无形的分水岭,并未立即改变现实的力量对比。
“黑船”依旧威胁着“摇篮”,“新芽”依然弱小。但命运的指针,已经悄然偏转。
废土的未来,似乎更加青睐那在荒野中倔强生长的“新芽”,而那固守于钢铁堡垒中的“摇篮”,则必须面对内部僵化与外部侵蚀的双重危机,方能寻得一线生机。
文明的实验,进入了新的阶段。
“观察者”那无声的评判,如同一种无形的压力,渗透进“摇篮”基地的每一寸钢铁缝隙。
虽然没有直接的攻击,但那种被标记为“停滞风险”的冰冷感,让本就高度紧张的基地氛围更加凝重。
“屠夫”对档案馆关于“观察者”评判的通报嗤之以鼻,认为这只是软弱者的臆想。
他将全部精力投入到对抗“黑船”日益增强的“平滑化”侵蚀上。
南部防线的能量护盾被提升至最大功率,几乎耗尽了基地的非必要能源储备,导致内部照明昏暗,供暖不足,居民生活条件急剧恶化。
士兵们轮班驻守在压抑的防御工事内,长时间暴露在“平滑化”场域的边缘,精神萎靡和异常行为报告越来越多。
更严峻的问题是内部生出的“锈蚀”。
极致的军事化和高压统治,在失去共同外部威胁(“星火派”被视为内部敌人并被清除)和理想感召后,其弊端开始显现。
资源的极端倾斜导致非军事部门怨声载道,生产效率下降。
严格的等级和服从扼杀了基层的主动性和创造力,一些小规模的技术故障或后勤问题,因为层层上报和僵化的程序而迟迟得不到解决,不断累积着隐患。
一股暗流在沉默中涌动。
一些原本忠于“屠夫”的中下层军官,开始私下质疑这种牺牲一切只为打造一个“钢铁乌龟壳”的策略是否真的有意义。
他们目睹了士兵们精神状态的恶化,感受到了居民们日益增长的麻木与不满。
(https://www.02ssw.cc/5031_5031792/43973423.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sw.cc。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