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章 这是老年版鄢懋卿吧?【求月票】
且、且慢?!
朱厚熜始料未及,已经准备好的嘲讽笑容凝固在脸上,眼珠子却不由瞪了起来。
这老东西今日究竟搞什么鬼,为何不按套路出牌?
如此出力不讨好的事他竟连犹豫都没有犹豫一下便痛快应了下来,还说什么当仁不让?
是朕听错了,还是他老糊涂了?!
最重要的是。
鉴于登基之初那场新政的失败教训,他始终觉得现在这么做太过激进。
此事引起朝臣反对还好说一些,一旦果真引发山西动乱,那便有可能是天大的事情。
届时山西边军发生了叛变,自然越发不可能顺利达成通贡之事,俺答便也一定会发兵南下,倘若两股兵马合成一股,必将直接威胁京城安危。
所以,他认为这件事还是应该温和一些,事缓则圆。
尤其是在处理翟銮、张瓒和杨博的时候,还是应该留些余地,不宜一上来就将他们逼上绝路。
仔细想想,这三个人之所以能够成为山西的代言依靠的是什么?
自然是与山西那些卫所边将的利益关系!
翟銮自然不必多言,身为内阁阁臣,他在无形之中便可影响许多军国政策。
张瓒则是兵部尚书,大量边将的举荐与任命都出自他手。
而杨博虽是一个小小的职方清吏司郎中,但却主管军功升迁之事,亦可借职务之便利与边将眉来眼去,利益交换。
这简直就是一套完整且密切的利益链条。
这三个人极有可能已经代表了山西的边将群体,骤然动了对他们三人下狠手,也极有可能令那些边将内心惶恐,倘若有人过于敏感,一旦异动便可能一呼百应。
心中想着这些。
朱厚熜忽然又想起一件发生在嘉靖十八年的事情。
彼时翟銮奉命巡视九边守备部署,杨博那时便是职方清吏司郎,作为兵部派去的代表随行。
抵达甘肃时,竟忽然冒出来一大群少数民族部众阻塞道路请求赏赐,将翟銮拦在了路上。
彼时翟銮身边只有不足百人的仪仗护卫,心知这些边境的少数民族部众十分彪悍,动不动就杀官攻城。
可是因为请求赏赐的人数过多,给又拿不出,不给又进退两难,一时之间所有人都十分紧张,竟不知如何是好。
此时杨博站了出来,独自一人前去与少数民族部众交涉。
据翟銮回来之后的奏报所述,杨博上前之后先是厉声训斥:
“朝廷大臣奉旨巡视边境,你们堵在这里讨赏钱成何体统?往小处说你们叫聚众滋事,往大处说你们这叫打劫,难道不怕打板子吗?”
如此将这些少数民族部众震慑住,便命他们环列跪拜向翟銮请罪。
最后翟銮对为首的五人各赏赐了五十两银子,这些少数民族部众终于谢恩散去,这场危机因此得以解除。
经过此事之后,等翟銮回朝复命,便时常称赞杨博可以担当大任,多次向朱厚熜举荐此人。
朱厚熜也是那个时候,才知道杨博这么一号人物。
彼时朱厚熜并不觉得此事有什么问题,只觉得杨博的确是个有胆有识、可堪大任的人。
而之所以没有立刻拔擢杨博,则是因为依照大明官员升迁制度,杨博在兵部尚未考满三年,年纪又不大,资历尚且不够。
再加上最近几年吉囊、俺答又时常在年关时骚扰边关,抗击鞑靼的事兵部尚书张瓒在此之前都是倚仗杨博经办,在那个位置也刚好最为适宜……
毕竟不是所有人都是鄢懋卿。
都可以受到朱厚熜如此特别的垂青。
甚至为了拔擢他,还煞费苦心的绕开大明官员升迁制度,又是封奉议大夫那样的虚职,又是拜自己就能决定的太子詹事……
言归正传。
现在朱厚熜在关杰山的银印密疏上看到了杨博的名字,再细细回忆起当初翟銮巡视九边时的这场遭遇,忽然又觉得这件事似乎有点问题了。
如果从阴谋论的角度去分析此事。
咱就是说那一大群塞道路请求赏赐的少数民族部众,有没有可能是有心之人的安排?
毕竟如果他们就是特意等在那里向翟銮求封赏的,那么便是有人向他们泄露了巡视官员的行踪。
连少数民族部众都知道巡视官员的行踪,还一下去了那么多人阻塞道路,周边的卫所边将却没有任何动作,不派兵提前清理道路。
是不是有点太不将代表他这个天子的朝廷巡视组当回事了,大明的边防是不是也太形同虚设了,事后是不是应该追究问责?
但那件事似乎也就那么不了了之了,根本没人提及这个关节!
而如果他们不是特意等在那里向翟銮求封赏,那么就是在日常趴活,是不是又可以直接定性为剪径强盗?
既然是剪径强盗,附近的卫所是不是理应派兵剿灭?
结果却是让翟銮吃了这么个哑巴亏,甚至还记了杨博的恩情,让朕也觉得杨博有胆有识、可堪大任。
然后就这么糊里糊涂的过去了,好像一切都理所应当……
不经想!
有些事就是不经想!
尤其是经不住有了答案之后再去细细推敲!
这让朱厚熜不得不怀疑,翟銮、张瓒和杨博会不会不光是山西的代言,而是大明九边重镇大量边将的代言。
尤其是张瓒和杨博这两个人,毕竟兵部管的可不只是一个山西。
至于翟銮,通过他奉命巡视九边时的遭遇,则极有可能是那时候才被拉入伙的,而且是被迫入伙。
毕竟以翟銮那不粘锅的特质,如果可以的话,他压根什么麻烦都不想粘,就算粘了也一定浅尝辄止,不会给自己留下这么大的隐患。
而若是如此。
这三个人就更不能轻易去动了。
最稳妥的做法应是先将这三个人调离要职以做敲打,让他们先将手脚收缩起来,无论如何将大同的事办成了再说。
就算真要办他们,也应该等到朕通过与俺答通贡,手中握紧了部分财政和部分兵权,有能力应对可能出现的动乱之时。
至于夏言此刻所说的对山西“快刀斩乱麻”,也应该从长计议。
这件事的影响,比收拾翟銮、张瓒和杨博只多不少,万不可冲动行事!
因此……
“降什么旨!”
朱厚熜厚黑学亦是满级,当找来了一记吃了吐,沉声对夏言斥道,
“倘若引来朝局动荡,引得山西动乱,你来负责?”
“国家社稷,匹夫有责,微臣愿意担责!”
夏言再次叩首,义无反顾的道,
“若引来朝局动荡,骂名由微臣来一人来背,绝不牵扯君父分毫!”
“若引得山西动乱,微臣甘愿引咎辞职,自此致仕回乡,以堵悠悠之口!”
“?”
黄锦闻言心头一怔,这话怎么听着略微有些耳熟,上一个在皇上面前说这种话的人是谁来着?
“?!”
朱厚熜亦是一怔,这还是他认识的夏言?
如果今日不是太阳打西边出来了,这老东西就一定是吃错药了吧,否则怎会有的魄力与忠心。
然后就见夏言抬起头来,一双老眼目光热烈的继续说道:
“微臣已经仔细想过,在此事中君父只需重新任命微臣为内阁首辅,然后自称闭关玄修暂时回避即可。”
“自此一切都由微臣来牵头推动,执法严刻也好,内深次骨也罢,与民争利也行,排除异己也可,这些骂名皆与君父无干,满朝文武与天下百姓就算要骂也是骂微臣一人!”
“倘若引得山西动乱,微臣亦将全力应对,尽力控制动乱范围,不令事态失控。”
“倘若事态超出预期,君父只需出关斥责微臣,再勒令微臣革职闲住,致仕回乡,自可一举平息众怒。”
“届时微臣只有一个请求,便是请君父念在微臣一片忠心的份上,给微臣留一副骸骨,令微臣得以善终。”
“君父,请听微臣一言,此事非如此不可!”
“大明虽自有法令,但终归还是人治,君父要励精图治,便必须以人为本,否则一切都是空谈!”
“如今吏治这般腐朽,边事这般败坏,君父就算勉强办成了大同之事,确信这干冥顽不灵之人犹在之时,可以将碳税牢牢握在手中,可以将兵权收回中央,便可不再束手束脚?”
“他们能坏大同之事,便也能坏碳税之事,更能坏军国大事!”
“微臣已如此表明心意,若依旧不能令君父下定决心……”
“那便是微臣老了,已经不足以再为君父分忧了,恳请君父准微臣乞了骸骨,许微臣致仕回乡吧!”
说着话的同时,夏言已是用力挤出了两行浊泪,将胸中那一片赤胆忠心表现的淋漓尽致,重重伏身叩首。
“……”
看着夏言如此姿态,黄锦心中不由晃了下神。
为啥会有一种朝中又多出来一个老年鄢懋卿的感觉呢,是错觉吧?
“……”
朱厚熜则面沉似水。
就连他也不得不承认,夏言考虑的极为全面,若依他之所言,进亦可攻,退亦可守。
而最重要的则是,这回夏言好像是一夜之间明白了为臣之道,居然情愿替朕背负骂名和黑锅……全赖朕驭臣有道?
若依夏言所言,朕岂不是只需要付出很小的代价,便可以打出近乎梭哈的效果?
乾清宫自此陷入了长久的宁静。
半晌之后,朱厚熜终于深吸了一口气,回头看向黄锦:
“黄锦,拟诏!”
“恢复夏言此前所有官衔,再拜内阁首辅,将银印和墨宝归还给他!”
(本章完)
(https://www.02ssw.cc/5031_5031750/11110927.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sw.cc。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