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书屋 > 1848大清烧炭工 > 第101章 艇军

第101章 艇军


勒马位于平在山西部边缘,黔江之侧的一片浅沙洲之上,苇荡丛生,是水匪们理想的栖身之所。

    浔州府排得上号的天地会艇军,基本上都在黔江、郁江、浔江江畔、江心拥有一片属于自己的隐秘沙洲作为基地。

    其职能和山匪的山寨差不多,只不过水匪们的水寨流动性强。

    一旦遭到官军围剿,形势不利,会毫不犹豫地抛弃圈占的沙洲水寨,将全部家当装船,乘舟遁逃,不会强守水寨。

    艇军勒马水寨的主人是邱二嫂,罗大纲和苏三娘因与邱二嫂关系融洽,邱二嫂也信任他们两人,这才收留了罗、苏二人。

    勒马附近的棚屋并不多,只有四五十来间棚屋。

    船只倒是有两百六七十艘,不过都是小船。

    彭刚注意到大部分艇军都是直接住在船上,很少上岸。

    船既是他们的交通工具,谋生工具,也是他们的家,艇户们的工作生活休息基本都在船上。

    对此彭刚也没感到特别意外,毕竟艇军在入天地会之前,就是一群耕水为生的艇户(疍民)。

    邱二嫂是个热情好客的人,至少对彭刚带来的这些上帝会人马很热情。

    尽管目下是大灾之年,艇军们的日子也很艰难。

    邱二嫂还是拿出了原本用于运到武宣换粮的河鲜干货来招待他们,甚至还备有酒,接风的宴席摆得十分丰盛。

    窥一斑而知全豹,见一叶而知深秋。

    上桌吃饭,也能观察出三支队伍的纪律松严程度。

    艇军队伍纪律最为松弛随意,还没上桌就已开始大声喧哗,争抢食物和酒水。

    陈承瑢、卢六上帝会队伍较之艇军会好上不少。

    虽然上桌也比较随意,可少有争抢食物酒水的事情发生。

    彭刚队伍纪律最为严格,落座动筷开饭每个环节,组员等组长命令,组长等连长命令,连长等彭刚的命令。

    哪怕行军走了三天山路比较饥疲,也都能忍着等命令。

    开饭后,四连副连长黄大彪目不转睛地盯着竹桌上的一坛米酒,咽了咽口水向彭刚请示道:“先生,咱们能喝点么?”

    彭刚平日规矩甚严,倒不是说禁止他们饮酒。

    像黄大彪这种好酒,经常会拿工分换酒喝的。

    彭刚会间接限制他们饮酒,黄大彪每天喜欢小酌个两三杯彭刚不会过多干涉。

    可一旦因为喝酒上课迟到,影响训练,禁一个月酒,吃三十下竹笋炒肉,关三天禁闭肯定是逃不掉的。

    彭刚倒了一碗米酒凑到鼻尖闻了闻,又尝了两口。

    邱二嫂提供的米酒度数比较低,让他们喝上一碗尝尝鲜可以,不至于误事,可要想像邻桌的友军一样敞开肚子豪饮绝计是不可能的。

    “每人喝一碗即可,不许多喝。”彭刚下令道。

    “是!”获得了彭刚的许可,黄大彪,喜出望外,屁颠屁颠地就要回桌倒酒

    黄大彪还没走出两步,彭刚却喊住了黄大彪,拍拍条凳上的空位说道:“黄大彪,你就坐我边上”

    “啊?”黄大彪沮丧着脸坐到了彭刚身边,闷头吃饭,跟小鸟喝水似地一点点嘬着碗中酒,细细品味。

    席罢,各桌早已是杯盘狼藉,不少艇军和陈承瑢、卢六的上帝会部署喝得烂醉如泥,直接睡倒在桌边。

    相形之下,彭刚带来的四个连和三个炮组无一人喝得烂醉,井然有序地收拾干净桌子,习惯性地将碗筷码放整齐。

    两年来的辛苦调教终于有了的回报。

    经历了长期的集体生活和纪律约束,彭刚的士兵们,也可以说是他的学生们。

    大多数都已经能够在组长、连长的监督下遵守纪律和秩序,养成了较为良好的生活习惯。

    四十组到六十组这二十个组编入营伍的时间较短,仍旧能在他们身上看到一些散漫气息,不过比起刚编入营伍的时候进步已经很大。

    这次若能顺利拿下武宣县城,四十组到六十组的新兵很快也要变成老兵了。

    “哪里有让客人收拾桌子和碗筷的道理?明日还要前往武宣县城,让他们先歇息吧。”邱二嫂款步走到彭刚身边说道。

    “席面碗筷我会让人收拾的。”

    “让他们收,这是很早就同他们定下的规矩,不让他们收,他们反而不敢安心休息。”彭刚说道。

    “你给他们定下的规矩似乎又繁琐又多,方才你不发话他们都不敢坐下动筷子,这些规矩有什么讲究吗?”邱二嫂好奇地问道。

    “吃饭如上战场,如果在餐桌上我都无法约束他们,让他们做到令行禁止。又如何敢保证在战场上,他们能够不打折扣地落实我的命令,让他们冲锋就冲锋,让他们撤退就撤退。”彭刚解释说道。

    “好像是这么个理。”邱二嫂想了想,觉得彭刚说得有道理。

    她麾下的艇军纪律就十分涣散,除了一百六七十号跟随了他六七年以上的老人比较听她的之外,余下的人,邱二嫂难以约束。

    以前罗大纲和苏三娘的艇军部署亦是如此,不过在照着彭刚给的步兵操典断断续续地练习一年之后。

    罗大纲、苏三娘艇军部署的散漫作风有所改观。

    可也仅仅只是有所改观而已。

    罗大纲曾和彭刚抱怨过这个问题,彭刚也向罗大纲指出了问题所在。

    罗大纲御下没彭刚这么严,做不到像彭刚这样事无巨细,不仅亲自抓训练,衣食住行,吃喝拉撒睡也管是一方面。

    另一方面,罗大纲和彭刚兵源也不同。

    罗大纲早先招兵买马注重个人勇武,其兵源多是江湖上的老油条,调教起来难度比彭刚的学生高的可不止一星半点。

    彭刚招兵重年龄和出身,个人勇武几乎完全不考虑。

    所招的大多是淳朴良善的农家子弟,又年轻没什么阅历,容易管束。

    偶有几个像黄大彪那样的刺头,彭刚也有能力和精力将他们治得服服帖帖的。

    如果让彭刚带罗大纲的那些艇军,彭刚自认为他做得不会比罗大纲更好。

    首先他的武艺就不过关,难以服众。

    天地会这种江湖武装对个人武艺很重视,没一身好武艺傍身,在会内很难抬起头。

    更难以树立起个人威望。

    其次嘛,这些游匪出身的江湖人散漫惯了,像约束自己学生一样约束他们,队伍很快就会散伙。

    毕竟离了罗大纲,外头大把的匪寇头目愿意接收他们,甚至还能让他们当小头目。

    离席后,彭刚将这次带来的六百把刀枪分给了艇军。

    罗大纲、苏三娘、邱二嫂的部署都分到了两百把。

    彭刚送给他们的冷兵器都是由精良的锻铁打造,皆是红莲村兵工厂出品,质量要比一些艇军小头目自用的刀枪还要好。

    收到刀枪的艇军们很高兴,兴高采烈地把玩起到手的新家伙,连连夸赞上帝会的兄弟大气,把他们当自己人,这么好的兵器都直接送。

    分了武器,彭刚牵头组织陈承瑢、卢六、罗大纲、苏三娘、邱二嫂开会讨论如何攻取武宣县城。

    天地会的陈亚贵去年起于武宣、象州之间,曾攻打过武宣。

    只是彼时陈亚贵刚刚起势,实力尚弱,未能如愿拿下武宣。

    陈亚贵之事后,武宣县的县令刘作肃加强了戒备,入城盘查也变得更加严格。

    而攻打武宣县城,重中之重即是如何夺取城门。

    只要拿下城门,进城的通道敞开,基本上就相当于成功拿下了武宣县城。

    守武宣县城的浔州协绿营和武宣县团练绝没有巷战的勇气,也没有这个实力。

    “不如咱们混入进城的人群中,强杀进去夺了城门?或者架梯子爬进去?”

    面对城墙,没有军事经验的卢六结合土客械斗攻宅的经验,首先想到的是强行暴力攻取城门,或者架设云梯爬上城墙。

    “强攻容易打草惊蛇,一旦强攻不成,还会引来周围的绿营团练。”邱二嫂长期孀居勒马,经常进出武宣县城,在场诸人中,数她最了解武宣县城,及县城周边的情况。

    “至于架梯子,武宣县城城墙比较高,足有两丈四尺高,要把这么长的梯子弄到武宣县城,且不说我们没有这么长的梯子。

    就算我们现做,有了能攀上城墙的长梯,恐怕我们刚抬梯子走出勒马上岸没多久,就会被官府的耳目察觉。”

    武宣虽是穷县,县城也是小城。

    但由于武宣县城原是武宣营驻地,军事堡垒的底子,又考虑到防洪需要,武宣县城的城墙筑得比较高,足有八米,略高于周边一般的县城。

    “攻取武宣县城,奇袭智取为上,二嫂说得对,一旦强攻失败,一时拿不下武宣县城,引来周围的汛塘的绿营,各村墟的团练。

    就算来援的绿营团练不敢打我们,只是遥遥盯着我们,我们也要分兵防备他们。”彭刚赞同邱二嫂的观点,也认为不宜强攻。

    广西绿营主力建制尚在,久则生变,攻打武宣县城应当速战速决,争取一次成功。

    “彭相公有什么计策?”苏三娘和彭刚一起打过王大作的宅院,知道彭刚脑子比较活络,点子比较多,想听听彭刚的主意。

    (本章完)


  (https://www.02ssw.cc/5031_5031746/11111051.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sw.cc。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