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书屋 > 1848大清烧炭工 > 第137章 向荣入浔

第137章 向荣入浔


日落之前,莫村村口附近的战场打扫得差不多了。

    外出抓大牲口的队伍或是驱赶、或是生拉硬拽将抓到的大牲口弄回莫村。

    除了抓回来的活牲口外,还有五十二头大牲口交战时不慎被打死打伤。

    时值夏日,天气酷热,食物容易腐烂。

    这些被打死和重伤的大牲口只能抓紧时间宰了加餐,一时半会儿吃不完的,则做成熏肉、腌肉储藏。

    趁着做饭的间隙,彭刚抓了几名绿营军官和团练乡勇的团首进行审问。

    这些绿营军官和团练乡勇头目们在审讯场上的表现和他们白天在战场时的表现一样软弱。

    彭刚连刑罚都没有上,他们便全都一股脑交代了。

    从他们的交代中得知。

    这支清军的主官确实是新任的广西巡抚周天爵。

    随同周天爵一起来的,还有贵州总兵秦定三和古州镇总兵李瑞,只不过古州镇总兵李瑞已经带四百兵丁团练回援三里墟。

    黔军和滇军的战斗力孱弱,一番交手下来,黔军和滇军给彭刚的感觉是还不如李殿元的浔州协。

    俘虏们也交代了三里墟目前防守空虚的情况,对于古州镇总兵李瑞回援三里墟的四百兵丁团练,彭刚倒不是很担心他们会给谢斌和林启荣他们造成多大麻烦。

    晚上十二点左右,三里墟方向传来捷报,谢斌、林启荣不仅击溃了古州镇总兵李瑞的四百兵丁练勇,还生擒了古州镇总兵李瑞,俘虏清军兵丁练勇二百五十人。

    半道上他们还遇到了仓促撤退的周天爵、秦定三、李孟群等人的队伍。

    谢斌、林启荣遂会同陆勤的火铳营,夹击了这伙残兵败将。

    周天爵、秦定三、李孟群等人丢下一百一十八具亲随们的尸体以及一应仪仗、轿子,奋力驰马突围,这才带着一百七八十名亲兵狼狈逃窜回武宣县城。

    经此一战,周天爵、秦定三所带来的黔军、滇兵、各族乡勇团练损失惨重,不堪再战。

    清廷在武宣、象州一带由此再度陷入了兵力不足的窘境。

    李孟群、秦定三不得不去信向荣,将东乡战败之事告知向荣,恳请向荣火速引楚兵、镇筸兵驰援入浔,以免武宣、象州一带的局势进一步恶化。

    东乡会战第二天便宣告结束。

    看到陆勤等人抬着一顶官轿回到莫村,彭刚以为陆勤他们把周天爵给抓了回来,有些生气。

    昨天出发前不是已经交代他不抓周天爵么?

    这小子怎么不听命令。

    正要开口质问,陆勤兴高采烈地告诉他,他们缴获了周天爵的巡抚仪仗,周天爵、李孟群和秦定三他们仅仅带着一百七八十名亲随遁回武宣县城,彭刚这才长舒了一口气。算你小子懂事。

    “清军囤积在三里墟的武器弹药没剩下多少,大都被周天爵拿了用来攻打咱们的东乡,粮食倒是还有一万八千多石,盐巴也有三百六十二石。

    谢营长目下正驻屯于三里墟,他让我回来请示将军,接下来是继续出击扩大战果,还是引兵回东乡?”陆勤请示道。

    “三里墟附近的地太平,除了北边有条小河之外,西北边的台村有台地,地势相对较高外,便再无倚仗,不适合守。”彭刚微微摇头,旋即问道。

    “三里墟可还有百姓?”

    “不要说三里墟,附近的百姓全都跑光了,我们打进三里墟的时候,只看到兵,没见到民。”陆勤回答说道。

    “把三里墟的物资全部拉回来后,坚壁清野,三里墟的屋舍能烧的烧,能拆的拆,一面墙,一块砖都不要给清军留下。”彭刚交代说道。

    彭刚有考虑过是否坚守三里墟的问题。

    其实要守的话,三里墟也不是不能守。

    只是不能像清军一样单纯的死守三里墟。

    而是要和东乡一样,构建起一套层次分明,主次有序的纵深防御体系。

    以三里墟西北五六里外台村、灵湖为关栏,三里墟西南二里外的制高点东岭为烽火台,俯瞰观察周围清军的动静。

    再将预备队配置在三里墟,以应对清军的进攻。

    只是这么一套配置下来,不仅要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修建配套的防御设施。

    还得至少分出两千兵马才能把这套防线给经营起来。

    彭刚的根据地在平在山的红莲村、碧滩汛,即便强行军,也要一天一夜才能抵达三里墟。

    三里墟距离根据地太远,杨秀清等人的主力还在金田、新圩、江口圩一带,尚未回师蒙冲。

    在这种情况下分兵守三里墟不是明智之举,不如直接摧毁三里墟,撤回紫荆山、平在山根据地。

    交代完,彭刚让火铳营把已经修好、能继续用的辎重车拉到三里墟去运物资。

    为了加快运送物资的速度,彭刚还动员了东乡、大冲附近的百姓一同协助运粮。

    大冲地区是本就是彭刚的势力范围,不多时,王大雷便组织了八百来号当地青壮响应动员来到东乡。

    中军在占领东乡后军纪很好,与民秋毫无犯,在当地深得民心。

    东乡附近的大多数百姓都已经入了上帝会,被编入中军队伍。

    得益于良好的群众基础,彭刚也从东乡动员了一千六百多名百姓前往三里墟协助拉物资。

    击败周天爵所部的清军,仗着彭刚的左军仍旧驻屯于东乡。

    林启荣有些贪功,引兵四处出击,追杀清军的散兵游勇,一度打到武宣城外。

    见武宣城内的清兵坚守不出,林启荣遂拿着缴获来的金银四处采买物资。

    武宣、象州方面已无清军大军的威胁。

    彭刚这边则按照原定计划,会同秦日昌、罗大纲围攻勒马的浔州府水营水寨。

    大鲤鱼田芳死守勒马水寨不出,同时派人突围出去求援。

    可此时武宣、象州一带哪里还有援兵?

    勒马附近的水路、陆路皆已经被秦日昌、罗大纲围得水泄不通。

    大鲤鱼田芳只能死守勒马。

    罗大纲见大鲤鱼田芳坚守不出,便与秦日昌放火烧勒马水寨,将大鲤鱼熏成大熏鱼,旋即猛攻勒马水寨,以众击寡,消灭了半营浔州府知府刘继祖引以为傲的浔州府水营。

    大鲤鱼田芳害怕罗大纲对其施以酷刑,自刎而死。

    时隔两个月,黔江上游的水道,由此再度畅通。

    武宣境内的黔江江段有若干渡口,这些渡口是粮食、盐巴、布匹等商品输入武宣的主要交通要道。

    重新控制这条水上交通线,意味着能够从这些沿江港口采买物资,以缓解根据地的物资供应。

    毕竟现在彭刚要养活平在山根据地的一万一千余人。

    每天消耗的物资是天文数字,而平在山根据地除了木头之外,便没有什么有价值的产出。

    彭刚只能靠消耗根据地的库存物资维持根据地的运转。

    然而这种大好的局势并未持续太久。

    向荣在收到李孟群、秦定三的来信后,心急如焚,为挽回武宣、象州一带的危局。

    只留下少量兵马给他的儿子向继雄。

    让向继雄留在桂林府追剿陈亚贵所部的残兵败将,以为向继雄日后铺路。

    向荣自己则亲自率领三千二百楚军主力、一千五百镇筸兵进入武宣、象州。

    向荣带来的不仅有他的楚军和镇筸兵,还有朝廷拨下来的、以及自己在桂林或筹或缴或抢的金银,总计六十万两有余。

    楚军、镇筸兵水陆兼程,一日夜强行军二百里四十余里,火速赶赴武宣象州。

    有了六十余万两白银,向荣不仅能够从容地在武宣、象州两地征募团练。

    周天爵原来调不动的柳州兵,向荣现在终于能够调得动。

    向荣所部的楚军、镇筸兵进入武宣境内的时候。

    林启荣正在武宣县城以北十七八里的大集镇二塘采购物资。

    林启荣没想到清军入援的速度竟如此之快,仓促迎战向荣的楚军、镇筸兵。

    双方于二塘展开鏖战,交战一个时辰不到,林启荣寡不敌众,只得丢下一百一十余具太平军将士的尸体,放弃刚刚采买到的物资,带领剩下的三百七十多名太平军将士往三里墟方向突围,同时派遣哨骑将清军从象州方向入援的消息告知彭刚。

    获悉大量清军援兵入援,彭刚也很惊诧。

    从象州方向而来,入援武宣的兵马不比周天爵的兵马少。

    综合各方面的信息判断,这支入援武宣的清军只可能是湖南提督向荣的楚军和镇筸兵。

    向荣的主力部队进入武宣,说明桂林府的天地会剿得差不多了,向荣现在终于能够腾出手来专门围剿太平军。

    向荣来得太快,快到三里墟的物资彭刚都还没来得及搬运完。

    林启荣带去二塘采购物资的四五百人马有一半是中军的正军牌面。

    急行军而来的楚军、镇筸兵能在短时间内击溃林启荣所部的太平军,战力肯定是要强于周天爵带来的黔军、滇军以及各族的团练乡勇。

    彭刚对向荣的入援相当重视。

    他将尚在勒马转运物资的罗大纲所部艇营调到莫村作为预备队,防守东乡入口。

    同时向刚刚回到莲花山、龙山根据地的秦日昌所部太平军求援。

    安排完这些,彭刚亲率火铳营、两个长枪营、炮兵连前往三里墟接应林启荣,掩护辎重部队运输三里墟的物资。

    派遣哨骑飞速前往金田、新圩,将向荣所部清军已进入浔州府的消息告知杨秀清、冯云山、萧朝贵等人,让他们早做准备。

    太平军主力那边已经有十天没有消息了,也不知道他们那边情况怎么样,安全转移撤出平南县城没有。

    连向荣都已进入浔州府地界,想必广东方向的援军现在也差不多该到了。

    (本章完)


  (https://www.02ssw.cc/5031_5031746/11111015.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sw.cc。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