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书屋 > 1848大清烧炭工 > 第138章 宜将剩勇追穷寇

第138章 宜将剩勇追穷寇


彭刚所在的莫村距离三里墟不远,只有十五里。

    经过一小时零二十二分钟的行军,除了炮兵连携带有重武器,行军速度稍慢之外,其余的部队便抵达三里墟。

    稍作休整,彭刚便引兵来到三里墟西北六七里地外的三里墟屏障:灵湖村和台村。

    准备以灵湖村、台村为防线,接应突围回撤东乡的林启荣部。

    同时阻截向荣所部的清军,为三里墟的物资转移争取时间。

    布置好防线,派出哨骑侦察。

    彭刚来到台村附近的一个小土丘上,向北而望,静候楚军的到来。

    大约过了四个小时,北方烟尘滚滚,传来了嘈杂的喊杀声与鼓角争鸣声。

    正所谓兵过千,没有边;兵过万,没有沿。

    极目望去,只见乌泱泱一片清军对林启荣所部太平军穷追不舍,追着林启荣的三百来号人砍。

    这是自太平军起事以来,第一次出现太平军被清军追着砍的情况。

    不过这也不能怪林启荣,双方兵力悬殊,清军的兵力几乎是林启荣所部太平军的十几倍,看上去向荣所部清军军也并非乌合之众。

    林启荣要是不跑,那才是脑子有问题。

    打得过就打,打不过就跑,没什么好丢人的。

    彭刚于台村竖起他的彭字帅旗,接应林启荣所部的太平军。

    看到彭字帅旗于南边的台村附近升起,林启荣所部的太平军们很是感动。

    被向荣的楚军追了一路,他们已近乎绝望,骤然看到友军来接应他们,有了生的希望,焉能不感动?

    楚军追得比较紧,彭刚担心炮击误伤友军,没有让炮兵连发炮打实心弹,而是让炮兵连填充好霰弹,做好了让楚军贴脸的准备。

    火铳营和一个长枪营列阵严阵以待。

    左军的旗手们则挥动号旗示意林启荣所部的中军不要冲击军阵,往军阵两边跑进村。

    此番接应林启荣,彭刚最担心的不是和向荣的楚军对敌,而是林启荣所部的残兵把他列好的军阵冲散冲乱。

    如若军阵被林启荣所部的太平军冲散,彭刚只能把作为预备队的一个长枪营直接投入战斗,以击退楚军。

    好在林启荣所部的太平军不是完全意义上的溃退,勉强算得上是有组织的撤退。

    大部分撤回来的太平军都绕开了彭刚的军阵钻进了村子里。

    只有零星几个不开眼的牌尾慌不择路,撞进左军的军阵。

    庆幸的是冲阵的只有十几人,还冲不乱他的军阵。

    林启荣大为光火,连气都没来得及喘便将十几名冲阵的牌尾给拿下问罪。

    这一幕彭刚看在眼里,但他已无暇顾及。

    向荣的楚军已经冲到距离他的军阵只有五六十步开外的地方。

    向荣用兵素来笃信重赏之下必有勇夫的教条。

    他现在也确实有足够的银子厚赏麾下士卒。

    向荣给楚军和镇筸兵开出的太平军赏格是寻常教匪一颗首级四十两,小头目一百二十两,中等头目五百两,大头目一千两的丰厚赏格。

    至于太平军的大中小头目怎么界定,向荣也不清楚,只能骑驴看唱本走着瞧。

    此时莫要说向荣,就连李孟群和李殿元这两位太平军的老对手都不清楚太平军的编制官职。

    向荣的重赏也确实起到了效果。

    见到彭刚接应林启荣的队伍,楚军和镇筸兵丝毫没有退却的意思。

    而是把左军将士们的脑袋看成白花花的银子,仍旧嗷嗷叫地往前冲。

    向荣的楚军和镇筸兵很荣幸地成为交战以来第一支能够冲到左军阵前的清军。

    楚军和镇筸兵一路争抢着追砍林启荣所部的太平军脑袋领赏。

    他们从二塘一直追到台村,追了整整二十多里。

    此时的楚军、镇筸兵阵型早就乱了套,几乎就跟黑帮打群架似的一窝蜂往前冲。

    阵势看着唬人,实际上早已失去了章法秩序。

    待到楚军、镇筸兵冲至阵前三十余步处。

    左军的火铳营百铳齐发!

    “放!”

    砰砰砰~

    火铳营方阵最前排的一百九十二杆火铳几乎同时喷火,一排白烟如浪拍面。

    冲在最前头的镇筸兵立时有一大片中弹倒地,有人胸膛炸开一个大洞,有人膝骨被打碎惨叫着跪倒,有人面颊被铁丸洞穿,牙齿与血沫一并喷出。

    惊呼尚未传出,左军火铳营第二连的火铳手跪射接上。

    第三连、第四连亦紧随其后,一轮又一轮的交叉火力,犹如雷霆万钧,打得乌泱泱、嗷嗷叫乱冲的楚军、镇筸兵尸横遍地。

    冲到四十步内的清军几乎成了人肉靶子,倒下一层又一层,泥地上鲜血和泥浆混作一团。

    火铳营正打得热火朝天,炮兵连也开始发威。

    炮兵连连长陈旭元喝令发炮:“点炮!”

    轰——轰——轰——

    十六门劈山炮接连怒吼,无数铁丸、钉子、碎石在半空中散开,撒出一片铁雨,横扫数十步内密集的清军队伍。

    冲在最前方的楚军千总连同他的刀牌兵几乎被轰飞,肢体四散,血雨横溅,惊呼哀嚎混作一片。

    清军冲锋队形被密集的火力骤然打乱,很快暴露出了他们本来的面目,步兵与火铳手混作一团,向前者被绊倒,向后退缩者互相挤踏。

    直至向荣亲自驰马挥鞭大喊不止,引杀手队督战压阵,这才勉强止住了楚军溃势。

    楚军和镇筸兵人多势众,见已打退楚军,谢斌觉得差不多了,建议彭刚鸣金收兵,固守台村和灵湖村,与楚军和镇筸兵对峙,为后方三里墟的物资转移争取时间。

    彭刚没有采纳谢斌的建议,摇了摇头说道:“宜将剩勇追穷寇,全军出击!追击楚军!把预备队也压上!”

    楚军、镇筸兵不比四天前和他们交手的黔军和滇军。

    楚军与镇筸兵的组织度纪律性明显比黔军和滇军要好出一大截。

    同是被左军的铳炮打退,黔军和滇军可是连队伍都收不住。

    他们面前的楚军此时逐渐收拢住了队伍,主将也在后军亲自压阵,没有溃败。

    彭刚没有时间和谢斌解释,只是下令全军出击,追击还在收拢队伍列阵的楚军和镇筸兵。

    冲锋命令发出,冲锋号角响起。

    除了炮兵连外,一营火铳兵,两营长枪兵,整整两千三百余人从台村、灵湖村倾巢而出,踩着鼓点向正在排兵布阵的楚军、镇筸兵发起冲锋。

    林启荣见己方得势,抱着为死在二塘以及撤退途中惨死于清军之手的兄弟复仇的念头,身先士卒,带领中军的三百余名太平军将士一齐加入了冲锋的队伍。

    双方短兵相接,向荣的军阵还没摆好,便再次被太平军打散。

    向荣只得带着楚军和镇筸兵边打边撤,直至退到二里地开外的彰钟桥方才止住颓势。

    此时秦定三、李孟群等人闻讯率领武宣县城的兵丁练勇加入战场。

    太平军的援军,即秦日昌所部的太平军由于路途遥远,尚未赶到战场。

    并且天色已晚,彭刚担心继续和清军鏖战下去会陷入清军的纠缠包围,遂收拢部队,带上伤号撤回台村和灵湖村。

    退回台村和灵湖村后,彭刚这才向谢斌解惑。

    向荣素来用兵谨慎,刚刚抵达武宣,尚不清楚太平军的虚实。

    楚军和镇筸兵又一路追杀林启荣的队伍,从二塘追到台村、灵湖村,足足一口气追了二十来里地,肯定体力不支。

    此时主动发起冲锋,不仅近战以逸待劳的左军有优势,也能混淆视听,让向荣捉摸不透他到底有多少人马。

    向荣新败,又不知太平军的虚实,接下来几天他们肯定不敢贸然主动进攻台村、灵湖村以及三里墟。

    三里墟的辎重队伍也能有更多的时间转移物资。

    谢斌恍然大悟。

    这一仗虽然打赢了,遗憾的是没能擒杀向荣。

    向荣是绿营中为数不多堪用的将领。

    彭刚对待向荣的态度和周天爵不同,他是真的想擒杀向荣,为太平军消灭一个劲敌。

    奈何方才杀到彰钟桥时,太平军也已经是强弩之末,加上太平军的兵力本就处于劣势,清军又有从武宣赶来的生力军加入战场,彭刚不得不见好就收,引兵撤退。

    尽管此战未能全歼向荣所部的楚军、镇筸兵,但太平军还是取得了不小的战果。

    不仅成功解救了林启荣所部的友军,还毙杀了八百五十余名楚军、镇筸兵,伤者无算。

    楚军虽然没有丧失战斗力,但也已经元气大伤。

    接下来东乡防线一带的压力会轻松很多。

    只是这一仗彭刚的伤亡也不小。

    不得不承认,向荣的楚军和镇筸兵战斗意志和近战能力确实要比他此前遭遇的清军强上不少。

    彭刚的太平军左军自成军以来伤亡人数首次破百。

    阵亡了六十九名官兵,其中还有一名连长,一名排长,两名组长。

    伤者亦有一百八十二人之多。

    林启荣所部伤亡亦有六七十人之多。

    向荣军中有三四百名弓箭手,左军的伤亡基本上是楚军的弓箭手和镇筸兵的长枪手造成的。

    果如彭刚所料,向荣由于楚军伤亡惨重,不知太平军虚实,不敢继续向太平军发起进攻。

    哪怕是周天爵屡次催促向荣发兵剿贼,向荣也只当没听见,继续顿兵彰钟桥不前。

    第三天,秦日昌所部的两千三百太平军生力军终于抵达三里墟,加入武宣战场。

    向荣获悉有新的教匪进入武宣,更加不敢轻举妄动了。

    双方由此陷入僵持对峙,不时互相袭扰。

    只是此时双方都已经有了防备,双方战果均战果寥寥。

    第七天,一千五百柳州兵、三千柳州团练相继进入象州、武宣战场。

    清军由此重新获得了兵力上的优势。

    周天爵和向荣能在短期内调动这么多本省、邻省进入武宣战场。

    几番试探接触下来,清军的战斗力和战斗意愿比起东乡会战时期有了明显的提升。

    彭刚意识到咸丰给清军发的狗粮应该是到位了,继续在武宣和清军纠缠已经没有任何意义。

    这便是历朝历代的农民起义都不得不面对的严峻考验。

    起义军要面对的不仅仅是几支军队的围剿,而是要和能够调动全国军队、资源的国家机器对抗。

    纵使打了几场胜仗,也无法从根本上扭转劣势。

    不到半个月的时间,彭刚所带领的太平军接连歼灭周天爵、秦定三所部的大部分清军,重创向荣的楚军镇筸兵。

    毫无疑问,他在军事上已经取得了辉煌的胜利,也做到了自己能力范围内的极限,让武宣、象州一带的清军两度陷入劣势。

    而清军仅仅只用一周的时间就抹平了这种劣势。

    三里墟的粮秣军需全都运送到了东乡、大冲。

    彭刚遂对三里墟和周围的村落进行坚壁清野,引兵撤回山中。

    西线战场告捷,彭刚想着太平军主力在东线战场的表现应该也不错。

    不想坏消息接踵而至。

    (本章完)


  (https://www.02ssw.cc/5031_5031746/11111014.html)


1秒记住02书屋:www.02ssw.cc。手机版阅读网址:m.02ssw.cc